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春秋無義戰,何況戰國!三個俘虜打得晉國開始熄火


故事:春秋無義戰,何況戰國!三個俘虜打得晉國開始熄火

晉文公復國圖 局部

01

秦國本是西方大國,但見其他幾國在中原爭霸,很是熱鬧,便有點不甘寂寞,也想加入團戰。

這個心願,到了春秋中期才有可能實現。

春秋中期,繼位後的秦穆公野心更大,不僅僅想去中原湊湊熱鬧,而是想當中原霸主。

當時的中原霸主,是與其接壤的晉國,要想稱霸中原,當然最好是先把晉國幹掉,後取而代之。

但當時兩國關係不錯,尤其晉文公時期,秦國還在晉、楚兩國爭奪中原霸權的城濮之戰中,出兵幫助晉國大敗楚軍,直接把晉國推上了霸主的交椅。

秦國不先打晉國主意,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雖然秦穆公繼位後國勢日盛,但想拿下晉國,還是自知沒那個能耐,秦穆公便把目光越過晉國,定格在晉國以東的鄭國身上。

不敢碰晉國,但拿下鄭國,估計應該沒問題。

公元前630年,晉文公以鄭國對其懷有二心為由,聯合秦國討伐鄭國。

此舉正中秦國下懷,秦穆公決定先與晉國聯手滅了鄭國,增加自己的實力和威信,然後再圖稱霸中原。

“合同”簽好後,晉、秦兩國立即行動。

晉國軍隊計劃從東、北方面包圍鄭國,秦國軍隊則計劃從西面圍鄭。

這相當於兩個大人合起來打一個小孩,如果硬剛,鄭國肯定分分鐘亡國。

結果卻很有意思,鄭國未費一兵一卒,僅派了一個特使去見秦穆公,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化解了這個重大危機。


故事:春秋無義戰,何況戰國!三個俘虜打得晉國開始熄火

02

鄭國派去的人名叫燭之武,他對秦穆公說:“你們兩個打一個,鄭國肯定要滅亡,可是您想過沒有,鄭國亡了,對秦國有啥好處?除了增強晉國的力量,不會有第二個結果。”

燭之武接著說:“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晉國強了,就意味著秦國弱了,如果晉國與你翻臉,又意味著什麼?”

秦穆公“嚇”得一躍而起,原來滅鄭是利人害己的蠢招,賠本買賣做不得!

與燭之武來了個熊抱,感謝提醒感謝提醒:“那乾脆,咱們兩國結盟吧。”

鄭國當然求之不得。

秦穆公不但與鄭國結了盟,還把杞子、逢孫、揚孫三個大夫留下來,幫助鄭國戍邊,自己則帶兵回國了。

不過,名義上是幫鄭國戍邊,實際上是安插間諜。

秦穆公玩這一手,對晉國來說就是背信棄義。

大夫狐偃等人氣得臉青面黑,來到晉文公面前:“他秦穆公分明是在耍咱們,應該好好收拾收拾他。”


故事:春秋無義戰,何況戰國!三個俘虜打得晉國開始熄火

晉文公卻很理智,勸說:“秦國畢竟有恩於晉,咱們不能忘恩負義,秦國雖然與鄭國結盟,但和晉也還是盟友,要維持,總比多一個敵人好。”

雖然晉文公原諒了秦國的不義,但是這筆賬,晉國算是記下了。

03

既然有賬,就有算賬的那一天。

據《史記·秦本紀》、《左傳》等史料:公元前632年,鄭國國君鄭文公和晉國國君晉文公先後昇天。

留在鄭國的間諜杞子,向秦穆公密報說:“如今我掌管著鄭國國都北門鑰匙,如果派兵偷襲,我做內應,鄭國可一舉拿下,秦國便可一舉進入中原。”

之前定下的目標,終於有了實現的機會,秦穆公豈能放過。

他立即把大夫蹇叔召來,徵求他的意見,蹇叔一聽就傻了眼,幾乎是脫口而出:“咱們和鄭國之間還隔著一個晉國,軍隊如何開過去?飛過去嗎?”

秦穆公說:“蹇大夫玩笑了,當然不能飛過去,但咱們可以從晉國南部邊境繞過去啊。”

“我去,那可是一千五百多裡,大軍長途奔襲,沒走到半路人家就知道了,還怎麼偷襲?如果人家以逸待勞,咱們很可能會吃大虧。”

可無論蹇叔怎麼勸,秦穆公就是不聽,以至於蹇叔都哭了:“今天我能看到軍隊出征,卻看不到它回來!”

而且蹇叔算準晉國軍隊一定會在崤山設伏截擊秦軍,他對加入出征隊伍的兒子說: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

那裡是個險要之地,你們一定會死在那裡,我還是準備到那裡去給你們收屍吧!


04

秦穆公認為襲擊鄭國的性價比很高,何況他早就下定決心,所謂徵求蹇叔的意見,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經過一番必要的準備,襲鄭大軍出發了。

帶隊的是百里孟明視(百里奚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三員大將。

此次襲鄭,不但距離遙遠,沿途還得經過桃林、餚函、轘轅、虎牢等數道險關。

幾道險關一過,秦軍還能剩下多少,估計秦穆公根本就沒想過。

他想的是神不知鬼不覺,大軍突然出現在鄭國,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對“弱小”的鄭國來一個碾壓,定能心想事成。

當秦軍行進到滑國(在今河南偃師縣之緱氏鎮),一個在那裡做生意的鄭國商人出現了。

那人名叫弦高,見了“偷偷摸摸”的秦軍,他不假思索地斷定:這是要偷襲鄭國啊,咱們的國君肯定還矇在鼓裡呢!

