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據《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僅2017年,音樂考級報名人數就達到了140萬人,音樂考級培訓的總產值約為728億。而同在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559.11億。也就是說,在2017年整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僅佔音樂考級總值的75%。

事實上,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考級證書,含金量並不高。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藝術考級已經與小升初、中考等脫鉤,並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加分的依據。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據《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僅2017年,音樂考級報名人數就達到了140萬人,音樂考級培訓的總產值約為728億。而同在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559.11億。也就是說,在2017年整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僅佔音樂考級總值的75%。

事實上,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考級證書,含金量並不高。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藝術考級已經與小升初、中考等脫鉤,並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加分的依據。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既然社會藝術考級證書和升學已經脫鉤,那為何近年來“考級熱”仍有愈演愈烈之勢呢?南京無邊界音樂學校總經理孔祥凱分析了幾點原因,“不少家長並不在乎自己的孩子藝術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他們中的一部分屬於盲目跟風,認為別的孩子都在考級,我的孩子不考,便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一紙考級證書在手,總歸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定,但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會成為招生學校優先考慮的對象。”

眾多家長們在“有用”的指導思想下,迫切地“逼”著孩子去考級,以獲取各種證書,重在審美情感培育的藝術教育變得“急吼吼”、功利化。而與各種藝術培訓班的火爆情形相比,學校的藝術教育卻被普遍認為“無用”,受到家長們的冷落。

“誰有演出票根?”前段時間,南京小學生錢多多的媽媽滿世界託人蒐集演出票,在好不容易湊足了10張之後,她長舒了一口氣:“總算能夠交差了。”今年2月26日,江蘇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佈消息說,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為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中考增加藝術素質測評的評價制度,將初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列入學業水平測試範圍,並出臺藝術素質考核辦法。針對這一政策,南京的不少學校要求,學生一年內要觀看10場演出、展覽,並收集好相關票根,作為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性資料”。 “學業任務那麼重,哪有時間去看演出啊!”“我們家孩子和我一樣,實在沒那個藝術細胞欣賞音樂會。”家長們邊抱怨邊頻頻問身邊的朋友們尋找演出、展覽票根,以此向學校交差。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據《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僅2017年,音樂考級報名人數就達到了140萬人,音樂考級培訓的總產值約為728億。而同在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559.11億。也就是說,在2017年整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僅佔音樂考級總值的75%。

事實上,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考級證書,含金量並不高。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藝術考級已經與小升初、中考等脫鉤,並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加分的依據。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既然社會藝術考級證書和升學已經脫鉤,那為何近年來“考級熱”仍有愈演愈烈之勢呢?南京無邊界音樂學校總經理孔祥凱分析了幾點原因,“不少家長並不在乎自己的孩子藝術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他們中的一部分屬於盲目跟風,認為別的孩子都在考級,我的孩子不考,便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一紙考級證書在手,總歸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定,但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會成為招生學校優先考慮的對象。”

眾多家長們在“有用”的指導思想下,迫切地“逼”著孩子去考級,以獲取各種證書,重在審美情感培育的藝術教育變得“急吼吼”、功利化。而與各種藝術培訓班的火爆情形相比,學校的藝術教育卻被普遍認為“無用”,受到家長們的冷落。

“誰有演出票根?”前段時間,南京小學生錢多多的媽媽滿世界託人蒐集演出票,在好不容易湊足了10張之後,她長舒了一口氣:“總算能夠交差了。”今年2月26日,江蘇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佈消息說,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為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中考增加藝術素質測評的評價制度,將初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列入學業水平測試範圍,並出臺藝術素質考核辦法。針對這一政策,南京的不少學校要求,學生一年內要觀看10場演出、展覽,並收集好相關票根,作為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性資料”。 “學業任務那麼重,哪有時間去看演出啊!”“我們家孩子和我一樣,實在沒那個藝術細胞欣賞音樂會。”家長們邊抱怨邊頻頻問身邊的朋友們尋找演出、展覽票根,以此向學校交差。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學習藝術特長,接受藝術薰陶,說到底是給孩子進行美育教育,其初衷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那麼,孩子們在學習了音樂和繪畫之後,真的就熱愛藝術、懂得藝術了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是被逼著學的藝術,很難從心靈深處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而是“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小時候真的恨死鋼琴了!”徐州90後媒體人張曉從5歲開始練琴,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的每個假期都被練琴和考級填滿了,“考完了鋼琴十級以後,我感覺自己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從此以後再也不願碰鋼琴了。”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據《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僅2017年,音樂考級報名人數就達到了140萬人,音樂考級培訓的總產值約為728億。而同在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559.11億。也就是說,在2017年整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僅佔音樂考級總值的75%。

事實上,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考級證書,含金量並不高。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藝術考級已經與小升初、中考等脫鉤,並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加分的依據。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既然社會藝術考級證書和升學已經脫鉤,那為何近年來“考級熱”仍有愈演愈烈之勢呢?南京無邊界音樂學校總經理孔祥凱分析了幾點原因,“不少家長並不在乎自己的孩子藝術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他們中的一部分屬於盲目跟風,認為別的孩子都在考級,我的孩子不考,便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一紙考級證書在手,總歸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定,但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會成為招生學校優先考慮的對象。”

眾多家長們在“有用”的指導思想下,迫切地“逼”著孩子去考級,以獲取各種證書,重在審美情感培育的藝術教育變得“急吼吼”、功利化。而與各種藝術培訓班的火爆情形相比,學校的藝術教育卻被普遍認為“無用”,受到家長們的冷落。

