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背後的教育之思(上)'

"

【原創】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背後的教育之思(上)

尹建莉,教育專家,教育學碩士,從教多年,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並且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著作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與《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

【原創】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背後的教育之思(上)

尹建莉,教育專家,教育學碩士,從教多年,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並且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著作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與《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原創」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背後的教育之思(上)

2008年,教育專家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稿四處碰壁後才找到出版社,結果2010年她就以448萬元版稅名列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九位,而2012年又以265萬元版稅收入登上作家富豪榜。

據2014年1月7日的《北京晨報》報道了“知名家庭教育類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出版方作家出版社在京宣佈,該書自2009年元月出版以來,五年時間銷量突破500萬冊,並且該書影視改編工作也已啟動,該社還為作者尹建莉成立“尹建莉工作室”。(尹建莉:家教書市場意識不足 2014年1月7日《北京晨報》)殊不知,《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5年前竟然有10多個出版社都不願出,為了投稿,尹建莉老師也想了一些辦法,也找了一些熟人,還曾託人找了某出版社的領導,最後不了了之;既然如此,那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差點“胎死腹中”書,是怎樣成為目前中國最暢銷的家庭教育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怎樣成功的?

可是,就這樣的暢銷家庭教育書,起初竟然有10多個出版社都不願出,為了投稿,也想了一些辦法,也找了一些熟人。還曾託人找了某出版社的領導,最後不了了之。也有一兩個出版社同意出版,但要作者自費,或要求尹老師買幾千冊書。

這是為什麼?

因為,一方面是尹建莉老師並沒有什麼名氣;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正如尹老師所說,在投稿的過程中得到的回答基本上就是“我們社不出這種書,沒人看。”

關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稿四處碰壁,正如尹建莉老師說的那樣——

我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2008年投稿時,找了將近十家出版社,幾乎是哪家一聽說是家教書,馬上就說,這種書現在沒人看,我們不出這類書。人們一度不再喜歡家教書,並不是不需要。其實需求還是很強烈的。所以我的書上市後才能在宣傳很少的情況下,主要靠讀者的互相推薦而創造出一個銷售奇蹟。我的這個書名錶達的其實就是一種理念,剛出來時,很多人覺得這個名起得夠大膽,而它也確實刺激了一部分人。雖然這本書得到了許多好評,但因為書名也遭到到不少批評。一位曾經在教育部身居要職的人就特意撰文,說好媽媽勝不過好老師。我相信他之所以持這樣一種非此即彼的二元論調,一定是因為他沒看我的書,如果看了書還這樣說,那就更奇怪了。

尹建莉從教多年,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著精深的研究,並且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圓圓品學兼優,在2007年參加高考時,年僅16歲的圓圓以超過當年清華大學錄取線22分的優秀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

每個好孩子都是有出處的。作為媽媽,尹建莉認為,女兒圓圓並非“神童”,之所以會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自己作為母親,做到了面對孩子時“有心”,教育孩子時“無痕”,只要把握了這個要訣,每個人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關於尹建莉,大家往往好奇地想知道她的孩子最終讀了哪所大學,選擇了什麼樣的職業等等。甚至有網友向百度知道提問,表示想知道天才兒童的後繼故事。

但尹建莉表示:“我女兒不是楷模,只是我的案例主角而已,我寫的多是她出了某個問題我怎麼解決。”而她最明智的一件事就是在一開始就沒有透露女兒的姓名,不想讓她成為第二個劉亦婷。

雖然女兒最終高考成績優異,後來還就讀於常春藤盟校,但在尹建莉看來,這只是正確教育理念在一個孩子身上所顯示的成果之一,“她最讓我欣慰的不是她的學歷,而是她良好的學習能力、價值觀、生活能力等這些東西。她現在在一家英國公司工作,工作很忙,生活中和任何其他女孩子一樣,喜歡時裝,談戀愛,打遊戲,看電影,睡得晚,叫外賣等等,其實就是個普通的年輕人。”(2016-06-30 澎湃 教育專家尹建莉:熊孩子是被過度管制的結果)

尹建莉無疑是位成功的媽媽,她始終覺得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最簡單的教育。她本人是教育學碩士,從教10餘年的經歷,使得她非常熟悉學校教育,但同時,她也更清楚地發現到學校教育的不足,因此寫出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尹建莉老師在書中提出了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則:如在“不管是最好的管”一文中,作者提出:要尊重兒童,對孩子管制、指導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許多正常生長秩序被打亂了,孩子就會變得無所適從;在“像牛頓一樣”一文中,她提出家長要“一定要從內心認識到兒童成長需要‘試誤’……很多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觀念;尹建莉老師在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線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是的,暴力教育豈能讓孩子變得順從?暴力教育豈能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暴力教育豈能讓孩子變得聽話?暴力教育豈能讓孩子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教育效果,但他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們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

經過作者的對比分析,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很多時候都做錯了。通篇讀過這本書之後,才知道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從書中可以看到,她對女兒的教育是何等的用心,她的教育理念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她的教育手法是多麼的自然無痕——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下面,我們看,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讓女兒之一的閱讀背後的教育之思——

第一節 尹建莉:讓女兒閱讀背後的教育之思:

閱讀是一根魔杖,凡是被這根魔杖點中的孩子,成績沒有不好的。凡是成績不好的學生,都是不愛閱讀的。中學生不愛閱讀,那是做小學生的時候,沒有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小學生不愛閱讀,是因為家長沒有抓住孩子對故事感興趣的年齡段,及早培養他的閱讀興趣。

1.閱讀:讓女兒圓圓的語文考了140分

2007年參加高考時,她才16歲。16歲的小姑娘,考出了高出當年“清華”錄取分數線22分的優異成績。圓圓的語文考了140分,那一年北京市語文超過140分的考生,只有12人。別的家長問尹建莉孩子成績好的訣竅是什麼,她說:“兩個字,閱讀。”問圓圓作文好的竅門是什麼,尹建莉說:“還是兩個字,閱讀!”

人的閱讀速度既不是天生,也不是主觀上想快就能快起來,且不可能用某種訓練方法輕易獲得。速度取決於閱讀量,是在“量”的基礎上自然生成的。兒童在這方面進步驚人,一個酷愛讀書的小學生,他的閱讀速度很快就會形成,且由於他們在閱讀中想法單純,急於知道後面的故事情節,所以速度常常超過那些同樣酷愛讀書的成年人。閱讀量不相上下的孩子,他們的閱讀速度大體相同。所以在提高閱讀速度上,也不需要人為地去做什麼,只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閱讀量就可以。

幾乎所有的教育專家都認為,閱讀不僅能增大小孩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思維,並豐富他們的情感。有過大量閱讀經驗的小孩學習的後勁大,學習的爆發力強,能後來居上。尹建莉說:愛閱讀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會暫時落後,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趕上來。

在培養圓圓的學習興趣上,尹建莉讓她從二年級起就讀金庸的小說,“因為武俠小說懸念迭起,很容易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而且金庸的小說文字工整,對圓圓提高作文水平有幫助。”

就這樣,圓圓四年級時,就已經讀完了金庸的14本小說,好處在圓圓剛寫作文時就體現出來了,她的作文基本沒有病句和錯別字。尹建莉還不失時機地引導圓圓閱讀古詩和名著,以及英文小說。大量閱讀使圓圓的語文成績一直都很好,高考時考出了140分的高分。

兒童的天性都喜歡閱讀,凡那些表現出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合適的時機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閱讀環境。要麼是家中很少買書;要麼是買了書懶得給孩子講;要麼是整天用電視機哄孩子,總之,孩子從小與閱讀是隔離的。

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真是一語切中要害。無論是我還是家長,要孩子讀書,都帶有很大的功利的目的,非要在孩子讀書的時候做筆記、複述等等。一旦在閱讀中附加了過多要求,他怎能還提得起興趣呢?

現在人們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閱讀到底有多重要,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大致可以這樣描述:閱讀可以讓一個人的智商更高,可以讓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更健康,可以修復某種程度上的心理創傷——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閱讀使人成長。

2.發展智力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就是閱讀!

人和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的差異,就像人在身高長相方面先天會有些差異一樣。但智力發展的空間比身體相貌塑造的空間要大得多,所以外表的差異通過均衡的膳食、科學的運動甚至整容等手段,只能獲得較小程度的改善;而智力發展,則會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出較大的差異——發展智力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是什麼,就是閱讀!這一點已被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

第一,人是用語言來思維的。而獲得良好語言的最佳途徑是什麼,就是閱讀。

第二,學習新知識依賴已有的知識背景。任何閱讀都可拓寬一個人的知識,背景知識越豐富的人,越容易吸納新知識。

一個人思維基本功好、接受新知識能力強,當然智力就出眾。幾乎所有的教育心理學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研究和觀察後得出一個重要結論:“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與他的閱讀量一定是呈正相關。這一點,只要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人,或瞭解一下古今中外那些“聰明”的人,如那些大科學家、大思想家,就可得到驗證。

想要優秀,光有聰明肯定不夠,還應該有健康的思維方式。

健康的思維方式是保障一個人幸福和成功的根本,它是心胸、眼界、價值觀等各方面的綜合。這些東西從哪裡來?也不是老天爺偏心眼給一部分人的,是人們後天學來的。從他人身上學習固然是一個渠道,但這個渠道太窄太不可靠。那麼最可靠的學習途徑在哪裡?

