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對於崇明老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在幾乎人人用手機獲得信息的當下,“田間小喇叭”如一股清風,把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身邊故事送到千萬家。

一場“喇叭革命”

以前在崇明農村,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村民不出村就能知道天下事。時代變遷,農村家家有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廣播漸漸“失聲”。而現實是,崇明農村還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中有不少人連讀書看報都不會,更別提用手機了,因此當別人使用互聯網時,他們仍需要通過聽廣播來獲取信息。於是,一場“喇叭革命”開始了。

“田間小喇叭”最早在向化鎮發聲。兩年前,向化鎮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決定用廣播來打通服務群眾、引領輿論的最後一公里。試點首先在南江村展開。“田間小喇叭”依託鎮文廣站的廣播系統,圍繞垃圾分類、農村汙水處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定期錄製節目,並通過廣播播放。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對於崇明老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在幾乎人人用手機獲得信息的當下,“田間小喇叭”如一股清風,把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身邊故事送到千萬家。

一場“喇叭革命”

以前在崇明農村,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村民不出村就能知道天下事。時代變遷,農村家家有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廣播漸漸“失聲”。而現實是,崇明農村還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中有不少人連讀書看報都不會,更別提用手機了,因此當別人使用互聯網時,他們仍需要通過聽廣播來獲取信息。於是,一場“喇叭革命”開始了。

“田間小喇叭”最早在向化鎮發聲。兩年前,向化鎮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決定用廣播來打通服務群眾、引領輿論的最後一公里。試點首先在南江村展開。“田間小喇叭”依託鎮文廣站的廣播系統,圍繞垃圾分類、農村汙水處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定期錄製節目,並通過廣播播放。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不久後,“田間小喇叭”發展成3種形式——鎮級“田間小喇叭”覆蓋最全,12個村居全部參與節目錄播,3000多個有線喇叭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各村居工作和身邊好人等內容送到每家每戶。流動“田間小喇叭”速度最快,每月初由各村居項目負責人明確宣講主題,在電喇叭中錄製宣講內容,實時更新;各村居志願者騎上電瓶車,將錄製的內容通過喇叭按區域播放。宅頭“田間小喇叭”最實,200多個宣講員深入宅頭,進行面對面宣講,在這過程中,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解決老百姓急難愁問題。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對於崇明老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在幾乎人人用手機獲得信息的當下,“田間小喇叭”如一股清風,把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身邊故事送到千萬家。

一場“喇叭革命”

以前在崇明農村,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村民不出村就能知道天下事。時代變遷,農村家家有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廣播漸漸“失聲”。而現實是,崇明農村還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中有不少人連讀書看報都不會,更別提用手機了,因此當別人使用互聯網時,他們仍需要通過聽廣播來獲取信息。於是,一場“喇叭革命”開始了。

“田間小喇叭”最早在向化鎮發聲。兩年前,向化鎮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決定用廣播來打通服務群眾、引領輿論的最後一公里。試點首先在南江村展開。“田間小喇叭”依託鎮文廣站的廣播系統,圍繞垃圾分類、農村汙水處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定期錄製節目,並通過廣播播放。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不久後,“田間小喇叭”發展成3種形式——鎮級“田間小喇叭”覆蓋最全,12個村居全部參與節目錄播,3000多個有線喇叭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各村居工作和身邊好人等內容送到每家每戶。流動“田間小喇叭”速度最快,每月初由各村居項目負責人明確宣講主題,在電喇叭中錄製宣講內容,實時更新;各村居志願者騎上電瓶車,將錄製的內容通過喇叭按區域播放。宅頭“田間小喇叭”最實,200多個宣講員深入宅頭,進行面對面宣講,在這過程中,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解決老百姓急難愁問題。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田間小喇叭”為居民講解政策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對於崇明老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在幾乎人人用手機獲得信息的當下,“田間小喇叭”如一股清風,把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身邊故事送到千萬家。

