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歲張天福與茶道:人生如茶,靜心以對

張天福 日本 中國歷史 閩商雜誌社 2017-06-08

108歲的張天福走了,多位福建茶界人士紛紛發文哀悼,稱“108歲可謂是茶壽,張老千古!”(注:茶壽是108歲的雅稱,因“茶”可拆分為“十、十、八十八”,合計即為一百零八。)108年見證了民族支離破碎到崛起復興的進程,108歲的一生也是一部福建乃至中國茶文化興衰的“活歷史”。

108歲張天福與茶道:人生如茶,靜心以對

朋友圈發文紀念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在今天,活到七十歲是很平常的事,但活過期頤之年也是一種成就。

張天福說自己的長壽祕訣是一日三餐外除了茶沒有其它的保健品攝入,也無煙酒和其他嗜好,在他的頭腦裡沒有任何的功利,一心都是在解決茶產業中的問題。他稱喝茶可以長壽,自己就是“活標本”。

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最大的成功。張天福一生與茶結緣,見證了100年來中國茶葉的興衰,並且直接參與了復興中國茶葉的偉大歷史進程,也被尊為中國“茶學界泰斗”。

108歲張天福與茶道:人生如茶,靜心以對

張天福精通中國茶學,深研中外茶藝、茶道、茶禮,集古今茶文化大成,提倡“儉、清、和、靜”的中國茶禮,這是中國高尚道德傳統的繼承與發展,得到全國茶學界與茶業界的認同。

然而,如今人們談到茶道時談論的是中國茶道的復興,聯想到的是被鄰國日本奉作儀式的茶道。實際上,中國有著很長的飲茶歷史,在兩晉南北朝就作為一種文化流傳了下來,唐代開元以後“茶道”更是大行其道。茶道從唐代傳入日本,從此花開兩朵各自燦爛。簡單來說就是,中國茶道重點在茶,日本茶道重點在道。這裡面有著二者間地理上的差別——日本種植條件有限,而中國則有著十分豐富的品種。而且還體現著二者間對待茶葉截然不同的態度,

中國將之視為“開門七件事”之一,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茶,僅僅只是老百姓日常生活資源的一部分;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中國人又以“琴棋書畫詩酒茶”組合,把茶升格到精神與文化層面。

日本則將茶道與佛教禪宗相結合,將之昇華到精神層面上。

108歲張天福與茶道:人生如茶,靜心以對

日本茶道

日本對於茶道的極致追求,可以從許多方面一窺究竟。從文化流派上來看,在中國歷史上,並未出現很多流派而集中體現在文化積澱中,日本歷史上則出現了許多流派,其中最為著名的有“三千家”,即不審庵“表千家”、今日庵“裡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還有很多小的流派,如大口派、織部流、萱野流等。從對器物的講究上來看,日本同樣將它的工匠精神和器物精神延伸到了茶道上,一次品飲光是茶具就有十六件之多,整套流程下來大約要花4個小時,而且不同流派之間的也有各自品飲規則,這也讓茶道顯得更加莊重和珍貴。從茶道規則來看,除了繁瑣的規程,日本茶道對場所、茶師的動作、客人的禮儀也都有著嚴格幾近嚴苛的規定。儘管經過幾次改革簡化,這些禮儀始終武裝在日本茶道中。

日本人有著複雜矛盾的性格,菊與刀分別是燦爛與殘忍的代表,而茶道是其燦爛一面。日本人的性格影響著茶道,茶道也反過來影響著日本人的性格:嚴謹、相互間的依存尊重、近乎“虛偽”的謙遜等等。今天我們談論中國茶道的復興,並不是說我們需要像日本那樣,以苛刻的規矩來要求自己每日都在做的飲茶這件事。所謂復興不是昨日重現,而是鄭重其事的有所傳承。從地理上,如臺灣著名茶人李曙韻評價的那樣,未來的茶道,還是會在大陸崛起,因為這裡有豐厚空間。無論是與茶有關的物的世界還是人的世界,都太廣闊了。

108歲張天福與茶道:人生如茶,靜心以對

中國茶道

從文化上,在中國尤其是南方,招待客人、商務洽談,無一離的開茶這種媒介。如果在這種日常的行為中,加入莊重、神聖的肅穆感,甚至像張天福先生倡導的那樣融入“儉、清、和、靜”的儒家精神,那麼這項日常的行為有了特殊的意義,它也將會影響國人性格的行為。這大概就是小編所期盼的茶道復興。

謹以此,紀念張天福老先生。

本文由閩商雜誌-閩商網原創

文:王志豪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