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茶樹 吳覺農 張天福 志遠天下行 2017-06-26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在福建武夷山麓首,武夷茶皇家御製茶葉所在地,由當代茶聖、茶業界泰斗——吳覺農創辦的中國第一個專門的全國性茶葉研究所就誕生於此。包括中國十大茶人吳覺農、張天福、莊晚芳、陳椽、王澤農和眾多著名的茶葉科學家都曾在此工作過,他們在武夷山為中國近代茶葉科技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武夷山茶科所坐落在御茶園(元朝創建),是中國首個茶葉科學研究所,也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巖茶科研機構。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現今在武夷山大面積繁衍的名樅、品種有大多都是來源於這裡。在這,被認為品種有著最為純正血統的地方,收藏著武夷山最為全面的茶樹種質,最寶貴的是其中有許多在歲月變遷中幾被遺失湮滅的樹種。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武夷山茶科所所長陳德華先生,利用從省茶科所引回的九龍窠母本,進行無性繁殖,成功了培育大紅袍,製作出了成品大紅袍茶。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溯源:演變及發展

正式成立前:

1938年10月,由於日寇侵略,國家多難,戰事擴大,海口被敵人封鎖,張天福先生奉令將在福安社口的福建省農業改進處茶葉改良場主要人員隨帶圖書、儀器、檔案等遷移崇安縣赤石鎮,從此近代中國的茶葉科技開發工作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1939年11月,由福建省貿易公司和中國茶葉公司福建辦事處聯合投資在崇安創辦“福建示範茶廠”,任命張天福為廠長,負責籌建工作。福建示範茶廠下設福安分廠、福鼎白琳分廠、政和製茶所、星村製茶所、武夷直屬製茶所。福建茶葉改良場併入了福建示範茶廠;福安分場,由福建示範茶廠福安分廠接管。

正式成立:

1941年3月吳覺農先生在浙江衢州籌設東南茶葉改良總場,10月總場經正式批准組建為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吳覺農先生任所長。吳覺農先生商得福建省有關部門的同意,擇定崇安赤石的福建示範茶廠為所址。福建示範茶廠茶園、廠房以及巖茶初制所等設備較為齊全,稍加充實做為戰時的茶葉研究所場地十分理想,所以中國第一個全國性茶葉研究所便落戶在崇安縣。

至1942年4月,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籌建處的全部設施和人員,由衢州萬川遷往崇安赤石企山,6月間安排就緒,開展各項茶葉科研工作。

這是中國首次有了以研究為主的全國性茶葉研究機構,也是我國第一所中央茶葉研究所。

42~45年間,研究所招收培養了大批茶葉專家,如茶學家莊晚芳、陳椽、莊任等。對崇安各茶區名樅的栽培、製作,作詳細調查,為武夷巖茶的普及推廣奠定了基礎。

正式成立後:

1946年7月(抗戰勝利後),在崇安的茶葉研究所由南京國民政府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茶葉試驗場接管,張天福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兼崇安茶葉試驗場場長,一直到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茶葉試驗場改為福建省人民政府實業廳崇安茶廠,張天福任廠長。

1950年2月改稱中國茶葉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崇安實驗茶場。

1952年,改為福建省崇安茶葉試驗場(福建省農林廳)。

1955年,改為福建省崇安茶場(隸屬福建省農業廳);1962年,改為福建省農墾廳崇安茶場;1966年,改為崇安縣崇安茶場;1990年,崇安縣崇安茶場改為武夷山市茶場。

1959年10月,成立崇安縣茶葉局。武夷、星村、五夫、城村、吳屯、嵐谷等6個公社分設茶葉收購站。茶葉局屬行政職能部門。公社茶葉收購站則幫助茶區社隊發展茶葉生產,為社隊培訓茶葉技術骨幹,並負責收購、調運各茶區的毛茶。

