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統一卷”成都青白江當上了“特長生”'

"
"
不考“統一卷”成都青白江當上了“特長生”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韓清華

“今年1—6月,國際班列和中歐班列(成都)分別開行1284列和619列,同比增長38.8%和48.4%,綜合重載率達91.5%,提高30.3個百分點,國際班列和中歐班列開行量連續三年保持全國‘雙第一’……”7月12日,在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大會上,成都青白江區委書記張勝現場分享的一組數據讓與會人員感受到了青白江的火熱發展態勢。

據瞭解,今年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考核改變了以往的“統一試卷”,把183個縣(市、區)劃分為四類,從經濟發展、城鄉發展、民生改善、生態環境、風險防控5個方面差異化設置24項考核指標,根據主體功能區定位、發展方向等,考核重點各有側重。

青白江區被列為57個重點開發區縣之一,併成功晉級“縣域經濟發展強縣(區)”序列。按照此前出臺的《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辦法》,青白江區不僅可獲得6000萬元的省級財政獎勵,還會在項目建設、土地指標、招商引資、評先評優、幹部培訓等多個方面獲得激勵。

縣域經濟榜單怎麼評?

按照“統一指標、分類賦權”的原則,今年四川將183個縣(市、區)劃分為33個城市主城區、57個重點開發區縣、35個農產品主產區縣、5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四大類,首次把城市主城區從重點開發區單列出來。

其中,城市主城區突出優化發展,堅持城市功能建設優先,側重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轉化,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形成市域經濟重要支撐;重點開發區縣突出轉型發展,堅持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與質量並重,側重優勢產業成群成鏈,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提升城鎮承載能力;農產品主產區縣突出特色發展,堅持農業發展優先,側重農業空間規模質量和農產品保障能力提升,因地制宜發展工業,以新型工業化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突出綠色發展,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側重生態空間規模質量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和文化旅遊,強化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功能。

在此基礎上,四川省縣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共出具了“五道大題”,分別為經濟發展、城鄉發展、民生改善、生態環境、風險防控5個方面共24道小題。其中,根據不同縣(市、區)主體功能區定位,對體現類區發展重點的“小題”賦予較高權重。最終採用功效係數法計算出考核得分,確定縣域經濟發展強縣、進步縣、先進縣名單。

以“經濟發展”為例,在“城市主城區”和“重點開發區縣”,這項最重要,佔總分52%的權重。而在“農產品主產區縣”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縣”那裡,這項權重只有32%。

“這樣設置,主要是為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促進縣域經濟差異化、高質量發展。”區發改局發展規劃科科長李景認為,一個地方的發展,考核導向是重要的風向標。不同的區縣有各自不同的優勢,一些資源條件差、底子薄的縣份工作再努力,考核也排不上好座次,如果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將有失公平,也會挫傷積極性。

讓“打籃球的”和“踢足球的”分場比賽,這種分類考核體系,能夠引導資源稟賦各有千秋的區縣更加註重地域特色,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激勵大家各展所長,而不再是一哄而上搶項目。

  青白江區為何能夠上榜?

“這次是調整考核體系後,青白江區首登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區)’紅榜。這樣的類別細分對我們是有利的。”李景分析道,城市主城區是城市經濟的主體區域,承擔著中心城區功能,經濟發展質量和城鎮發展水平等自然會比其他重點開發區縣更高。而作為經歷老工業基地轉型的青白江,雖然擁有較好的工業基礎,但傳統支柱產業走了,新興的物流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還不夠完善,這個階段,青白江區經濟發展總量並不佔優勢。

就拿2018年全省各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來說,青白江區地區生產總值475.05億元,而全省超500億元的縣(市、區)達17個,其中超千億的就有6個。

差距是明顯的。但再來看看另一組數據:2015年338.3億元,增速5.1%;2016年367億元,增速8.7%;2017年421.5億元,增速8.9%;2018年475.05億元,增速10.5%。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近年來,青白江區的GDP,不論是總量還是增幅,都呈現出較好的上升趨勢。

儘管GDP的增長不能夠說明全部問題,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出青白江找到一個比較有效的路子。定位定準了,才能爆發這麼大的力量。

的確,這種爆發力就是青白江區產業競爭力、發展潛力的集中體現。

作為全國唯一依託鐵路港設立的自貿試驗區,多種政策優勢疊加,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優化配置高端資源要素,大幅提升城市能級和區域價值。從國家戰略看,青白江區作為“一帶一路”建設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點交匯點,有利於發揮銜接“一帶”與“一路”建設的重要樞紐和核心功能作用,打造國家西部陸海聯運大通道的戰略支點,成為全球供應鏈網絡重要節點,為我們吸引眾多適鐵適歐全產業鏈梯次轉移,佔領開放型經濟制高點,集聚做大產業實力提供了重要契機。從全省視角來說,青白江區要當好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戰略支點,以及“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戰略起點,利用中歐班列(成都)讓更多的“四川造”走出去,並將其開到全世界,哪裡有需求,就把網絡延伸到哪裡;網絡延伸到哪裡,就把國際貿易做到哪裡。從市委戰略來看,高水平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開放型經濟高地,主要依託就是鐵路港和航空港,特別是建設國際陸海聯運走廊,重要抓手就是中歐班列(成都)。

中歐班列(成都)自2013年開行以來,影響逐步擴大,對整個區域的拉動也越來越大。

在李景的桌面上,放著幾個縣域經濟發展指標分析表。“你看,與成都市所有重點開發區縣和其他市州部分重點開發區縣相比,青白江區在進出口總額、引進到位內資總額、利用外資總額等指標方面,均領先。這就是青白江區的優勢,依託國際鐵路港,把青白江打造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的高地。”李景說,作為統領青白江區經濟發展的業務部門,發改局不僅要對青白江區的發展瞭然於心,還需要對“鄰居”時刻關注,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找準自身的優勢,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

擁有如此“特長”的青白江,去年全區GDP、固投、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今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延續高增長的態勢,並在此次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綜合考評中嶄露頭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