一場“喇叭革命”

以前在崇明農村,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村民不出村就能知道天下事。時代變遷,農村家家有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廣播漸漸“失聲”。而現實是,崇明農村還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中有不少人連讀書看報都不會,更別提用手機了,因此當別人使用互聯網時,他們仍需要通過聽廣播來獲取信息。於是,一場“喇叭革命”開始了。

“田間小喇叭”最早在向化鎮發聲。兩年前,向化鎮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決定用廣播來打通服務群眾、引領輿論的最後一公里。試點首先在南江村展開。“田間小喇叭”依託鎮文廣站的廣播系統,圍繞垃圾分類、農村汙水處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定期錄製節目,並通過廣播播放。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不久後,“田間小喇叭”發展成3種形式——鎮級“田間小喇叭”覆蓋最全,12個村居全部參與節目錄播,3000多個有線喇叭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各村居工作和身邊好人等內容送到每家每戶。流動“田間小喇叭”速度最快,每月初由各村居項目負責人明確宣講主題,在電喇叭中錄製宣講內容,實時更新;各村居志願者騎上電瓶車,將錄製的內容通過喇叭按區域播放。宅頭“田間小喇叭”最實,200多個宣講員深入宅頭,進行面對面宣講,在這過程中,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解決老百姓急難愁問題。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田間小喇叭”為居民講解政策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種有效傳播

“田間小喇叭”能發揮大作用。90後張嘉奇是向化鎮團委書記,也是垃圾分類宣講團的主要成員之一。2016年至今,他已宣講了200多場。“剛開始,我以為來聽講的人越多、輻射面越廣越好,實踐下來發現,這種大會式的宣講效果並不想。”張嘉奇改進方式,將宣講場所改在村裡的睦鄰點,邀約十幾位村民,開展“圍爐式”交流,“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很熟悉,心情就會放鬆許多。”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對於崇明老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在幾乎人人用手機獲得信息的當下,“田間小喇叭”如一股清風,把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身邊故事送到千萬家。

一場“喇叭革命”

以前在崇明農村,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村民不出村就能知道天下事。時代變遷,農村家家有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廣播漸漸“失聲”。而現實是,崇明農村還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中有不少人連讀書看報都不會,更別提用手機了,因此當別人使用互聯網時,他們仍需要通過聽廣播來獲取信息。於是,一場“喇叭革命”開始了。

“田間小喇叭”最早在向化鎮發聲。兩年前,向化鎮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決定用廣播來打通服務群眾、引領輿論的最後一公里。試點首先在南江村展開。“田間小喇叭”依託鎮文廣站的廣播系統,圍繞垃圾分類、農村汙水處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定期錄製節目,並通過廣播播放。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不久後,“田間小喇叭”發展成3種形式——鎮級“田間小喇叭”覆蓋最全,12個村居全部參與節目錄播,3000多個有線喇叭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各村居工作和身邊好人等內容送到每家每戶。流動“田間小喇叭”速度最快,每月初由各村居項目負責人明確宣講主題,在電喇叭中錄製宣講內容,實時更新;各村居志願者騎上電瓶車,將錄製的內容通過喇叭按區域播放。宅頭“田間小喇叭”最實,200多個宣講員深入宅頭,進行面對面宣講,在這過程中,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解決老百姓急難愁問題。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田間小喇叭”為居民講解政策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種有效傳播

“田間小喇叭”能發揮大作用。90後張嘉奇是向化鎮團委書記,也是垃圾分類宣講團的主要成員之一。2016年至今,他已宣講了200多場。“剛開始,我以為來聽講的人越多、輻射面越廣越好,實踐下來發現,這種大會式的宣講效果並不想。”張嘉奇改進方式,將宣講場所改在村裡的睦鄰點,邀約十幾位村民,開展“圍爐式”交流,“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很熟悉,心情就會放鬆許多。”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入座,張嘉奇就會先用崇明話和大家拉家常,然後進入正題。這樣一來,村民往往積極互動,提問題、談感想、出主意,氣氛很活躍。憑藉地道的崇明話、精選的垃圾分類知識、平易親近的談天和年輕人的熱情,張嘉奇在村民中間有了不少“粉絲”。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對於崇明老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在幾乎人人用手機獲得信息的當下,“田間小喇叭”如一股清風,把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身邊故事送到千萬家。

