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爽,三國最大的草包。這個結論是現代人下的,因為他在與司馬懿的鬥爭中佔盡優勢被反殺,所以很多現代人嘲諷他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最近在講曹爽和司馬懿整整十年的龍爭虎鬥。第一個回合,曹爽使用釜底抽薪之計,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讓自己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同時任命曹訓為武衛將軍,掌握了魏國中軍的兵權。第二個回合,曹爽利用興勢之戰,再用釜底抽薪之計摧毀了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從此對司馬懿佔據上風。

兩篇文章發了後,很多人留言說曹爽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心狠手辣,沒有在自己優勢時殺掉司馬懿。

錯了。

這篇文章說說曹爽和司馬懿鬥爭的第三個回合,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本文可定名為:《曹爽有話說:我不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一、曹爽是什麼人?

問:曹爽是什麼人?

答:是魏明帝的發小,在出任輔政大臣之前當過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這些官。一看就知道,全部都是皇帝身邊的近侍。魏明帝臨死前擬定的第一批輔政大臣名單裡就有曹爽,時任武衛將軍。這也是曹爽之前當過的最大的一個官。

這個武衛將軍呢,就有講究了。所謂武衛將軍就是魏國中軍之武衛營的主將。武衛營是個什麼東西?前身即曹操是宿衛軍也,曹操手中最精銳的戰士。曹丕登上皇位後,將這些虎士全部編在武衛營。一般都認為,虎豹騎即在其中。所謂武衛將軍,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第一御前侍衛。而曹爽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許褚。說到這裡就說個題外話了,由此可知,曹爽必然有武勇,不然魏明帝嫡系那麼多,是輪不到曹爽來出任武衛將軍的。

"

曹爽,三國最大的草包。這個結論是現代人下的,因為他在與司馬懿的鬥爭中佔盡優勢被反殺,所以很多現代人嘲諷他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最近在講曹爽和司馬懿整整十年的龍爭虎鬥。第一個回合,曹爽使用釜底抽薪之計,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讓自己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同時任命曹訓為武衛將軍,掌握了魏國中軍的兵權。第二個回合,曹爽利用興勢之戰,再用釜底抽薪之計摧毀了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從此對司馬懿佔據上風。

兩篇文章發了後,很多人留言說曹爽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心狠手辣,沒有在自己優勢時殺掉司馬懿。

錯了。

這篇文章說說曹爽和司馬懿鬥爭的第三個回合,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本文可定名為:《曹爽有話說:我不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一、曹爽是什麼人?

問:曹爽是什麼人?

答:是魏明帝的發小,在出任輔政大臣之前當過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這些官。一看就知道,全部都是皇帝身邊的近侍。魏明帝臨死前擬定的第一批輔政大臣名單裡就有曹爽,時任武衛將軍。這也是曹爽之前當過的最大的一個官。

這個武衛將軍呢,就有講究了。所謂武衛將軍就是魏國中軍之武衛營的主將。武衛營是個什麼東西?前身即曹操是宿衛軍也,曹操手中最精銳的戰士。曹丕登上皇位後,將這些虎士全部編在武衛營。一般都認為,虎豹騎即在其中。所謂武衛將軍,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第一御前侍衛。而曹爽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許褚。說到這裡就說個題外話了,由此可知,曹爽必然有武勇,不然魏明帝嫡系那麼多,是輪不到曹爽來出任武衛將軍的。

如此權謀家,呸

但是武衛將軍雖然親貴重要,卻是內臣,是整天待在皇帝身邊的保鏢。按照規矩,是絕對不能和外臣來往的。許褚有個著名的故事就是:有一次曹仁去見曹操,許褚出來說主公馬上出來。曹仁想借機和許褚套套近乎,就招呼許褚坐下來聊天。結果許褚理都不理,讓曹仁恨死了。

這就是內臣的規矩,你不能和外臣來往,否則內外勾結,那還了得。

這其實說明什麼呢?說明曹爽出任大將軍之前,跟朝中諸多重臣沒有來往,沒有自己的關係網絡。其實就是一句話,曹爽沒啥勢力。

可是這個沒有什麼勢力的曹爽偏偏身負重任。他不僅僅是要護得曹叡的兒子曹芳周全,還要繼承曹叡的遺願,將兵權重新歸於曹氏、夏侯氏之手。可見曹叡對他的信任之深。

二、曹叡的遺願是什麼?

這個事呢,就要從曹丕說起。眾所周知,曹丕能夠篡了漢朝的天下,乃是和世家大族進行了利益交換。他改變了曹操強勢的做法,以一定程度的妥協來換取世家大族的支持。眾所周知的九品中正制就是其中代表。

一方面曹丕保證世家大族的世襲權力,一方面世家大族承認曹氏對兵權的絕對掌控。因此形成軍政由曹氏、夏侯氏掌握,民政以曹丕親信的士族陳群、司馬懿等處理。

所以終曹丕一世,司馬懿雖然有撫軍大將軍的頭銜,最多統領過的兵馬只不過5000人。

曹叡繼任後,宗室和士族、功臣集團繼續搞平衡的制度保持延續。但因為曹氏、夏侯氏的人才斷檔,相對最不重要的荊州方向軍事交給了有突出軍事能力的司馬懿。

可是隨著諸葛亮的北伐和曹魏最後一個幹才曹真的病死,司馬懿一躍成為魏國軍中第一人。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魏國的根本,在曹叡在世時他能掌控住,依然對司馬懿寵信有加。當他感覺自己身體已經不行後,這種情況就必須改變。因此曹叡派司馬懿攻打公孫淵,徹底解決遼東問題,而且還不派副將,讓司馬懿有專制之權,這在曹魏的歷史上是破天荒頭一回。


"

曹爽,三國最大的草包。這個結論是現代人下的,因為他在與司馬懿的鬥爭中佔盡優勢被反殺,所以很多現代人嘲諷他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最近在講曹爽和司馬懿整整十年的龍爭虎鬥。第一個回合,曹爽使用釜底抽薪之計,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讓自己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同時任命曹訓為武衛將軍,掌握了魏國中軍的兵權。第二個回合,曹爽利用興勢之戰,再用釜底抽薪之計摧毀了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從此對司馬懿佔據上風。

兩篇文章發了後,很多人留言說曹爽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心狠手辣,沒有在自己優勢時殺掉司馬懿。

錯了。

這篇文章說說曹爽和司馬懿鬥爭的第三個回合,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本文可定名為:《曹爽有話說:我不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一、曹爽是什麼人?

