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尋根問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尤其是注重譜牒的滄州人,此俗更甚於別地。我的姓氏因何而來?我的祖先遷自何方?這是茶餘飯後一個永恆的熱門話題。我將近年來我對滄州姓氏文化的研究粗略整理了一下,就教於各位方家。

一、滄州姓氏文化綜述

姓氏,做為家族的代表符號,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每個姓氏的產生及其流變,都有著一串或精美、或纏綿、或驚心動魄的故事。

說到姓氏都是姓在氏前,我們平常見面總是先問對方的名和姓,名在姓前。由此可見,人類是先有其名,後有其姓,先有其姓,後有其氏的。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姓是怎樣產生的呢?在弄清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應該說的是名的產生。名的產生,遠遠早於姓的產生。人類在其他動物中分化出來,語言是一個重要的標誌。人類是以社會形態出現的,面對嚴酷的自然與猛獸,單個原始人的生存是不可思議的。成群的原始人在一起生活、勞動、交流思想,不互相稱呼是不可能的,這樣就有了最初的名。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的最早字典。許老先生說到“名”字,解釋說:“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黑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說,晚上天黑了,互相看不清面孔,因此用口自己報名,讓對方知道。《說文解字》是從字形上對“名”的分析,從而推測名的產生。人類社會歷史,是以幾十萬、幾百萬年計算的。而文字的產生,不過是幾千年的事,在此之前的事,是沒有文字記載的。《說文解字》能對“名”的產生,提出這樣的結論,是非常難得的。由此可見,名的產生要比姓的產生早若干年。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由此我們知道了人類“名字”的得來,那是在殘酷環境下逼出來的。比如大家圍攻一隻鹿,有人看到鹿向甲某的位置跑去,就高喊讓甲某注意。如果甲某沒有名,他就不可能知道在喊誰,整個圍獵就可能失敗。所以要取一個名字,這樣看來我們的祖先真是非常聰明。那麼,姓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姓”字。這個字很簡單,拆開以後是一個“女”字,加一個“生”字,女生為姓。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姓來自於女性母系氏族社會的一種標誌。在原始社會裡,開始的階段是母系氏族社會,“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最早的姓是隨母親產生的,而不是像後來,一般人的姓是隨父親。要了解姓氏的產生,應該先從圖騰談起。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在人口很少,活動範圍很小的矇昧時代,人們之間的交際面是很窄的。這個時候,只要能把周圍的人區別開也就足夠了。但是隨著人口的繁衍,生產工具的改善,這一群人經常要與別的人群發生接觸,區別族群又成為了大事。單個人的名,完成不了這一任務,於是產生了整個氏族的族名——圖騰標誌。

在原始社會裡,幾乎每個氏族,都把某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物,作為崇拜物。認為自己就是起源於某種動,植物或自然物。這種崇拜物就是自己的保護神。這種神化了的物,叫圖騰。氏族的名稱,多來自於圖騰。圖騰是一個氏族,最易於區別其他氏族的物證。比如以“熊”為圖騰的氏族,被稱為“熊”;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以“狼”為圖騰的氏族,被稱為“狼”。這些由圖騰演變而來的氏族名稱,就是最初姓氏的雛形。據考證,現在的鳳、柏、龍等姓,都是源自圖騰。但是由圖騰轉化來的氏族名,雖然具有了區別人群的作用,還不能算是真正的姓。真正姓的產生,是在人們度過了漫長的矇昧期後,婚姻關係上升到一個新層次,才真正產生了姓,有了姓,男女能否通婚,就一目瞭然了。

對於“姓”《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因感天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由此可見,“姓”是形聲字,其中的“生”只是表示讀音,意思是從“女”得來的,“姓”的本義可以理解為:源於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屬標誌。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瞭解了姓的由來情況,由此我們知道了,為什麼我國一些古老的姓氏,比如姬、嬴、媯、姜、姚、姒等等,都帶個女字,這是母系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痕跡,它告訴我們,“姓”本由女生,是由母親產生的。

這些至今仍帶“女”字的古姓告訴我們,人類曾經有過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後來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母系氏族社會退出了歷史舞臺,代之而起的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父系氏族社會,孩子的姓,也由母系轉變為父系。