“誰有演出票根?”前段時間,南京小學生錢多多的媽媽滿世界託人蒐集演出票,在好不容易湊足了10張之後,她長舒了一口氣:“總算能夠交差了。”今年2月26日,江蘇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佈消息說,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為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中考增加藝術素質測評的評價制度,將初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列入學業水平測試範圍,並出臺藝術素質考核辦法。針對這一政策,南京的不少學校要求,學生一年內要觀看10場演出、展覽,並收集好相關票根,作為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性資料”。 “學業任務那麼重,哪有時間去看演出啊!”“我們家孩子和我一樣,實在沒那個藝術細胞欣賞音樂會。”家長們邊抱怨邊頻頻問身邊的朋友們尋找演出、展覽票根,以此向學校交差。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學習藝術特長,接受藝術薰陶,說到底是給孩子進行美育教育,其初衷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那麼,孩子們在學習了音樂和繪畫之後,真的就熱愛藝術、懂得藝術了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是被逼著學的藝術,很難從心靈深處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而是“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小時候真的恨死鋼琴了!”徐州90後媒體人張曉從5歲開始練琴,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的每個假期都被練琴和考級填滿了,“考完了鋼琴十級以後,我感覺自己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從此以後再也不願碰鋼琴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南京絃音琴行的鋼琴老師廖星教琴12年,帶過的琴童不計其數,他對此有著更為直接的感受:“許多學生來琴行上課,一門心思只練考級曲目,不學樂理,專注速成,有家長甚至為孩子定下‘小四’之前考過10級的硬性任務。為了考級,很多孩子終年只彈一兩首考級曲目,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地練習,你說能不痛苦嗎?”廖星說自己曾見過一位過了鋼琴10級的孩子,技術很出色,但音樂素養卻很差,問他《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是什麼,對方一臉茫然。廖星覺得,如今很多琴童大多隻是機械地彈奏,缺少用音樂表達心靈的感受和情緒,他認為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的逼迫導致的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學習鋼琴的琴童數量在世界稱冠,超過3000萬人。練琴卻不愛琴,已然成為中國琴童普遍存在的“癥結”。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吉愛明表示,琴童大國沒有培養出一代熱愛音樂、享受藝術的國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嚴肅問題。他認為,我們並不是缺乏熱愛音樂的基因,只是太過注重技術,強調實用性,“家長對琴童的學習功利性、從眾心理較強,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出發,缺乏審美的引導,才使得壁壘凸顯。”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據《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僅2017年,音樂考級報名人數就達到了140萬人,音樂考級培訓的總產值約為728億。而同在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559.11億。也就是說,在2017年整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僅佔音樂考級總值的75%。

事實上,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考級證書,含金量並不高。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藝術考級已經與小升初、中考等脫鉤,並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加分的依據。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既然社會藝術考級證書和升學已經脫鉤,那為何近年來“考級熱”仍有愈演愈烈之勢呢?南京無邊界音樂學校總經理孔祥凱分析了幾點原因,“不少家長並不在乎自己的孩子藝術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他們中的一部分屬於盲目跟風,認為別的孩子都在考級,我的孩子不考,便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一紙考級證書在手,總歸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定,但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會成為招生學校優先考慮的對象。”

眾多家長們在“有用”的指導思想下,迫切地“逼”著孩子去考級,以獲取各種證書,重在審美情感培育的藝術教育變得“急吼吼”、功利化。而與各種藝術培訓班的火爆情形相比,學校的藝術教育卻被普遍認為“無用”,受到家長們的冷落。

“誰有演出票根?”前段時間,南京小學生錢多多的媽媽滿世界託人蒐集演出票,在好不容易湊足了10張之後,她長舒了一口氣:“總算能夠交差了。”今年2月26日,江蘇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佈消息說,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為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中考增加藝術素質測評的評價制度,將初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列入學業水平測試範圍,並出臺藝術素質考核辦法。針對這一政策,南京的不少學校要求,學生一年內要觀看10場演出、展覽,並收集好相關票根,作為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性資料”。 “學業任務那麼重,哪有時間去看演出啊!”“我們家孩子和我一樣,實在沒那個藝術細胞欣賞音樂會。”家長們邊抱怨邊頻頻問身邊的朋友們尋找演出、展覽票根,以此向學校交差。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學習藝術特長,接受藝術薰陶,說到底是給孩子進行美育教育,其初衷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那麼,孩子們在學習了音樂和繪畫之後,真的就熱愛藝術、懂得藝術了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是被逼著學的藝術,很難從心靈深處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而是“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小時候真的恨死鋼琴了!”徐州90後媒體人張曉從5歲開始練琴,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的每個假期都被練琴和考級填滿了,“考完了鋼琴十級以後,我感覺自己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從此以後再也不願碰鋼琴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南京絃音琴行的鋼琴老師廖星教琴12年,帶過的琴童不計其數,他對此有著更為直接的感受:“許多學生來琴行上課,一門心思只練考級曲目,不學樂理,專注速成,有家長甚至為孩子定下‘小四’之前考過10級的硬性任務。為了考級,很多孩子終年只彈一兩首考級曲目,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地練習,你說能不痛苦嗎?”廖星說自己曾見過一位過了鋼琴10級的孩子,技術很出色,但音樂素養卻很差,問他《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是什麼,對方一臉茫然。廖星覺得,如今很多琴童大多隻是機械地彈奏,缺少用音樂表達心靈的感受和情緒,他認為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的逼迫導致的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學習鋼琴的琴童數量在世界稱冠,超過3000萬人。練琴卻不愛琴,已然成為中國琴童普遍存在的“癥結”。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吉愛明表示,琴童大國沒有培養出一代熱愛音樂、享受藝術的國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嚴肅問題。他認為,我們並不是缺乏熱愛音樂的基因,只是太過注重技術,強調實用性,“家長對琴童的學習功利性、從眾心理較強,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出發,缺乏審美的引導,才使得壁壘凸顯。”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一切藝術教育都是美育的一部分,但單純追求技能的藝術教育,可能會走向美育的相反面。江蘇省美協副主席胡寧娜認為,家長以應試的態度對待藝術,讓孩子在文化課的壓力之下疲於奔命應付藝術課,這種方式很難建立起孩子學習藝術的內在激勵機制,也很難讓孩子從精神上真正理解藝術之美。“家長功利性地對待美育,無法讓孩子真正獲得藝術的精神滋養,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即使擁有再高的文憑,都不能成為藝術家。”