問:曹爽是什麼人?

答:是魏明帝的發小,在出任輔政大臣之前當過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這些官。一看就知道,全部都是皇帝身邊的近侍。魏明帝臨死前擬定的第一批輔政大臣名單裡就有曹爽,時任武衛將軍。這也是曹爽之前當過的最大的一個官。

這個武衛將軍呢,就有講究了。所謂武衛將軍就是魏國中軍之武衛營的主將。武衛營是個什麼東西?前身即曹操是宿衛軍也,曹操手中最精銳的戰士。曹丕登上皇位後,將這些虎士全部編在武衛營。一般都認為,虎豹騎即在其中。所謂武衛將軍,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第一御前侍衛。而曹爽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許褚。說到這裡就說個題外話了,由此可知,曹爽必然有武勇,不然魏明帝嫡系那麼多,是輪不到曹爽來出任武衛將軍的。

如此權謀家,呸

但是武衛將軍雖然親貴重要,卻是內臣,是整天待在皇帝身邊的保鏢。按照規矩,是絕對不能和外臣來往的。許褚有個著名的故事就是:有一次曹仁去見曹操,許褚出來說主公馬上出來。曹仁想借機和許褚套套近乎,就招呼許褚坐下來聊天。結果許褚理都不理,讓曹仁恨死了。

這就是內臣的規矩,你不能和外臣來往,否則內外勾結,那還了得。

這其實說明什麼呢?說明曹爽出任大將軍之前,跟朝中諸多重臣沒有來往,沒有自己的關係網絡。其實就是一句話,曹爽沒啥勢力。

可是這個沒有什麼勢力的曹爽偏偏身負重任。他不僅僅是要護得曹叡的兒子曹芳周全,還要繼承曹叡的遺願,將兵權重新歸於曹氏、夏侯氏之手。可見曹叡對他的信任之深。

二、曹叡的遺願是什麼?

這個事呢,就要從曹丕說起。眾所周知,曹丕能夠篡了漢朝的天下,乃是和世家大族進行了利益交換。他改變了曹操強勢的做法,以一定程度的妥協來換取世家大族的支持。眾所周知的九品中正制就是其中代表。

一方面曹丕保證世家大族的世襲權力,一方面世家大族承認曹氏對兵權的絕對掌控。因此形成軍政由曹氏、夏侯氏掌握,民政以曹丕親信的士族陳群、司馬懿等處理。

所以終曹丕一世,司馬懿雖然有撫軍大將軍的頭銜,最多統領過的兵馬只不過5000人。

曹叡繼任後,宗室和士族、功臣集團繼續搞平衡的制度保持延續。但因為曹氏、夏侯氏的人才斷檔,相對最不重要的荊州方向軍事交給了有突出軍事能力的司馬懿。

可是隨著諸葛亮的北伐和曹魏最後一個幹才曹真的病死,司馬懿一躍成為魏國軍中第一人。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魏國的根本,在曹叡在世時他能掌控住,依然對司馬懿寵信有加。當他感覺自己身體已經不行後,這種情況就必須改變。因此曹叡派司馬懿攻打公孫淵,徹底解決遼東問題,而且還不派副將,讓司馬懿有專制之權,這在曹魏的歷史上是破天荒頭一回。


如此權謀家,呸


可是在司馬懿尚在遼東班師途中,曹叡擬定了第一份輔政大臣的名單: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名單裡沒有司馬懿。

這份名單其實就是曹叡一直想幹的事。曹叡即位後,隨著功臣宿將紛紛離世,他對魏國的掌控程度要比曹丕時強得多;更隨著諸葛亮去世;又派司馬懿解決了公孫淵,能夠威脅魏國存亡的外患和後顧之憂都解除了。曹叡已經有能力騰出手來鞏固皇室權威,具體的做法就是恢復曹操時的舊制。可是曹叡身子骨被掏空了,36歲就翹了辮子。他的這份心願只能讓輔政大臣來完成,所以第一份輔政大臣名單裡,絕對不會有司馬懿。

這倒未必是曹叡提防猜忌司馬懿,而只不過是為了魏國的穩定。

但是這份輔政大臣名單全部是曹家和夏侯家的人(注:秦朗是曹操養子,也是曹家的人),這就違背了曹丕和士族達成的默契,讓士族大為不安。於是,趁曹叡病得糊塗了,劉放和孫資慫恿曹叡,將輔政大臣名單改為曹爽和司馬懿。注:最後時刻,曹叡想改回來,已經來不及了。

可是,第二份名單為什麼會有第一份名單裡的曹爽呢?

這幫士族看中的就是曹爽沒當過外臣,在朝中沒有勢力。你曹爽不過就是曹叡的保鏢頭子,還能翻天不成?