一場“喇叭革命”

以前在崇明農村,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村民不出村就能知道天下事。時代變遷,農村家家有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廣播漸漸“失聲”。而現實是,崇明農村還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中有不少人連讀書看報都不會,更別提用手機了,因此當別人使用互聯網時,他們仍需要通過聽廣播來獲取信息。於是,一場“喇叭革命”開始了。

“田間小喇叭”最早在向化鎮發聲。兩年前,向化鎮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決定用廣播來打通服務群眾、引領輿論的最後一公里。試點首先在南江村展開。“田間小喇叭”依託鎮文廣站的廣播系統,圍繞垃圾分類、農村汙水處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定期錄製節目,並通過廣播播放。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不久後,“田間小喇叭”發展成3種形式——鎮級“田間小喇叭”覆蓋最全,12個村居全部參與節目錄播,3000多個有線喇叭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各村居工作和身邊好人等內容送到每家每戶。流動“田間小喇叭”速度最快,每月初由各村居項目負責人明確宣講主題,在電喇叭中錄製宣講內容,實時更新;各村居志願者騎上電瓶車,將錄製的內容通過喇叭按區域播放。宅頭“田間小喇叭”最實,200多個宣講員深入宅頭,進行面對面宣講,在這過程中,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解決老百姓急難愁問題。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田間小喇叭”為居民講解政策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種有效傳播

“田間小喇叭”能發揮大作用。90後張嘉奇是向化鎮團委書記,也是垃圾分類宣講團的主要成員之一。2016年至今,他已宣講了200多場。“剛開始,我以為來聽講的人越多、輻射面越廣越好,實踐下來發現,這種大會式的宣講效果並不想。”張嘉奇改進方式,將宣講場所改在村裡的睦鄰點,邀約十幾位村民,開展“圍爐式”交流,“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很熟悉,心情就會放鬆許多。”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入座,張嘉奇就會先用崇明話和大家拉家常,然後進入正題。這樣一來,村民往往積極互動,提問題、談感想、出主意,氣氛很活躍。憑藉地道的崇明話、精選的垃圾分類知識、平易親近的談天和年輕人的熱情,張嘉奇在村民中間有了不少“粉絲”。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截至2018年年底,向化鎮“田間小喇叭”共組織開展活動1800餘次,帶動3萬多名群眾,蒐集村民意見2000多條,解決群眾困難800多個。“田間小喇叭”項目獲2017年度崇明區社會治理十大創新項目、2018年改革開放40週年上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成果,“田間小喇叭”集體被中宣部授予2018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稱號、榮獲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對於崇明老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在幾乎人人用手機獲得信息的當下,“田間小喇叭”如一股清風,把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身邊故事送到千萬家。

一場“喇叭革命”

以前在崇明農村,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村民不出村就能知道天下事。時代變遷,農村家家有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廣播漸漸“失聲”。而現實是,崇明農村還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中有不少人連讀書看報都不會,更別提用手機了,因此當別人使用互聯網時,他們仍需要通過聽廣播來獲取信息。於是,一場“喇叭革命”開始了。