智力不足,智慧不飽滿的人,很難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法國作家雨果說過:“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漸漸溶化。”閱讀就是儲智,閱讀就是借力,閱讀就是閱世,閱讀就是閱人。一個不閱讀的人是愚昧的,一個不閱讀的家庭是無趣的,一個不閱讀的民族是悲哀的。

任何一本好書,往往充滿著真善美的情懷,其核心價值觀也一定是正面的。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傾聽了眾多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會更成熟,價值觀會更完善,他的境界會更美好;同時他會有自己獨立見解,很少會陷入盲從和愚蠢。他從閱讀中獲得的,不僅是心靈的滋養,也是心理上的力量。(尹建莉:讓孩子愛上閱讀很重要 尹建莉工作室)

3.閱讀背後的教育之思:

記得小學時課本,講到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老師問: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了賺錢而讀書,有的說為了當官而讀書,有的說為了討老婆而讀書。只有周恩來說:為了中華之掘起而讀書。至今,這句話還掛在學校最顯眼的地方。周恩來讀書還在清末吧,那時學校是沒有統一課本沒有統一大綱的,周恩來小小年紀就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薰淘,難得可貴。不過,其他孩子的回答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也知道了讀書的目的,雖然是家長灌輸的。畢竟沒人說為了父母而讀書,為了考試而讀書。

(1)毛澤東與閱讀: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在古代有一句話,叫做“三代書香出貴人”。

這裡的“書香”是指書香門第的意思。古代的書香,也不是指油墨的香,而是古人為防止蠹蟲咬食書籍,在書中夾放的芸香草的香氣。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並非出生於書香門第,但是毛澤東是中國歷史最愛看書的偉人,只所以愛讀書、學習,這是他在外婆家的時候,幼小的心田播下一粒讀書的種子,就是這一粒無痕的讀書種子,無心種的讀書種子,讓日後毛澤東成為一個嗜書如命共和國的領導人。

他對讀書的酷愛,那就是一生與讀書為伴,不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不論在擔架上、臥室、辦公室、會客室、旅途中、還是病床上,他始終離不開書,尤其是解放後,他將臥床一半的位置留給了書,為的是能夠更便利地取書、讀書,真正是以書為伴。

據報道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天,1976年9月8日5時50分,他還在讀他平時喜歡的《容齋隨筆》。毛澤東談起讀書來,他曾說過這樣的話:“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他最後一次讀書的時間是1976年的9月8日5時50分,在醫生搶救的情況下還讀了7分鐘。這就是說,他幾乎是在心臟快要停止跳動的時候,才結束其一生從未間斷過的讀書生活。他在延安時號召幹部學習時說過:“年老的同志也要學習,我如果再過10年死了,那麼就要學9年零359天”。他以自己的讀書實踐實現了這個諾言。(毛澤東:一生愛讀書的共產黨人 2007年10月20日 中華讀書報)

可以這樣說,毛澤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從讀書的角度講也可以說是讀書的一生。現在不是提倡創建學習型社會,號召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嗎?毛澤東可謂是終身學習、酷愛讀書的典範。

毛澤東一生酷愛學習,從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時代到革命戰爭的年代,再到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從未間斷,即使是重病纏身、生命彌留之際仍然沒有停止學習。毛澤東讀書,涉獵的領域極其廣泛,文、史、哲、軍事、自然科學,古今中外,無所不至。

我們看,日理萬機的毛澤東對於讀書,尚且如此孜孜不倦,況我們常人乎?

教育的今天,你想讓孩子讀書,而自己卻不讀書,這樣的教育孩子讀書行嗎?還談什麼“孩子該讀什麼書”嗎?因為,現在很多人考完試就喊解放了,是為考試而讀書。

於是,“湖南湘潭湘機中學學生:集體燒書、丟書、撕書,那書就跟下雪一樣,好多好多書,(地面)整個被書蓋住了,燒書、丟書,還有倒水,拿那種飲水機往下面倒,水桶往下面倒那種。”(引自2012年3月29日央視《新聞1+1》播出《少給孩子“進補”!》《湘潭多家學校假日補課學生集體燒書丟書撕書》)

書者,乃學生的武器也。

試想,學生憤恨將自己的武器燒燬、丟掉,他(她)怎麼能上戰場英勇殺敵?

(2)孫中山與閱讀:“革命不忘讀書”

“讀書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讀書”,是孫中山一生的信條之一。他曾對日本友人說過,“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自香港西醫書院完成學業以來,哪怕是在顛沛流離的流亡歲月,或者政務繁忙的從政時期,他也不忘讀書,可以說,讀書伴隨著他一輩子,尤其革命受挫之際,讀書更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他認為,如果一個人不讀書便會跟不上時代,變成一個落伍者。(引自張篤勤著《孫中山讀書生涯》87頁)

曾經有人問中山先生在革命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嗜好?

他說:“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

孫中山先生的手裡,經常拿著書,不論政治、經濟、歷史、地理、自然科學、文學、哲學和各種書刊,他都喜歡閱讀。

無論何時何地,中山先生身邊總帶著他心愛的書。

(3)法拉第與閱讀:“酷愛讀書迷戀科學”

法拉第電磁學之父、電化學的奠基人,這位鐵匠的兒子,家境貧苦,他只在7歲到9歲讀過兩年小學。12歲當報童,13歲在一家書店當了裝訂書的學徒。

法拉第為什麼“酷愛讀書迷戀科學”?

最重要的是法拉第在書店打工時發現一本他早就想看的《大英百科全書》,他不禁激動不已,任周圍工人的說笑,他一概聽不進去,一邊裝訂著,一邊忙裡偷閒地看上兩眼。“這書太有趣了,一定想辦法看完。”他渴望瞭解它,掌握它。而時間稍微充裕一點的是午休時間,別人去吃飯,他卻讀書。只要能讀書,什麼吃飯、休息都不顧。

書是法拉第通往科學之路的嚮導,在他當裝訂工的時間裡,幾乎沒有一本好書逃過他的眼睛。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靠刻苦自學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為後來從事極為艱難偉大的事業做著準備。

在後來法拉第給大科學家寫信,希望充當實驗助手,被戴維引薦,開始了科學研究。他在物理和化學等多方面都有傑出的發現,其中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最主要的貢獻之一,這項發明引起了電學上的革命,受到革命導師恩格斯的稱讚。

法拉第他喜歡讀書,“酷愛讀書迷戀科學”,利用在書店的條件,讀了許多科學書籍,並動手做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科學家,並把他做過的實驗整理成《電學實驗研究》一書,書中收集了三千多個條目,詳細記述了他做過的實驗和結論,是一本珍貴的科學文獻。大發明家愛迪生,只上三個月的小學,這個世人皆知,他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於法拉第的《電學實驗研究》。

(4)愛迪生與閱讀:讀書要有“目標”

愛迪生是偉大的科學家,但是童年時被視為“低能兒”,只上過3個月學便離開了學校。

12歲那年,他當上了火車上的報童。

火車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幾小時,他就抓緊時間到市裡最大的圖書館去讀書。不管颳風下雨,從不間斷。

當時,他隨著興致所至,任意在書海里漫遊,碰到一本讀一本,既沒有方向,也沒有目標。

有一天,愛迪生正在埋頭讀書,一位先生走過來問:“你已讀了多少書啦?”

愛迪生回答:“我讀了15英尺書了”。

先生聽後笑道:“哪有這樣計算讀書的?你剛才讀的那本書,和現在讀的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據什麼原則選擇書籍的呢?”

愛迪生老老實實地回答:“我是按書架上圖書的次序讀的。我想把這圖書館裡所有的書,一本接著一本都讀完。”

先生認真地說:“你的志向很遠大。不過如果沒有具體的目標,學習效果是不會好的。”

這席話對愛迪生觸動很大,後來他看到法拉第的《電學實驗研究》,成為他確立學習方向的一個轉機。他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專業目標,把讀書的範圍逐步歸攏到自然科學方面,特別注重電學和機械學。定向讀書,終於使他掌握了系統而紮實的知識,成為偉大的科學發明家。

(5)林肯與讀書:熱愛讀書的青年

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也是最偉大的總統,要知道他不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而是世界歷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林肯作為被譽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同時他還是美國第一位遭到刺殺的總統,更是一位出身非常貧寒的偉大總統,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父母是英國移民的後裔,他們以種田和打獵為生。1816年,林肯全家遷至印第安納州的西南部,開荒種地為生。9歲的時候,林肯的母親去世了。

林肯1809年02月12日出生於肯塔基州哈定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小時候,他幫助家裡搬柴、提水、做農活等。

青年時代先後當過售貨員、鄉郵員、測量員和木工等,1832年競選伊利諾伊州議員失敗,1833至1836年任伊利諾伊州新塞勒姆郵政局局長。林肯沒有固定的職業,四處謀生。成年後,他成為一名當地土地測繪員,因精通測量和計算,常被人們請去解決地界糾紛。在艱苦的勞作之餘,林肯始終是一個熱愛讀書的青年,他夜讀的燈火總要閃爍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時代,林肯通讀了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讀了《美國曆史》,還讀了許多歷史和文學書籍。他通過自學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而充滿智慧的人。在一場政治集會上他第一次發表了政治演說。由於抨擊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於公眾事業的建議,林肯在公眾中有了影響,加上他具有傑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選為州議員,1860年,51歲,當選美國總統。

人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將門出虎子等等……

林肯這個窮一代孩子為什麼沒有成為老鼠在家庭裡打洞?