三、曹爽有話說:我不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但是曹爽做到了。興勢之戰後,司馬懿的勢力遭到極大打擊。曹爽對司馬懿終於不再那麼客氣。興勢之戰後一年,曹爽再次使出釜底抽薪之計,直接撤銷中壘、中堅營的編制,將人馬全部並進武衛營,架空了中護軍司馬師。司馬懿強力反對,但曹爽就當司馬懿是個屁。

再後一年,曹爽和司馬懿在針對吳國的軍事問題上起了爭執,以往這種問題都是司馬懿說了算,這次曹爽直接否決了司馬懿的建議。司馬懿失去了對軍國大事的決策權。

而曹爽能這麼強勢的背景就在於興勢之戰後,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已基本摧毀。

司馬懿會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會。但司馬懿想出的辦法卻極為愚蠢,這導致了他的失敗。

這件事在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但史官讓人佩服的地方就是,雖然他們會用春秋筆法,但他們會忠實記錄歷史。把他們記錄的蛛絲馬跡整合在一起,事情真相自然浮出水面。

那就是上文說過的,皇帝最忌諱的內外勾結。司馬懿走投無路,出了這樣的昏招,自取滅亡。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也很簡單,司馬懿和郭太后勾結在了一起。歷史上這種內外勾結屢見史籍,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慈禧和恭親王的叔嫂合謀,內外勾結,一舉打掉了肅順為首的八大臣。

這種內外勾結,成功的概率很大,但風險也極高,一旦失敗那就是萬劫不復。

有些史籍也沒看過幾篇,肚子裡半瓶子水的人又要開始噴了:你在編故事。

呵呵,《三國志》當然不會直截了當寫出來,陳壽還要不要腦袋了?但裴松之給三國志做過注啊,他會管你司馬氏,晉朝早滅亡了。別說裴松之,房玄齡也不會給你司馬懿面子。


"

曹爽,三國最大的草包。這個結論是現代人下的,因為他在與司馬懿的鬥爭中佔盡優勢被反殺,所以很多現代人嘲諷他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最近在講曹爽和司馬懿整整十年的龍爭虎鬥。第一個回合,曹爽使用釜底抽薪之計,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讓自己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同時任命曹訓為武衛將軍,掌握了魏國中軍的兵權。第二個回合,曹爽利用興勢之戰,再用釜底抽薪之計摧毀了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從此對司馬懿佔據上風。

兩篇文章發了後,很多人留言說曹爽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心狠手辣,沒有在自己優勢時殺掉司馬懿。

錯了。

這篇文章說說曹爽和司馬懿鬥爭的第三個回合,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本文可定名為:《曹爽有話說:我不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一、曹爽是什麼人?

問:曹爽是什麼人?

答:是魏明帝的發小,在出任輔政大臣之前當過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這些官。一看就知道,全部都是皇帝身邊的近侍。魏明帝臨死前擬定的第一批輔政大臣名單裡就有曹爽,時任武衛將軍。這也是曹爽之前當過的最大的一個官。

這個武衛將軍呢,就有講究了。所謂武衛將軍就是魏國中軍之武衛營的主將。武衛營是個什麼東西?前身即曹操是宿衛軍也,曹操手中最精銳的戰士。曹丕登上皇位後,將這些虎士全部編在武衛營。一般都認為,虎豹騎即在其中。所謂武衛將軍,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第一御前侍衛。而曹爽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許褚。說到這裡就說個題外話了,由此可知,曹爽必然有武勇,不然魏明帝嫡系那麼多,是輪不到曹爽來出任武衛將軍的。

如此權謀家,呸

但是武衛將軍雖然親貴重要,卻是內臣,是整天待在皇帝身邊的保鏢。按照規矩,是絕對不能和外臣來往的。許褚有個著名的故事就是:有一次曹仁去見曹操,許褚出來說主公馬上出來。曹仁想借機和許褚套套近乎,就招呼許褚坐下來聊天。結果許褚理都不理,讓曹仁恨死了。

這就是內臣的規矩,你不能和外臣來往,否則內外勾結,那還了得。

這其實說明什麼呢?說明曹爽出任大將軍之前,跟朝中諸多重臣沒有來往,沒有自己的關係網絡。其實就是一句話,曹爽沒啥勢力。

可是這個沒有什麼勢力的曹爽偏偏身負重任。他不僅僅是要護得曹叡的兒子曹芳周全,還要繼承曹叡的遺願,將兵權重新歸於曹氏、夏侯氏之手。可見曹叡對他的信任之深。

二、曹叡的遺願是什麼?

這個事呢,就要從曹丕說起。眾所周知,曹丕能夠篡了漢朝的天下,乃是和世家大族進行了利益交換。他改變了曹操強勢的做法,以一定程度的妥協來換取世家大族的支持。眾所周知的九品中正制就是其中代表。

一方面曹丕保證世家大族的世襲權力,一方面世家大族承認曹氏對兵權的絕對掌控。因此形成軍政由曹氏、夏侯氏掌握,民政以曹丕親信的士族陳群、司馬懿等處理。

所以終曹丕一世,司馬懿雖然有撫軍大將軍的頭銜,最多統領過的兵馬只不過5000人。

曹叡繼任後,宗室和士族、功臣集團繼續搞平衡的制度保持延續。但因為曹氏、夏侯氏的人才斷檔,相對最不重要的荊州方向軍事交給了有突出軍事能力的司馬懿。

可是隨著諸葛亮的北伐和曹魏最後一個幹才曹真的病死,司馬懿一躍成為魏國軍中第一人。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魏國的根本,在曹叡在世時他能掌控住,依然對司馬懿寵信有加。當他感覺自己身體已經不行後,這種情況就必須改變。因此曹叡派司馬懿攻打公孫淵,徹底解決遼東問題,而且還不派副將,讓司馬懿有專制之權,這在曹魏的歷史上是破天荒頭一回。


如此權謀家,呸


可是在司馬懿尚在遼東班師途中,曹叡擬定了第一份輔政大臣的名單: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名單裡沒有司馬懿。

這份名單其實就是曹叡一直想幹的事。曹叡即位後,隨著功臣宿將紛紛離世,他對魏國的掌控程度要比曹丕時強得多;更隨著諸葛亮去世;又派司馬懿解決了公孫淵,能夠威脅魏國存亡的外患和後顧之憂都解除了。曹叡已經有能力騰出手來鞏固皇室權威,具體的做法就是恢復曹操時的舊制。可是曹叡身子骨被掏空了,36歲就翹了辮子。他的這份心願只能讓輔政大臣來完成,所以第一份輔政大臣名單裡,絕對不會有司馬懿。

這倒未必是曹叡提防猜忌司馬懿,而只不過是為了魏國的穩定。

但是這份輔政大臣名單全部是曹家和夏侯家的人(注:秦朗是曹操養子,也是曹家的人),這就違背了曹丕和士族達成的默契,讓士族大為不安。於是,趁曹叡病得糊塗了,劉放和孫資慫恿曹叡,將輔政大臣名單改為曹爽和司馬懿。注:最後時刻,曹叡想改回來,已經來不及了。

可是,第二份名單為什麼會有第一份名單裡的曹爽呢?

