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老先生評價他“求學師表,治學典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則稱其“無私奉獻,後人楷模”。他就是我國有色冶金高等教育的開拓者,被譽為“有色之師”的陳新民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老先生評價他“求學師表,治學典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則稱其“無私奉獻,後人楷模”。他就是我國有色冶金高等教育的開拓者,被譽為“有色之師”的陳新民院士。

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亂世之中,心繫祖國

1912年,陳新民院士出生於安徽望江縣,動盪不安的年代使他從小跟隨家人四處搬遷,一直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但是,艱苦的條件並沒有磨滅他對求學的渴望,通過自學,陳新民院士考入了南開中學,後又進入西南交大化工系學習。1935年,本著對“實業救國”的堅持,陳新民院士放棄了讀研,選擇到唐山啟新洋灰公司工作。不久後,因華北局勢動盪,他又南下擔任南京江南水泥公司副化學師。

1937年,日寇鐵蹄踏入中華,當年冬天,南京淪陷,陳新民院士隨企業遷往湖北大冶,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直至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讀博士才算告一段落。1941年10月,他考取清華大學(已遷昆明,時稱西南聯大)的公派留學生,考分居冶金科榜首,享受林森獎學金優等生待遇。1941年,陳新民院士從昆明出發經香港到達美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冶金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老先生評價他“求學師表,治學典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則稱其“無私奉獻,後人楷模”。他就是我國有色冶金高等教育的開拓者,被譽為“有色之師”的陳新民院士。

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亂世之中,心繫祖國

1912年,陳新民院士出生於安徽望江縣,動盪不安的年代使他從小跟隨家人四處搬遷,一直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但是,艱苦的條件並沒有磨滅他對求學的渴望,通過自學,陳新民院士考入了南開中學,後又進入西南交大化工系學習。1935年,本著對“實業救國”的堅持,陳新民院士放棄了讀研,選擇到唐山啟新洋灰公司工作。不久後,因華北局勢動盪,他又南下擔任南京江南水泥公司副化學師。

1937年,日寇鐵蹄踏入中華,當年冬天,南京淪陷,陳新民院士隨企業遷往湖北大冶,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直至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讀博士才算告一段落。1941年10月,他考取清華大學(已遷昆明,時稱西南聯大)的公派留學生,考分居冶金科榜首,享受林森獎學金優等生待遇。1941年,陳新民院士從昆明出發經香港到達美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冶金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在陳新民院士順利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的那年,抗日勝利的消息從國內傳來。聽到這一喜訊,他毅然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決心為祖國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身負使命,赴湘建校

1952年,陳新民院士剛從民主德國採購教學設備歸來,就接到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的一紙調令,要調他這位清華大學的校務委員兼祕書長去籌建一所新大學——中南礦冶學院。創辦這所新大學,是國家在1951年11月召開的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上決定的,校址選在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

離京前,中央教育部副部長錢俊瑞對陳新民院士說:“新中國發展重工業,急需礦山冶金專門人才。但是,國民經濟尚在恢復,國家的人力物力有限,此行創業,困難不少。你是清華四根臺柱子之一,相信你能獨擋一面,做建造新大廈的大梁。”

身負建校重擔,陳新民院士立即趕到武漢,與中南區教育部負責人潘梓年、徐懋庸商定籌備班子,併到武漢大學抽調了幾名教師,第二天一行人就風塵僕僕地趕到長沙。在湖南大學校長李達的支持下,他們借用湖大工程館三樓的兩間教室,一間用作辦公,一間用作住宿,緊張地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建校籌備工作。

"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老先生評價他“求學師表,治學典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則稱其“無私奉獻,後人楷模”。他就是我國有色冶金高等教育的開拓者,被譽為“有色之師”的陳新民院士。

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亂世之中,心繫祖國

1912年,陳新民院士出生於安徽望江縣,動盪不安的年代使他從小跟隨家人四處搬遷,一直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但是,艱苦的條件並沒有磨滅他對求學的渴望,通過自學,陳新民院士考入了南開中學,後又進入西南交大化工系學習。1935年,本著對“實業救國”的堅持,陳新民院士放棄了讀研,選擇到唐山啟新洋灰公司工作。不久後,因華北局勢動盪,他又南下擔任南京江南水泥公司副化學師。

1937年,日寇鐵蹄踏入中華,當年冬天,南京淪陷,陳新民院士隨企業遷往湖北大冶,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直至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讀博士才算告一段落。1941年10月,他考取清華大學(已遷昆明,時稱西南聯大)的公派留學生,考分居冶金科榜首,享受林森獎學金優等生待遇。1941年,陳新民院士從昆明出發經香港到達美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冶金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在陳新民院士順利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的那年,抗日勝利的消息從國內傳來。聽到這一喜訊,他毅然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決心為祖國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身負使命,赴湘建校

1952年,陳新民院士剛從民主德國採購教學設備歸來,就接到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的一紙調令,要調他這位清華大學的校務委員兼祕書長去籌建一所新大學——中南礦冶學院。創辦這所新大學,是國家在1951年11月召開的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上決定的,校址選在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

離京前,中央教育部副部長錢俊瑞對陳新民院士說:“新中國發展重工業,急需礦山冶金專門人才。但是,國民經濟尚在恢復,國家的人力物力有限,此行創業,困難不少。你是清華四根臺柱子之一,相信你能獨擋一面,做建造新大廈的大梁。”