胡寧娜的觀點是,基礎美育教育的缺失和偏差,會給整個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生活中的美盲其實很可怕,我們經常能看到美感缺失的建築、粗製濫造的雕塑作品、人們粗鄙的衣著打扮……審美和藝術的缺失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可能導致人們陷入低俗、庸俗的迷宮,很難讓人們從內心深處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南京平面設計師解磊對此也感同身受。他對記者說,自己曾看過某個音樂會的宣傳海報,“以典雅莊重著稱的交響樂團,應當是代表一個城市藝術和審美水平的門面,但設計海報卻簡陋粗俗、不忍直視!”他表示,美育其實滲透進生活每一個細節當中,大到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小到室內裝修、傢俱擺設和服裝搭配,懂得審美,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豐富的色彩和活色生香的味道。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據《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僅2017年,音樂考級報名人數就達到了140萬人,音樂考級培訓的總產值約為728億。而同在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559.11億。也就是說,在2017年整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僅佔音樂考級總值的75%。

事實上,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考級證書,含金量並不高。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藝術考級已經與小升初、中考等脫鉤,並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加分的依據。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既然社會藝術考級證書和升學已經脫鉤,那為何近年來“考級熱”仍有愈演愈烈之勢呢?南京無邊界音樂學校總經理孔祥凱分析了幾點原因,“不少家長並不在乎自己的孩子藝術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他們中的一部分屬於盲目跟風,認為別的孩子都在考級,我的孩子不考,便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一紙考級證書在手,總歸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定,但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會成為招生學校優先考慮的對象。”

眾多家長們在“有用”的指導思想下,迫切地“逼”著孩子去考級,以獲取各種證書,重在審美情感培育的藝術教育變得“急吼吼”、功利化。而與各種藝術培訓班的火爆情形相比,學校的藝術教育卻被普遍認為“無用”,受到家長們的冷落。

“誰有演出票根?”前段時間,南京小學生錢多多的媽媽滿世界託人蒐集演出票,在好不容易湊足了10張之後,她長舒了一口氣:“總算能夠交差了。”今年2月26日,江蘇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佈消息說,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為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中考增加藝術素質測評的評價制度,將初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列入學業水平測試範圍,並出臺藝術素質考核辦法。針對這一政策,南京的不少學校要求,學生一年內要觀看10場演出、展覽,並收集好相關票根,作為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性資料”。 “學業任務那麼重,哪有時間去看演出啊!”“我們家孩子和我一樣,實在沒那個藝術細胞欣賞音樂會。”家長們邊抱怨邊頻頻問身邊的朋友們尋找演出、展覽票根,以此向學校交差。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學習藝術特長,接受藝術薰陶,說到底是給孩子進行美育教育,其初衷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那麼,孩子們在學習了音樂和繪畫之後,真的就熱愛藝術、懂得藝術了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是被逼著學的藝術,很難從心靈深處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而是“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小時候真的恨死鋼琴了!”徐州90後媒體人張曉從5歲開始練琴,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的每個假期都被練琴和考級填滿了,“考完了鋼琴十級以後,我感覺自己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從此以後再也不願碰鋼琴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南京絃音琴行的鋼琴老師廖星教琴12年,帶過的琴童不計其數,他對此有著更為直接的感受:“許多學生來琴行上課,一門心思只練考級曲目,不學樂理,專注速成,有家長甚至為孩子定下‘小四’之前考過10級的硬性任務。為了考級,很多孩子終年只彈一兩首考級曲目,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地練習,你說能不痛苦嗎?”廖星說自己曾見過一位過了鋼琴10級的孩子,技術很出色,但音樂素養卻很差,問他《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是什麼,對方一臉茫然。廖星覺得,如今很多琴童大多隻是機械地彈奏,缺少用音樂表達心靈的感受和情緒,他認為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的逼迫導致的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學習鋼琴的琴童數量在世界稱冠,超過3000萬人。練琴卻不愛琴,已然成為中國琴童普遍存在的“癥結”。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吉愛明表示,琴童大國沒有培養出一代熱愛音樂、享受藝術的國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嚴肅問題。他認為,我們並不是缺乏熱愛音樂的基因,只是太過注重技術,強調實用性,“家長對琴童的學習功利性、從眾心理較強,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出發,缺乏審美的引導,才使得壁壘凸顯。”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一切藝術教育都是美育的一部分,但單純追求技能的藝術教育,可能會走向美育的相反面。江蘇省美協副主席胡寧娜認為,家長以應試的態度對待藝術,讓孩子在文化課的壓力之下疲於奔命應付藝術課,這種方式很難建立起孩子學習藝術的內在激勵機制,也很難讓孩子從精神上真正理解藝術之美。“家長功利性地對待美育,無法讓孩子真正獲得藝術的精神滋養,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即使擁有再高的文憑,都不能成為藝術家。”

胡寧娜的觀點是,基礎美育教育的缺失和偏差,會給整個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生活中的美盲其實很可怕,我們經常能看到美感缺失的建築、粗製濫造的雕塑作品、人們粗鄙的衣著打扮……審美和藝術的缺失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可能導致人們陷入低俗、庸俗的迷宮,很難讓人們從內心深處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南京平面設計師解磊對此也感同身受。他對記者說,自己曾看過某個音樂會的宣傳海報,“以典雅莊重著稱的交響樂團,應當是代表一個城市藝術和審美水平的門面,但設計海報卻簡陋粗俗、不忍直視!”他表示,美育其實滲透進生活每一個細節當中,大到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小到室內裝修、傢俱擺設和服裝搭配,懂得審美,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豐富的色彩和活色生香的味道。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和孩子一道,學會對美感動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和理念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