1960年,在天遊峰頂,成立崇安縣茶葉科學研究所,恢復了正式茶葉科學研究單位。

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間,茶葉局被“砸爛”,停止行使其職權。

1969年初,茶葉局撤銷,改為茶葉科,併入縣供銷綜合站(同年改名為縣供銷綜合公司,1974年改為縣供銷公司),茶葉科學研究所也併入。

1975年,成立崇安縣供銷社茶葉公司,基層設7個茶葉收購站(即城關、吳屯、嵐谷、五夫、興田、星村、武夷茶葉收購站)和天遊茶葉試驗場(由茶葉科學研究所改稱而來)。

1980年1月,恢復成立崇安縣茶葉局,茶葉試驗場改回舊稱——崇安縣茶葉科學研究所,為茶葉局下屬單位。

1982年,茶葉科學研究所所在地開始搬遷至武夷山御茶園遺址處。

1984年1月,崇安縣茶葉局又改名崇安縣茶葉公司,茶葉科學研究所仍為其下屬單位。

1987年3月又恢復成立茶葉局,下屬單位為7站1 所,即城關、武夷、星村、興田、昊屯、嵐谷、五夫茶葉收購站和崇安縣茶葉科學研究所。茶葉科學研究所以發展生產,繁育茶樹品種,推廣優良茶樹品種和初制加工為主。

1989年8月21日,崇安縣撤縣建立武夷山市以後,崇安縣茶葉局改稱武夷山市茶葉局,崇安縣茶葉研究所改稱武夷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崇安茶場也改稱武夷山茶場。

1992年6月,夷山市茶葉局撤銷,成立武夷山市巖茶總公司,加強全市武夷巖茶栽培、製作、銷售的一條龍技術指導工作。下屬有武夷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溶科研、生產加工、技術培訓為一體的單位)、武夷山市茶葉批發中心和武夷山市茶廠等3個單位。

2003年,武夷山市巖茶總公司被武夷星茶業收購(原稱星願[武夷山]茶業有限公司、福建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星願(中國)茶業有限公司,現稱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武夷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所屬的茶園、加工廠、經營權等有形、無形資產歸其所有。

追憶:眾多貢獻突出的茶葉科技工作者年輕時在此留下足跡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吳覺農(1897—1989),浙江上虞人,著名農學家、農業經濟學家、茶葉專家、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茶業復興和發展的奠基人。著作甚豐,所著《茶經述評》是當今研究陸羽《茶經》最權威的著作,被譽為當代“茶聖”。最早論述了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高等院校的茶業專業和全國性茶葉總公司,後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創立了我國第一所國家級的茶葉研究機構,集中了一批專家、教授和有實際經驗的茶葉從業人員,系統研究茶葉的栽培、製造和貿易等方面的課題,取得了不少較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為發展我國茶葉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張天福,1910年8月生於上海,長期工作在福建,中國十大茶葉專家之一,教授級高級農藝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是我國近代茶業的開拓者,為抗戰後乃至共和國成立後中國茶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對烏龍茶的研究和開發利用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福建茶皇”、“烏龍茶王”,中華茶聯名譽理事長。

1940年,由福建省政府於中國茶葉公司聯合在崇安創辦“福建示範茶廠”,任命張天福為廠長、負責籌建工作。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1941 年,在他擔任福建示範茶廠廠長時,設計、製造出了第一臺手推揉茶機,中國機械化製茶的“帷幕”由此拉開,結束國人用腳揉茶的歷史。

1946 年後,他又回到崇安接收全國茶葉研究所,成立農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崇安茶葉試驗場,繼續從事茶業科研,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4年親自赴崇安蹲點,指導創辦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機耕茶場——崇安茶場,為促進福建茶葉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莊晚芳,原名莊友禮,筆名莊友、莊驥、挽風、茗叟。茶學家、茶學教育家、茶葉栽培專家,我國茶樹栽培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畢生從事茶學教育與科學研究,培養了大批茶學人才。在茶樹生物學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晚年致力於茶業的宏觀研究,對茶歷史以及茶文化的研究作出貢獻。著有《茶作學》、《茶樹生物學》、《中國的茶葉》等,主編《茶樹栽培學》、《中國名茶》、《合理採茶》和《飲茶漫談》。