身負建校重擔,陳新民院士立即趕到武漢,與中南區教育部負責人潘梓年、徐懋庸商定籌備班子,併到武漢大學抽調了幾名教師,第二天一行人就風塵僕僕地趕到長沙。在湖南大學校長李達的支持下,他們借用湖大工程館三樓的兩間教室,一間用作辦公,一間用作住宿,緊張地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建校籌備工作。

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經過一番努力,1952年11月1日中南礦冶學院按期開學。在前幾天還是木工廠的臨時禮堂內,中南區教育部部長潘梓年宣佈:“中南礦冶學院成立!”全場師生掌聲雷動。如今,數十個春秋過去了,當初襁褓中的學府,已建成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實力在國內排名前列的大學。

領軍學科,嚴謹治學

陳新民院士在冶金和化學等領域均有很高的造詣,便發揮優勢,以“理工滲透、兼收幷蓄、遠源雜交”為指導思想,創設了冶金物理化學這個新專業。

陳新民院士長期致力於熱力學和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對中國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的學術發展做出了貢獻。多年來,他對火法冶金、溼法冶金、氯化冶金及熔體熱力學理論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金屬—氧系熱力學和動力學”、“高溫熔體物理化學性質”的研究成果,為中國有色金屬的開發和綜合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鑑於陳新民院士在冶金物理化學方面的重大貢獻,1980年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稱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老先生評價他“求學師表,治學典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則稱其“無私奉獻,後人楷模”。他就是我國有色冶金高等教育的開拓者,被譽為“有色之師”的陳新民院士。

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亂世之中,心繫祖國

1912年,陳新民院士出生於安徽望江縣,動盪不安的年代使他從小跟隨家人四處搬遷,一直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但是,艱苦的條件並沒有磨滅他對求學的渴望,通過自學,陳新民院士考入了南開中學,後又進入西南交大化工系學習。1935年,本著對“實業救國”的堅持,陳新民院士放棄了讀研,選擇到唐山啟新洋灰公司工作。不久後,因華北局勢動盪,他又南下擔任南京江南水泥公司副化學師。

1937年,日寇鐵蹄踏入中華,當年冬天,南京淪陷,陳新民院士隨企業遷往湖北大冶,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直至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讀博士才算告一段落。1941年10月,他考取清華大學(已遷昆明,時稱西南聯大)的公派留學生,考分居冶金科榜首,享受林森獎學金優等生待遇。1941年,陳新民院士從昆明出發經香港到達美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冶金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在陳新民院士順利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的那年,抗日勝利的消息從國內傳來。聽到這一喜訊,他毅然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決心為祖國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身負使命,赴湘建校

1952年,陳新民院士剛從民主德國採購教學設備歸來,就接到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的一紙調令,要調他這位清華大學的校務委員兼祕書長去籌建一所新大學——中南礦冶學院。創辦這所新大學,是國家在1951年11月召開的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上決定的,校址選在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

離京前,中央教育部副部長錢俊瑞對陳新民院士說:“新中國發展重工業,急需礦山冶金專門人才。但是,國民經濟尚在恢復,國家的人力物力有限,此行創業,困難不少。你是清華四根臺柱子之一,相信你能獨擋一面,做建造新大廈的大梁。”

身負建校重擔,陳新民院士立即趕到武漢,與中南區教育部負責人潘梓年、徐懋庸商定籌備班子,併到武漢大學抽調了幾名教師,第二天一行人就風塵僕僕地趕到長沙。在湖南大學校長李達的支持下,他們借用湖大工程館三樓的兩間教室,一間用作辦公,一間用作住宿,緊張地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建校籌備工作。

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經過一番努力,1952年11月1日中南礦冶學院按期開學。在前幾天還是木工廠的臨時禮堂內,中南區教育部部長潘梓年宣佈:“中南礦冶學院成立!”全場師生掌聲雷動。如今,數十個春秋過去了,當初襁褓中的學府,已建成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實力在國內排名前列的大學。

領軍學科,嚴謹治學

陳新民院士在冶金和化學等領域均有很高的造詣,便發揮優勢,以“理工滲透、兼收幷蓄、遠源雜交”為指導思想,創設了冶金物理化學這個新專業。

陳新民院士長期致力於熱力學和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對中國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的學術發展做出了貢獻。多年來,他對火法冶金、溼法冶金、氯化冶金及熔體熱力學理論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金屬—氧系熱力學和動力學”、“高溫熔體物理化學性質”的研究成果,為中國有色金屬的開發和綜合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鑑於陳新民院士在冶金物理化學方面的重大貢獻,1980年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稱院士)。

有色冶金教育之魂:陳新民院士

陳新民院士不僅是具有突出成就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備課反覆推敲,講授循循善誘,以清晰的思路、淵博的知識啟迪學生。他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做到前後照應,舉一反三,使學生充分消化。”

更為重要的是,陳新民院士教學生,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教學生做一個正派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他還以自己的身軀,為學生鋪平了道路。凡是與學生合作的論文,自己出力再多,也是學生的名字放在最前面,獲得的獎金和榮譽證書,一概由學生領受。

陳新民院士為發展我國的有色冶金教育,不辭勞苦,四處奔波,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今,時光如白駒過隙,不肯收韁,但他嚴謹治學的精神,以及其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銘記在我們心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