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超級大國晉國,最後結局為何是三家分晉

大家都知道晉國是春秋時期一個超級大國,是直接威脅秦朝的一個存在,但為什麼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最後卻被三個卿士大夫集團家族分裂?別的諸侯國為什麼很少發生這樣的情況呢?而歷史學家一般都以三家分晉為分界線,標誌著春秋時代的結束,戰國時代開始。晉國之所以由軍事強國瞬間分裂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最重要的就是宗法制度已不適應管理機構的運行與管理,必將被新的制度取代,所有的諸侯國都會,只不過晉國因為人為因素爆發了內亂更換了利益集團而已。

春秋時期各國的政治制度

春秋時期雖然周天子名存實亡,但各諸侯國的政治制度依然是宗法制度,宗族組織和國家組織合二為一,宗法等級和政治等級完全一致,宗族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宗主,宗主是所有資源的擁有者,包括人口、土地。宗族分大宗、小宗,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原則,嫡長子繼承宗主的權利是為大宗,其他兒子分封到別的地方是為小宗,其他庶子開闢了各個小宗。同樣在小宗體系裡,小宗嫡長子繼承小宗的財產,其他兒子再次分配資源是為小小宗,如此循環,血緣關係會直接淡化。

春秋超級大國晉國,最後結局為何是三家分晉

宗法制度

晉國宗法制度下的奇葩內亂

第一、內亂前的伏筆

晉國是周天子同姓一組,怎麼建國的在這不必多說,到了第九任國君晉穆侯時期,潘多拉魔盒開啟。晉穆侯給嫡長子取名仇,給嫡次子取名成師,仇是仇敵的意思,成師是大名號,成就他的意思,嫡長子與嫡次子取得名字正好相反,有人斷言晉國將會發生內亂。雖然,取名並不能代表什麼,但就此蝴蝶效應開啟。

第二、晉國第一次內亂

晉穆侯死後,其弟弟殤叔自立為君,即為晉殤叔。太子仇逃亡國外,幾年後太子仇率領其同黨襲擊晉殤叔,復位成功,是為晉文侯,這就是晉國曆史上第一次宗法內亂。

第三、晉國第二次內亂

晉文侯死後,兒子晉昭侯即位,就是這個晉昭侯完善了他爺爺晉穆侯的奇葩行為,將曲沃封給他的叔叔仇的弟弟成師,曲沃是大都城,比國都冀城規模還要大,這在當時明顯違背了宗法君臣禮儀,而成師也是有野心的人,一場連續幾代的大內亂就此開啟。大臣殺死晉昭侯準備迎接成師入國都為國君,但由於宗法的影響,國都冀城的人起兵反對成師,立晉昭侯的兒子姬平為國君,是為晉孝侯,誅殺叛臣,穩定了局勢,成師敗退,回到曲沃,不久遺憾而終。但是成師的後繼者仍然在持續著野心,後來歷經晉鄂侯、晉哀侯、晉小子侯、晉侯幾代君主,期間有三位君主被成師後代殺死,但由於宗法影響和周天子的幫助,曲沃成師的後繼者一直以失敗告終,退居曲沃,但是實力卻超過了晉國國君,直到晉侯,成師的後代曲沃武公,徹底將晉滅亡,為了得到周天子的承認,將晉國的寶物全部捐獻與周天子,曲沃武公正式成為晉國國君,是為晉武公。這在宗法制度下絕對是個驚天動地的事情,小宗取代大宗。這一場持續幾代君主的大內亂以曲沃成師這一小宗體系完勝而告終。

春秋超級大國晉國,最後結局為何是三家分晉

第四、驪姬亂晉

到了晉武公的兒子晉獻公時期,小宗代替大宗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為了防止宗族內亂的再次發生,晉獻公將公族叔侄全部殺光,轉而培植士大夫勢力,吞併小國的土地,往往分封給士大夫,作為士大夫自己的勢力,士大夫這一階級在晉國開始慢慢的積聚了力量。晉獻公想立寵妾驪姬的兒子奚齊為太子,就故意疏遠三個有才能的兒子,命太子申生居住在曲沃,公子重耳居住在蒲城,公子夷吾居住在屈城。後來在驪姬的陷害下,太子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嫡長子制度再一次堂而皇之的被打敗。接下來,士大夫集團力量開始集結,甚至有的左右君主的廢立。先是奚齊被殺,迎立夷吾是為晉惠公,晉惠公死後,由於秦國的參與,重耳被運回國內參與爭權,重耳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霸主晉文公。

春秋超級大國晉國,最後結局為何是三家分晉

驪姬亂晉

晉國士大夫取代宗子,力量迅速崛起

春秋霸主晉文公創立了三軍六卿制度,三軍統帥也是有士大夫擔任,也就是說,士大夫不僅有自己的地盤,還有政治權利與軍事權力,軍政大權於一身,儼然成為小諸侯,只不過晉文公能控制的了罷了。知道晉靈公時,士大夫趙氏集團趙盾掌權,甚至諸侯會盟都是趙盾主持晉侯並沒參加,後趙穿竟然弒殺晉靈公迎立晉成功,可見當時的士大夫集團儼然把持了晉國政權,威脅著國君統治。後來晉國六卿智氏、範氏、中行氏、趙氏、韓氏、魏氏,私底下相互攻伐,晉國國君步了周天子的後塵,直到最後晉公室僅剩下絳、曲沃兩邑作為奉祀的地方,後又經過六卿的不斷攻伐,智氏、範氏、中行氏被滅,僅剩韓趙魏三家,不久三家分晉。

春秋超級大國晉國,最後結局為何是三家分晉

晉文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