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實施“河洛英才計劃” 建中西部地區人才高地

創業 經濟 浙江大學 中藥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 2017-09-06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田宜龍

洛陽實施“河洛英才計劃” 建中西部地區人才高地

“河洛英才計劃”首批支持團隊彭先兆團隊。

洛陽實施“河洛英才計劃” 建中西部地區人才高地

“河洛英才計劃”新聞發佈會暨首屆“河洛英才”論壇。

洛陽實施“河洛英才計劃” 建中西部地區人才高地

“河洛英才計劃”首批支持團隊邢新會團隊。

引來一個人才(團隊),帶動一個產業,培育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個引才計劃,激活一池人才“春水”,讓一座城市的創新創業活力迸發。

洛陽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實施“河洛英才計劃”,逐漸探索形成了一套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引才用才機制,為打造帶動全省發展新的增長極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居高望遠,廣攬英才,加快建設中西部人才高地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近平指出,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領軍人才。

隨著國家和省賦予洛陽發展新的戰略定位,以及自創區、自貿區各種政策疊加,洛陽市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美好前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說,當前,洛陽的發展機遇空前,但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人才支撐。要完善全鏈條育才、全視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發展體系,以制度環境、政策環境的優化激活人才這一池春水,加快建設中西部人才高地,以人才優勢贏得競爭、贏得未來。

在洛陽市確立的“9+2”工作佈局和“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中,加快現代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創新能力更強,成為重中之重。

8月29日,在洛龍區浙大科技園內,浙江大學現代中藥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劉雪松帶領的工作團隊正在實驗室緊張工作著。

該團隊是洛陽首批“河洛英才計劃”勝出的4個團隊之一,其公司研發出的中藥配方顆粒、功能食品和中藥大健康產品,迅速填補市場空白,受到一些知名藥企的青睞。

“‘河洛英才計劃’不單單看重人才的身份頭銜,更重要的是把人才和產業結合起來引進,這個辦法好,讓團隊來了就有用武之地。”公司負責人介紹。

洛陽市啟動“河洛英才計劃”,通過整合財政資金,決定5年內出資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力爭引進創新創業團隊50個以上,吸引500名以上高層次人才來洛創新創業,創辦科技型創新型企業200家以上,推動洛陽經濟進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

“人才工作絕不僅僅是出政策、拿資金、看‘名頭’,而是要研究分析規律,科學頂層設計,使人才工作與人才成長、產業發展相適應。”洛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向平介紹。“河洛英才計劃”緊密結合洛陽產業特點,採取“人才+項目”的方式,著力引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十大類別的“產業化”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綜合考量團隊帶頭人、團隊結構等方面的情況,細分為領軍型、高層次型、緊缺型三類重點引進,使人才團隊不僅層次高,而且真正能幹事、幹成事。

創新機制,築巢引鳳,打造制度優勢與創新土壤相結合的“人才磁場”

中美合資視微(河南)科技有限公司是留美博士彭先兆在洛陽註冊的公司,彭先兆團隊是首批正式簽約入駐澗西區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團隊。

2016年7月,公司正式投入運行,致力於開發基於第三代OCT技術的眼科3D成像技術。

談起團隊落戶洛陽的事,彭先兆說,“我們團隊在沿海地區考察多次,最終選擇落戶洛陽,更看中洛陽市的引才魄力和良好創新創業環境。我們5個人只帶著大腦來,洛陽市和澗西區的同志全程陪同我們辦理公司手續,並大手筆拿出1500萬元支持我們創業。”

洛陽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於構建現代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將實施創新平臺建設工程、創新人才集聚工程和創新機制優化工程,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通道、軍民企地對接轉化通道、市場化運作通道和人才成長通道。

洛陽市市長劉宛康說,在實施“河洛英才計劃”過程中,洛陽市著重將創新平臺打造與高端人才引進有機結合起來,用平臺集聚人才、用人才支撐平臺,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精準引才機制,確保優秀人才引得來、用得好、留得住。

為了保證“河洛英才計劃”順利實施,洛陽市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和日常溝通機制,協調發改、科技、工信、財政等綜合及專業部門,形成了工作合力。

清華大學邢新會團隊是洛陽市委、市政府評審確定引進的“河洛英才計劃”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

為了團隊早日落戶,市直有關部門安排專人“一對一”服務,一天一對接,一週一總結。市級領導主動擔任“辦事員”,經常上門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

為了項目加速推進,洛陽市財政局加班加點,按期將資助資金撥付到位。

邢新會教授表示,正是洛陽市求賢若渴的意識和務實舉措,打消了團隊來洛創業的種種顧慮。

引才不易,留才更難,提升人才團隊的幸福指數也成了留住人才重要一環。

洛陽市堅持人性化、精細化服務理念,通過舉辦“河洛英才”論壇、“河洛英才”沙龍、組建“河洛英才”聯盟等方式,與高層次人才常交流、做朋友,營造了有利於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軟環境,形成了以才引才、資源匯聚的良好局面。

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產業,叫響“河洛英才”品牌

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對於老工業基地洛陽來說,尤其需要用好政策吸引和培育一批“金鳳凰”,讓產業沃土上開出科技之花。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實驗室首席專家田克恭博士是我國獸醫領域和疫苗產業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目前擔任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去年,田克恭博士團隊被確定為第二批“河洛英才計劃”高層次型創新創業團隊,承擔的“新型獸用生物製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產品中的雞新支流(Re-9株)基因工程三聯滅活疫苗已成功上市,標誌著我國H9亞型禽流感疫苗進入基因工程時代,預計將推動我國10億元以上禽流感(H9)系列疫苗細分市場的產品升級,引領我國動物疫苗產業技術進步,為我國家禽疫病防控及安全禽產品生產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產品支撐。

藉助“河洛英才計劃”,洛陽市探索出一條“創新+創業”“人才+項目”“資金+服務”的精準引才新路子。

在落地項目順利推進的同時,這些“河洛英才計劃”團隊還主動與本地企業加強交流合作,通過新技術的產業化帶動了洛陽市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據瞭解,目前“河洛英才計劃”已引進“千人計劃”專家、中原學者等領軍人才21人,碩士以上人才156人,新建研發平臺4個。清華大學邢新會團隊成功獲得風投機構1500萬元的注資,增添了發展後勁。河北工業大學張明路團隊與北京中關村軍民融智基金簽訂2000萬元的合作協議,為今後發展拓寬了平臺。

洛陽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洛陽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決策部署,緊密圍繞自創區、自貿區及洛陽發展新的戰略定位等重大發展機遇,結合洛陽實際,制訂出臺更有前瞻性、針對性、實效性的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方案,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做強“河洛英才”品牌,使洛陽真正成為各類優秀人才的集聚高地。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隨著“河洛英才計劃”的成功實施,洛陽正成為創新創業者的希望福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