近日,因《爸爸去哪兒》爆紅的黃多多再一次登頂微博熱搜,13歲的多多塗口紅、掛耳墜,這些“愛美”的裝扮顛覆了傳統好女孩的形象。豆瓣藝術群對此展開了熱議,在一部分網友看來,美育學習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據《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僅2017年,音樂考級報名人數就達到了140萬人,音樂考級培訓的總產值約為728億。而同在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559.11億。也就是說,在2017年整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僅佔音樂考級總值的75%。

事實上,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考級證書,含金量並不高。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藝術考級已經與小升初、中考等脫鉤,並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加分的依據。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既然社會藝術考級證書和升學已經脫鉤,那為何近年來“考級熱”仍有愈演愈烈之勢呢?南京無邊界音樂學校總經理孔祥凱分析了幾點原因,“不少家長並不在乎自己的孩子藝術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他們中的一部分屬於盲目跟風,認為別的孩子都在考級,我的孩子不考,便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一紙考級證書在手,總歸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定,但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會成為招生學校優先考慮的對象。”

眾多家長們在“有用”的指導思想下,迫切地“逼”著孩子去考級,以獲取各種證書,重在審美情感培育的藝術教育變得“急吼吼”、功利化。而與各種藝術培訓班的火爆情形相比,學校的藝術教育卻被普遍認為“無用”,受到家長們的冷落。

“誰有演出票根?”前段時間,南京小學生錢多多的媽媽滿世界託人蒐集演出票,在好不容易湊足了10張之後,她長舒了一口氣:“總算能夠交差了。”今年2月26日,江蘇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佈消息說,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為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中考增加藝術素質測評的評價制度,將初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列入學業水平測試範圍,並出臺藝術素質考核辦法。針對這一政策,南京的不少學校要求,學生一年內要觀看10場演出、展覽,並收集好相關票根,作為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性資料”。 “學業任務那麼重,哪有時間去看演出啊!”“我們家孩子和我一樣,實在沒那個藝術細胞欣賞音樂會。”家長們邊抱怨邊頻頻問身邊的朋友們尋找演出、展覽票根,以此向學校交差。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學習藝術特長,接受藝術薰陶,說到底是給孩子進行美育教育,其初衷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那麼,孩子們在學習了音樂和繪畫之後,真的就熱愛藝術、懂得藝術了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是被逼著學的藝術,很難從心靈深處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而是“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小時候真的恨死鋼琴了!”徐州90後媒體人張曉從5歲開始練琴,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的每個假期都被練琴和考級填滿了,“考完了鋼琴十級以後,我感覺自己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從此以後再也不願碰鋼琴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南京絃音琴行的鋼琴老師廖星教琴12年,帶過的琴童不計其數,他對此有著更為直接的感受:“許多學生來琴行上課,一門心思只練考級曲目,不學樂理,專注速成,有家長甚至為孩子定下‘小四’之前考過10級的硬性任務。為了考級,很多孩子終年只彈一兩首考級曲目,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地練習,你說能不痛苦嗎?”廖星說自己曾見過一位過了鋼琴10級的孩子,技術很出色,但音樂素養卻很差,問他《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是什麼,對方一臉茫然。廖星覺得,如今很多琴童大多隻是機械地彈奏,缺少用音樂表達心靈的感受和情緒,他認為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的逼迫導致的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學習鋼琴的琴童數量在世界稱冠,超過3000萬人。練琴卻不愛琴,已然成為中國琴童普遍存在的“癥結”。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吉愛明表示,琴童大國沒有培養出一代熱愛音樂、享受藝術的國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嚴肅問題。他認為,我們並不是缺乏熱愛音樂的基因,只是太過注重技術,強調實用性,“家長對琴童的學習功利性、從眾心理較強,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出發,缺乏審美的引導,才使得壁壘凸顯。”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一切藝術教育都是美育的一部分,但單純追求技能的藝術教育,可能會走向美育的相反面。江蘇省美協副主席胡寧娜認為,家長以應試的態度對待藝術,讓孩子在文化課的壓力之下疲於奔命應付藝術課,這種方式很難建立起孩子學習藝術的內在激勵機制,也很難讓孩子從精神上真正理解藝術之美。“家長功利性地對待美育,無法讓孩子真正獲得藝術的精神滋養,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即使擁有再高的文憑,都不能成為藝術家。”

胡寧娜的觀點是,基礎美育教育的缺失和偏差,會給整個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生活中的美盲其實很可怕,我們經常能看到美感缺失的建築、粗製濫造的雕塑作品、人們粗鄙的衣著打扮……審美和藝術的缺失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可能導致人們陷入低俗、庸俗的迷宮,很難讓人們從內心深處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南京平面設計師解磊對此也感同身受。他對記者說,自己曾看過某個音樂會的宣傳海報,“以典雅莊重著稱的交響樂團,應當是代表一個城市藝術和審美水平的門面,但設計海報卻簡陋粗俗、不忍直視!”他表示,美育其實滲透進生活每一個細節當中,大到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小到室內裝修、傢俱擺設和服裝搭配,懂得審美,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豐富的色彩和活色生香的味道。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和孩子一道,學會對美感動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和理念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