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說,“好學者必成大器;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這就得益於他林肯繼母支持他的學習。林肯後來成了律師,又參加了總統競選。林肯當選總統後曾經這樣說:“我的一切都屬於我天使般的母親。”

是他天使般的母親支持他如飢似渴的讀書!

(6)馬克思與讀書:讀書的腳印

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他是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是當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馬克思之所以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與他一生博覽群書有關。為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研究了1500多種書籍,光筆記就寫了100多本。馬克思的筆記不少是自己製作的。

據報道“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裡前後學習了10年多,他總是準時到那裡,坐在D行第2號座位上。馬克思在讀書的時候,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用腳來回擦地,經過常年累月地摩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層,被人們稱為‘馬克思的腳印’。”

以上只列舉了部分名人的讀書故事,其實,大凡名人沒有一個不愛讀書的。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今在互聯網日益發達、電視媒體控制人們日常生活世界裡,書店的生存業已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書店接二連三地走入困境,書店越來越少;讀書的人也越來越少。

現在孩子喜歡讀書嗎?

今天如果有人問,現在孩子喜歡讀書嗎?

可以毫不客氣的回答不喜歡!

為什麼?

主要是我們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搗鬼。

現在孩子喜歡讀什麼書嗎?孩子愛看恐怖小說!孩子為何愛看恐怖小說?

讀沒有用的書,喪失鬥志的書,為什麼?還是我們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搗鬼。

一個愛書的民族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

猶太人愛書有悠久的傳統,不論大人孩子都愛讀書。在以色列,人均佔有的圖書量,每年讀者的時間和數量,都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居世界之最。在猶太人家庭中,可以沒有高檔傢俱,但不能沒有書櫥書架,猶太人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習俗,就是書櫥一定要放在床頭,而不是放在床尾。他們視書為高潔之物,若放錯了位置,就被認為對書不敬而受到指責。人們日常也十分珍惜書。猶太人從來不焚燒書本,即使是攻擊猶太人的書,可以不看,但不許毀壞。而且,書毀壞了一定要修補。

其實,我們的民族也是一個愛書的民族,只是由於教育的“方向盤”錯位,才使愛書的“車子”的走進了死衚衕!

但願我們日後的教育,不單單是為了考試,考試更不單單是為了分數。

但願我們日後的學生,讀書、學習像往法拉第、愛迪生那樣的去做,再也不做撒書、撕書、燒書的蠢事了。

俗話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南宋時期著名詩人朱熹曾作詩:“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有的父母常常這樣問?我們也知道讓孩子讀好書,家裡面買了很多很多的好書,怎耐,孩子死活就是不看這些好書,那麼如何讓孩子喜歡讀書?

4.如何讓孩子喜歡讀書?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看蘇老泉是怎樣激發兒子蘇軾、蘇轍兩兄弟的愛看書好奇心?只是如何讓孩子喜歡讀書的他山之石,我們完完全全可以模仿。

現在,只要提起蘇洵,人們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的父親。在民間他還有個名字叫蘇老泉,這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能是唯一位科舉考場下的落榜“差生”。此外,我們還可以從《三字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這裡瞭解他的信息。咋一讀這句話,好像是說蘇老泉從27歲才開始讀書。實際上並非如此,他是從19歲參加科舉考試的,考了20多年也沒有考上。後來還是他兒子在20歲的時候成為高考狀元之後,皇上看在他一是教子有方,二是看在他的才華份上,免試成為國家幹部。讓這位打死都不願意參加考試的老翁,真是眉開眼笑、心花怒放。為什麼?

其-是蘇洵科舉失敗後,添了個心病“因為這一時他已經有了-種懼怕考試的心理。”(引自《蘇東坡傳》林語堂著張振玉 譯 現代教育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第44頁)

其二就要從蘇洵的性格談起:蘇洵自幼性格內向,不好言語,但卻喜歡結交鬥雞走狗的頑皮少年,整日在外面東遊西逛,就是不讀書,同時他的青春期特別強烈——“蘇洵個性強烈,不服管教,必又痛恨那個時代的正式教育方式。我們都知道好多有才氣煥發的孩子確實如此。”(引自《蘇東坡傳》同上第22頁)蘇洵的所作所為,他的老爸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為了讓憤青兒子收心,給他便找了個對象,岳父程文應,免費做起女婿的家庭教師、輔導員和心理諮詢師,誰知道這個憤青無意於功名,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沒有一點效果。他還在高唱但丁的歌曲“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氣得程老先生沒法說,只好回過頭對親家說“你怎麼不讓你兒子走正道?”

你猜蘇洵的老爸人家是怎麼講的“讓他玩吧,樹大自然直,孩子的成長就好比萬物一樣,開花有先後,結果有早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你就不用逼,更不用跟別人家的孩子比,時候一到,不成功才怪呢?”只說得啞口無言。

程老師不說,但是,也有朋友問他,你兒子不用心讀書,為什麼不肯管教,此刻,蘇洵的他老爸很平靜地說道“這個我不用發愁。”(引自《蘇東坡傳》同上第23頁)看人家蘇老爺子,一不逼,二不比;讓孩子自逼、自比、自激、自憤、自醒、自悟。

蘇老泉這-醒悟,不要緊,唐宋八大家裡,蘇老泉一家卻獨佔三席;這-醒悟,不要緊,醒悟岀教育的本元、教育的大道——

(1)嚴格有度:

說到“嚴”這個字,在古代有相當的權威。“嚴”代表著父親,詞語“家嚴”的“嚴”指的就是父親,如嚴父;“嚴”代表著師傅,如嚴師,其中,還有“嚴師出高徒”之說;此外,我們常說的人生有三寶,其中一寶就是“父嚴母慈心不老”,這裡指就是“嚴”字。蘇老師的家庭教育是嚴格的,但不是嚴酷,這兩點是有著區別的。

在家庭中,教育自己的孩子應當本著“循循善誘、誘導啟發、因人施教”方式去進行,尊重孩子的個性、天性、本性,讓孩子習慣於,而不是就範於,同時又給孩子們留下思考的空間叫做“嚴格家教”。而讓孩子處處在有壓力的、懼怕的環境裡實施家教,父母用孩子童年的天真、快樂來代替自己的高期望泠值,如,當孩子不按自已的意願行事,便罵咧咧說道,你小子給我老實點,在偷懶、耍小聰明、耍嘴皮子,我還修理你,再給你兩耳光,信不信?這就是強迫式的家教,是“嚴酷家教”。蘇老師兩兄弟的教育是嚴而有格。

為什麼在教育孩子上要提倡“易子而教”呢?尤其是的古代,主要原因就是嚴格與嚴酷把握之度。過寬,則為溺愛;過嚴,則父子相責。蘇老師如果這個時候出生,說不定也是超一流的教育大師。

(2)欲擒故縱:

蘇老泉家裡的兩個孩子,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非常聽話的乖乖孩子,而是不喜歡讀書,淘氣頑皮。正如《蘇東坡傳》中所寫“東坡和堂兄妺等常在母親身邊玩耍。他和弟弟轍也常到村中去趕集,或是在菜園中掘土”。(同上第27頁)為此,蘇老師是非常的擔憂,害怕弟兄倆走自己的老路子,他也用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辦法,然而這樣和風細雨式的說服教育不理想。儘管如此,蘇老師並未採用“冷暴力、熱暴力”進行強制性的教育方式。而是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想想自已的過去,孩子的現在,他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從孩子的好奇心入手——“投其所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順性而育”、“因人施教”、“因人施學”、“因勢利導”。

他是如何積極引導不思學習的兒子?採取“欲擒故縱”之術,為積極引導,誘其入門而設其圈套。每當孩子玩耍打鬧時,蘇老師就躲在他們能看得見,又不能看見的一個角落裡“偷偷”看書,-幅神神祕祕的樣子。當兄弟倆發現之後圍過來觀看時,他又將所讀之書神祕“藏”起來。

兄弟倆發現了老爹的這個“怪異現象”,以為他瞞著他們“偷看”什麼好書,真自私,想-個人獨吞,沒門,於是兄弟倆好奇之心調動起來,便趁父親不在家之際,悄無聲息地尋找老爹所藏之書,發現以後,兄弟二人如飢似渴地讀起來,越讀越想讀,漸漸地,弟兄倆也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偶爾蘇老師還故意來個聲東擊西,發現之後不讓孩子們看,這樣以來更加激發二人讀書的興趣,有時生怕老爹看到之後不讓讀,反而一人看著、讀著,一人邊聽邊站崗放哨。

就這樣兄弟倆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讀書學習的積極性便調動起來了。蘇老師採用“欲擒故縱”的小把戲,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他根據孩子的天性好奇心、逆反心,把強迫孩子讀書(要孩子讀書)變成一種尋寶(找書、孩子要讀書)遊戲,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此時蘇老師就是利用孩子的好奇之心,讓兩兄弟戰勝了心中的貪玩之魔,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任。

(3)誇獎欣賞:

當兩兄弟文章寫的好時,不但誇獎、表揚,而且還要宣傳,怎麼宣傳法?是不是拿著兒子寫文章在大街上到處吹牛?錯怪了!

