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徹 沈小徹讀書會

編輯:稷下學宮書店


"

沈徹 沈小徹讀書會

編輯:稷下學宮書店


春秋戰國突破了所有人類人性的底線


春秋時期有這麼一個人物,叫宋襄公,春秋時期宋國的君主,生活時代跟齊桓公差不太多,比齊桓公稍晚。齊桓公死後呢,春秋霸主到底誰當就有了爭議。這個宋襄公就出來說,我可以當霸主。

然後跟幾個國家約定好,會盟,他的哥哥目夷出來勸說他,咱們是小國,人家楚國是大國,咱們跟楚國爭霸,肯定是不行的,你非要去會盟的話,你帶上軍隊去。宋襄公就說:“我們都說好了,不帶軍隊,帶軍隊不就是出爾反爾嗎?怎麼能幹這種事兒呢?”結果他就去了,幾個國家會盟,他跟楚王發生爭執,結果當場被抓了。

後來諸侯調停,楚王把他給放了。

他回國以後,聽說鄭國支持楚國當霸主,就非常生氣,鄭國原來是支持他當霸主,結果又去支持楚國,這實在背信棄義,他覺得我打不過楚國,我還打不過你鄭國嗎?然後就去攻打鄭國,鄭國這麼一來就跟楚國求救,認你當大哥了,大哥出來幫他,怎麼幫呢?楚國就率兵來攻打宋國,宋國趕緊回防。好在他回防成功了,佔據了有利地形,在泓水這個地方駐兵。這個時候,宋襄公的謀士公孫固就出來說,我們兵力跟楚國相差懸殊,趁著他們渡河的時候幹掉他們吧。宋襄公說:這不行,人家還沒有渡河,還沒有列好陣勢,我們就打人家,這實在是太不仁義了。他非要等到楚軍渡河以後,然後列好衝鋒陣勢以後,兩軍開戰。結果就是宋軍輸得非常慘烈。

宋國人就責怪他失去戰機,導致失敗,他還是認為自己沒什麼錯,因為他堅持了禮儀:“古之為軍,臨大事不忘大禮”。

我們現在人看宋襄公的行為會覺得他很愚蠢,兵不厭詐,他這不是傻是什麼?其實這個人從側面反映了很多事情,那就是古代打仗,其實是講究底線的。如果美國突然趁著哪個國家沒有防備,把他們全部攻佔下來,我們會認為美國是兵不厭詐嗎?會認為美國做得對做得好嗎?恐怕不會的。我們都會批評美國不尊重國際法,批評他不講國際道德。我們看我們現在的問題就往往用國際道義的眼光來看,看待古代就忽略了其實古代在某一段特定的歷史時期是發展出一套道德的,很類似我們現在的戰爭法,不能屠殺平民,要優待戰俘要保護中立國以及參戰國的利益等等等等的吧,避免戰爭傷害無辜。近代戰爭法在19世紀就開始形成一些規範,按照戰爭法,就不能進行遊擊戰爭,游擊戰爭就讓對方的國家士兵分不清誰是軍人,誰是老百姓,這會給老百姓帶來很大的傷害。春秋戰國以前形成的一些禮儀其實就很符合戰爭法,也有不傷害平民、不傷害傷員、不傷害老人、不破壞宗廟等等不成文的規定。當然不知道成文還是不成文,反正是大家很有一段時候各諸侯國之間還相當尊重這種規則。

比如說還有這麼一個事兒。

在《禮記》裡頭記載的。吳國吳王夫差討伐陳國,破壞了陳國的宗廟,撤出陳國邊境以後,陳國的太宰嚭來跟夫差交涉,他說:古代行軍打仗,不破壞人家祭祀的地方,不殺害傷病的人,不傷害頭髮都白了的人,你們現在呢?殺了有病的人,這能算仁義之師嗎?夫差就說:“那我把土地還給你們,把俘虜還給你們,這總行了吧?”嚭就說:您要真那麼做,就是仁義之師。結果夫差還真就那麼做了。

春秋戰國時期一步步突破了之前的底線,全方位突破,戰爭底線,個人修為的底線,國家決策的底線,等等等等的全方位突破。

個人底線的突破

我們歷史上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內都是把越王勾踐當成忍辱負重東山再起的榜樣,完全忽視了這個人為了成功連屎都可以吃的事實。接連背信棄義,做出來正常人都做不到的背信棄義的事情。