近日,因《爸爸去哪兒》爆紅的黃多多再一次登頂微博熱搜,13歲的多多塗口紅、掛耳墜,這些“愛美”的裝扮顛覆了傳統好女孩的形象。豆瓣藝術群對此展開了熱議,在一部分網友看來,美育學習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鼓勵和支持孩子探索美、認識美,是當今父母在美育教育中缺失的一環,但其實這是培養孩子審美觀的第一步,也是家庭審美教育的第一步。” 南通文心教育校長、教育諮詢師沙春霞表示:“孩子們逐漸長大,當愛美的種子在心中萌芽,他們逐漸對美有了自己的理解,開始知道要以更好的姿態去面對別人,作為家長此時應積極引導。”她表示,藝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藝術的薰陶,豐盈孩子們的內心和精神世界,感受生命的豐富和美好,最終造就一種健全的人格。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據《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僅2017年,音樂考級報名人數就達到了140萬人,音樂考級培訓的總產值約為728億。而同在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559.11億。也就是說,在2017年整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僅佔音樂考級總值的75%。

事實上,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考級證書,含金量並不高。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藝術考級已經與小升初、中考等脫鉤,並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加分的依據。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既然社會藝術考級證書和升學已經脫鉤,那為何近年來“考級熱”仍有愈演愈烈之勢呢?南京無邊界音樂學校總經理孔祥凱分析了幾點原因,“不少家長並不在乎自己的孩子藝術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他們中的一部分屬於盲目跟風,認為別的孩子都在考級,我的孩子不考,便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一紙考級證書在手,總歸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定,但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會成為招生學校優先考慮的對象。”

眾多家長們在“有用”的指導思想下,迫切地“逼”著孩子去考級,以獲取各種證書,重在審美情感培育的藝術教育變得“急吼吼”、功利化。而與各種藝術培訓班的火爆情形相比,學校的藝術教育卻被普遍認為“無用”,受到家長們的冷落。

“誰有演出票根?”前段時間,南京小學生錢多多的媽媽滿世界託人蒐集演出票,在好不容易湊足了10張之後,她長舒了一口氣:“總算能夠交差了。”今年2月26日,江蘇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佈消息說,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為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中考增加藝術素質測評的評價制度,將初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列入學業水平測試範圍,並出臺藝術素質考核辦法。針對這一政策,南京的不少學校要求,學生一年內要觀看10場演出、展覽,並收集好相關票根,作為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性資料”。 “學業任務那麼重,哪有時間去看演出啊!”“我們家孩子和我一樣,實在沒那個藝術細胞欣賞音樂會。”家長們邊抱怨邊頻頻問身邊的朋友們尋找演出、展覽票根,以此向學校交差。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學習藝術特長,接受藝術薰陶,說到底是給孩子進行美育教育,其初衷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那麼,孩子們在學習了音樂和繪畫之後,真的就熱愛藝術、懂得藝術了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是被逼著學的藝術,很難從心靈深處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而是“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小時候真的恨死鋼琴了!”徐州90後媒體人張曉從5歲開始練琴,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的每個假期都被練琴和考級填滿了,“考完了鋼琴十級以後,我感覺自己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從此以後再也不願碰鋼琴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南京絃音琴行的鋼琴老師廖星教琴12年,帶過的琴童不計其數,他對此有著更為直接的感受:“許多學生來琴行上課,一門心思只練考級曲目,不學樂理,專注速成,有家長甚至為孩子定下‘小四’之前考過10級的硬性任務。為了考級,很多孩子終年只彈一兩首考級曲目,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地練習,你說能不痛苦嗎?”廖星說自己曾見過一位過了鋼琴10級的孩子,技術很出色,但音樂素養卻很差,問他《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是什麼,對方一臉茫然。廖星覺得,如今很多琴童大多隻是機械地彈奏,缺少用音樂表達心靈的感受和情緒,他認為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的逼迫導致的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學習鋼琴的琴童數量在世界稱冠,超過3000萬人。練琴卻不愛琴,已然成為中國琴童普遍存在的“癥結”。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吉愛明表示,琴童大國沒有培養出一代熱愛音樂、享受藝術的國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嚴肅問題。他認為,我們並不是缺乏熱愛音樂的基因,只是太過注重技術,強調實用性,“家長對琴童的學習功利性、從眾心理較強,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出發,缺乏審美的引導,才使得壁壘凸顯。”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一切藝術教育都是美育的一部分,但單純追求技能的藝術教育,可能會走向美育的相反面。江蘇省美協副主席胡寧娜認為,家長以應試的態度對待藝術,讓孩子在文化課的壓力之下疲於奔命應付藝術課,這種方式很難建立起孩子學習藝術的內在激勵機制,也很難讓孩子從精神上真正理解藝術之美。“家長功利性地對待美育,無法讓孩子真正獲得藝術的精神滋養,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即使擁有再高的文憑,都不能成為藝術家。”

胡寧娜的觀點是,基礎美育教育的缺失和偏差,會給整個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生活中的美盲其實很可怕,我們經常能看到美感缺失的建築、粗製濫造的雕塑作品、人們粗鄙的衣著打扮……審美和藝術的缺失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可能導致人們陷入低俗、庸俗的迷宮,很難讓人們從內心深處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南京平面設計師解磊對此也感同身受。他對記者說,自己曾看過某個音樂會的宣傳海報,“以典雅莊重著稱的交響樂團,應當是代表一個城市藝術和審美水平的門面,但設計海報卻簡陋粗俗、不忍直視!”他表示,美育其實滲透進生活每一個細節當中,大到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小到室內裝修、傢俱擺設和服裝搭配,懂得審美,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豐富的色彩和活色生香的味道。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和孩子一道,學會對美感動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和理念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