且看,當蘇老師感覺到大兒子的《卻鼠刀銘》和小兒子的《缸硯賦》寫得好,蘇老師為調動兄弟倆的寫作積極性,思前想後,大膽決定,就讓他倆個用上等的紙謄寫出來,並且精心裝裱-番,然後掛在牆壁上。讓家中所有的人或是家中的客人都能夠看到,這樣的效果,是非常神奇的,不僅激發孩子讀書寫作的興趣,而且還大大地提升兒子高考的必勝的自信心。你看,在那個時代,蘇老師這法子有沒有創造性?

用現在的來說,這就是教育的科學發展觀,值得每-位家長學習並向朋友推廣,以發揚光大,以造就更多的文學家、科學家乃至於諾貝爾獎,解放“差生”指日可待。

(4)博覽群書:

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中,那個時候的國家教委,雖說沒有現在新課標什麼的,但是也有指定的教學大綱和專業教材《四書》和《五經》,一般將諸子百家排除在外。而蘇老師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與那個時代的家長不同,更與現在的家長不同,而是將諸子百家、詩詞、歌賦樣樣都讀、都學。在蘇老師的影響下,兩個兒子開始喜歡賈誼、陸贄的文章。

當東坡在讀到《老子》後才箅是真正找到了知音,於是呼,感嘆到“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此後《莊子》的思想一直影響著東坡的一生。

實踐岀真知,東坡和他的弟弟並沒有因為看這些教學大綱沒有的閒書、雜書而影響高考成績,大兒子反倒成了高考狀元。現在想想這蘇老師真夠膽大的,說他是一個蘇大膽當之無愧。年青時,雖說憤青,但他這一生也是非常熱熱衷政治的,只是命運不濟,高考的大門因心病而無法進入,自古無場外的舉人,也就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他為了培養孩子這方面的意識,時常把朝廷高官的文章拿岀來當課外教材。

有一次蘇老師覺得歐陽修的《謝宜詔赴學士院仍謝賜對衣金帶及馬錶》寫岀了心中的所需。文章的內容讓蘇老師得起了紅眼病,讓大兒子看後,仿寫一篇讀給自已聽,治治自已的紅眼病,大有過把癮就死美感,這樣死也冥目了。聽話的大兒子,深感老爹患有“朝聞道,夕可死”心病,於是很快完成老爹交給任務,買了醫爹心病之良藥:他的“謝表”中有“匪伊垂之帶有餘,非敢後也馬不進”一句話,聽得蘇老師滿臉喜氣,心花怒放,讚不絕口。直誇道“兒子呀,希望這句話,日後你真的能夠用得上,老爹死就冥目了”。

蘇老師在兒子心中播下這樣的種子,他能不開花嗎?東坡果不負老爹之期望,不到20歲就中狀元、中進士,-生中不但多次進入學士院,也常收到“對衣”、“白馬”這樣的賞賜。真正實現兒時的夢想。

蘇老泉教育孩子的讀書成功之處,在於他掌握了教育之道核心密碼:欲擒故縱。

其實,欲擒故縱的讀書方法,是讓孩子如何讀書最好方法。

第二節 尹建莉:讓“不管”女兒背後的教育之思:

現在,在我們身邊,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通常以管教為主,如,不寫作業,你不能夠如何如何?

1.尹建莉:“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尹建莉從不管教孩子,從不會對圓圓說,“到點了,該去寫作業了。”“你今天必須要穿外套。”這樣的管教方法是不尊重孩子的典型表現,對孩子指導或干涉太多,孩子的正常生長秩序會被打亂,反而不利於好習慣的形成。

尹建莉說,但“不管”其實是件比“管”更難做到的事。圓圓上一年級時,像任何一個孩子一樣,也會因為貪玩而常常忘寫作業。一開始,尹建莉也時常提醒圓圓要去做作業,但很快圓圓就被自己搞亂了。於是尹建莉就和丈夫商量好,不再管圓圓寫作業的事,要培養她自己寫作業的責任意識。

有一天,圓圓放學回家先看動畫片,飯後玩了會兒玩具,然後又看書,等躺到床上了才想起沒有做作業。孩子沒寫作業,尹建莉看在眼裡,但她故意不提醒,因為她知道,這是個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好機會。尹建莉雖然心裡著急,但並沒有責罵孩子,而是心平氣和地讓圓圓自己選擇:“你可以現在不睡覺去寫作業,也可以明天早點起來去寫,或者乾脆不寫了。”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斷能力的,圓圓知道不寫作業肯定不行,於是就老老實實地從床上爬起來去寫作業。

尹建莉覺得,在這種關鍵時刻,給予孩子的是理解和寬容,而不是批評;允許孩子做錯事,讓孩子自己體會作業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賴父母的提醒,父母也不會陪著她寫作業。

2.尹建莉:“不管”是保護孩子孩子的學習興趣

從那以後,在寫作業這件事上,圓圓一直都很自覺,尹建莉再沒操心過。

尹建莉認為,家長為孩子規定寫作業時間,監督孩子寫作業或陪孩子寫作業等“教育方法”,與其說在幫助孩子,不如說在製造麻煩。在陪伴和監督下製造的“習慣”,只是肢體上的,而不是內心的。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就越接近監工。孩子是不喜歡“監工”的,雖然他表面會暫時屈從,但內心絕不會聽父母的話。只有“不陪”才能給孩子留下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不陪”其實是在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個好的習慣。 不僅如此,尹建莉的“不管”還有點“過分”,比如從不檢查圓圓的作業、不看圓圓的考試分數、不給圓圓報輔導班、也不給圓圓買課外輔導教材。尹建莉說:“在學習方面,家長要做的是要保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智慧能量,對知識的好奇心,尋找答案的興趣,平和的學習心態等。”

3.尹建莉:“不管”是給孩子自我教育的學習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中,非常關注學生的自我教育。他基深信“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認為自我教育是學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關鍵因素。

父母應該對孩子的自我教育要進行指導,應充分發揮青少年的積極能動性,放手讓孩子參加自我教育活動,但應注意既不應對孩子的自我教育活動干預過多,又不應撤手不管,應對孩子在自我教育活動中面臨的問題進行指點,協助他們及時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

尹建莉表面上“不管”孩子,其實她非常用心,奉行的是“無為而治”。她給孩子設立了“記功簿”,給孩子以精神鼓勵,在學習方面則只是注意用學習過程來調動孩子的興趣。她反對用物質獎勵來刺激孩子的學習,認為那樣會使孩子的學習動機不純,反而擾亂了孩子的學習心理。

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背後的教育之思(上)

附錄——

(注 文章 為 田園泥土香母親教育學 母親:教育孩子成功之密碼》中的部分 章節)

附錄——1

“田園泥土香”之【母親教育學】系列教育文集

"

【原創】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背後的教育之思(上)

尹建莉,教育專家,教育學碩士,從教多年,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並且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著作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與《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原創」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背後的教育之思(上)

2008年,教育專家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稿四處碰壁後才找到出版社,結果2010年她就以448萬元版稅名列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九位,而2012年又以265萬元版稅收入登上作家富豪榜。

據2014年1月7日的《北京晨報》報道了“知名家庭教育類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出版方作家出版社在京宣佈,該書自2009年元月出版以來,五年時間銷量突破500萬冊,並且該書影視改編工作也已啟動,該社還為作者尹建莉成立“尹建莉工作室”。(尹建莉:家教書市場意識不足 2014年1月7日《北京晨報》)殊不知,《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5年前竟然有10多個出版社都不願出,為了投稿,尹建莉老師也想了一些辦法,也找了一些熟人,還曾託人找了某出版社的領導,最後不了了之;既然如此,那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差點“胎死腹中”書,是怎樣成為目前中國最暢銷的家庭教育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怎樣成功的?

可是,就這樣的暢銷家庭教育書,起初竟然有10多個出版社都不願出,為了投稿,也想了一些辦法,也找了一些熟人。還曾託人找了某出版社的領導,最後不了了之。也有一兩個出版社同意出版,但要作者自費,或要求尹老師買幾千冊書。

這是為什麼?