“田間小喇叭”最早在向化鎮發聲。兩年前,向化鎮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決定用廣播來打通服務群眾、引領輿論的最後一公里。試點首先在南江村展開。“田間小喇叭”依託鎮文廣站的廣播系統,圍繞垃圾分類、農村汙水處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定期錄製節目,並通過廣播播放。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不久後,“田間小喇叭”發展成3種形式——鎮級“田間小喇叭”覆蓋最全,12個村居全部參與節目錄播,3000多個有線喇叭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各村居工作和身邊好人等內容送到每家每戶。流動“田間小喇叭”速度最快,每月初由各村居項目負責人明確宣講主題,在電喇叭中錄製宣講內容,實時更新;各村居志願者騎上電瓶車,將錄製的內容通過喇叭按區域播放。宅頭“田間小喇叭”最實,200多個宣講員深入宅頭,進行面對面宣講,在這過程中,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解決老百姓急難愁問題。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田間小喇叭”為居民講解政策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種有效傳播

“田間小喇叭”能發揮大作用。90後張嘉奇是向化鎮團委書記,也是垃圾分類宣講團的主要成員之一。2016年至今,他已宣講了200多場。“剛開始,我以為來聽講的人越多、輻射面越廣越好,實踐下來發現,這種大會式的宣講效果並不想。”張嘉奇改進方式,將宣講場所改在村裡的睦鄰點,邀約十幾位村民,開展“圍爐式”交流,“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很熟悉,心情就會放鬆許多。”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入座,張嘉奇就會先用崇明話和大家拉家常,然後進入正題。這樣一來,村民往往積極互動,提問題、談感想、出主意,氣氛很活躍。憑藉地道的崇明話、精選的垃圾分類知識、平易親近的談天和年輕人的熱情,張嘉奇在村民中間有了不少“粉絲”。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截至2018年年底,向化鎮“田間小喇叭”共組織開展活動1800餘次,帶動3萬多名群眾,蒐集村民意見2000多條,解決群眾困難800多個。“田間小喇叭”項目獲2017年度崇明區社會治理十大創新項目、2018年改革開放40週年上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成果,“田間小喇叭”集體被中宣部授予2018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稱號、榮獲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田間小喇叭”團隊

一項創新實踐

“田間小喇叭”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走出了向化,走向了全區。2017年7月,一支骨幹力量加入了“田間小喇叭”隊伍,他們就是崇明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和主持人,以傳媒人特有的方式開展宣講活動。“我們定期推出田間小喇叭廣播節目,每期流動至一個有特色的鎮村,集中聊一個話題。”傳媒中心主播王謙說,目前,傳媒中心這支“田間小喇叭”隊伍已在多個鄉鎮錄製了近20期節目,內容涉及垃圾分類、親子閱讀、交通安全知識宣傳、醫療健康知識宣傳、十九大精神宣講、防範金融詐騙等。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對於崇明老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在幾乎人人用手機獲得信息的當下,“田間小喇叭”如一股清風,把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身邊故事送到千萬家。

一場“喇叭革命”

以前在崇明農村,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村民不出村就能知道天下事。時代變遷,農村家家有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廣播漸漸“失聲”。而現實是,崇明農村還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中有不少人連讀書看報都不會,更別提用手機了,因此當別人使用互聯網時,他們仍需要通過聽廣播來獲取信息。於是,一場“喇叭革命”開始了。

“田間小喇叭”最早在向化鎮發聲。兩年前,向化鎮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決定用廣播來打通服務群眾、引領輿論的最後一公里。試點首先在南江村展開。“田間小喇叭”依託鎮文廣站的廣播系統,圍繞垃圾分類、農村汙水處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定期錄製節目,並通過廣播播放。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不久後,“田間小喇叭”發展成3種形式——鎮級“田間小喇叭”覆蓋最全,12個村居全部參與節目錄播,3000多個有線喇叭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各村居工作和身邊好人等內容送到每家每戶。流動“田間小喇叭”速度最快,每月初由各村居項目負責人明確宣講主題,在電喇叭中錄製宣講內容,實時更新;各村居志願者騎上電瓶車,將錄製的內容通過喇叭按區域播放。宅頭“田間小喇叭”最實,200多個宣講員深入宅頭,進行面對面宣講,在這過程中,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解決老百姓急難愁問題。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田間小喇叭”為居民講解政策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種有效傳播