我還看過這麼一個故事,具體出自哪兒我記不清了。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兩個人約好了決鬥,射箭決鬥,結果其中一個人還沒有準備好,另一個人就射過去了。射中了他的大腿。他就說:“你這個小人,我還沒準備好,你就射我,太卑鄙了!”另一個人就非常羞愧,怎麼辦呢?就站著不動,讓他射,結果讓他給射死了。用一個外來詞彙來描述這個事,就是騎士精神,那時候中國也非常有騎士精神。歐洲近代有很多著名的決鬥故事,兩個人約好,決鬥,簽約,殺人不負法律責任,法律那時候也允許決鬥。當然,不是在決鬥狀態下殺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美國著名的建國先賢漢密爾頓,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跟另一位政治人物伯爾決鬥,被伯爾殺死了。漢密爾頓,為美國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一個人,就這麼死了。

美國著名的林肯總統也跟人決鬥過。因為他老婆說話非常難聽,諷刺了他的政敵,詹姆斯·謝爾德,詹姆斯謝爾德暴跳如雷,就約了林肯決鬥。

國家底線的突破

說回春秋戰國,春秋戰國之前甚至春秋前期都是很有底線的,那時候的人也有底線,政府做事也有底線,但是後來,一步一步突破了底線。出現了吃屎的勾踐,出現了兵不厭詐的《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完全打破了之前打仗講究禮儀的套路,只要贏了,就行了。春秋時期還有退避三舍的美談,到了戰國時期就完全不講究這些,能多佔土地就多佔土地。秦國跟魏國打仗,商鞅領兵,跟魏國公子卬對峙。商鞅給公子卬寫了一封信,就說,我當初在魏國的時候,咱們關係不錯,現在各為其主,也不忍心互相傷害,不如咱們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喝喝酒聊聊天,然後都撤兵回去,這樣多好?公子卬覺得他說得對,就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可是公子卬都往回走了,商鞅趁機就打了他,還活捉了公子卬。這跟德國跟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一樣的性質,剛簽完,沒多久希特勒就下令掉轉槍頭佔領了蘇聯大片領土。一個國家的首領或者高級統帥,把自己說的話當放屁,就叫兵不厭詐。

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小偷小摸的人要殺頭,偷了一個國家就是諸侯。而且甚至從理論上出現了合法化不講道義、不講信用的理論學說。《孫子兵法》就是這種學說,韓非子也赤裸裸地出現了類似的理論。他舉了一個例子,齊國要攻打魯國,魯國就派遣孔子的學生子貢去說服齊國不要打,子貢說了一通仁義禮智信的道理,結果齊國人說:“你說的有道理,但我要的是你的土地。”這個意思就是說,凡是靠拳頭,槍桿子刀把子出政權,講什麼道理?沒有道理可講。

戰國最後就成了這樣的時代,誰拳頭大,誰就行。主要是秦國突破了更多的底線。不講道理。

秦國突破了春秋戰國最重要的底線。

秦國廢除了周天子。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其實就已經名存實亡了。但是親昭襄王廢除周天子之前,周天子還是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商鞅變法以後,秦國國力大增,到了秦昭襄王的時候,也就是公元前256年的時候,周天子跟六國一起抗擊秦國,這下子秦國就怒了,攻打周天子,周天子當時的統管人口總共才只有三萬人,沒辦法,打輸投降了。象徵周天子權力的九個鼎被秦國搬走了。

這個事件對中國歷史來說影響非常非常深遠。八百年的周王朝滅亡了。我們都知道,日本雖然也有過戰國時代,日本的天皇在歷史上大多數的時間也是沒有權力的,但是沒有人把天皇給廢了,說我來當天皇試試,日本的那些梟雄們沒有想過做這樣的事兒。相對來講,保留了天皇的象徵價值,也恰恰因為保留了天皇的象徵價值,日本過度到現代社會也沒有那麼困難。秦國廢黜了周天子,這個無法無天的做法,給後代也立下了非常不好的榜樣。廢黜周天子就像是近代辦共和,袁世凱突然出來稱帝,然後張勳突然出來復辟,然後馮玉祥突然把溥儀給趕出紫禁城了,本來是一個光榮革命,溥儀和平退位,保留皇宮的生活條件,這挺好的一個辦共和的開端,結果他們一出又一出,本來大家還有點兒底線,但看到他們這麼一折騰來折騰去,哇靠,原來還能這麼玩兒?不是辦共和嗎?共和在很多軍閥心裡都成了笑話。

秦國廢黜周天子也是,大家一看還能這麼玩兒?擊穿了春秋戰國時期最後一個社會底線。從那個時候開始,大家真的徹底意識到了,這個世界真的是刀把子說了算的。有了刀把子,天子都能拉下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