這幫士族看中的就是曹爽沒當過外臣,在朝中沒有勢力。你曹爽不過就是曹叡的保鏢頭子,還能翻天不成?

三、曹爽有話說:我不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但是曹爽做到了。興勢之戰後,司馬懿的勢力遭到極大打擊。曹爽對司馬懿終於不再那麼客氣。興勢之戰後一年,曹爽再次使出釜底抽薪之計,直接撤銷中壘、中堅營的編制,將人馬全部並進武衛營,架空了中護軍司馬師。司馬懿強力反對,但曹爽就當司馬懿是個屁。

再後一年,曹爽和司馬懿在針對吳國的軍事問題上起了爭執,以往這種問題都是司馬懿說了算,這次曹爽直接否決了司馬懿的建議。司馬懿失去了對軍國大事的決策權。

而曹爽能這麼強勢的背景就在於興勢之戰後,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已基本摧毀。

司馬懿會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會。但司馬懿想出的辦法卻極為愚蠢,這導致了他的失敗。

這件事在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但史官讓人佩服的地方就是,雖然他們會用春秋筆法,但他們會忠實記錄歷史。把他們記錄的蛛絲馬跡整合在一起,事情真相自然浮出水面。

那就是上文說過的,皇帝最忌諱的內外勾結。司馬懿走投無路,出了這樣的昏招,自取滅亡。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也很簡單,司馬懿和郭太后勾結在了一起。歷史上這種內外勾結屢見史籍,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慈禧和恭親王的叔嫂合謀,內外勾結,一舉打掉了肅順為首的八大臣。

這種內外勾結,成功的概率很大,但風險也極高,一旦失敗那就是萬劫不復。

有些史籍也沒看過幾篇,肚子裡半瓶子水的人又要開始噴了:你在編故事。

呵呵,《三國志》當然不會直截了當寫出來,陳壽還要不要腦袋了?但裴松之給三國志做過注啊,他會管你司馬氏,晉朝早滅亡了。別說裴松之,房玄齡也不會給你司馬懿面子。


如此權謀家,呸


1、陳壽是要腦袋,所以他這麼寫:“值三主幼弱,宰輔統政,與奪大事,皆先諮啟於太后而後施行。”這裡的“太后”就是郭太后,“三主幼弱”當然包括曹芳。這條史料呢,是陳壽撒了個謊,但可以理解。給陳壽天大的膽子也不敢直接寫郭太后是司馬氏的傀儡。這麼寫的原因大家也容易理解,為了告訴所有人:司馬氏的所作所為都是上奏過郭太后的,是郭太后拿的主意。

但陳壽在別的地方也告訴了大家,我撒謊了。

第一處所有人都知道,三少帝中的曹芳是有兩個輔政大臣曹爽和司馬懿的,輪不到你郭太后做主。

第二處寫在《文帝紀》中,魏文帝曹丕定過規矩:“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這是以詔書形式公告天下的。魏文帝發過的詔書多了,《三國志》僅記載了少量幾條,而有“惜墨如金”之稱的陳壽,偏偏記載了這一條。陳壽這個人啊,人品雖然不端,史家的骨頭還是有的。

2、房玄齡等人會給你司馬懿面子?當然不會。所以《晉書》如實記載:“帝於是奏永寧太后,廢爽兄弟。”

“帝”,司馬懿;“永寧太后”,郭太后。這一條講的就是高平陵之變當日,司馬懿一發動兵變,立馬上書郭太后要罷了曹爽兄弟的官,郭太后立馬同意。

3、陳壽雖然不敢在《三國志》中把房玄齡這句話寫進去,但他會換個花樣寫:“大司農沛國桓範聞兵起,不應太后召,矯詔開平昌門。”

郭太后參與同謀躍然紙上。

有人要說了,這是司馬懿挾持郭太后,一個婦道人家在兵變面前有什麼辦法。那我勸你還是別看書了,玩遊戲比較適合你。


"

曹爽,三國最大的草包。這個結論是現代人下的,因為他在與司馬懿的鬥爭中佔盡優勢被反殺,所以很多現代人嘲諷他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最近在講曹爽和司馬懿整整十年的龍爭虎鬥。第一個回合,曹爽使用釜底抽薪之計,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讓自己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同時任命曹訓為武衛將軍,掌握了魏國中軍的兵權。第二個回合,曹爽利用興勢之戰,再用釜底抽薪之計摧毀了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從此對司馬懿佔據上風。

兩篇文章發了後,很多人留言說曹爽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心狠手辣,沒有在自己優勢時殺掉司馬懿。

錯了。

這篇文章說說曹爽和司馬懿鬥爭的第三個回合,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本文可定名為:《曹爽有話說:我不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一、曹爽是什麼人?

問:曹爽是什麼人?

答:是魏明帝的發小,在出任輔政大臣之前當過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這些官。一看就知道,全部都是皇帝身邊的近侍。魏明帝臨死前擬定的第一批輔政大臣名單裡就有曹爽,時任武衛將軍。這也是曹爽之前當過的最大的一個官。

這個武衛將軍呢,就有講究了。所謂武衛將軍就是魏國中軍之武衛營的主將。武衛營是個什麼東西?前身即曹操是宿衛軍也,曹操手中最精銳的戰士。曹丕登上皇位後,將這些虎士全部編在武衛營。一般都認為,虎豹騎即在其中。所謂武衛將軍,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第一御前侍衛。而曹爽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許褚。說到這裡就說個題外話了,由此可知,曹爽必然有武勇,不然魏明帝嫡系那麼多,是輪不到曹爽來出任武衛將軍的。

如此權謀家,呸

但是武衛將軍雖然親貴重要,卻是內臣,是整天待在皇帝身邊的保鏢。按照規矩,是絕對不能和外臣來往的。許褚有個著名的故事就是:有一次曹仁去見曹操,許褚出來說主公馬上出來。曹仁想借機和許褚套套近乎,就招呼許褚坐下來聊天。結果許褚理都不理,讓曹仁恨死了。

這就是內臣的規矩,你不能和外臣來往,否則內外勾結,那還了得。

這其實說明什麼呢?說明曹爽出任大將軍之前,跟朝中諸多重臣沒有來往,沒有自己的關係網絡。其實就是一句話,曹爽沒啥勢力。

可是這個沒有什麼勢力的曹爽偏偏身負重任。他不僅僅是要護得曹叡的兒子曹芳周全,還要繼承曹叡的遺願,將兵權重新歸於曹氏、夏侯氏之手。可見曹叡對他的信任之深。

二、曹叡的遺願是什麼?

