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企業為什麼始終處於競爭狀態?

陳春花 人力資源 技術 春暖花開號 2019-05-08
陳春花:企業為什麼始終處於競爭狀態?

導讀:學習經營管理知識不難,關鍵是你能否學習到該如何打穿知識與經營的串聯?這才是能否成長為好企業家的關鍵!追隨花老師學習的過程,就是訓練自己駕馭知識和實踐兩度空間的過程。我們希望您用一年時間升級自己,去系統建構數字時代的原創領先理論,有效地實踐企業變革轉型,知識信仰型企業家一定懂得這其中難以名狀的價值。以下文字節選自——[知室增長學院]花老師第一課。

商學教育為什麼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詬病呢?我們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商學院教育很大的挑戰就是內容的分割性問題。

比如說講戰略的老師就只講戰略,講人力資源的教授就說人力資源最重要,教組織管理的就告訴同學們組織管理非常重要。

事實上,在經營一個企業的時候,這些知識不能分割。如果戰略不能夠跟人力資源、組織有效地配合,戰略是不能夠被執行的。如果人力資源跟組織非常強大,但是戰略方向錯了,那麼強大的人力資源可能帶企業在錯的方向上更快趨於毀滅。

在打穿知識跟運營之間的串聯時,我們一定要牢牢地記住兩件事情:

第一,顧客是誰;第二,戰略和目標到底是什麼。

前幾天一個學生專門跑來問我,現在有兩個機會,第一個機會是運行熟悉的模型,但是如果不做複製,就不能快速成長。第二個機會就是多運行一個模型快速增長,然後他就糾結。

我就一句話,你到底想要什麼?增長只是個結果,機會也只是個結果,核心是你的目標和初衷。

實際上,做經營的人要記住,鉅變時代滿足多樣性的市場當中,唯一最可能產生致命錯誤的是對顧客造成傷害。

陳春花:企業為什麼始終處於競爭狀態?

今天你可以通過技術去做任何調整,但對顧客的傷害是迭代不了的,所以當所有機會都來的時候,別忘了最初設定企業模型當中的核心價值和戰略方向。

無論你是初創企業也好,大型企業也好,永遠離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始終在競爭的狀態當中。為什麼我們始終會在一個競爭狀態當中?因為三件事情決定這個東西。

第一,市場實際上是一個格局

如果你看到一個市場,發現參與的人不夠多,我們其實要非常慎重這件事情。在市場當中一直有一句話,叫做成行成市,因為必須變成是一個格局和參與者眾多的時候,才可以集聚顧客。

回首望去,在2000年和2001年,互聯網技術就出來了,但當時因為參與的人不夠多,變成了泡沫。到了2010年前後,互聯網變成了一個完整的格局,沒有人可以逃離這個格局。

所以,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企業當中,如果你不能參與到一個市場的格局裡面,其實你已經被淘汰了。所以,你始終是在一個格局當中,因為有眾多的參與者,就有了競爭的狀態。

第二,價值鏈與價值網

在市場當中,如果你很想成長,希望有價值,你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在今天的市場當中,企業不可能獨立地創造價值。今天的企業不是一個單體競爭,而是價值鏈跟價值網的競爭,某種程度上,這種競爭叫競合,就是既競爭又合作。

我們今天在談合作的時候,也是在一個競爭態下來討論,所謂強強聯合,你一定要關注跟誰合作。當你能關注跟誰合作的時候,就有一個價值鏈和價值網來保護你,讓你在競爭當中居於優勢。

第三,市場不斷地改變遊戲

當顧客的行為跟需求改變的時候,競爭狀態最核心的其實是自我競爭,就是你跟你自己競爭,你不能用你原來的經驗、原來的優勢。

在微軟最強大的時候,比爾·蓋茨說,我對微軟最大的擔心就是核心競爭優勢的陷阱。

很多中國的企業,我擔心一旦它到了一定優勢的時候,就陷入到核心競爭力的思維習慣,認為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一旦是這樣的話,其實陷阱就出來了。

所以我們總是會看到,一些好的企業只是階段的勝利者,過一段時間它被淘汰的原因就是自己競爭的能力不夠。企業核心要做的一件事情叫做有組織地放棄,只有有組織地不斷放棄時,才可以成長。

陳春花:企業為什麼始終處於競爭狀態?

以上這三個狀態來告訴大家,為什麼企業永遠處在競爭狀態下?因為只有通過這種競爭的狀態,企業才可以保持內在的動力,這種動力,就是推著企業一直往上走的力量。

企業經營思考永遠都是完整的,沒有辦法割裂,如果做割裂,對很多東西的理解會出偏差。如果你的服務做得非常好的時候,你就要反身問,我還有哪個地方沒做夠;如果你在別的地方又做好的時候,你還是要坐下來檢討,我還有什麼東西沒做夠。

大家記住,對於顧客的期望來講,我們始終是一個持續完善的過程,不太可能有停下來的機會,企業競爭力是被不斷地累積下來的過程。(本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