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蔡百萬”拾遺

“南湖樓”樓名匾額為蔡新題寫

山美“蔡百萬”拾遺

蔡新手跡《憲章太翁阿咸壽序》

山美“蔡百萬”拾遺

縣令伍有庸題寫對聯

山美“蔡百萬”拾遺

南湖樓樓門遺址

山美“蔡百萬”拾遺

福建巡撫李殿圖題寫“外翰”匾額

山美是平和縣崎嶺鄉轄下一個小山村,背靠海拔1300多米的大尖山,周遭山高坡陡,人口不過百餘。就是這樣一個閉塞偏遠的小村落,卻在200多年前出了個富甲一方的“蔡百萬”,至今仍有不少人文遺蹟,等待有心人去尋訪、挖掘。日前,蔡百萬後人蔡委洪給我發來一些山美人家珍藏的與蔡百萬家族有關的舊物照片,其中最有價值的,當屬一幅清代名臣蔡新撰寫的《憲章太翁阿咸壽序》卷軸、一幅福建巡撫李殿圖題寫的“外翰”匾額,以及兩副木刻對聯,還有一些舊建築遺存的木構件、石構件。這些舊物因年代久遠,又與清代名臣蔡新等人息息相關而顯得彌足珍貴。

蔡相爺手跡《壽序》

據山美《蔡氏族譜》記載,蔡百萬本名贊,字憲章,又名宗元,號章亭,生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卒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在世壽83歲。蔡贊15歲喪父,20歲渡臺,經過二十年打拼,成為遠近聞名的商業巨賈“蔡百萬”,後返回家鄉山美定居,廣置田園,修築南湖樓、蔡氏宗祠等豪庭美宅,在平和一帶頗負盛名。

《憲章太翁阿咸壽序》系曾任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的清代名臣蔡新為蔡百萬75歲壽誕所作,落款“進士出身、尚書房行走、誥授光祿大夫、經筵講官、特晉太子太師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總理國子監事務加一級,愚叔新拜撰”。關於此《壽序》,我曾在山美《蔡氏族譜》見過抄錄版,並將其斷句、加註標點後錄入《尋找山美蔡百萬》一文,如今是首次看到原件照片。整幅卷軸雖因年代久遠而乏黃,但卷面仍然完好無缺,全文636字皆清晰可辨,通篇楷體頗具歐楷神韻,符合蔡新的書法風格。內文既有對《周禮·三物》的詮釋與“德”“行”的獨到見解,又對蔡百萬生平經歷作了簡要概述,更對蔡百萬德行不乏褒揚之辭,言及修德積行之士“若我南湖憲章阿咸者,其殆庶幾乎?”

山美蔡氏源自漳浦,而蔡新蔡相爺更是祖籍漳浦,追本溯源,蔡百萬與蔡相爺算是本家同宗,故而兩人私交甚篤,過從甚密。蔡贊較蔡相爺年幼6歲,對蔡相爺執侄子禮,《壽序》中的“阿咸”即舊時叔伯輩對侄子的暱稱。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二月,時逢蔡百萬75歲壽誕,蔡百萬于山美本宅大宴賓朋。時年蔡相爺已臻81歲高齡,致政歸家在漳浦本宅養老。蔡百萬安排次子克翰前往漳浦拜會蔡相爺,邀請蔡相爺前往山美相聚同樂,蔡相爺年邁不能成行,乃執筆撰文《憲章太翁阿咸壽序》,交由克翰帶回在壽宴上誦讀助興,一時廣為傳頌,成為美談。

巡撫親書匾額

“外翰”匾額為木製浮雕,中間“外翰”兩字因年代久遠,筆畫有所脫落,但形體輪廓仍在;左右兩邊題款分別為“兵部侍郎巡撫福建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響加十級紀錄十次李殿圖為”“儒學訓導蔡克全立”。

蔡克全為蔡百萬第七子。據山美《蔡氏族譜》、道光黃許桂版《平和縣誌》等史料記載,蔡克全系嘉慶七年(1802年)稟貢,援例捐訓導,歷任汀州府訓導、安溪教諭、順昌教諭、彰化學教諭、永福教諭等職。蔡百萬前後娶有三房妻妾,育有七個兒子,其發家後陸續為子嗣捐取了功名,但真正出仕為官者卻不多,有史可查出外為官者僅蔡克全一人。蔡克全仕途止於教諭一職,屬正八品銜,大抵相當於今天的縣教育局局長。“外翰”一詞,在明、清時代多指府學教授、州學正之流俗諛稱,其居所多題寫為“外翰第”,有籍以弘揚祖德,啟裕後人之意。

為蔡克全題寫“外翰”匾額的李殿圖系直隸高陽(今河北省保定市轄下)人,乾隆三十一年進士,清朝大臣,曾任安徽、福建巡撫、江西巡撫等職。李殿圖於嘉慶六年(1801年)十二月到任福建巡撫兼提督軍務,嘉慶十一年(1806年)二月調往江西,在閩期間不足5年。蔡克全則為嘉慶七年(1802年)稟貢,可見匾額題寫時間應在蔡克全任職汀州府訓導之時,亦即1802~1806年期間。從官階等級來看,府學訓導為從八品銜,巡撫為從二品銜,提督軍務則為從一品大員。李殿圖政、軍一肩挑,可謂位高權重,能為一位僅從八品的府學訓導題寫匾額,也算頗為難得,對蔡克全不無賞識、提攜之意。