這個事呢,就要從曹丕說起。眾所周知,曹丕能夠篡了漢朝的天下,乃是和世家大族進行了利益交換。他改變了曹操強勢的做法,以一定程度的妥協來換取世家大族的支持。眾所周知的九品中正制就是其中代表。

一方面曹丕保證世家大族的世襲權力,一方面世家大族承認曹氏對兵權的絕對掌控。因此形成軍政由曹氏、夏侯氏掌握,民政以曹丕親信的士族陳群、司馬懿等處理。

所以終曹丕一世,司馬懿雖然有撫軍大將軍的頭銜,最多統領過的兵馬只不過5000人。

曹叡繼任後,宗室和士族、功臣集團繼續搞平衡的制度保持延續。但因為曹氏、夏侯氏的人才斷檔,相對最不重要的荊州方向軍事交給了有突出軍事能力的司馬懿。

可是隨著諸葛亮的北伐和曹魏最後一個幹才曹真的病死,司馬懿一躍成為魏國軍中第一人。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魏國的根本,在曹叡在世時他能掌控住,依然對司馬懿寵信有加。當他感覺自己身體已經不行後,這種情況就必須改變。因此曹叡派司馬懿攻打公孫淵,徹底解決遼東問題,而且還不派副將,讓司馬懿有專制之權,這在曹魏的歷史上是破天荒頭一回。


如此權謀家,呸


可是在司馬懿尚在遼東班師途中,曹叡擬定了第一份輔政大臣的名單: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名單裡沒有司馬懿。

這份名單其實就是曹叡一直想幹的事。曹叡即位後,隨著功臣宿將紛紛離世,他對魏國的掌控程度要比曹丕時強得多;更隨著諸葛亮去世;又派司馬懿解決了公孫淵,能夠威脅魏國存亡的外患和後顧之憂都解除了。曹叡已經有能力騰出手來鞏固皇室權威,具體的做法就是恢復曹操時的舊制。可是曹叡身子骨被掏空了,36歲就翹了辮子。他的這份心願只能讓輔政大臣來完成,所以第一份輔政大臣名單裡,絕對不會有司馬懿。

這倒未必是曹叡提防猜忌司馬懿,而只不過是為了魏國的穩定。

但是這份輔政大臣名單全部是曹家和夏侯家的人(注:秦朗是曹操養子,也是曹家的人),這就違背了曹丕和士族達成的默契,讓士族大為不安。於是,趁曹叡病得糊塗了,劉放和孫資慫恿曹叡,將輔政大臣名單改為曹爽和司馬懿。注:最後時刻,曹叡想改回來,已經來不及了。

可是,第二份名單為什麼會有第一份名單裡的曹爽呢?

這幫士族看中的就是曹爽沒當過外臣,在朝中沒有勢力。你曹爽不過就是曹叡的保鏢頭子,還能翻天不成?

三、曹爽有話說:我不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但是曹爽做到了。興勢之戰後,司馬懿的勢力遭到極大打擊。曹爽對司馬懿終於不再那麼客氣。興勢之戰後一年,曹爽再次使出釜底抽薪之計,直接撤銷中壘、中堅營的編制,將人馬全部並進武衛營,架空了中護軍司馬師。司馬懿強力反對,但曹爽就當司馬懿是個屁。

再後一年,曹爽和司馬懿在針對吳國的軍事問題上起了爭執,以往這種問題都是司馬懿說了算,這次曹爽直接否決了司馬懿的建議。司馬懿失去了對軍國大事的決策權。

而曹爽能這麼強勢的背景就在於興勢之戰後,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已基本摧毀。

司馬懿會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會。但司馬懿想出的辦法卻極為愚蠢,這導致了他的失敗。

這件事在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但史官讓人佩服的地方就是,雖然他們會用春秋筆法,但他們會忠實記錄歷史。把他們記錄的蛛絲馬跡整合在一起,事情真相自然浮出水面。

那就是上文說過的,皇帝最忌諱的內外勾結。司馬懿走投無路,出了這樣的昏招,自取滅亡。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也很簡單,司馬懿和郭太后勾結在了一起。歷史上這種內外勾結屢見史籍,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慈禧和恭親王的叔嫂合謀,內外勾結,一舉打掉了肅順為首的八大臣。

這種內外勾結,成功的概率很大,但風險也極高,一旦失敗那就是萬劫不復。

有些史籍也沒看過幾篇,肚子裡半瓶子水的人又要開始噴了:你在編故事。

呵呵,《三國志》當然不會直截了當寫出來,陳壽還要不要腦袋了?但裴松之給三國志做過注啊,他會管你司馬氏,晉朝早滅亡了。別說裴松之,房玄齡也不會給你司馬懿面子。


如此權謀家,呸


1、陳壽是要腦袋,所以他這麼寫:“值三主幼弱,宰輔統政,與奪大事,皆先諮啟於太后而後施行。”這裡的“太后”就是郭太后,“三主幼弱”當然包括曹芳。這條史料呢,是陳壽撒了個謊,但可以理解。給陳壽天大的膽子也不敢直接寫郭太后是司馬氏的傀儡。這麼寫的原因大家也容易理解,為了告訴所有人:司馬氏的所作所為都是上奏過郭太后的,是郭太后拿的主意。