近日,因《爸爸去哪兒》爆紅的黃多多再一次登頂微博熱搜,13歲的多多塗口紅、掛耳墜,這些“愛美”的裝扮顛覆了傳統好女孩的形象。豆瓣藝術群對此展開了熱議,在一部分網友看來,美育學習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鼓勵和支持孩子探索美、認識美,是當今父母在美育教育中缺失的一環,但其實這是培養孩子審美觀的第一步,也是家庭審美教育的第一步。” 南通文心教育校長、教育諮詢師沙春霞表示:“孩子們逐漸長大,當愛美的種子在心中萌芽,他們逐漸對美有了自己的理解,開始知道要以更好的姿態去面對別人,作為家長此時應積極引導。”她表示,藝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藝術的薰陶,豐盈孩子們的內心和精神世界,感受生命的豐富和美好,最終造就一種健全的人格。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美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是一種態度和境界,一種品位和眼光,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審美空間,家長的審美直接影響到了孩子。”在胡寧娜看來,美育的對象不應只是孩子,而是整個家庭,“在美術館裡,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在畫作前駐足並詢問‘這是誰的畫?畫的是什麼?’很多家長們往往一無所知,甚至給出了錯誤的引導。如果說過去因為教育的缺失,使得家長們在本應接受教育的階段沒有構建起系統的美學修養,那麼如今,家長就應該和孩子一起同步前行,成為美的追隨者,因為孩子的美育除了依靠學校之外,還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據《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僅2017年,音樂考級報名人數就達到了140萬人,音樂考級培訓的總產值約為728億。而同在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559.11億。也就是說,在2017年整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僅佔音樂考級總值的75%。

事實上,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考級證書,含金量並不高。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藝術考級已經與小升初、中考等脫鉤,並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加分的依據。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既然社會藝術考級證書和升學已經脫鉤,那為何近年來“考級熱”仍有愈演愈烈之勢呢?南京無邊界音樂學校總經理孔祥凱分析了幾點原因,“不少家長並不在乎自己的孩子藝術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他們中的一部分屬於盲目跟風,認為別的孩子都在考級,我的孩子不考,便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一紙考級證書在手,總歸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定,但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會成為招生學校優先考慮的對象。”

眾多家長們在“有用”的指導思想下,迫切地“逼”著孩子去考級,以獲取各種證書,重在審美情感培育的藝術教育變得“急吼吼”、功利化。而與各種藝術培訓班的火爆情形相比,學校的藝術教育卻被普遍認為“無用”,受到家長們的冷落。

“誰有演出票根?”前段時間,南京小學生錢多多的媽媽滿世界託人蒐集演出票,在好不容易湊足了10張之後,她長舒了一口氣:“總算能夠交差了。”今年2月26日,江蘇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佈消息說,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為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中考增加藝術素質測評的評價制度,將初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列入學業水平測試範圍,並出臺藝術素質考核辦法。針對這一政策,南京的不少學校要求,學生一年內要觀看10場演出、展覽,並收集好相關票根,作為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性資料”。 “學業任務那麼重,哪有時間去看演出啊!”“我們家孩子和我一樣,實在沒那個藝術細胞欣賞音樂會。”家長們邊抱怨邊頻頻問身邊的朋友們尋找演出、展覽票根,以此向學校交差。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學習藝術特長,接受藝術薰陶,說到底是給孩子進行美育教育,其初衷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那麼,孩子們在學習了音樂和繪畫之後,真的就熱愛藝術、懂得藝術了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是被逼著學的藝術,很難從心靈深處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而是“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小時候真的恨死鋼琴了!”徐州90後媒體人張曉從5歲開始練琴,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的每個假期都被練琴和考級填滿了,“考完了鋼琴十級以後,我感覺自己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從此以後再也不願碰鋼琴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南京絃音琴行的鋼琴老師廖星教琴12年,帶過的琴童不計其數,他對此有著更為直接的感受:“許多學生來琴行上課,一門心思只練考級曲目,不學樂理,專注速成,有家長甚至為孩子定下‘小四’之前考過10級的硬性任務。為了考級,很多孩子終年只彈一兩首考級曲目,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地練習,你說能不痛苦嗎?”廖星說自己曾見過一位過了鋼琴10級的孩子,技術很出色,但音樂素養卻很差,問他《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是什麼,對方一臉茫然。廖星覺得,如今很多琴童大多隻是機械地彈奏,缺少用音樂表達心靈的感受和情緒,他認為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的逼迫導致的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學習鋼琴的琴童數量在世界稱冠,超過3000萬人。練琴卻不愛琴,已然成為中國琴童普遍存在的“癥結”。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吉愛明表示,琴童大國沒有培養出一代熱愛音樂、享受藝術的國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嚴肅問題。他認為,我們並不是缺乏熱愛音樂的基因,只是太過注重技術,強調實用性,“家長對琴童的學習功利性、從眾心理較強,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出發,缺乏審美的引導,才使得壁壘凸顯。”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一切藝術教育都是美育的一部分,但單純追求技能的藝術教育,可能會走向美育的相反面。江蘇省美協副主席胡寧娜認為,家長以應試的態度對待藝術,讓孩子在文化課的壓力之下疲於奔命應付藝術課,這種方式很難建立起孩子學習藝術的內在激勵機制,也很難讓孩子從精神上真正理解藝術之美。“家長功利性地對待美育,無法讓孩子真正獲得藝術的精神滋養,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即使擁有再高的文憑,都不能成為藝術家。”

胡寧娜的觀點是,基礎美育教育的缺失和偏差,會給整個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生活中的美盲其實很可怕,我們經常能看到美感缺失的建築、粗製濫造的雕塑作品、人們粗鄙的衣著打扮……審美和藝術的缺失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可能導致人們陷入低俗、庸俗的迷宮,很難讓人們從內心深處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南京平面設計師解磊對此也感同身受。他對記者說,自己曾看過某個音樂會的宣傳海報,“以典雅莊重著稱的交響樂團,應當是代表一個城市藝術和審美水平的門面,但設計海報卻簡陋粗俗、不忍直視!”他表示,美育其實滲透進生活每一個細節當中,大到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小到室內裝修、傢俱擺設和服裝搭配,懂得審美,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豐富的色彩和活色生香的味道。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和孩子一道,學會對美感動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和理念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