孩子的姓隨了父親,是不是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氏呢?其實不是的。我們現在所說的姓氏,在古代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姓就是姓,氏就是氏,姓不等於氏。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現在我們所說的“姓氏”是偏義詞,在這個詞中,只有“姓”有實在意義,“氏”只起補足音節,組成雙音詞的作用,並沒有實在意義。但是在歷史上,氏曾經具有特殊的含義,姓和氏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姓者,因生而得也;氏者,因土而名也。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姓與氏的區別。姓是代表一種母系的承遞脈絡,主要是“分別婚姻”。而氏則是來源於氏族酋長或部落聯盟首領的封地和采邑,主要功能是“分別貴賤”。氏的來源主要有四:一是來源於貴族的封地。西周王朝建立之後,周王“封建諸侯,以屏藩周”,先後分封了70多個諸侯國。這些諸侯又把領地分成小塊,分封給自己的子弟、臣屬。為了區別大宗、小宗,這些諸侯國名和諸國內封地名多數成為氏的名稱。我們熟知的春秋戰國的諸侯國,如齊、魯、宋、秦、鄧、韓、魏、趙、吳、陳等國家名稱,今天都成了大姓。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諸侯國的封地再往下分給卿、大夫,這種封地叫採(讀cai,邑)。這些采邑名,也陸續演化為氏。除國、邑外,分封的等級還有關、鄉、亭。這些關、鄉、亭也像國、邑一樣,被受封者的子孫取以作為氏。二是來源於職官。周代朝廷中專管占卜的官叫太卜,他們的後人就以卜為氏;專管收藏冰塊的官員叫凌人,後來凌也成了氏;管理錢財,類似今天銀行行長的官員叫錢府上士,他的後人就以錢為氏。此外,還有司徒、司馬、司空、司寇、軍、金、監、諫等氏,均出自官名。三是來源於居住地。秦穆公的名臣百里奚,家住百里鄉,就以百里為氏。姜子牙的後代住在營丘,就以丘為氏。另外還有東郭、西郭、東門、西門等等,都是來自居住地。四是來自祖父的名子或諡號。春秋初年,鄭武公的小兒子叔段被哥哥打敗後逃往國外,其後人以段為氏。春秋時,魯國人端木賜,字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他的後代以貢為氏。依據周朝的制度,諸侯國國君的兒子稱公子,孫子稱公孫,曾孫不能再稱公孫,只得以祖父的字或為氏。如周平王的一個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為氏;齊文公的兒子有個叫公子高的,他的孫子溪就以“高”為氏;姜尚被周武王尊稱為師尚父,意思是:師之,尚之,父之,姜尚的後人有一部分以尚為氏。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戰國以前,姓和氏是有嚴格區分的,往往女人稱姓,男人稱氏,到漢代姓氏開始混用,並逐漸全部改氏為姓。現在我們見到的姓,絕大部分是戰國以前的氏。

瞭解了姓氏的來歷,我們再來看一種在日常交往中,有關姓氏的現象。兩個同姓的見了面,往往感到非常親切。尤其是出了遠門,誰也不認識誰,如果碰到了一個同姓的,你姓李啊?我也姓李。好象突然彼此之間的距離就拉近了,會油然而產生一種親切感。因為大家都覺得一筆寫不出兩人“李”來,五百年前是一家嘛。這句祖祖輩輩都認為是至理名言的話,我們仔細分析分析,就會發現是不全面的。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為什麼呢?有的同姓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有的同姓則不是,同姓並不都是一家子。古代小說中,壯士往往拍著胸脯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某家是也。其實,這只是文學作品中對壯士行為的刻畫。在歷史的煙雲中,改姓是經常發生的。比如“湯”姓,在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姓氏改為湯姓。其中最大的有楊姓改湯姓,溫姓改湯姓,唐姓改湯姓等等。戴姓是春秋時戴國的後裔,戴國被宋國滅掉後,戴國的後人以“戴”為氏。在這同時,宋國國君宋戴公,他的兒子中也有以他的諡號“戴”為氏的。兩個戴姓一樣,但祖先卻不是一個人。在歷史上,特別是人口眾多的大姓,大多數都有好幾個來源。有的是因皇帝賜姓改姓的,比如李家做皇帝的唐朝,賜了好多外人姓李,甚至還賜了不少少數民族姓李。有的是因避禍改姓的。比如,漢朝史學家司馬遷,因替李陵鳴不平而遭受刑罰,為使後代不受影響,他把“司”字加上一豎,讓一個兒子姓了“同”,把“馬”字加了兩點,讓一個兒子姓了“馮”,所以司馬遷的後代中沒有姓司馬的。後來,這個同姓中的一支遷到了江浙一帶,改為人工“仝”,目前這個“仝”姓滄州有。有的因避仇、戰亂而改姓。比如漢初的張良,他本是韓國的貴族,姓韓。後因刺殺秦始皇,躲避朝廷的抓捕,而改姓張。韓信有一個兒子改姓了“韋”,岳飛的後人有的改姓,方孝儒的族人改為“施”、“族”等。有的是因給人過繼而改姓的,比如三國時曹操的父親曹嵩。他本姓夏侯,後因給宦官曹騰過繼,而改姓曹等等。所以說,姓氏的來源多種多樣,同姓並不一定都是一家子。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有人要問,我國現在有多少姓氏呢,過去流傳的《百家姓》是一百個姓嗎?

現在全國到底有多少姓氏,準確統計也很難,《萬姓譜》載有單姓30038個,複姓1619個。複姓中,有三字姓66個,四字姓2個。《中國人名大辭典》則集有姓4129個,其中單姓2288個,複姓1689個,三字姓143個,四字姓7個。據專家們的說法,現在的姓比較常用的有3000多個,比較集中的有100個。說到《百家姓》,也並不是一百個姓,百者,言其多也。其實這本書共收集單姓446個,雙字複姓61個,共計507個姓。我們現在常見的《百家姓》是宋朝初年,杭州的一位教書先生編的。當初只是做為孩子們用的初級課本。它四字一行,八字一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這裡面除開頭“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兩句有所指外,其他都是為了壓韻,沒有實際意義。這裡的趙是國姓,宋朝皇帝姓趙,所以放在第一。錢,是指吳越王錢俶。杭州屬吳越國,自然把“錢”排在了第二位。孫是吳越國王錢俶王妃的姓,故排在第三位。李是南唐皇帝的姓,是吳越國的近鄰,所以排在第四位。周、吳、鄭、王,為錢俶及他父親錢鏐后妃的姓。其他句子,再沒有實際意義。(未完待續,敬請關注。本文作者為本會祕書長,文化部首席漢文化專家)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一)

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滄州文化研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