但陳壽在別的地方也告訴了大家,我撒謊了。

第一處所有人都知道,三少帝中的曹芳是有兩個輔政大臣曹爽和司馬懿的,輪不到你郭太后做主。

第二處寫在《文帝紀》中,魏文帝曹丕定過規矩:“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這是以詔書形式公告天下的。魏文帝發過的詔書多了,《三國志》僅記載了少量幾條,而有“惜墨如金”之稱的陳壽,偏偏記載了這一條。陳壽這個人啊,人品雖然不端,史家的骨頭還是有的。

2、房玄齡等人會給你司馬懿面子?當然不會。所以《晉書》如實記載:“帝於是奏永寧太后,廢爽兄弟。”

“帝”,司馬懿;“永寧太后”,郭太后。這一條講的就是高平陵之變當日,司馬懿一發動兵變,立馬上書郭太后要罷了曹爽兄弟的官,郭太后立馬同意。

3、陳壽雖然不敢在《三國志》中把房玄齡這句話寫進去,但他會換個花樣寫:“大司農沛國桓範聞兵起,不應太后召,矯詔開平昌門。”

郭太后參與同謀躍然紙上。

有人要說了,這是司馬懿挾持郭太后,一個婦道人家在兵變面前有什麼辦法。那我勸你還是別看書了,玩遊戲比較適合你。


如此權謀家,呸


4、還是《晉書》:“八年夏四月,曹爽用何晏、鄧揚、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

“五月,帝(司馬懿)稱疾不與政事。”

看明白了嗎?郭太后剛被貶到永寧宮,司馬懿立馬稱病,再也不參與政事。

沒看明白的話,我問一句:曹爽的黨羽中,司馬懿最恨誰啊?

答案:丁謐。

5、再看一條來自裴松之的輔助史料:“奏使郭太后出居別宮……皆(丁)謐之計。司馬宣王由是特深恨之。”

現在看明白了吧,把郭太后貶到永寧宮,讓司馬懿恨得牙癢癢的。兩個人沒勾結,你司馬懿憑啥恨得牙癢癢的?

可是,司馬懿再怎麼恨,他的反應卻是稱病不再過問政事。翻譯成普通人能看懂的大白話就是,司馬懿交出大權,承認失敗,投降了。

4、5兩條史料合在一起,就是司馬懿勾結郭太后的直接記載。郭太后,也是個可憐之人,不但成為壓垮司馬懿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是司馬懿祖孫三代把持魏國朝政的傀儡。

這就是司馬懿和曹爽鬥爭的第三個回合。司馬懿發昏了,為了挽回頹勢,居然去勾結郭太后,這可是大忌。一下子被曹爽捏住了把柄,司馬懿只能認輸,退出朝堂。

武衛將軍曹爽,保鏢頭子曹爽,被世家大族小看了的曹爽,用了8年時間,打敗了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如日中天的司馬懿,完成了曹叡的遺願。可以說曹叡沒看錯人。

四、如此權謀家,呸!

可是最後的結局大家都很清楚,一年七個月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誅殺曹爽,翻盤成功。於是司馬懿被譽為老奸巨猾、忍辱負重、隱忍不發,實乃三國第一權謀家。

我呸。權謀家,那是在廟堂之上就能掌控局勢的人。發動軍事政變居然算權謀家,我呸。其實呢,司馬懿臉皮並不算非常厚,你讓他自己說,司馬懿肯定會說:我真不是三國第一權謀家。

有些讀者留言說,曹爽不夠心狠手辣,在司馬懿失勢後殺了他,什麼事都沒了。

大錯特錯。

知不知道為什麼古代把曹操、司馬懿一直看做亂臣賊子?特別是司馬懿。

廟堂上的鬥爭要按廟堂上的規矩來,哪有這樣的?輸了就搞軍事政變,政變成功就斬草除根?向來的規矩是:贏了的那一方不能把輸掉的一方趕盡殺絕。輸了就搞軍事政變,然後斬草除根,那不亂套了。這個先例一開,以後都這麼搞,天下大亂。

司馬家臉皮厚,不遵守規則,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後代,司馬炎死了沒多久,八王之亂就開始殺殺殺。今天我得勢了,我就殺光你。明天你得勢了,你就殺光他。結果是什麼?

五胡亂華。

打個其他角度的比方吧。講道理講不過,仗著自己拳頭大,就可以直接動手了是吧。所以全中國的女人都應該鄙視司馬懿,否則男人都學司馬懿,你女人力氣小,男人就天生該揍你。

"

曹爽,三國最大的草包。這個結論是現代人下的,因為他在與司馬懿的鬥爭中佔盡優勢被反殺,所以很多現代人嘲諷他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最近在講曹爽和司馬懿整整十年的龍爭虎鬥。第一個回合,曹爽使用釜底抽薪之計,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讓自己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同時任命曹訓為武衛將軍,掌握了魏國中軍的兵權。第二個回合,曹爽利用興勢之戰,再用釜底抽薪之計摧毀了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從此對司馬懿佔據上風。

兩篇文章發了後,很多人留言說曹爽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心狠手辣,沒有在自己優勢時殺掉司馬懿。

錯了。

這篇文章說說曹爽和司馬懿鬥爭的第三個回合,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本文可定名為:《曹爽有話說:我不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一、曹爽是什麼人?

問:曹爽是什麼人?