近日,因《爸爸去哪兒》爆紅的黃多多再一次登頂微博熱搜,13歲的多多塗口紅、掛耳墜,這些“愛美”的裝扮顛覆了傳統好女孩的形象。豆瓣藝術群對此展開了熱議,在一部分網友看來,美育學習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鼓勵和支持孩子探索美、認識美,是當今父母在美育教育中缺失的一環,但其實這是培養孩子審美觀的第一步,也是家庭審美教育的第一步。” 南通文心教育校長、教育諮詢師沙春霞表示:“孩子們逐漸長大,當愛美的種子在心中萌芽,他們逐漸對美有了自己的理解,開始知道要以更好的姿態去面對別人,作為家長此時應積極引導。”她表示,藝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藝術的薰陶,豐盈孩子們的內心和精神世界,感受生命的豐富和美好,最終造就一種健全的人格。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美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是一種態度和境界,一種品位和眼光,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審美空間,家長的審美直接影響到了孩子。”在胡寧娜看來,美育的對象不應只是孩子,而是整個家庭,“在美術館裡,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在畫作前駐足並詢問‘這是誰的畫?畫的是什麼?’很多家長們往往一無所知,甚至給出了錯誤的引導。如果說過去因為教育的缺失,使得家長們在本應接受教育的階段沒有構建起系統的美學修養,那麼如今,家長就應該和孩子一起同步前行,成為美的追隨者,因為孩子的美育除了依靠學校之外,還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江蘇大劇院總經理廖屹表示,藝術不是可以用功利來衡量的,藝術教育是培養孩子的修養品行和審美水平,讓孩子學會感知這多彩的世界、欣賞生活的美好,從而豐富他們的生命。“有一個真心喜歡的愛好,可以讓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找到精神的共鳴、心靈的寄託,對其一生都有著積極深遠的影響。”他建議,家長應該多帶孩子走進劇場、音樂廳、博物館、藝術展,孩子在日積月累中接受藝術的滋養,美學素養自然能得到提高。他同時提醒,在帶孩子欣賞演出和參觀藝術場所之前,應事先做好功課,有的放矢,拓展孩子孩子的思維和眼界。

"

“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了?”在即將結束的暑假,這已成為很多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每年七八月份,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的大幕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拉開,剛剛放下了書包的中小學生們,又馬不停蹄地開拔到藝術培訓的戰場。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眼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考級、考證,正在讓藝術教育日漸技能化、功利化,太多的孩子被逼著去跳舞、練琴,只是為了有更好的通道和升學機會。掌握了一門技藝,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嗎?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美育來滋養他們的心靈和人生?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功利主義,讓藝術教育變了味

“上午9點-11點練鋼琴,下午1點-3點學畫畫,晚上練習舞蹈,寫作業。”這個暑假,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學生悠悠似乎比上學時還要忙碌,因為報了舞蹈、畫畫和鋼琴三門考級,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4歲練鋼琴,5歲練畫畫和舞蹈,幾乎每個暑假,悠悠都在考級中度過。今年剛剛9歲的她,這個暑假已是第三次參加鋼琴考級了,這次她考的是鋼琴的最高級別10級。對於這個成績,悠悠媽媽顯然很滿意,她說,趁著現在學業壓力還不大,讓孩子在藝術上多下點功夫,既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自信,又為將來小升初做好準備,“多一些考級證書,將來做簡歷就會漂亮很多。”

與悠悠媽媽一樣,利用暑假給孩子考級的家長不在少數。蘇州一家公司職員劉女士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可女兒的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劉女士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後考普通高中有難度,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讓女兒加入了音樂考級大軍,她坦言,“女兒對藝術談不上有多大興趣,堅持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將來高考的時候,憑藉藝術特長可以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據《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僅2017年,音樂考級報名人數就達到了140萬人,音樂考級培訓的總產值約為728億。而同在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559.11億。也就是說,在2017年整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僅佔音樂考級總值的75%。

事實上,家長們趨之若鶩的考級證書,含金量並不高。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藝術考級已經與小升初、中考等脫鉤,並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加分的依據。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既然社會藝術考級證書和升學已經脫鉤,那為何近年來“考級熱”仍有愈演愈烈之勢呢?南京無邊界音樂學校總經理孔祥凱分析了幾點原因,“不少家長並不在乎自己的孩子藝術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他們中的一部分屬於盲目跟風,認為別的孩子都在考級,我的孩子不考,便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一紙考級證書在手,總歸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定,但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會成為招生學校優先考慮的對象。”

眾多家長們在“有用”的指導思想下,迫切地“逼”著孩子去考級,以獲取各種證書,重在審美情感培育的藝術教育變得“急吼吼”、功利化。而與各種藝術培訓班的火爆情形相比,學校的藝術教育卻被普遍認為“無用”,受到家長們的冷落。

