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魚到泥鰍,“秋菊”經歷了什麼?

畜牧業 泥鰍 漁業 農民 中國水產頻道 中國水產頻道 2017-08-25

走進溫棚區的泥鰍池裡,各種生長週期的泥鰍分佈在不同的池塘內,其中有一塊泥鰍池,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個池子裡泥鰍的個頭顯得比其他池子裡的大了不少,只要在水裡投點魚食,這些健壯的泥鰍就開始競相逐食。

從魚到泥鰍,“秋菊”經歷了什麼?

彭秋菊之所以開始養泥鰍,是因為有一次,寧夏賀蘭縣農業部門和科技局組織漁業養殖戶到外地進行考察學習,經過調查發現寧夏的土質和水產條件很適合泥鰍的生長。通過最直接的利潤對比,彭女士算了一筆賬:

從魚到泥鰍,“秋菊”經歷了什麼?

“外地調的苗我們不是很懂,成活率低,抗病能力差。我們當地繁育出來的泥鰍是臺灣泥鰍的二代種鰍,品質是非常好的,經過今年試養髮現生長速度快。”

對於市場的銷路問題,她也是信心滿滿,她說自己有很多客戶微信群,需求量很大供不應求。繁育出來的群泥鰍苗本來是供不應求的,但通過農牧局科技局大力宣傳,現在已經有內蒙的客商主動找上門來。

彭秋菊只是眾多常信鄉漁產養殖戶的縮影。常信鄉水域資源豐富,有唐徠渠、艾依河、三丁湖、寇家湖、銀川四二乾溝等水系,為淡水漁業養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從魚到泥鰍,“秋菊”經歷了什麼?

依靠這些優勢的水利資源條件,常信鄉把適水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水產養殖面積已達60926畝。2016年全鄉主導產業收入20274萬元,佔全鄉農業經濟總收入的49.41%。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810元,年均增長8.5%。

從魚到泥鰍,“秋菊”經歷了什麼?

近年來,賀蘭縣常信鄉依託水域資源豐富的優勢,著力推進 “漁米小鎮”的建設,大力發展適水產業特色漁業養殖,使常信鄉在今年榮獲“第七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稱號,通過推廣名優新特品種,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養殖技術逐年提高、生產效益穩步攀升,為賀蘭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魚到泥鰍,“秋菊”經歷了什麼?

下一步,常信鄉將通過建設艾依河兩側譚渠、五渠建設萬畝白對蝦等名特優新漁業基地,寇家湖萬畝漁光互補產業示範基地,三丁湖萬畝適水漁業基地等3個萬畝基地建設,加快“一二三產”融合,將常信鄉打造成引領西北的現代生態漁業示範基地和休閒旅遊產業示範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