“田間小喇叭”能發揮大作用。90後張嘉奇是向化鎮團委書記,也是垃圾分類宣講團的主要成員之一。2016年至今,他已宣講了200多場。“剛開始,我以為來聽講的人越多、輻射面越廣越好,實踐下來發現,這種大會式的宣講效果並不想。”張嘉奇改進方式,將宣講場所改在村裡的睦鄰點,邀約十幾位村民,開展“圍爐式”交流,“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很熟悉,心情就會放鬆許多。”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入座,張嘉奇就會先用崇明話和大家拉家常,然後進入正題。這樣一來,村民往往積極互動,提問題、談感想、出主意,氣氛很活躍。憑藉地道的崇明話、精選的垃圾分類知識、平易親近的談天和年輕人的熱情,張嘉奇在村民中間有了不少“粉絲”。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截至2018年年底,向化鎮“田間小喇叭”共組織開展活動1800餘次,帶動3萬多名群眾,蒐集村民意見2000多條,解決群眾困難800多個。“田間小喇叭”項目獲2017年度崇明區社會治理十大創新項目、2018年改革開放40週年上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成果,“田間小喇叭”集體被中宣部授予2018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稱號、榮獲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田間小喇叭”團隊

一項創新實踐

“田間小喇叭”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走出了向化,走向了全區。2017年7月,一支骨幹力量加入了“田間小喇叭”隊伍,他們就是崇明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和主持人,以傳媒人特有的方式開展宣講活動。“我們定期推出田間小喇叭廣播節目,每期流動至一個有特色的鎮村,集中聊一個話題。”傳媒中心主播王謙說,目前,傳媒中心這支“田間小喇叭”隊伍已在多個鄉鎮錄製了近20期節目,內容涉及垃圾分類、親子閱讀、交通安全知識宣傳、醫療健康知識宣傳、十九大精神宣講、防範金融詐騙等。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田間小喇叭”團隊

為將節目辦得更接地氣,主持人將播音間搬到了村民睦鄰點,與當地村民面對面做起了節目。新河鎮新民村村民茅惠英就有這樣的經歷。“聽說新聞主播們要來,一大早,我這裡就坐滿了村民。”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對於崇明老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在幾乎人人用手機獲得信息的當下,“田間小喇叭”如一股清風,把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身邊故事送到千萬家。

一場“喇叭革命”

以前在崇明農村,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村民不出村就能知道天下事。時代變遷,農村家家有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廣播漸漸“失聲”。而現實是,崇明農村還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中有不少人連讀書看報都不會,更別提用手機了,因此當別人使用互聯網時,他們仍需要通過聽廣播來獲取信息。於是,一場“喇叭革命”開始了。

“田間小喇叭”最早在向化鎮發聲。兩年前,向化鎮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決定用廣播來打通服務群眾、引領輿論的最後一公里。試點首先在南江村展開。“田間小喇叭”依託鎮文廣站的廣播系統,圍繞垃圾分類、農村汙水處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定期錄製節目,並通過廣播播放。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不久後,“田間小喇叭”發展成3種形式——鎮級“田間小喇叭”覆蓋最全,12個村居全部參與節目錄播,3000多個有線喇叭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各村居工作和身邊好人等內容送到每家每戶。流動“田間小喇叭”速度最快,每月初由各村居項目負責人明確宣講主題,在電喇叭中錄製宣講內容,實時更新;各村居志願者騎上電瓶車,將錄製的內容通過喇叭按區域播放。宅頭“田間小喇叭”最實,200多個宣講員深入宅頭,進行面對面宣講,在這過程中,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解決老百姓急難愁問題。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田間小喇叭”為居民講解政策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種有效傳播