答:是魏明帝的發小,在出任輔政大臣之前當過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這些官。一看就知道,全部都是皇帝身邊的近侍。魏明帝臨死前擬定的第一批輔政大臣名單裡就有曹爽,時任武衛將軍。這也是曹爽之前當過的最大的一個官。

這個武衛將軍呢,就有講究了。所謂武衛將軍就是魏國中軍之武衛營的主將。武衛營是個什麼東西?前身即曹操是宿衛軍也,曹操手中最精銳的戰士。曹丕登上皇位後,將這些虎士全部編在武衛營。一般都認為,虎豹騎即在其中。所謂武衛將軍,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第一御前侍衛。而曹爽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許褚。說到這裡就說個題外話了,由此可知,曹爽必然有武勇,不然魏明帝嫡系那麼多,是輪不到曹爽來出任武衛將軍的。

如此權謀家,呸

但是武衛將軍雖然親貴重要,卻是內臣,是整天待在皇帝身邊的保鏢。按照規矩,是絕對不能和外臣來往的。許褚有個著名的故事就是:有一次曹仁去見曹操,許褚出來說主公馬上出來。曹仁想借機和許褚套套近乎,就招呼許褚坐下來聊天。結果許褚理都不理,讓曹仁恨死了。

這就是內臣的規矩,你不能和外臣來往,否則內外勾結,那還了得。

這其實說明什麼呢?說明曹爽出任大將軍之前,跟朝中諸多重臣沒有來往,沒有自己的關係網絡。其實就是一句話,曹爽沒啥勢力。

可是這個沒有什麼勢力的曹爽偏偏身負重任。他不僅僅是要護得曹叡的兒子曹芳周全,還要繼承曹叡的遺願,將兵權重新歸於曹氏、夏侯氏之手。可見曹叡對他的信任之深。

二、曹叡的遺願是什麼?

這個事呢,就要從曹丕說起。眾所周知,曹丕能夠篡了漢朝的天下,乃是和世家大族進行了利益交換。他改變了曹操強勢的做法,以一定程度的妥協來換取世家大族的支持。眾所周知的九品中正制就是其中代表。

一方面曹丕保證世家大族的世襲權力,一方面世家大族承認曹氏對兵權的絕對掌控。因此形成軍政由曹氏、夏侯氏掌握,民政以曹丕親信的士族陳群、司馬懿等處理。

所以終曹丕一世,司馬懿雖然有撫軍大將軍的頭銜,最多統領過的兵馬只不過5000人。

曹叡繼任後,宗室和士族、功臣集團繼續搞平衡的制度保持延續。但因為曹氏、夏侯氏的人才斷檔,相對最不重要的荊州方向軍事交給了有突出軍事能力的司馬懿。

可是隨著諸葛亮的北伐和曹魏最後一個幹才曹真的病死,司馬懿一躍成為魏國軍中第一人。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魏國的根本,在曹叡在世時他能掌控住,依然對司馬懿寵信有加。當他感覺自己身體已經不行後,這種情況就必須改變。因此曹叡派司馬懿攻打公孫淵,徹底解決遼東問題,而且還不派副將,讓司馬懿有專制之權,這在曹魏的歷史上是破天荒頭一回。


如此權謀家,呸


可是在司馬懿尚在遼東班師途中,曹叡擬定了第一份輔政大臣的名單: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名單裡沒有司馬懿。

這份名單其實就是曹叡一直想幹的事。曹叡即位後,隨著功臣宿將紛紛離世,他對魏國的掌控程度要比曹丕時強得多;更隨著諸葛亮去世;又派司馬懿解決了公孫淵,能夠威脅魏國存亡的外患和後顧之憂都解除了。曹叡已經有能力騰出手來鞏固皇室權威,具體的做法就是恢復曹操時的舊制。可是曹叡身子骨被掏空了,36歲就翹了辮子。他的這份心願只能讓輔政大臣來完成,所以第一份輔政大臣名單裡,絕對不會有司馬懿。

這倒未必是曹叡提防猜忌司馬懿,而只不過是為了魏國的穩定。

但是這份輔政大臣名單全部是曹家和夏侯家的人(注:秦朗是曹操養子,也是曹家的人),這就違背了曹丕和士族達成的默契,讓士族大為不安。於是,趁曹叡病得糊塗了,劉放和孫資慫恿曹叡,將輔政大臣名單改為曹爽和司馬懿。注:最後時刻,曹叡想改回來,已經來不及了。

可是,第二份名單為什麼會有第一份名單裡的曹爽呢?

這幫士族看中的就是曹爽沒當過外臣,在朝中沒有勢力。你曹爽不過就是曹叡的保鏢頭子,還能翻天不成?

三、曹爽有話說:我不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但是曹爽做到了。興勢之戰後,司馬懿的勢力遭到極大打擊。曹爽對司馬懿終於不再那麼客氣。興勢之戰後一年,曹爽再次使出釜底抽薪之計,直接撤銷中壘、中堅營的編制,將人馬全部並進武衛營,架空了中護軍司馬師。司馬懿強力反對,但曹爽就當司馬懿是個屁。

再後一年,曹爽和司馬懿在針對吳國的軍事問題上起了爭執,以往這種問題都是司馬懿說了算,這次曹爽直接否決了司馬懿的建議。司馬懿失去了對軍國大事的決策權。

而曹爽能這麼強勢的背景就在於興勢之戰後,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已基本摧毀。

司馬懿會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會。但司馬懿想出的辦法卻極為愚蠢,這導致了他的失敗。

這件事在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但史官讓人佩服的地方就是,雖然他們會用春秋筆法,但他們會忠實記錄歷史。把他們記錄的蛛絲馬跡整合在一起,事情真相自然浮出水面。

那就是上文說過的,皇帝最忌諱的內外勾結。司馬懿走投無路,出了這樣的昏招,自取滅亡。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也很簡單,司馬懿和郭太后勾結在了一起。歷史上這種內外勾結屢見史籍,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慈禧和恭親王的叔嫂合謀,內外勾結,一舉打掉了肅順為首的八大臣。

這種內外勾結,成功的概率很大,但風險也極高,一旦失敗那就是萬劫不復。

有些史籍也沒看過幾篇,肚子裡半瓶子水的人又要開始噴了:你在編故事。

呵呵,《三國志》當然不會直截了當寫出來,陳壽還要不要腦袋了?但裴松之給三國志做過注啊,他會管你司馬氏,晉朝早滅亡了。別說裴松之,房玄齡也不會給你司馬懿面子。


如此權謀家,呸


1、陳壽是要腦袋,所以他這麼寫:“值三主幼弱,宰輔統政,與奪大事,皆先諮啟於太后而後施行。”這裡的“太后”就是郭太后,“三主幼弱”當然包括曹芳。這條史料呢,是陳壽撒了個謊,但可以理解。給陳壽天大的膽子也不敢直接寫郭太后是司馬氏的傀儡。這麼寫的原因大家也容易理解,為了告訴所有人:司馬氏的所作所為都是上奏過郭太后的,是郭太后拿的主意。