1939 年,擔任福建省茶葉管理局副局長,到崇安籌辦福建省示範茶廠,並在武夷山下組織開闢了數千畝新茶園。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陳椽,(1908~1999),茶學家、茶業教育家,製茶專家,是我國近代高等茶學教育事業的創始人之一,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茶學科技人才。在開發我國名茶生產方面獲得了顯著成就。對茶葉分類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著有《製茶全書》、《茶業通史》等。1940 年任福建示範茶廠技師兼政和製茶廠主任。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1992 年,八十三歲高齡的陳椽先生在考察武夷山時,在陳德華先生的請求下,為武夷山大紅袍的第一款包裝商品茶題字。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王澤農,(1907— 1999),茶學家、茶學教育家、茶葉生化專家。參加籌創了我國高等學校第一個茶葉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茶學科技人才。是我國茶葉生物化學的創始人。主編了《茶葉生化原理》、《中國農百科全書.茶業卷》。

1942~1944 年,王澤農先後在江西泰和參加籌建江西農業專科學校,在福建武夷茶區參加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的創建工作,任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兼化驗組組長。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李聯標,茶學家、茶樹栽培專家,茶葉科學研究先驅之一。在國內他首先發現野生喬木型大茶樹,對研究茶樹起源與原產地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研究舊茶園改造、新茶園養成技術、探索茶樹高產優質規律和茶樹品種資源收集、保存、鑑定、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成就。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1947—1948年在福建崇安任中央農業實驗所實驗茶場技正。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吳振鐸(1918年-2000年) ,中國茶葉大師,農學家,教授,別號英,福建省福安縣人。1947 年後赴臺灣從事茶葉研究,成績顯著,被譽為臺灣茶葉界泰斗。

1938 年吳振鐸從福安茶校調往崇安(今武夷山)示範茶廠任技師、副場長,1946 年任福建省立福安高級茶葉職業學校教導主任。

其它在武夷山工作過的著名茶學家還有蔣芸生、莊任、林桂鏜、葉作舟、胡浩川、尹在繼、湯成、陳觀滄、呂增耕、葉元鼎、朱剛夫、佘小宋、向耿酉、劉河洲、劉軫、錢樑陳為楨、徐大衡、許裕圻、葉鳴高、陳舜年、林熙修、王世億、陳時中、俞庸器、黃桐孫、宋雪波、陳洪彥等幾十人。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蔣芸生,茶學家、園藝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茶學奠基人之一。為籌建浙江省茶葉學會、中國茶葉學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為培養茶學人才作出了貢獻。在茶樹栽培與育種研究、柑橘栽培、植物生理以及植物分類學領域均有深入研究,並取得顯著成就。所著《植物生理學》為中國高等農業院校主要教材之一。

1943年3月~1944年8 月在崇安的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擔任副所長兼茶樹栽培研究組組長,後擔任代理所長、研究員,其後擔任福建省立農學院教授、園藝系主任,浙江大學農學院園藝系教授等職。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莊任,製茶和審評專家。長期從事茶葉加工、經營管理和出口貿易工作。對白茶、茉莉花茶及烏龍茶等有系統研究,為發展福建茶業作出貢獻。晚年致力於茶史探索和茶文化研究。

1941 年,茶葉研究所在福建省崇安武夷山成立,莊任先後任該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負責製茶組工作。

中國第一個茶葉科學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林桂鏜(1925—1996),茶葉專家,教授級高級農藝師,福建省仙遊縣蓋尾村人。1948 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48年7月至1949年3月在崇安縣茶葉試驗場任農業技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