蔡克全一生輾轉閩、臺各地三十餘載,先後擔任訓導、教諭等職,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歸家終老,其子嗣不多,今仍有後人居於臺灣嘉義、臺北一帶。

縣令題贈對聯

蔡委洪發給我的圖片包括兩副木刻對聯,其中一副上聯“種嘉樹以計年村堪作棟”,下聯“藏祕書而稽古富在多文”,上聯題款為“嘉慶戊午季春題贈”“馥昭年臺先生”,下聯落款“罔州伍有庸”加蓋陰、陽刻印章各一枚。此聯平仄相合、對仗工整,堪稱佳聯妙對。查山美《蔡氏族譜》可知,蔡馥昭系山美蔡氏“十世祖”,生於乾隆乙酉年卒於嘉慶己卯年,曾封贈修職郎。蔡馥昭之父蔡博厚為歲進士,系蔡百萬堂弟。歲進士是“歲貢生”的雅稱,明清科舉時代,除鄉試、會試以外,還會定期選拔各州、縣生員(秀才)貢入國子監,被選中者稱為“貢生”,算是取得了出仕為官的資格。蔡博厚、蔡馥昭父子雖未實際為官,卻均有功名在身,在當地也算是頗具名望的鄉紳階層了。

然則,為蔡馥昭題贈對聯的伍有庸又是什麼人物呢?查閱相關史料可知,伍有庸,字維籍,號青田,廣東新會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科進士,曾任福建平和知縣、湖南江華知縣、武陵縣事等職。因母親年邁,於武陵縣事任上辭官回鄉侍母,在家鄉景賢書院、罔州書院擔任講席近20載,工詩文,著有《聞香館詩文集》四卷;尤擅書法,以行、楷見長,深得魏晉鐘王之韻,遺世作品頗多。嘉慶三年(1798年)春,伍有庸到平和縣擔任縣令一職。為了真實體察民情,他甫一進入平和境內就換上平民服裝進行微服私訪,發現當地行戶經常動用私刑欺行霸市,許多地方私設賭場引誘民眾參賭而至農事荒廢,於是決心整殤吏治,到任後即查封賭場,對欺行霸市的行戶進行嚴苛整肅。緊接著又頒發三條禁令:第一,嚴禁鄉俚發生宗族械鬥;第二,嚴厲打擊盜賊行徑,一經發現立即剪除;第三,嚴禁仗勢欺人、欺負弱小,尤其對於大姓強房,一旦有恃強凌弱的行為即刻查處重辦。禁令頒佈一個月後,平和縣境治安大為好轉,幾乎形成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氣,民眾無不拍手稱快。伍有庸工詩文、擅書法,經常深入書院,與學員談藝論文。他的書法深受當地鄉紳喜愛,每每有人前來求字總是來者不拒,一時竟呈現“洛陽紙貴”的現象。可惜的是,深受百姓擁戴的伍有庸到任平和不及兩月,就因父親病故不得不去職回鄉守制三年。其到平和任職時間雖短,卻在道光版《平和縣誌》中留有傳記,可見頗有政績,深得民心。伍有庸的離去,令平和百姓深為惋惜。蔡委洪家藏對聯,題款時間為“嘉慶戊午季春題贈”,與伍有庸到任平和縣令時間吻合。

所見另一副木刻對聯,上聯“宗德祖功創業垂可久”,下聯“芹花桂萼傳家慶有餘”,對聯未註明題寫者姓名與時間,唯上聯加蓋一枚“南湖”印章,下聯蓋兩枚印章,其中一枚似為“徵祥敬置”,另一枚則難以辨識,對於其來歷尚待進一步考證。

歲月悠遠,富甲一方的蔡百萬家族曾經為地處山旮旯的山美村留下了許多美輪美奐的民居建築和人文遺蹟,如今二百多年過去,往昔的富庶與繁華皆成過眼煙雲。蔡百萬耗費巨資肇建的“南湖樓”更早在同治年間就被大火焚燬,僅餘一幅石砌拱券樓門遺存,門楣上當年蔡新親筆題寫的“南湖樓”匾額顯得蕭瑟落寞,似在無聲訴說著歲月滄桑。相比之下,山美人家珍藏的《壽序》、“外翰“匾額和木刻對聯等倖存舊物已成了山美蔡氏彌足珍貴的傳家寶。對此蔡委洪表示,山美蔡氏已在著手重修部分祖厝,待落成之時,將在祖厝內佈置蔡氏家風家訓館,並將這些舊物在祖厝廳堂集中懸掛展示,以期慎終追遠、啟迪後昆。(本文源自《閩南日報》 林曉文 文/供圖)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