因為,一方面是尹建莉老師並沒有什麼名氣;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正如尹老師所說,在投稿的過程中得到的回答基本上就是“我們社不出這種書,沒人看。”

關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稿四處碰壁,正如尹建莉老師說的那樣——

我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2008年投稿時,找了將近十家出版社,幾乎是哪家一聽說是家教書,馬上就說,這種書現在沒人看,我們不出這類書。人們一度不再喜歡家教書,並不是不需要。其實需求還是很強烈的。所以我的書上市後才能在宣傳很少的情況下,主要靠讀者的互相推薦而創造出一個銷售奇蹟。我的這個書名錶達的其實就是一種理念,剛出來時,很多人覺得這個名起得夠大膽,而它也確實刺激了一部分人。雖然這本書得到了許多好評,但因為書名也遭到到不少批評。一位曾經在教育部身居要職的人就特意撰文,說好媽媽勝不過好老師。我相信他之所以持這樣一種非此即彼的二元論調,一定是因為他沒看我的書,如果看了書還這樣說,那就更奇怪了。

尹建莉從教多年,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著精深的研究,並且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圓圓品學兼優,在2007年參加高考時,年僅16歲的圓圓以超過當年清華大學錄取線22分的優秀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

每個好孩子都是有出處的。作為媽媽,尹建莉認為,女兒圓圓並非“神童”,之所以會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自己作為母親,做到了面對孩子時“有心”,教育孩子時“無痕”,只要把握了這個要訣,每個人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關於尹建莉,大家往往好奇地想知道她的孩子最終讀了哪所大學,選擇了什麼樣的職業等等。甚至有網友向百度知道提問,表示想知道天才兒童的後繼故事。

但尹建莉表示:“我女兒不是楷模,只是我的案例主角而已,我寫的多是她出了某個問題我怎麼解決。”而她最明智的一件事就是在一開始就沒有透露女兒的姓名,不想讓她成為第二個劉亦婷。

雖然女兒最終高考成績優異,後來還就讀於常春藤盟校,但在尹建莉看來,這只是正確教育理念在一個孩子身上所顯示的成果之一,“她最讓我欣慰的不是她的學歷,而是她良好的學習能力、價值觀、生活能力等這些東西。她現在在一家英國公司工作,工作很忙,生活中和任何其他女孩子一樣,喜歡時裝,談戀愛,打遊戲,看電影,睡得晚,叫外賣等等,其實就是個普通的年輕人。”(2016-06-30 澎湃 教育專家尹建莉:熊孩子是被過度管制的結果)

尹建莉無疑是位成功的媽媽,她始終覺得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最簡單的教育。她本人是教育學碩士,從教10餘年的經歷,使得她非常熟悉學校教育,但同時,她也更清楚地發現到學校教育的不足,因此寫出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尹建莉老師在書中提出了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則:如在“不管是最好的管”一文中,作者提出:要尊重兒童,對孩子管制、指導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許多正常生長秩序被打亂了,孩子就會變得無所適從;在“像牛頓一樣”一文中,她提出家長要“一定要從內心認識到兒童成長需要‘試誤’……很多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觀念;尹建莉老師在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線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是的,暴力教育豈能讓孩子變得順從?暴力教育豈能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暴力教育豈能讓孩子變得聽話?暴力教育豈能讓孩子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教育效果,但他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們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

經過作者的對比分析,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很多時候都做錯了。通篇讀過這本書之後,才知道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從書中可以看到,她對女兒的教育是何等的用心,她的教育理念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她的教育手法是多麼的自然無痕——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下面,我們看,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讓女兒之一的閱讀背後的教育之思——

第一節 尹建莉:讓女兒閱讀背後的教育之思:

閱讀是一根魔杖,凡是被這根魔杖點中的孩子,成績沒有不好的。凡是成績不好的學生,都是不愛閱讀的。中學生不愛閱讀,那是做小學生的時候,沒有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小學生不愛閱讀,是因為家長沒有抓住孩子對故事感興趣的年齡段,及早培養他的閱讀興趣。

1.閱讀:讓女兒圓圓的語文考了140分

2007年參加高考時,她才16歲。16歲的小姑娘,考出了高出當年“清華”錄取分數線22分的優異成績。圓圓的語文考了140分,那一年北京市語文超過140分的考生,只有12人。別的家長問尹建莉孩子成績好的訣竅是什麼,她說:“兩個字,閱讀。”問圓圓作文好的竅門是什麼,尹建莉說:“還是兩個字,閱讀!”

人的閱讀速度既不是天生,也不是主觀上想快就能快起來,且不可能用某種訓練方法輕易獲得。速度取決於閱讀量,是在“量”的基礎上自然生成的。兒童在這方面進步驚人,一個酷愛讀書的小學生,他的閱讀速度很快就會形成,且由於他們在閱讀中想法單純,急於知道後面的故事情節,所以速度常常超過那些同樣酷愛讀書的成年人。閱讀量不相上下的孩子,他們的閱讀速度大體相同。所以在提高閱讀速度上,也不需要人為地去做什麼,只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閱讀量就可以。

幾乎所有的教育專家都認為,閱讀不僅能增大小孩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思維,並豐富他們的情感。有過大量閱讀經驗的小孩學習的後勁大,學習的爆發力強,能後來居上。尹建莉說:愛閱讀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會暫時落後,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趕上來。

在培養圓圓的學習興趣上,尹建莉讓她從二年級起就讀金庸的小說,“因為武俠小說懸念迭起,很容易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而且金庸的小說文字工整,對圓圓提高作文水平有幫助。”

就這樣,圓圓四年級時,就已經讀完了金庸的14本小說,好處在圓圓剛寫作文時就體現出來了,她的作文基本沒有病句和錯別字。尹建莉還不失時機地引導圓圓閱讀古詩和名著,以及英文小說。大量閱讀使圓圓的語文成績一直都很好,高考時考出了140分的高分。

兒童的天性都喜歡閱讀,凡那些表現出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合適的時機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閱讀環境。要麼是家中很少買書;要麼是買了書懶得給孩子講;要麼是整天用電視機哄孩子,總之,孩子從小與閱讀是隔離的。

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真是一語切中要害。無論是我還是家長,要孩子讀書,都帶有很大的功利的目的,非要在孩子讀書的時候做筆記、複述等等。一旦在閱讀中附加了過多要求,他怎能還提得起興趣呢?

現在人們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閱讀到底有多重要,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大致可以這樣描述:閱讀可以讓一個人的智商更高,可以讓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更健康,可以修復某種程度上的心理創傷——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閱讀使人成長。

2.發展智力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就是閱讀!

人和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的差異,就像人在身高長相方面先天會有些差異一樣。但智力發展的空間比身體相貌塑造的空間要大得多,所以外表的差異通過均衡的膳食、科學的運動甚至整容等手段,只能獲得較小程度的改善;而智力發展,則會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出較大的差異——發展智力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是什麼,就是閱讀!這一點已被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

第一,人是用語言來思維的。而獲得良好語言的最佳途徑是什麼,就是閱讀。

第二,學習新知識依賴已有的知識背景。任何閱讀都可拓寬一個人的知識,背景知識越豐富的人,越容易吸納新知識。

一個人思維基本功好、接受新知識能力強,當然智力就出眾。幾乎所有的教育心理學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研究和觀察後得出一個重要結論:“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與他的閱讀量一定是呈正相關。這一點,只要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人,或瞭解一下古今中外那些“聰明”的人,如那些大科學家、大思想家,就可得到驗證。

想要優秀,光有聰明肯定不夠,還應該有健康的思維方式。

健康的思維方式是保障一個人幸福和成功的根本,它是心胸、眼界、價值觀等各方面的綜合。這些東西從哪裡來?也不是老天爺偏心眼給一部分人的,是人們後天學來的。從他人身上學習固然是一個渠道,但這個渠道太窄太不可靠。那麼最可靠的學習途徑在哪裡?

智力不足,智慧不飽滿的人,很難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法國作家雨果說過:“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漸漸溶化。”閱讀就是儲智,閱讀就是借力,閱讀就是閱世,閱讀就是閱人。一個不閱讀的人是愚昧的,一個不閱讀的家庭是無趣的,一個不閱讀的民族是悲哀的。

任何一本好書,往往充滿著真善美的情懷,其核心價值觀也一定是正面的。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傾聽了眾多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會更成熟,價值觀會更完善,他的境界會更美好;同時他會有自己獨立見解,很少會陷入盲從和愚蠢。他從閱讀中獲得的,不僅是心靈的滋養,也是心理上的力量。(尹建莉:讓孩子愛上閱讀很重要 尹建莉工作室)

3.閱讀背後的教育之思:

記得小學時課本,講到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老師問: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了賺錢而讀書,有的說為了當官而讀書,有的說為了討老婆而讀書。只有周恩來說:為了中華之掘起而讀書。至今,這句話還掛在學校最顯眼的地方。周恩來讀書還在清末吧,那時學校是沒有統一課本沒有統一大綱的,周恩來小小年紀就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薰淘,難得可貴。不過,其他孩子的回答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也知道了讀書的目的,雖然是家長灌輸的。畢竟沒人說為了父母而讀書,為了考試而讀書。

(1)毛澤東與閱讀: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在古代有一句話,叫做“三代書香出貴人”。

這裡的“書香”是指書香門第的意思。古代的書香,也不是指油墨的香,而是古人為防止蠹蟲咬食書籍,在書中夾放的芸香草的香氣。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並非出生於書香門第,但是毛澤東是中國歷史最愛看書的偉人,只所以愛讀書、學習,這是他在外婆家的時候,幼小的心田播下一粒讀書的種子,就是這一粒無痕的讀書種子,無心種的讀書種子,讓日後毛澤東成為一個嗜書如命共和國的領導人。

他對讀書的酷愛,那就是一生與讀書為伴,不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不論在擔架上、臥室、辦公室、會客室、旅途中、還是病床上,他始終離不開書,尤其是解放後,他將臥床一半的位置留給了書,為的是能夠更便利地取書、讀書,真正是以書為伴。

據報道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天,1976年9月8日5時50分,他還在讀他平時喜歡的《容齋隨筆》。毛澤東談起讀書來,他曾說過這樣的話:“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他最後一次讀書的時間是1976年的9月8日5時50分,在醫生搶救的情況下還讀了7分鐘。這就是說,他幾乎是在心臟快要停止跳動的時候,才結束其一生從未間斷過的讀書生活。他在延安時號召幹部學習時說過:“年老的同志也要學習,我如果再過10年死了,那麼就要學9年零359天”。他以自己的讀書實踐實現了這個諾言。(毛澤東:一生愛讀書的共產黨人 2007年10月20日 中華讀書報)

可以這樣說,毛澤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從讀書的角度講也可以說是讀書的一生。現在不是提倡創建學習型社會,號召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嗎?毛澤東可謂是終身學習、酷愛讀書的典範。

毛澤東一生酷愛學習,從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時代到革命戰爭的年代,再到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從未間斷,即使是重病纏身、生命彌留之際仍然沒有停止學習。毛澤東讀書,涉獵的領域極其廣泛,文、史、哲、軍事、自然科學,古今中外,無所不至。

我們看,日理萬機的毛澤東對於讀書,尚且如此孜孜不倦,況我們常人乎?