“田間小喇叭”能發揮大作用。90後張嘉奇是向化鎮團委書記,也是垃圾分類宣講團的主要成員之一。2016年至今,他已宣講了200多場。“剛開始,我以為來聽講的人越多、輻射面越廣越好,實踐下來發現,這種大會式的宣講效果並不想。”張嘉奇改進方式,將宣講場所改在村裡的睦鄰點,邀約十幾位村民,開展“圍爐式”交流,“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很熟悉,心情就會放鬆許多。”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入座,張嘉奇就會先用崇明話和大家拉家常,然後進入正題。這樣一來,村民往往積極互動,提問題、談感想、出主意,氣氛很活躍。憑藉地道的崇明話、精選的垃圾分類知識、平易親近的談天和年輕人的熱情,張嘉奇在村民中間有了不少“粉絲”。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截至2018年年底,向化鎮“田間小喇叭”共組織開展活動1800餘次,帶動3萬多名群眾,蒐集村民意見2000多條,解決群眾困難800多個。“田間小喇叭”項目獲2017年度崇明區社會治理十大創新項目、2018年改革開放40週年上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成果,“田間小喇叭”集體被中宣部授予2018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稱號、榮獲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田間小喇叭”團隊

一項創新實踐

“田間小喇叭”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走出了向化,走向了全區。2017年7月,一支骨幹力量加入了“田間小喇叭”隊伍,他們就是崇明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和主持人,以傳媒人特有的方式開展宣講活動。“我們定期推出田間小喇叭廣播節目,每期流動至一個有特色的鎮村,集中聊一個話題。”傳媒中心主播王謙說,目前,傳媒中心這支“田間小喇叭”隊伍已在多個鄉鎮錄製了近20期節目,內容涉及垃圾分類、親子閱讀、交通安全知識宣傳、醫療健康知識宣傳、十九大精神宣講、防範金融詐騙等。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田間小喇叭”團隊

為將節目辦得更接地氣,主持人將播音間搬到了村民睦鄰點,與當地村民面對面做起了節目。新河鎮新民村村民茅惠英就有這樣的經歷。“聽說新聞主播們要來,一大早,我這裡就坐滿了村民。”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活動當天,稍作準備之後,主播們便拉開了“田間小喇叭”的序幕,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家風傳承,兩位主播與宣講團成員們深情講述了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並與村民們親切互動交流。男主播王謙中途客串,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平時只能在屏幕上看到的主播,此刻就出現在了現場,這讓不少村民很激動:“這種形式很好,他們講的也好,我們很喜歡。”

“田間小喇叭”還進了校園。親子閱讀表演、故事分享、繪本劇表演、民俗文化故事等精彩節目深受孩子和家長歡迎。銘記歷史文化,加深對家鄉的認識,孩子們對這種“故事化”的傳播方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對於崇明老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在幾乎人人用手機獲得信息的當下,“田間小喇叭”如一股清風,把黨的聲音、惠民政策、身邊故事送到千萬家。

一場“喇叭革命”

以前在崇明農村,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村民不出村就能知道天下事。時代變遷,農村家家有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廣播漸漸“失聲”。而現實是,崇明農村還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中有不少人連讀書看報都不會,更別提用手機了,因此當別人使用互聯網時,他們仍需要通過聽廣播來獲取信息。於是,一場“喇叭革命”開始了。

“田間小喇叭”最早在向化鎮發聲。兩年前,向化鎮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決定用廣播來打通服務群眾、引領輿論的最後一公里。試點首先在南江村展開。“田間小喇叭”依託鎮文廣站的廣播系統,圍繞垃圾分類、農村汙水處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定期錄製節目,並通過廣播播放。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不久後,“田間小喇叭”發展成3種形式——鎮級“田間小喇叭”覆蓋最全,12個村居全部參與節目錄播,3000多個有線喇叭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各村居工作和身邊好人等內容送到每家每戶。流動“田間小喇叭”速度最快,每月初由各村居項目負責人明確宣講主題,在電喇叭中錄製宣講內容,實時更新;各村居志願者騎上電瓶車,將錄製的內容通過喇叭按區域播放。宅頭“田間小喇叭”最實,200多個宣講員深入宅頭,進行面對面宣講,在這過程中,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解決老百姓急難愁問題。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田間小喇叭”為居民講解政策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向化鎮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種有效傳播