弦高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立即以鄭國國君的名義,給秦軍送上四張牛皮和十二頭牛:貴軍遠道而來,辛苦了辛苦了,鄙國國君讓鄙人送上薄禮,以示犒勞。

與此同時,弦高派回去報信的人乘上傳車(驛站的專用車輛),飛奔在回國的路上。


05

鄭國新君鄭穆公接到情報,便派了一位叫皇武子的大夫,來到秦軍將領所住的館舍。

大膽地對秦將下逐客令:“你們在鄙國呆的時間也不短了,把鄙國都吃窮了,鄙國實在無法為各位供應糧秣、牛羊了,現在我給各位找個地方,那旮旯有麋鹿,你們自己去打獵,自己解決吃飯問題,讓我們歇一歇如何?”


故事:春秋無義戰,何況戰國!三個俘虜打得晉國開始熄火

秦將頓時傻了眼——皇武子敢來趕咱們滾蛋,說明機密已洩,鄭國已經有了準備!

說好做內應的三個人害怕擔責任,杞子逃到了齊國,逢孫、揚孫雙雙逃到了宋國。

作為秦軍統帥,百里孟明視見鄭國有了準備,認為“攻之不克,圍之不繼”,突襲鄭國肯定沒希望了,退兵吧。

退兵途中順便滅了小小的滑國,搶了不少東西,算是“凱旋”。

秦穆公趁晉、鄭兩國國喪期間偷襲鄭國的缺德之舉,把晉國一些人惹毛了,中軍帥先軫認為這是收拾秦軍的天賜良機,力主攻擊退兵的秦軍。

大夫欒枝說:“這樣不太好吧,秦穆公之前幫了咱,此時攻擊秦軍,先君在天之靈可能也不會同意。”

先軫義正辭嚴地說:“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咱們先君仙逝,秦國不派人來弔喪,卻趁人家國喪之機搞事,太沒禮貌了!

見欒枝不吭聲,先軫接著說:“俗話說得好,一日縱敵,數世之患,秦國曆來有野心,若不加以遏制,下一個倒黴的就是咱們,還會給子子孫孫留下禍患,不信我跟各位賭一毛錢!”

先軫一番話,說得晉國新君晉襄公連連點頭——兩位別爭了,幹就完了!


故事:春秋無義戰,何況戰國!三個俘虜打得晉國開始熄火

06

公元前627年四月,退兵回國的秦軍進入晉與姜戎聯軍設下的埋伏圈,身穿喪服的晉襄公親自督軍。

埋伏圈設在餚函地區的東、西餚山(餚崤兩字通用,所以餚山又叫崤山)之間(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毫無防備的秦軍遭到突襲全軍覆滅,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帥一個也沒跑脫,全都做了俘虜。


故事:春秋無義戰,何況戰國!三個俘虜打得晉國開始熄火

好在晉襄公沒想把事情做絕,後來把他們放了。

先軫知道後急得跺腳,大王啊大王,這不是放虎歸山嗎?

晉襄公急忙派大夫陽處父率軍追擊,可惜晚了,三人已經登舟渡河,追兵只能望河興嘆。

秦穆公還算沒糊塗,明白這次吃大虧,與百里孟明視等人無關,不但沒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讓他們“專任軍事”。

崤山之戰的慘敗,使百里孟明視深以為恥,時時刻刻都想報仇雪恥。

兩年後,他再也抑制不住報仇慾望,要求秦穆公發兵攻晉,並對天發誓:“這次若是再敗,我就提頭來見!”

秦穆公同樣想雪恥,何況他一直沒忘爭霸中原。

派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大將軍,也就是之前的三個敗軍之將,率領四百輛兵車去攻打晉國。


故事:春秋無義戰,何況戰國!三個俘虜打得晉國開始熄火

百里孟明視率軍渡過黃河後,命令將士把渡河的船燒得一隻不剩。

背水一戰,拼命的節奏。

知恥而後勇的秦軍簡直是所向披靡,勇猛之勢令晉軍聞風喪膽,唯恐避之不及!

除了奪回上次被晉軍佔領的兩座城池,還拿下晉國另外幾座大城。

打得晉軍龜縮在城裡,不敢出來迎戰。

大獲全勝後,百里孟明視率軍轉到崤山,掩埋了之前陣亡在那裡的戰友骨骸,連祭三天,然後班師回國。

這是晉秦爭霸戰爭中秦軍的首勝,史稱“王官之戰”。

此戰過後,晉國的霸主地位發生動搖,秦國則威震西戎,二十多個小國紛紛歸附秦國,成為西戎霸主,輕而易舉擴地千里。

公元前624年,周襄王派使者給秦國送去十二面銅鼓,此舉意味著對秦穆公霸主地位的承認。

值得一提的是,百里孟明視此戰採用的“濟河焚舟”,後來還上了大名鼎鼎的《孫子兵法》,被孫子總結為“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的戰術理論,使後世受益無窮。

至於吃了大虧的晉襄公,自然是腸子都悔青了!

春秋無義戰!何況戰國。

真要往源頭搗,周天子太弱雞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