但陳壽在別的地方也告訴了大家,我撒謊了。

第一處所有人都知道,三少帝中的曹芳是有兩個輔政大臣曹爽和司馬懿的,輪不到你郭太后做主。

第二處寫在《文帝紀》中,魏文帝曹丕定過規矩:“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這是以詔書形式公告天下的。魏文帝發過的詔書多了,《三國志》僅記載了少量幾條,而有“惜墨如金”之稱的陳壽,偏偏記載了這一條。陳壽這個人啊,人品雖然不端,史家的骨頭還是有的。

2、房玄齡等人會給你司馬懿面子?當然不會。所以《晉書》如實記載:“帝於是奏永寧太后,廢爽兄弟。”

“帝”,司馬懿;“永寧太后”,郭太后。這一條講的就是高平陵之變當日,司馬懿一發動兵變,立馬上書郭太后要罷了曹爽兄弟的官,郭太后立馬同意。

3、陳壽雖然不敢在《三國志》中把房玄齡這句話寫進去,但他會換個花樣寫:“大司農沛國桓範聞兵起,不應太后召,矯詔開平昌門。”

郭太后參與同謀躍然紙上。

有人要說了,這是司馬懿挾持郭太后,一個婦道人家在兵變面前有什麼辦法。那我勸你還是別看書了,玩遊戲比較適合你。


如此權謀家,呸


4、還是《晉書》:“八年夏四月,曹爽用何晏、鄧揚、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

“五月,帝(司馬懿)稱疾不與政事。”

看明白了嗎?郭太后剛被貶到永寧宮,司馬懿立馬稱病,再也不參與政事。

沒看明白的話,我問一句:曹爽的黨羽中,司馬懿最恨誰啊?

答案:丁謐。

5、再看一條來自裴松之的輔助史料:“奏使郭太后出居別宮……皆(丁)謐之計。司馬宣王由是特深恨之。”

現在看明白了吧,把郭太后貶到永寧宮,讓司馬懿恨得牙癢癢的。兩個人沒勾結,你司馬懿憑啥恨得牙癢癢的?

可是,司馬懿再怎麼恨,他的反應卻是稱病不再過問政事。翻譯成普通人能看懂的大白話就是,司馬懿交出大權,承認失敗,投降了。

4、5兩條史料合在一起,就是司馬懿勾結郭太后的直接記載。郭太后,也是個可憐之人,不但成為壓垮司馬懿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是司馬懿祖孫三代把持魏國朝政的傀儡。

這就是司馬懿和曹爽鬥爭的第三個回合。司馬懿發昏了,為了挽回頹勢,居然去勾結郭太后,這可是大忌。一下子被曹爽捏住了把柄,司馬懿只能認輸,退出朝堂。

武衛將軍曹爽,保鏢頭子曹爽,被世家大族小看了的曹爽,用了8年時間,打敗了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如日中天的司馬懿,完成了曹叡的遺願。可以說曹叡沒看錯人。

四、如此權謀家,呸!

可是最後的結局大家都很清楚,一年七個月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誅殺曹爽,翻盤成功。於是司馬懿被譽為老奸巨猾、忍辱負重、隱忍不發,實乃三國第一權謀家。

我呸。權謀家,那是在廟堂之上就能掌控局勢的人。發動軍事政變居然算權謀家,我呸。其實呢,司馬懿臉皮並不算非常厚,你讓他自己說,司馬懿肯定會說:我真不是三國第一權謀家。

有些讀者留言說,曹爽不夠心狠手辣,在司馬懿失勢後殺了他,什麼事都沒了。

大錯特錯。

知不知道為什麼古代把曹操、司馬懿一直看做亂臣賊子?特別是司馬懿。

廟堂上的鬥爭要按廟堂上的規矩來,哪有這樣的?輸了就搞軍事政變,政變成功就斬草除根?向來的規矩是:贏了的那一方不能把輸掉的一方趕盡殺絕。輸了就搞軍事政變,然後斬草除根,那不亂套了。這個先例一開,以後都這麼搞,天下大亂。

司馬家臉皮厚,不遵守規則,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後代,司馬炎死了沒多久,八王之亂就開始殺殺殺。今天我得勢了,我就殺光你。明天你得勢了,你就殺光他。結果是什麼?

五胡亂華。

打個其他角度的比方吧。講道理講不過,仗著自己拳頭大,就可以直接動手了是吧。所以全中國的女人都應該鄙視司馬懿,否則男人都學司馬懿,你女人力氣小,男人就天生該揍你。

如此權謀家,呸


所以司馬懿一直是歷朝歷代的反面典型,你在廟堂上輸掉了,可你不遵守遊戲規則,搞軍事政變,以後就有樣學樣。這堅決不行。

軍事政變倒也罷了,如果司馬懿善待曹爽,那還好點。政變成功還趕盡殺絕,雖然對司馬懿來說是消除了隱患,卻開了一個壞先例。以後都這麼來,整個國家就陷入大亂。

所以,吹捧司馬懿的人,全是雜碎,眼睛裡只有一己私利。在這些人眼裡,為了一己私利,什麼都可以幹。

如果曹爽遵守規則,不夠心狠手辣,因此被現代人稱之為三國最大草包的話。

那麼,曹爽還是當這樣的草包比較好。

不過我知道的,噴子是不會罷休的,他們會說,司馬懿得勢後,魏國也沒天下大亂啊。那麼淮南三叛算什麼呢?毛主席早就講過了,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不過這是第五篇的內容了。

上一篇參見《三國曆史上非常詭異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分出了勝負,卻沒有輸家》

本文未經“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