“田間小喇叭”能發揮大作用。90後張嘉奇是向化鎮團委書記,也是垃圾分類宣講團的主要成員之一。2016年至今,他已宣講了200多場。“剛開始,我以為來聽講的人越多、輻射面越廣越好,實踐下來發現,這種大會式的宣講效果並不想。”張嘉奇改進方式,將宣講場所改在村裡的睦鄰點,邀約十幾位村民,開展“圍爐式”交流,“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很熟悉,心情就會放鬆許多。”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一入座,張嘉奇就會先用崇明話和大家拉家常,然後進入正題。這樣一來,村民往往積極互動,提問題、談感想、出主意,氣氛很活躍。憑藉地道的崇明話、精選的垃圾分類知識、平易親近的談天和年輕人的熱情,張嘉奇在村民中間有了不少“粉絲”。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截至2018年年底,向化鎮“田間小喇叭”共組織開展活動1800餘次,帶動3萬多名群眾,蒐集村民意見2000多條,解決群眾困難800多個。“田間小喇叭”項目獲2017年度崇明區社會治理十大創新項目、2018年改革開放40週年上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成果,“田間小喇叭”集體被中宣部授予2018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稱號、榮獲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田間小喇叭”團隊

一項創新實踐

“田間小喇叭”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走出了向化,走向了全區。2017年7月,一支骨幹力量加入了“田間小喇叭”隊伍,他們就是崇明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和主持人,以傳媒人特有的方式開展宣講活動。“我們定期推出田間小喇叭廣播節目,每期流動至一個有特色的鎮村,集中聊一個話題。”傳媒中心主播王謙說,目前,傳媒中心這支“田間小喇叭”隊伍已在多個鄉鎮錄製了近20期節目,內容涉及垃圾分類、親子閱讀、交通安全知識宣傳、醫療健康知識宣傳、十九大精神宣講、防範金融詐騙等。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田間小喇叭”團隊

為將節目辦得更接地氣,主持人將播音間搬到了村民睦鄰點,與當地村民面對面做起了節目。新河鎮新民村村民茅惠英就有這樣的經歷。“聽說新聞主播們要來,一大早,我這裡就坐滿了村民。”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區新聞傳媒中心的青年記者開展“田間小喇叭”活動

活動當天,稍作準備之後,主播們便拉開了“田間小喇叭”的序幕,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家風傳承,兩位主播與宣講團成員們深情講述了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並與村民們親切互動交流。男主播王謙中途客串,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平時只能在屏幕上看到的主播,此刻就出現在了現場,這讓不少村民很激動:“這種形式很好,他們講的也好,我們很喜歡。”

“田間小喇叭”還進了校園。親子閱讀表演、故事分享、繪本劇表演、民俗文化故事等精彩節目深受孩子和家長歡迎。銘記歷史文化,加深對家鄉的認識,孩子們對這種“故事化”的傳播方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崇明這群年輕人,為啥總是拿著喇叭往鄉下跑?

“田間小喇叭”還在不斷“升級”,作為今年“四力”教育的一項重點培訓內容,區委宣傳部、區委黨校、團區委、區新聞傳媒中心、向化鎮聯合辦學。此外,還有大學生志願者加入,中小學學生還組建了苗苗喇叭隊,讓黨的方針政策更好地傳播到每個家庭、每個角落。可以說,“田間小喇叭”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一次創新,是傳播文明風尚的一種探索,是創新社會治理的一項實踐。

編輯:鍾亮

交一個工作生活的幫手,開一扇瞭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條喜歡小島的理由

美圖、美文投稿請發送至郵箱:cmxwb2010@163.com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