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茶話|話說烏龍茶之韻

烏龍茶 陸羽 武夷巖茶 一慈茶館 2017-05-19

和綠茶、白茶等相比,烏龍茶的興起比較晚,應該是在清代,地點是福建。

也許有人會問,福建唐代起不是就產茶嗎?還有很多詩為證:“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唐徐夤詩),“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載”(宋范仲淹詩)。確實不假,但那是蒸青團茶,而不是今天的福建特產茶——烏龍茶。到了明末罷貢茶後,武夷茶也有了更大發展,積歷代製茶經驗的精髓,創制了武夷巖茶,這應該是福建烏龍茶的源起。

一慈茶話|話說烏龍茶之韻

烏龍茶分幾大類:武夷巖茶、鐵觀音、黃金桂、永春佛手、安溪色種……陸羽的《茶經》裡都沒有記錄,所謂“論武夷山茶名品之妙,恐陸羽未所及,蓋陸羽未曾到過武夷也”(《清稗類鈔.靜參品茶》),一般認為是他沒有到過福建,其實這話說得失之表面。《茶經》裡沒有烏龍茶,完全是時間關係,談不上忽略。

烏龍茶,不習慣飲的人總嫌它太苦,甚至像中藥;愛飲的人則愛其香氣馥郁、味道醇厚、回甘持久,往往喝得上癮。對此我有一個比喻,就拿人人熟知的菜系來作比方,綠茶好比清淡典雅的淮揚菜、粵菜,烏龍茶就是濃郁火爆的川菜,不愛吃的人往往怕辣而避之唯恐不及,啫川菜的人往往嫌其他菜系不夠味;烏龍茶也是,不愛喝的人往往一口不碰,愛喝的人卻只喝烏龍茶而覺得其他茶寡淡。

清代袁枚對烏龍茶的認識轉變很有代表性。《隨園食單》裡有“武夷茶”一條,其中對功夫茶的器具、品飲順序、風味特點都有精確描寫,而且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烏龍茶的美妙,前人多有體會,在清代,詩裡也出現了烏龍茶,其中汪士慎的一首體悟準確,別緻傳神,堪稱其中翹楚:

初嘗香味烈,再啜有餘清。煩熱胸中遣,涼芳舌上生。嚴如對廉介,肅若見傾城。記此擎甌處,藤花落檻輕。

一慈茶話|話說烏龍茶之韻

但是還漏了一點:回甘和喉韻。這可是烏龍茶的精髓。關於回甘,我實在想不出也找不到比《老殘遊記》更生動的描述,少不得恭錄在此:“嚥下喉去,覺得一直清到胃脘裡,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價翻上來,又香又甜,連喝兩口,似乎那香氣又從口中反竄到鼻子上去,說不出來的好受……”

回甘是烏龍茶最迷人的特性之一,但回甘有強有弱、有短有長,好茶即便飲完數個小時,仍然口中甘香存留、津液滋生。

至於喉韻,那須是烏龍茶中的精品,而且嚴守中度發酵的傳統制法才有的,其妙處難以言傳,什麼叫喉韻?它像詩,一解釋就錯了。怎麼才能品到喉韻?它像愛情,可遇不可求。

烏龍茶的魁首鐵觀音,它的喉韻更有一個悅耳的專有名詞:觀音韻。我在一篇小說裡忍不住把它寫了進去,那是《永遠的謝秋娘》,那個男人喝了她沏的鐵觀音,眼睛看著她,嘴裡說,這茶好,有觀音韻。他是在說茶,更是說人。我想,他應該是在那一刻,愛上了她。


著 潘向黎 《茶可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