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CPA注會與中級會計職稱“並考”可行嗎?

財會 註冊會計師 資格考試 投資 金程教育 2017-03-26

17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報名於3月1日開始,而註冊會計師CPA考試報名時間為4月5日,有部分考生打算同時搬起這兩座山,這樣並考的做法可行麼?下面金程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並考的可行性和具體的備考搭配,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將這兩科“並考”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

一、報名條件

(一)CPA考試報名條件

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中國公民,可以申請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業階段考試:

1、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PS:每年都有大量考生都吐槽註冊會計師的考試難度係數太大,但小編認為其根本原因是註冊會計師的報名門檻極低,專科及以上學歷均可報考,因此要通過較高的難度篩選考生,保證註冊會計師的含金量。

(二)中級職稱報名條件

報名參加會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的人員,除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五年。

2、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四年。

3、取得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會計工作滿二年。

4、取得碩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一年。

5、取得博士學位。

17年CPA注會與中級會計職稱“並考”可行嗎?

二、考試時間

2017年CPA考試時間為10月14日至10月15日,中級職稱考試時間為9月9日至9月10日。從時間上分析來看,對於“並考”CPA和中級職稱十分可行。

三、考試科目

(一)注會考試科目

專業階段設有六門考試科目,分別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要求在連續五個考試年度內全部通過上述六門方可報考綜合階段考試。考試形式從2012年開始實施機考。

(二)中級職稱考試科目

中級職稱共設有三門課程,分別為《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參加考試的人員必須在連續的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的考試才能取得中級會計師資格。今年中級已經開始全面實行機考。

四、科目組合

(一)科目之間的關聯

01、注會科目之間的關聯

《會計》為注會六門最為基礎的一門,因此建議首報《會計》,《會計》實際上是教我們如何做賬,而《審計》則是教我們如何查賬。《稅法》與《會計》聯繫很緊密,其中《會計》中涉及到《稅法》中的增值稅、所得稅。《財務成本管理》與《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在舊制度下本屬於一門課程。《審計》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又都有內部控制的內容。《經濟法》在六門中相對獨立。

02、注會與中級職稱科目之間的關聯

注會《會計》包括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的幾乎所有內容,除了《中級會計實務》中有兩章事業單位會計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在注會《會計》中是沒有涉及的,但是這兩章內容也並不是十分重要,在考前一週看看教材即可。注會《會計》側重於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併和合並財務報表以及收入、所得稅和差錯更正,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除了側重注會中的重點章外,還比較側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和長期負債及借款費用。

注會的《財務成本管理》包括《中級財務管理》的幾乎所有內容,當然中級中的集權與分權在注會中並沒有涉及,不過也不怎麼重要,可以忽略,但注會《財務成本管理》中有企業價值評估、期權估價這兩塊硬骨頭,中級職稱《中級財務管理》中則沒有,還有注會《財務成本管理》中包括成本會計部分,而這也是中級職稱《中級財務管理》中所沒有的內容。

所以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側重於財務報表分析、企業價值評估、資本預算(項目價值評估)、期權估價、其他長期籌資、產品成本計算,而中級職稱《中級財務管理》則側重於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以及收入與分配管理。注會的《稅法》和《經濟法》與中級職稱的《中級經濟法》相對應。注會的《經濟法》中以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和票據法為重點,中級職稱《中級經濟法》中沒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權法以及破產法。《中級經濟法》的稅法部分收錄了注會《稅法》中最重要的兩大稅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二)科目搭配建議

01、注會《會計》、《財務成本管理》和《經濟法》+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注:本組搭配適合全職備考或備考時間比較充裕的考生。7月份之前都可以以注會三門為主,至少能在這個期間完整地學完一遍基礎班。進入7月份後,要以中級三科為主,同時注會的科目每週也都要拿出一定時間複習加強鞏固,尤其是《會計》和《財務成本管理》的習題班也要跟上。因中級相比注會簡單一些,因此在學完一遍注會的科目後再學中級的科目會更輕鬆。進入9月份,中級開始衝刺,可以先暫時將注會的科目放一放,待中級考完再全面衝刺注會。

02、注會《會計》、《稅法》和《經濟法》+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注:本組搭配適合工作不算很忙的上班族考生。在6月底之前都可將精力完全花在注會《會計》、《稅法》、《經濟法》和中級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上,進入7月份,開始《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經濟法》的學習,同時注會《會計》和中級《中級財務管理》進入提高階段的學習。進入9月後,可先將注會科目放一放,全力衝刺中級考試。待中級考完,注會三門一同進入衝刺階段。

03、注會《會計》、《稅法》和《經濟法》+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經濟法》

注:本組搭配更好的平衡了注會與中級。注會《會計》對應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注會《經濟法》和《稅法》對應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經濟法》。那麼完全可以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注會三門的備考上,中級考前1個月再將《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經濟法》過一遍就OK。

04、注會《會計》、《審計》和《稅法》+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

注:本組搭配更適合以注會為主的上班族考生。注會的三門是非常經典的搭配,再跨考一科中級中最難的一科,比較不錯的選擇。在備考安排上,可以將精力完全用在注會科目的備考中,待中級考前1個月開始時,再將《中級會計實務》過一遍即可。

05、注會《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和《經濟法》+中級職稱《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注:本組搭配是針對注會《會計》已通過或學習過注會《會計》課程的同學。在備考安排上,依然可以將絕大部分精力用於注會科目的備考中。需要注意的是注會《財務成本管理》與中級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的重難點還是相差較大的,故建議在6月底之前以注會科目為主,7、8月份以中級為主(當然注會《審計》是要同時進行的)。

06、注會《會計》、《經濟法》+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注:本組搭配更適合以中級為主的而又打算同時報考注會的同學。3月底之前以注會為主。從4月份開始以中級為主(當然注會會計要同時學的,經濟法每週要花一定的時間看看教材,以免太生疏),9月份初開始衝刺中級,以教材和輕四(最後六套題)為主,通過做題來找薄弱的地方,再看教材加以掌握。待中級考後,便立即投入到注會經濟法的學習中,當然此時會計的火候差不多了,集中火力攻經濟法。因為有中級的底子,故複習起來不會很困難。進入10月份,注會兩門同時開始衝刺。

以上幾組搭配方案只是一種建議,具體如何選擇還是要看考生自己的基礎和意願,一千個考生可能有一千種複習方法,但無論選擇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和科目搭配,都要付出兢兢業業的努力和持之以恆的耐心,小編祝願大家能夠在中級職稱和CPA的備考中一路劈荊斬棘,乘風破浪!

相關推薦:2017年CPA考試資料 http://www.gfedu.cn/cpa/content_11419.shtml

2017年CPA報名費 http://www.gfedu.cn/cpa/content_11229.shtml

CPA就業 http://www.gfedu.cn/cpa/zyqj.shtml

CPA年薪 http://www.gfedu.cn/cpa/zyfz.shtml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