教育的今天,你想讓孩子讀書,而自己卻不讀書,這樣的教育孩子讀書行嗎?還談什麼“孩子該讀什麼書”嗎?因為,現在很多人考完試就喊解放了,是為考試而讀書。

於是,“湖南湘潭湘機中學學生:集體燒書、丟書、撕書,那書就跟下雪一樣,好多好多書,(地面)整個被書蓋住了,燒書、丟書,還有倒水,拿那種飲水機往下面倒,水桶往下面倒那種。”(引自2012年3月29日央視《新聞1+1》播出《少給孩子“進補”!》《湘潭多家學校假日補課學生集體燒書丟書撕書》)

書者,乃學生的武器也。

試想,學生憤恨將自己的武器燒燬、丟掉,他(她)怎麼能上戰場英勇殺敵?

(2)孫中山與閱讀:“革命不忘讀書”

“讀書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讀書”,是孫中山一生的信條之一。他曾對日本友人說過,“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自香港西醫書院完成學業以來,哪怕是在顛沛流離的流亡歲月,或者政務繁忙的從政時期,他也不忘讀書,可以說,讀書伴隨著他一輩子,尤其革命受挫之際,讀書更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他認為,如果一個人不讀書便會跟不上時代,變成一個落伍者。(引自張篤勤著《孫中山讀書生涯》87頁)

曾經有人問中山先生在革命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嗜好?

他說:“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

孫中山先生的手裡,經常拿著書,不論政治、經濟、歷史、地理、自然科學、文學、哲學和各種書刊,他都喜歡閱讀。

無論何時何地,中山先生身邊總帶著他心愛的書。

(3)法拉第與閱讀:“酷愛讀書迷戀科學”

法拉第電磁學之父、電化學的奠基人,這位鐵匠的兒子,家境貧苦,他只在7歲到9歲讀過兩年小學。12歲當報童,13歲在一家書店當了裝訂書的學徒。

法拉第為什麼“酷愛讀書迷戀科學”?

最重要的是法拉第在書店打工時發現一本他早就想看的《大英百科全書》,他不禁激動不已,任周圍工人的說笑,他一概聽不進去,一邊裝訂著,一邊忙裡偷閒地看上兩眼。“這書太有趣了,一定想辦法看完。”他渴望瞭解它,掌握它。而時間稍微充裕一點的是午休時間,別人去吃飯,他卻讀書。只要能讀書,什麼吃飯、休息都不顧。

書是法拉第通往科學之路的嚮導,在他當裝訂工的時間裡,幾乎沒有一本好書逃過他的眼睛。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靠刻苦自學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為後來從事極為艱難偉大的事業做著準備。

在後來法拉第給大科學家寫信,希望充當實驗助手,被戴維引薦,開始了科學研究。他在物理和化學等多方面都有傑出的發現,其中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最主要的貢獻之一,這項發明引起了電學上的革命,受到革命導師恩格斯的稱讚。

法拉第他喜歡讀書,“酷愛讀書迷戀科學”,利用在書店的條件,讀了許多科學書籍,並動手做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科學家,並把他做過的實驗整理成《電學實驗研究》一書,書中收集了三千多個條目,詳細記述了他做過的實驗和結論,是一本珍貴的科學文獻。大發明家愛迪生,只上三個月的小學,這個世人皆知,他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於法拉第的《電學實驗研究》。

(4)愛迪生與閱讀:讀書要有“目標”

愛迪生是偉大的科學家,但是童年時被視為“低能兒”,只上過3個月學便離開了學校。

12歲那年,他當上了火車上的報童。

火車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幾小時,他就抓緊時間到市裡最大的圖書館去讀書。不管颳風下雨,從不間斷。

當時,他隨著興致所至,任意在書海里漫遊,碰到一本讀一本,既沒有方向,也沒有目標。

有一天,愛迪生正在埋頭讀書,一位先生走過來問:“你已讀了多少書啦?”

愛迪生回答:“我讀了15英尺書了”。

先生聽後笑道:“哪有這樣計算讀書的?你剛才讀的那本書,和現在讀的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據什麼原則選擇書籍的呢?”

愛迪生老老實實地回答:“我是按書架上圖書的次序讀的。我想把這圖書館裡所有的書,一本接著一本都讀完。”

先生認真地說:“你的志向很遠大。不過如果沒有具體的目標,學習效果是不會好的。”

這席話對愛迪生觸動很大,後來他看到法拉第的《電學實驗研究》,成為他確立學習方向的一個轉機。他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專業目標,把讀書的範圍逐步歸攏到自然科學方面,特別注重電學和機械學。定向讀書,終於使他掌握了系統而紮實的知識,成為偉大的科學發明家。

(5)林肯與讀書:熱愛讀書的青年

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也是最偉大的總統,要知道他不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而是世界歷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林肯作為被譽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同時他還是美國第一位遭到刺殺的總統,更是一位出身非常貧寒的偉大總統,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父母是英國移民的後裔,他們以種田和打獵為生。1816年,林肯全家遷至印第安納州的西南部,開荒種地為生。9歲的時候,林肯的母親去世了。

林肯1809年02月12日出生於肯塔基州哈定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小時候,他幫助家裡搬柴、提水、做農活等。

青年時代先後當過售貨員、鄉郵員、測量員和木工等,1832年競選伊利諾伊州議員失敗,1833至1836年任伊利諾伊州新塞勒姆郵政局局長。林肯沒有固定的職業,四處謀生。成年後,他成為一名當地土地測繪員,因精通測量和計算,常被人們請去解決地界糾紛。在艱苦的勞作之餘,林肯始終是一個熱愛讀書的青年,他夜讀的燈火總要閃爍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時代,林肯通讀了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讀了《美國曆史》,還讀了許多歷史和文學書籍。他通過自學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而充滿智慧的人。在一場政治集會上他第一次發表了政治演說。由於抨擊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於公眾事業的建議,林肯在公眾中有了影響,加上他具有傑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選為州議員,1860年,51歲,當選美國總統。

人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將門出虎子等等……

林肯這個窮一代孩子為什麼沒有成為老鼠在家庭裡打洞?

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說,“好學者必成大器;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這就得益於他林肯繼母支持他的學習。林肯後來成了律師,又參加了總統競選。林肯當選總統後曾經這樣說:“我的一切都屬於我天使般的母親。”

是他天使般的母親支持他如飢似渴的讀書!

(6)馬克思與讀書:讀書的腳印

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他是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是當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馬克思之所以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與他一生博覽群書有關。為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研究了1500多種書籍,光筆記就寫了100多本。馬克思的筆記不少是自己製作的。

據報道“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裡前後學習了10年多,他總是準時到那裡,坐在D行第2號座位上。馬克思在讀書的時候,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用腳來回擦地,經過常年累月地摩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層,被人們稱為‘馬克思的腳印’。”

以上只列舉了部分名人的讀書故事,其實,大凡名人沒有一個不愛讀書的。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今在互聯網日益發達、電視媒體控制人們日常生活世界裡,書店的生存業已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書店接二連三地走入困境,書店越來越少;讀書的人也越來越少。

現在孩子喜歡讀書嗎?

今天如果有人問,現在孩子喜歡讀書嗎?

可以毫不客氣的回答不喜歡!

為什麼?

主要是我們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搗鬼。

現在孩子喜歡讀什麼書嗎?孩子愛看恐怖小說!孩子為何愛看恐怖小說?

讀沒有用的書,喪失鬥志的書,為什麼?還是我們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搗鬼。

一個愛書的民族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

猶太人愛書有悠久的傳統,不論大人孩子都愛讀書。在以色列,人均佔有的圖書量,每年讀者的時間和數量,都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居世界之最。在猶太人家庭中,可以沒有高檔傢俱,但不能沒有書櫥書架,猶太人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習俗,就是書櫥一定要放在床頭,而不是放在床尾。他們視書為高潔之物,若放錯了位置,就被認為對書不敬而受到指責。人們日常也十分珍惜書。猶太人從來不焚燒書本,即使是攻擊猶太人的書,可以不看,但不許毀壞。而且,書毀壞了一定要修補。

其實,我們的民族也是一個愛書的民族,只是由於教育的“方向盤”錯位,才使愛書的“車子”的走進了死衚衕!

