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出臺人才新政 本科生可落集體戶優秀人才100萬房補

創業 投資 社會保險 金融 齊魯網 2017-05-28

齊魯網濟南5月26日訊齊魯網5月26日訊 近日,經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研究審議,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這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而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濟南市首個針對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綜合性文件。

“省會人才”就是“濟南人才”

意見指出,要樹立大人才觀,秉承“省會人才”就是“濟南人才”的理念,將省會高校、科研院所各類人才納入扶持範圍,人才範圍包括了頂尖人才、創新人才、創業人才、基礎人才、外籍人才等各類人才。同時,對各類人才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最高可獲得1億元的綜合資助。在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從推動簡政放權、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保障用人主體自主權等方面為人才“放權鬆綁”。在改革薪酬制度、支持科技人才兼職或離崗創業、加強科研成果轉化激勵等方面加大激勵力度。在人才創業投資、子女入學、保健醫療、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及時高效的服務。

實施人才引進培養升級政策

“人才新政”的主要內容包括,實施頂尖人才集聚計劃,對新引進或培養的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團隊,給予最高1億元的綜合資助。對新當選和全職引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層次的國內外頂尖人才,給予500萬元生活補貼;實施泉城產業領軍人才支持計劃,聚焦十大產業,以“高精尖缺”為導向,著力培養本土重點產業領軍人才和團隊,並給予最高300萬元項目經費資助;圍繞支撐產業金融中心建設,提出產業金融人才集聚計劃,給予引進的金融人才最高100萬元的生活補貼;充分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核減企業引才投入成本,對急需緊缺人才實行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和年薪制,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基數;推進市場化引才,設立海外人才工作聯絡站,實施重大引才服務外包,對為我市引進人才的個人和中介組織給予最高60萬元獎勵;深化“泉城學者”建設工程,對柔性引進並命名為“泉城學者”的人才,給予每人10萬元生活補貼和最高100萬元的項目扶持資金;建立更具活力的省會人才集聚機制,將駐濟高校、科研院所等“省會人才”納入我市資助服務範圍,對新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工程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的配套資金補助。完善駐濟中央、省直單位人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支持機制,積極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健全人才發展激勵保障機制

《實施意見》中提出,支持科技人才兼職或離崗創業,事業單位科技人員經單位同意,可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或離崗創業,3年內保留人事關係,相應享受職稱評聘、保險等方面待遇。離崗創業期滿後,符合條件的經批准同意可再延長3年;加強科研成果轉化激勵,職務發明成果轉化收益可按不少於70%、不超過95%的比例用於獎勵重要貢獻人員及團隊。鼓勵和允許國有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盈利後,連續3—5年每年提取不高於30%的轉化利潤,用於獎勵核心研發人員、團隊成員及有重大貢獻的科技管理人員;創新人才金融支持,建立人才創業貸款擔保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出資1000萬元,可給予每個企業最高貸款額度500萬元的擔保費用補貼或部分貼息。

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引導作用,設立人才創新創業基金;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股權激勵等各類稅收優惠激勵政策;加強人才發展載體建設,推動產業技術研究院、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並給予資金扶持。在濟南章丘高教科創片區規劃建設濟南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在人才引進培養、公共服務平臺、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予以優先扶持、先試先行。積極推動“千人計劃”專家工作站、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平臺載體建設。

推進人才管理體制改革

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設立人力資源服務業專項資金500萬元,支持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發展和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認定為國家級、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由市財政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200萬元、100萬元。對新引進國內外知名獵頭機構的園區,經評審認定,可以按照每家2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成立濟南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方式,搭建政府和高層次人才、用人單位之間的溝通橋樑;設立泉城“人才驛站”,在全市範圍調劑500個事業編制作為人才編制“蓄水池”,為來濟創新創業的具有事業身份的高層次人才,在5年內保留其事業身份;建立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協同推進機制,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實行一體化考核,縣區從市外全職引進1名“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創業人才、創新人才分別視同完成1億元、6000萬元招商引資任務。

從市外全職引進1名省部級創新創業人才工程人選,創業人才、創新人才分別視同完成5000萬元、3000萬元招商引資任務;促進人才向基層流動,市級人才工程項目適當向基層和縣域傾斜,在名額分配、資金配套方面予以支持。完善科技副職工作機制,發揮科技副職在推動縣域經濟、促進產學研合作方面的作用。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人才改革試驗區,建立更加符合國際規則的人才政策體系、管理制度和服務模式,引進、集聚新興經濟領域的高層次人才。

完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

建立人才“金卡”制度,為高層次人才發放服務金卡,持卡可在創業投資、子女入學、保健醫療、交通社保、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享受到及時高效專項服務;實行更為便利的人才居留落戶政策,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可不受原戶籍所在地的限制在濟落戶,與其共同生活居住的配偶、未婚子女可以隨遷,不受住所條件、居住年限、年齡等條件限制。在市人才服務局設立“人才集體戶”,來濟創業或就業的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和學士及以上學位的畢業生,憑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或依法註冊登記就業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可申請落戶;優化外籍人才管理服務,建設濟南市外國人來華工作公共服務中心,為外籍人才來濟工作提供便利;實施人才安居工程,集中建設或儲備一批人才安居房,作為新引進高層次人才週轉房,週轉期5年。

企業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 每人每月連續三年獲1500元、1000元補貼

根據不同情況為新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相應住房保障服務,比如對新引進的國內外頂尖人才,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解決住房問題,對國家級、省級、市級領軍人才,可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購房補貼或最長免租5年的住房。為吸引優秀年輕人才來濟,將對企業新引進入戶的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標準連續發放三年租房補貼。新引進的市級以上領軍人才需要購買住房的,可不受戶籍、在我市繳納一定期限社會保險等限購政策影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