“誰有演出票根?”前段時間,南京小學生錢多多的媽媽滿世界託人蒐集演出票,在好不容易湊足了10張之後,她長舒了一口氣:“總算能夠交差了。”今年2月26日,江蘇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佈消息說,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為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中考增加藝術素質測評的評價制度,將初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列入學業水平測試範圍,並出臺藝術素質考核辦法。針對這一政策,南京的不少學校要求,學生一年內要觀看10場演出、展覽,並收集好相關票根,作為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性資料”。 “學業任務那麼重,哪有時間去看演出啊!”“我們家孩子和我一樣,實在沒那個藝術細胞欣賞音樂會。”家長們邊抱怨邊頻頻問身邊的朋友們尋找演出、展覽票根,以此向學校交差。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學習藝術特長,接受藝術薰陶,說到底是給孩子進行美育教育,其初衷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那麼,孩子們在學習了音樂和繪畫之後,真的就熱愛藝術、懂得藝術了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是被逼著學的藝術,很難從心靈深處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而是“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小時候真的恨死鋼琴了!”徐州90後媒體人張曉從5歲開始練琴,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的每個假期都被練琴和考級填滿了,“考完了鋼琴十級以後,我感覺自己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從此以後再也不願碰鋼琴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南京絃音琴行的鋼琴老師廖星教琴12年,帶過的琴童不計其數,他對此有著更為直接的感受:“許多學生來琴行上課,一門心思只練考級曲目,不學樂理,專注速成,有家長甚至為孩子定下‘小四’之前考過10級的硬性任務。為了考級,很多孩子終年只彈一兩首考級曲目,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地練習,你說能不痛苦嗎?”廖星說自己曾見過一位過了鋼琴10級的孩子,技術很出色,但音樂素養卻很差,問他《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是什麼,對方一臉茫然。廖星覺得,如今很多琴童大多隻是機械地彈奏,缺少用音樂表達心靈的感受和情緒,他認為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的逼迫導致的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學習鋼琴的琴童數量在世界稱冠,超過3000萬人。練琴卻不愛琴,已然成為中國琴童普遍存在的“癥結”。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吉愛明表示,琴童大國沒有培養出一代熱愛音樂、享受藝術的國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嚴肅問題。他認為,我們並不是缺乏熱愛音樂的基因,只是太過注重技術,強調實用性,“家長對琴童的學習功利性、從眾心理較強,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出發,缺乏審美的引導,才使得壁壘凸顯。”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一切藝術教育都是美育的一部分,但單純追求技能的藝術教育,可能會走向美育的相反面。江蘇省美協副主席胡寧娜認為,家長以應試的態度對待藝術,讓孩子在文化課的壓力之下疲於奔命應付藝術課,這種方式很難建立起孩子學習藝術的內在激勵機制,也很難讓孩子從精神上真正理解藝術之美。“家長功利性地對待美育,無法讓孩子真正獲得藝術的精神滋養,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即使擁有再高的文憑,都不能成為藝術家。”

胡寧娜的觀點是,基礎美育教育的缺失和偏差,會給整個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生活中的美盲其實很可怕,我們經常能看到美感缺失的建築、粗製濫造的雕塑作品、人們粗鄙的衣著打扮……審美和藝術的缺失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可能導致人們陷入低俗、庸俗的迷宮,很難讓人們從內心深處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南京平面設計師解磊對此也感同身受。他對記者說,自己曾看過某個音樂會的宣傳海報,“以典雅莊重著稱的交響樂團,應當是代表一個城市藝術和審美水平的門面,但設計海報卻簡陋粗俗、不忍直視!”他表示,美育其實滲透進生活每一個細節當中,大到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小到室內裝修、傢俱擺設和服裝搭配,懂得審美,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豐富的色彩和活色生香的味道。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和孩子一道,學會對美感動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和理念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

近日,因《爸爸去哪兒》爆紅的黃多多再一次登頂微博熱搜,13歲的多多塗口紅、掛耳墜,這些“愛美”的裝扮顛覆了傳統好女孩的形象。豆瓣藝術群對此展開了熱議,在一部分網友看來,美育學習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鼓勵和支持孩子探索美、認識美,是當今父母在美育教育中缺失的一環,但其實這是培養孩子審美觀的第一步,也是家庭審美教育的第一步。” 南通文心教育校長、教育諮詢師沙春霞表示:“孩子們逐漸長大,當愛美的種子在心中萌芽,他們逐漸對美有了自己的理解,開始知道要以更好的姿態去面對別人,作為家長此時應積極引導。”她表示,藝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藝術的薰陶,豐盈孩子們的內心和精神世界,感受生命的豐富和美好,最終造就一種健全的人格。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美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是一種態度和境界,一種品位和眼光,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審美空間,家長的審美直接影響到了孩子。”在胡寧娜看來,美育的對象不應只是孩子,而是整個家庭,“在美術館裡,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在畫作前駐足並詢問‘這是誰的畫?畫的是什麼?’很多家長們往往一無所知,甚至給出了錯誤的引導。如果說過去因為教育的缺失,使得家長們在本應接受教育的階段沒有構建起系統的美學修養,那麼如今,家長就應該和孩子一起同步前行,成為美的追隨者,因為孩子的美育除了依靠學校之外,還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江蘇大劇院總經理廖屹表示,藝術不是可以用功利來衡量的,藝術教育是培養孩子的修養品行和審美水平,讓孩子學會感知這多彩的世界、欣賞生活的美好,從而豐富他們的生命。“有一個真心喜歡的愛好,可以讓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找到精神的共鳴、心靈的寄託,對其一生都有著積極深遠的影響。”他建議,家長應該多帶孩子走進劇場、音樂廳、博物館、藝術展,孩子在日積月累中接受藝術的滋養,美學素養自然能得到提高。他同時提醒,在帶孩子欣賞演出和參觀藝術場所之前,應事先做好功課,有的放矢,拓展孩子孩子的思維和眼界。

這個暑假,你家孩子考級了嗎?藝術教育背後的應試之憂

在著名旅日畫家傅益瑤看來,美育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潛移默化中“浸潤”出來的。“美育最寶貴的是情景教育和感動教育,因為人們對美的感悟不是從技巧開始,而是從感動開始。”作為畫壇巨匠傅抱石的女兒,傅益瑤從小浸潤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在一次又一次觀摩父親磨墨、展紙、潤筆的過程當中,她被中國水墨畫藝術所感動,更被父親追求純粹內心審美的藝術世界感動。她說,“藝術是唯一不能‘偷’的技術,需要喚醒內心的感動。所以,讓孩子學會對美感動,才是美育教育的基礎。”

交匯點記者 王慧 實習生 葛佳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