但願我們日後的教育,不單單是為了考試,考試更不單單是為了分數。

但願我們日後的學生,讀書、學習像往法拉第、愛迪生那樣的去做,再也不做撒書、撕書、燒書的蠢事了。

俗話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南宋時期著名詩人朱熹曾作詩:“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有的父母常常這樣問?我們也知道讓孩子讀好書,家裡面買了很多很多的好書,怎耐,孩子死活就是不看這些好書,那麼如何讓孩子喜歡讀書?

4.如何讓孩子喜歡讀書?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看蘇老泉是怎樣激發兒子蘇軾、蘇轍兩兄弟的愛看書好奇心?只是如何讓孩子喜歡讀書的他山之石,我們完完全全可以模仿。

現在,只要提起蘇洵,人們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的父親。在民間他還有個名字叫蘇老泉,這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能是唯一位科舉考場下的落榜“差生”。此外,我們還可以從《三字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這裡瞭解他的信息。咋一讀這句話,好像是說蘇老泉從27歲才開始讀書。實際上並非如此,他是從19歲參加科舉考試的,考了20多年也沒有考上。後來還是他兒子在20歲的時候成為高考狀元之後,皇上看在他一是教子有方,二是看在他的才華份上,免試成為國家幹部。讓這位打死都不願意參加考試的老翁,真是眉開眼笑、心花怒放。為什麼?

其-是蘇洵科舉失敗後,添了個心病“因為這一時他已經有了-種懼怕考試的心理。”(引自《蘇東坡傳》林語堂著張振玉 譯 現代教育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第44頁)

其二就要從蘇洵的性格談起:蘇洵自幼性格內向,不好言語,但卻喜歡結交鬥雞走狗的頑皮少年,整日在外面東遊西逛,就是不讀書,同時他的青春期特別強烈——“蘇洵個性強烈,不服管教,必又痛恨那個時代的正式教育方式。我們都知道好多有才氣煥發的孩子確實如此。”(引自《蘇東坡傳》同上第22頁)蘇洵的所作所為,他的老爸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為了讓憤青兒子收心,給他便找了個對象,岳父程文應,免費做起女婿的家庭教師、輔導員和心理諮詢師,誰知道這個憤青無意於功名,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沒有一點效果。他還在高唱但丁的歌曲“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氣得程老先生沒法說,只好回過頭對親家說“你怎麼不讓你兒子走正道?”

你猜蘇洵的老爸人家是怎麼講的“讓他玩吧,樹大自然直,孩子的成長就好比萬物一樣,開花有先後,結果有早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你就不用逼,更不用跟別人家的孩子比,時候一到,不成功才怪呢?”只說得啞口無言。

程老師不說,但是,也有朋友問他,你兒子不用心讀書,為什麼不肯管教,此刻,蘇洵的他老爸很平靜地說道“這個我不用發愁。”(引自《蘇東坡傳》同上第23頁)看人家蘇老爺子,一不逼,二不比;讓孩子自逼、自比、自激、自憤、自醒、自悟。

蘇老泉這-醒悟,不要緊,唐宋八大家裡,蘇老泉一家卻獨佔三席;這-醒悟,不要緊,醒悟岀教育的本元、教育的大道——

(1)嚴格有度:

說到“嚴”這個字,在古代有相當的權威。“嚴”代表著父親,詞語“家嚴”的“嚴”指的就是父親,如嚴父;“嚴”代表著師傅,如嚴師,其中,還有“嚴師出高徒”之說;此外,我們常說的人生有三寶,其中一寶就是“父嚴母慈心不老”,這裡指就是“嚴”字。蘇老師的家庭教育是嚴格的,但不是嚴酷,這兩點是有著區別的。

在家庭中,教育自己的孩子應當本著“循循善誘、誘導啟發、因人施教”方式去進行,尊重孩子的個性、天性、本性,讓孩子習慣於,而不是就範於,同時又給孩子們留下思考的空間叫做“嚴格家教”。而讓孩子處處在有壓力的、懼怕的環境裡實施家教,父母用孩子童年的天真、快樂來代替自己的高期望泠值,如,當孩子不按自已的意願行事,便罵咧咧說道,你小子給我老實點,在偷懶、耍小聰明、耍嘴皮子,我還修理你,再給你兩耳光,信不信?這就是強迫式的家教,是“嚴酷家教”。蘇老師兩兄弟的教育是嚴而有格。

為什麼在教育孩子上要提倡“易子而教”呢?尤其是的古代,主要原因就是嚴格與嚴酷把握之度。過寬,則為溺愛;過嚴,則父子相責。蘇老師如果這個時候出生,說不定也是超一流的教育大師。

(2)欲擒故縱:

蘇老泉家裡的兩個孩子,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非常聽話的乖乖孩子,而是不喜歡讀書,淘氣頑皮。正如《蘇東坡傳》中所寫“東坡和堂兄妺等常在母親身邊玩耍。他和弟弟轍也常到村中去趕集,或是在菜園中掘土”。(同上第27頁)為此,蘇老師是非常的擔憂,害怕弟兄倆走自己的老路子,他也用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辦法,然而這樣和風細雨式的說服教育不理想。儘管如此,蘇老師並未採用“冷暴力、熱暴力”進行強制性的教育方式。而是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想想自已的過去,孩子的現在,他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從孩子的好奇心入手——“投其所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順性而育”、“因人施教”、“因人施學”、“因勢利導”。

他是如何積極引導不思學習的兒子?採取“欲擒故縱”之術,為積極引導,誘其入門而設其圈套。每當孩子玩耍打鬧時,蘇老師就躲在他們能看得見,又不能看見的一個角落裡“偷偷”看書,-幅神神祕祕的樣子。當兄弟倆發現之後圍過來觀看時,他又將所讀之書神祕“藏”起來。

兄弟倆發現了老爹的這個“怪異現象”,以為他瞞著他們“偷看”什麼好書,真自私,想-個人獨吞,沒門,於是兄弟倆好奇之心調動起來,便趁父親不在家之際,悄無聲息地尋找老爹所藏之書,發現以後,兄弟二人如飢似渴地讀起來,越讀越想讀,漸漸地,弟兄倆也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偶爾蘇老師還故意來個聲東擊西,發現之後不讓孩子們看,這樣以來更加激發二人讀書的興趣,有時生怕老爹看到之後不讓讀,反而一人看著、讀著,一人邊聽邊站崗放哨。

就這樣兄弟倆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讀書學習的積極性便調動起來了。蘇老師採用“欲擒故縱”的小把戲,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他根據孩子的天性好奇心、逆反心,把強迫孩子讀書(要孩子讀書)變成一種尋寶(找書、孩子要讀書)遊戲,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此時蘇老師就是利用孩子的好奇之心,讓兩兄弟戰勝了心中的貪玩之魔,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任。

(3)誇獎欣賞:

當兩兄弟文章寫的好時,不但誇獎、表揚,而且還要宣傳,怎麼宣傳法?是不是拿著兒子寫文章在大街上到處吹牛?錯怪了!

且看,當蘇老師感覺到大兒子的《卻鼠刀銘》和小兒子的《缸硯賦》寫得好,蘇老師為調動兄弟倆的寫作積極性,思前想後,大膽決定,就讓他倆個用上等的紙謄寫出來,並且精心裝裱-番,然後掛在牆壁上。讓家中所有的人或是家中的客人都能夠看到,這樣的效果,是非常神奇的,不僅激發孩子讀書寫作的興趣,而且還大大地提升兒子高考的必勝的自信心。你看,在那個時代,蘇老師這法子有沒有創造性?

用現在的來說,這就是教育的科學發展觀,值得每-位家長學習並向朋友推廣,以發揚光大,以造就更多的文學家、科學家乃至於諾貝爾獎,解放“差生”指日可待。

(4)博覽群書:

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中,那個時候的國家教委,雖說沒有現在新課標什麼的,但是也有指定的教學大綱和專業教材《四書》和《五經》,一般將諸子百家排除在外。而蘇老師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與那個時代的家長不同,更與現在的家長不同,而是將諸子百家、詩詞、歌賦樣樣都讀、都學。在蘇老師的影響下,兩個兒子開始喜歡賈誼、陸贄的文章。

當東坡在讀到《老子》後才箅是真正找到了知音,於是呼,感嘆到“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此後《莊子》的思想一直影響著東坡的一生。

實踐岀真知,東坡和他的弟弟並沒有因為看這些教學大綱沒有的閒書、雜書而影響高考成績,大兒子反倒成了高考狀元。現在想想這蘇老師真夠膽大的,說他是一個蘇大膽當之無愧。年青時,雖說憤青,但他這一生也是非常熱熱衷政治的,只是命運不濟,高考的大門因心病而無法進入,自古無場外的舉人,也就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他為了培養孩子這方面的意識,時常把朝廷高官的文章拿岀來當課外教材。

有一次蘇老師覺得歐陽修的《謝宜詔赴學士院仍謝賜對衣金帶及馬錶》寫岀了心中的所需。文章的內容讓蘇老師得起了紅眼病,讓大兒子看後,仿寫一篇讀給自已聽,治治自已的紅眼病,大有過把癮就死美感,這樣死也冥目了。聽話的大兒子,深感老爹患有“朝聞道,夕可死”心病,於是很快完成老爹交給任務,買了醫爹心病之良藥:他的“謝表”中有“匪伊垂之帶有餘,非敢後也馬不進”一句話,聽得蘇老師滿臉喜氣,心花怒放,讚不絕口。直誇道“兒子呀,希望這句話,日後你真的能夠用得上,老爹死就冥目了”。

蘇老師在兒子心中播下這樣的種子,他能不開花嗎?東坡果不負老爹之期望,不到20歲就中狀元、中進士,-生中不但多次進入學士院,也常收到“對衣”、“白馬”這樣的賞賜。真正實現兒時的夢想。

蘇老泉教育孩子的讀書成功之處,在於他掌握了教育之道核心密碼:欲擒故縱。

其實,欲擒故縱的讀書方法,是讓孩子如何讀書最好方法。

第二節 尹建莉:讓“不管”女兒背後的教育之思:

現在,在我們身邊,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通常以管教為主,如,不寫作業,你不能夠如何如何?

