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麼回事?(二)

上篇說道:河圖最早是作為一種玉類寶物出現的,文獻記載見於《尚書》之中。後來丹書、河圖作為某些祥瑞而被分別提及,《淮南子》首次將二者並列,經過《易經·繫辭傳》和《禮緯·含文嘉》的裝點,二者地位隨即提高。《漢書·五行志》中才出現《河圖》是《八卦》的起源,《洛書》是《洪範》九疇》的起源。“河圖”、 “洛書”是華夏文化的源頭,這個觀點是一代一代的誤會訛傳出來的,並非歷史真相。本篇繼續討論,唐宋而後對河洛的再創造。

傳統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麼回事?(二)

在《孔安國傳》中,又提供了兩則信息,一是《洛書》的具體內容,二是出現形式:“天與禹洛出書,神鬼負文而出,列於背,又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敘。”《洛書》是在神龜背上,列出九類。《洪範》說:“天乃賜禹洪範九籌”。具體是: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又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饗用五福,威用六極。

從材料順序來看,先有《九疇》後有《洛書》,但是基於古人落後的歷史觀,便整合為一了。把《尚書》中的《九疇》按九宮格次序排列到龜背上,就是《洛書》內容。如果這個說法正確的話,禹又何必“因而第之”呢?《孔安國傳》於《漢書·五行志》在說法上出現了衝突。

傳統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麼回事?(二)

隋代儒生在學《古文尚書》的時候,巧妙地調和了這一衝突,他們認為神龜背上的《洛書》只有《九疇》的具體內容,而無“初一曰、次二曰”這種排序。於是乎大禹得到之後,須得“以成九類”。隋代的蕭吉在《五行》大義中說:“初一曰五行,位在北方……次二曰敬用五事位在西南方……故《黃帝九官經》雲: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宮,總御得失。”

據此,筆者整理《九疇》對應《九宮》表,按“上北下南,左西又東”排如下:

傳統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麼回事?(二)

我們很顯然的發現了一點,如果按照今人左右東西的排序來羅列的話,正好跟《九宮經》打個顛倒,這是八卦方位確定的,我們有時間再在《八卦》中詳細討論,此處先不展開,大體上龜背上內容就這樣了。漢代認為是有次序的,隋代認為沒有次序,大禹給派的次序,排序的依據是九宮表。砍表示北,離表示南。

《大戴禮記·盛德篇》中講名堂制度,記有九室制度,次序為:“二九四三五七六一八”,是拿九宮數列來解釋名堂九室。在此我們發現大約六朝到隋代之間,《洛書》於陰陽術數開始混為一談。而宋朝是《河洛》《洛書》的鼎盛時期,是因為宋人有了新發明。

傳統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麼回事?(二)

在《東都時略·儒家傳》中記載了:“陳摶讀《易》,以數學授穆修,以象學授种放,放授許堅,堅授範諤昌。”這是五代末華山道士陳摶傳授的系譜。在《漢上易傳》中,進一步豐富了內容:“國朝龍興,異人間出。濮上陳摶以《先天圖》授种放,放傳穆修,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灌,灌傳許堅,堅傳範諤昌,諤昌傳劉牧。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頤、程穎。是時張載講學於二程、邵雍之間。故雍著《皇極經世》之書……敦頤作《通書》,程頤述《易傳》,載造《太和》《三兩》……”。這兩種說法不太相同,但卻提供了一個信息,北宋理學發端於陳摶老人,邵雍傳《先天圖》。劉牧傳《河圖》《洛書》,周敦頤傳《太極圖》。前者說的象術便是指向這具體的學問了。當然這是一種託古而自重的說辭,但凡新學問被髮明,總要推給古人包裝一番,這在傳統文化種是個不可忽略的傳播規律。

傳統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麼回事?(二)

之所以說陳摶三傳於後人說法不可靠是因為《宋史·隱逸傳》種說他:“好讀《易》,手不釋卷,常自號扶搖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導養及還丹事。”正因為他喜好《易》才有了這種附會,正因為這種附會,又發明了一本偽書叫做《龍圖》,在南宋時候,朱熹已經完成古史辨了。雖不是出自陳摶之手,但確實是北宋之書,故此學問價值還是有的。其序中曰:“且夫龍馬始負圖出於羲皇時代,在太古之先也。”這是對“神龜負《洛書》”傳說的補充。

所謂《龍圖》,因是龍馬所負而出,故此稱謂。伏羲“合而用之”,他們在編輯故事的時候顯然沒有考慮到,上古的東西是如何不通過秦漢隋唐,而至今傳到北宋。這是古人歷史觀落後造成的,缺乏事態發展的意識,缺乏整體的意識。這種孤立、單獨、缺乏發展流源的史料,可謂漏洞百出。關於《龍圖》的內容,宋末雷思齊在《易圖通變》種說,共有二十多幅。第一為“龍馬圖”,其餘全是《易傳》天地五十有五之數雜以納甲,貫穿《易》理而造出來的。

傳統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麼回事?(二)

元代《易象圖說》有:(一)龍圖天地未合之數(二)天地已合之位(三)龍圖天地生成之數(四)洛書天地交午之數(五)洛書縱橫十五之象。元代的介紹已經和宋末的說辭有所出入了,今天我們在網上常見的兩幅圖是元代《易圖通變》中(三)(五)兩幅。筆者目下沒有經歷對術數學進行義理探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深入,每幅圖均有義理上的介紹。說《八卦》起源於《河圖洛書》必然是錯誤的,其本身是北宋匿名學者對《易》的理解和詮釋,又偽託陳摶之名,《河圖》《洛書》之名來傳播。但不失學理價值。

又超過篇幅了,稍作總結:《圖》和《書》最早是兩個互不相干的東西,一句“聖人則之”將二者推給了伏羲,劉歆又分《河圖》給伏羲,《洛書》給大禹。二者先後完成了神話傳說,洛書是神龜載出洛水的,河圖是龍馬馱出大河的,兩則故事形成之間相差上千年。至於《河洛》內容還有其他的說法,以及後世為什麼不流行了,今人為何又重新扛旗?我們下篇繼續討論。

古人對《河圖》《洛書》的質疑和辨偽

傳統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麼回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