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武夷巖茶 大紅袍 江淹 大唐紅 大唐紅 2017-09-15

“碧水丹山、珍木靈草,皆淹平生所至愛。”南北朝時期,才子江淹就曾在中國文學的地圖上,第一次留下了讚美武夷山的文字。

江淹所說的“丹山”,就是指武夷山的獨特地貌:丹霞地貌。這種地貌的兩個最大特點就是——紅色,陡崖。這種地貌特徵不但造就了武夷的奇山異水,也孕育出了滿溢著巖韻的武夷巖茶。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山,茶,和小動物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儘管早已在地理書或雜誌上看過武夷山的照片,但身臨其境時,我們仍被步道兩側的高大山體震住了。山勢高俊陡峭,樹木無法生長,只有一叢叢的書帶草從巖壁中伸展出來,懸垂在深紅色的裸露山體上。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在稍平坦一些的地方,分佈著一片一片的小茶田。不同地界的茶樹姿態各異,有的被統一修剪、整齊地排列種植;有的則放肆而野蠻地生長著,恣意忘我。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在進山途中,我們還偶遇了一些當地的“居民”。

游魚,野雞,蜥蜴,蛇……與其說它們“不怕”人,倒不如說它們“不認識”人。這些武夷山的“土著山民”悠然自得地過著它們的山中小日子。水裡遊游泳,林間散散步,或者一溜煙地竄到行人步道旁邊,嚇唬往來的遊客。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雲,樹,和溪澗水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詩云:“武夷無上路,毛徑不通風。”從水簾洞到大紅袍,我們馬不停蹄地走了近兩個小時的山路,翻越了一座山嶺。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山行途中乍陰乍陽,氣象萬千。南方初秋的陽光尚且毒辣,它時而從雲層中露出,直晒行人頭頂,令人感到燥熱難當。時而又被雲朵和高聳的山體擋住,得還我們一小片陰涼——趁此難得時機,抓緊趕路。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這句話來自南朝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原本描寫的是江南的景緻,用在武夷山,卻同樣合適。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沿途的植被覆蓋率很高,且都是古樹、老樹,幾乎沒有人為種植的痕跡。路邊還立著祭祀土地公公的神廟,頗為有趣。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這條山路比較原始,沒有被大規模地商業開發。因此,我們沿途遇見的行人並不多,也沒有任何商店提供“補給”。帶的一瓶水很快就喝完了,無所適從之際,兩位茶農阿姨看見了我們的窘境,笑著說:“你們還要找水?這裡哪裡沒有水?溪水就是純天然的礦泉水!”

將信將疑地去溪裡接了半瓶,一下子就愛上了這種帶有甜甜滋味的山泉。還真是“一溪貫群山,清淺縈九曲”啊!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宋人范仲淹曾說:“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我們一邊大口飲著武夷山泉,一邊不禁猜測,大概也只有這樣甘甜的溪澗水,才能造就武夷山的鐘靈毓秀,才能孕育武夷巖茶的高香巖韻吧!

巖壁上的艱辛與危險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沿著夐寂的山路前行,終於在前方不遠處看到了商店、炊煙和熱鬧的人群。我們知道,那裡大概就是母樹大紅袍的生長地了。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籠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作為一份(20克)曾拍賣出20多萬元人民幣的天價茶,母樹大紅袍如今已經不許再採摘作商用了。我們只能從山腳下靜靜地抬頭仰望這幾棵300多歲的老樹,想象著以前人們在懸崖峭壁上採摘巖茶時的艱辛與危險。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在古代,巖茶採摘是一件非常危險且耗費工夫的事。茶農們需要進入深山老林,在懸崖峭壁上採摘茶葉,然後再揹著裝滿茶框的茶,沿著十分難走的山路返回。

如今,隨著茶葉生產技術的進步,茶農們採摘茶葉的危險係數已經大大降低,但由於武夷山特殊的地理環境,汽車仍然無法直接進入山脈的中心地帶。由於武夷巖茶的產區幾乎都在“九龍窠”的巖壑幽澗之中,因此仍然只能通過步行前往。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從母樹大紅袍原址向山外走,我們經過了一片露天的“巖茶博物館”。步道邊,依次種植著各個品種不同的巖茶,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瓜子金、金鑰匙、半天妖……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它們各有各的特色,卻又共同組成了深厚久遠的武夷巖茶文化,讓武夷巖韻悠揚地飄散在全中國、全世界的茶席之上。

上了武夷山,才明白武夷巖茶就應該賣這麼貴

大唐紅

一個頑固的唐茶匠

只交往有態度的生活家

一併追逐那平淡與寧靜的美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