1.尹建莉:“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尹建莉從不管教孩子,從不會對圓圓說,“到點了,該去寫作業了。”“你今天必須要穿外套。”這樣的管教方法是不尊重孩子的典型表現,對孩子指導或干涉太多,孩子的正常生長秩序會被打亂,反而不利於好習慣的形成。

尹建莉說,但“不管”其實是件比“管”更難做到的事。圓圓上一年級時,像任何一個孩子一樣,也會因為貪玩而常常忘寫作業。一開始,尹建莉也時常提醒圓圓要去做作業,但很快圓圓就被自己搞亂了。於是尹建莉就和丈夫商量好,不再管圓圓寫作業的事,要培養她自己寫作業的責任意識。

有一天,圓圓放學回家先看動畫片,飯後玩了會兒玩具,然後又看書,等躺到床上了才想起沒有做作業。孩子沒寫作業,尹建莉看在眼裡,但她故意不提醒,因為她知道,這是個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好機會。尹建莉雖然心裡著急,但並沒有責罵孩子,而是心平氣和地讓圓圓自己選擇:“你可以現在不睡覺去寫作業,也可以明天早點起來去寫,或者乾脆不寫了。”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斷能力的,圓圓知道不寫作業肯定不行,於是就老老實實地從床上爬起來去寫作業。

尹建莉覺得,在這種關鍵時刻,給予孩子的是理解和寬容,而不是批評;允許孩子做錯事,讓孩子自己體會作業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賴父母的提醒,父母也不會陪著她寫作業。

2.尹建莉:“不管”是保護孩子孩子的學習興趣

從那以後,在寫作業這件事上,圓圓一直都很自覺,尹建莉再沒操心過。

尹建莉認為,家長為孩子規定寫作業時間,監督孩子寫作業或陪孩子寫作業等“教育方法”,與其說在幫助孩子,不如說在製造麻煩。在陪伴和監督下製造的“習慣”,只是肢體上的,而不是內心的。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就越接近監工。孩子是不喜歡“監工”的,雖然他表面會暫時屈從,但內心絕不會聽父母的話。只有“不陪”才能給孩子留下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不陪”其實是在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個好的習慣。 不僅如此,尹建莉的“不管”還有點“過分”,比如從不檢查圓圓的作業、不看圓圓的考試分數、不給圓圓報輔導班、也不給圓圓買課外輔導教材。尹建莉說:“在學習方面,家長要做的是要保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智慧能量,對知識的好奇心,尋找答案的興趣,平和的學習心態等。”

3.尹建莉:“不管”是給孩子自我教育的學習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中,非常關注學生的自我教育。他基深信“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認為自我教育是學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關鍵因素。

父母應該對孩子的自我教育要進行指導,應充分發揮青少年的積極能動性,放手讓孩子參加自我教育活動,但應注意既不應對孩子的自我教育活動干預過多,又不應撤手不管,應對孩子在自我教育活動中面臨的問題進行指點,協助他們及時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

尹建莉表面上“不管”孩子,其實她非常用心,奉行的是“無為而治”。她給孩子設立了“記功簿”,給孩子以精神鼓勵,在學習方面則只是注意用學習過程來調動孩子的興趣。她反對用物質獎勵來刺激孩子的學習,認為那樣會使孩子的學習動機不純,反而擾亂了孩子的學習心理。

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背後的教育之思(上)

附錄——

(注 文章 為 田園泥土香母親教育學 母親:教育孩子成功之密碼》中的部分 章節)

附錄——1

“田園泥土香”之【母親教育學】系列教育文集

「原創」尹建莉:獨特的育女經背後的教育之思(上)

上部《母親教育學:母親教育孩子的駕駛證與方向盤!》

中部《母親:教育孩子成功之密碼》

下部《母親:教育孩子失敗之借鑑》

1.“母親,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啟蒙師”——

母親: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啟蒙師,母親肩負造福人類“最高的使命、偉大的使命”!

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位,是父親望塵莫及的,所以在教育子女上,母親肩負著他人無法替代的重任,母親,只有優秀的思想品質,才能影響和促使子女的健康成長和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不是學生,而是老師。 今天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今天最需要補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母親教育學——應該是一門獨立學科! 母親教育學——就是“教育母親自己的駕駛證! 母親教育學——就是母親教育孩子掌握的方向盤。 我們知道,人要想開汽車的話,只有拿到合格的駕駛證,才能掌握汽車的方向盤;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我們把教育比喻成“汽車”的話,那麼,孩子就是教育的“汽車”,我們的偉大母親就是掌握教育“汽車方向盤”的人。

2.母———親————是

母親:“是人類生命的第一個孕育者”!

母親:“是人類生命的第一個見證者”!

母親:“是人類成長的第一個哺乳者”!

母親:“是人類智慧的第一個啟蒙者”!

母親:“是孩子化育的第一個開拓者”!

母親:“是孩子習性的第一個薰陶者”!

母親:“是孩子知識的第一個傳授者”!

母親:“是孩子實踐的第一個指導者”!

母親:“是孩子心靈的第一個陶冶者”!

母親:“是孩子心田的第一個播種者”!

母親:“是未來母親的第一個教育者”!

母親:“是未來父親的第一個培養者”!

母親:肩負造福人類“最高的使命、偉大的使命”!

3.母親怎樣讓自己的孩子優秀?

母親教育學,就是教育母親如何讓孩子優秀的學科,那麼,母親怎樣讓自己的孩子優秀?

1.母親與孩子的道德教育

2.母親與孩子的習慣教育

3.母親與孩子的勞動教育

4.母親與孩子的讀書教育

5.母親與孩子的金錢教育

6.母親與孩子的生命教育

7.母親與孩子的健康教育

8.母親與孩子的飢餓教育

9.母親與孩子的吃苦教育

10.母親與孩子的補課教育

如果,我們的母親能夠知道、解決這10個方面的問題,那麼,無論你是文盲還是教授,那麼,你的孩子就會非常優秀!!!

“母親教育學”,這門獨立學科的研究,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附錄——2

“田園泥土香”之【母親教育學】系列教育文集

上部《母親教育學:母親教育孩子的駕駛證與方向盤!》

中部《母親:教育孩子成功之密碼

下部《母親:教育孩子失敗之借鑑

“母親,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啟蒙師”——

母親: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啟蒙師,母親肩負造福人類“最高的使命、偉大的使命”!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就有過一段以母系社會為主導、為核心時代。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女人千萬不能隨便惹呀——

秦始皇惹了孟姜女,結果長城給哭倒了。

曹操惹了小喬,結果火燒赤壁曹營。

李世民惹了武媚娘,結果江山給奪了。

咸豐惹了慈禧,結果清朝滅亡。

雖然是段子,不過,也基本上算是事實。

曾幾何時,順治皇帝,不愛江山,愛美人;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其實,有時候,女人之於“男人、家庭、社稷”,往往有生殺予奪之權。

事實上,在人的一生中,女性的影響力普遍大於男性,尤其是,在中國幾千年來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傳統的影響下,女性對下一代的成長教育,擔負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孔母對於兒子的遊戲教育、孟母對於兒子的三遷教育,就是最好的詮釋。

所以,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位,是父親望塵莫及的,所以在教育子女上,母親肩負著他人無法替代的重任,母親,只有優秀的“思想品質、心理素質”,才能影響和促使子女的健康成長和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不是學生,而是老師。

今天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今天最需要補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沒有“教育母親”自己,談何“母親教育”孩子?

母親教育學——應該是一門獨立學科!

母親教育學——就是“教育母親自己的駕駛證”!

母親教育學——就是“母親教育孩子掌握的方向盤”!

我們知道,人要想開汽車的話,只有拿到合格的駕駛證,才能掌握汽車的方向盤。

事實上,母親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我們把教育比喻成“汽車”的話,那麼,孩子就是教育的“汽車”,我們偉大的母親,就是掌握教育“汽車方向盤”的那個第一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