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800遍孩子都不聽!那是因為你不會說

橙子 發現佩奇 猴子 快樂可可獅 2019-04-04
說了800遍孩子都不聽!那是因為你不會說


說了800遍孩子都不聽!那是因為你不會說

1

先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早上,橙子爸爸出門上班。走了不到十分鐘,又開門回來了。我都不用看,就知道,他肯定是忘帶什麼東西了。因為這樣的事他已經幹過好多次了。

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嘮叨他兩句?丟一個譴責的眼神讓他體會?

我是這麼說的:“這麼快就想我啦?”

橙子爸爸被逗樂了,說:“可不是嘛。”帶好東西,樂呵呵地親了我一下,才出門。

說了800遍孩子都不聽!那是因為你不會說

是不是有點出乎意料?

你會想:這麼大人了,天天丟三落四的,不讓人省心,不狠狠地說他一頓,下次他還會忘。

是的,我以前就是這麼做的。

看他忘帶東西又回來拿,心裡就會升起些許無名火,臉色就不太好,忍不住嘮叨幾句:你就不能長點記性,天天丟三落四的,多耽誤事,怎麼給孩子做榜樣?

我語氣不好,橙子爸爸回敬我:不用你管。

這樣的小摩擦有過幾次後,我和橙子爸爸平心靜氣地探討:“我也不想嘮叨你,可是你怎麼才能記得帶好東西呢?”

橙子爸爸說:“那你就多提醒我唄。”

“下次再犯怎麼辦?”

“那就再提醒唄。”

我沒話說了,在心裡翻了個白眼——好吧。

慢慢地,我也接受了這個事實,要他完全徹底地改掉這個小毛病,永不再犯,那是不可能的。話說回來,誰沒有點小毛病呢?

把這件事看淡了,心態也就放輕鬆了,我也時不時可以拿這事開個小玩笑了,就像這次一樣。

後來,有幾次橙子爸爸吼橙子,我去勸。

橙子爸爸氣呼呼地說:“我和他說了多少次,他就是記不住,能不吼嗎?”

我說:“他下次再犯,你就再提醒一遍唄。你想讓我這麼對你,你是不是也應該這麼對橙子?”

橙子爸爸不說話了,估計也在心裡翻了個白眼。


說了800遍孩子都不聽!那是因為你不會說


2

你看,我們都希望自己被耐心對待,但是當我們面對孩子,卻少了耐心。

有的媽媽說:我也不想吼孩子,可是這麼簡單的題,總是一錯再錯,不吼他一頓,他就記不住。我吼他打他,是為了讓他記住教訓,讓他長記性。

可是,吼了這麼多遍,有效果嗎?

就算有一點點作用,副作用也太大了,不僅把自己氣得要犯病,還讓親子關係變得更糟糕。

那麼,除了吼,我們還有別的辦法來解決嗎?

可以試試這三件事。

第一,以預防為主,而不是等事情發生了再懲罰。

我們習慣了用懲罰去教育孩子,總覺得,不給他點教訓他就記不住。

很多媽媽有一種心態,就是明知道孩子會犯錯誤,但就是以冷眼旁觀的心態看著,等到孩子果然掉進同一個坑裡,就會說:你看,我就知道,你就是記不住我說的話。

然後又是一頓吼,期待他記住這次糟糕的感受,下回長點記性。

結果呢,下回還是照犯不誤。

不如,我們換個思路。

如果我們預料到孩子會出現狀況,能不能提前預防呢?

比如,每次去超市,孩子都要買這個買那個,不給買就大哭大鬧,這樣的事一再發生。

那麼,下次去超市前,可以和孩子提前約定好,只能給他買兩樣東西,這兩樣可以由他自己選。和孩子確認能不能做到,答應做到,再帶他出門。

比如,孩子總是打小朋友,出門玩之前就和孩子說好,如果發生了打小朋友的事情,就不能玩了,就要帶他回家。

事先和孩子約定好,讓孩子做出承諾,大人也說話算數,就會大大降低大人孩子都失控的機率。

我現在就是這樣,在橙子爸爸出門前會提醒他一句:鑰匙手機錢包。

既然我的目的是讓他不忘帶東西,為什麼不提前幫助他避免呢?

說了800遍孩子都不聽!那是因為你不會說

第二,注重事後總結。

孩子犯了錯,媽媽吼一頓。吼完了,覺得自責,又想辦法彌補,各種對孩子好。事情到底該怎麼解決,卻被忽略了。孩子表個決心,就算畫了句號。

直到下次歷史重演。

不妨和孩子一起總結,看看這樣的問題怎麼避免再出現。

前兩年,橙子寫猴子的猴,總帶上一小豎,寫成“候”。

我就和他說,你看,你加了這個小豎,好像卡在猴子的嗓子眼裡,多難受啊,下次別再加了。

這個說法很形象,橙子一下子就記住了,再也沒錯過。

如果單純地吼他:這個字總是錯,和你說了多少遍,就是不長腦子,罰你寫十遍。你覺得哪個效果好?

多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一起想辦法總結,為什麼會出錯,怎樣才不會出錯,這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說了800遍孩子都不聽!那是因為你不會說

第三,如果不是很大的問題,那就看淡一點,以放鬆的心態去面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毛病,都不是完美的。要求孩子百分百符合你的心意,那是不可能的。

比如,孩子就喜歡回家先吃點零食、玩一會兒再寫作業,只要他能認真完成作業,那也不是不可以,不一定非要逼著他到家就寫作業。

所以,靜下心來想想,孩子的問題,如果一直存在,有多少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又有多少問題,會隨著孩子的長大逐漸消失?

其實,接納孩子,也就是接納自己。我們和他人的關係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投射,自己活得擰巴,看別人也是擰巴的;自己活得圓融通順了,看別人也會順眼很多。

吼不是唯一的辦法。

如果同樣的問題一再出現,那就試試這個三部曲:事先預防,事後總結,在心態上輕鬆面對。做到這些,你和孩子之間會相處得更輕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