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

繼“限播令”“限古令”“限薪令”後,針對電視劇“注水”問題,如今又出了“限集令”。

前不久,財新網發佈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表示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廣電總局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

繼“限播令”“限古令”“限薪令”後,針對電視劇“注水”問題,如今又出了“限集令”。

前不久,財新網發佈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表示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廣電總局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這一消息發出後,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事實上,劇集註水一直是電視劇行業急需整治的問題,這兩年這一現象尤為嚴重。

據財新記者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至2014年,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平均集數均未超過38集。而2015年以後獲批劇目平均集數都超過40集,到2018年獲准發行的劇集平均集數達到了42集。

"

繼“限播令”“限古令”“限薪令”後,針對電視劇“注水”問題,如今又出了“限集令”。

前不久,財新網發佈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表示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廣電總局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這一消息發出後,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事實上,劇集註水一直是電視劇行業急需整治的問題,這兩年這一現象尤為嚴重。

據財新記者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至2014年,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平均集數均未超過38集。而2015年以後獲批劇目平均集數都超過40集,到2018年獲准發行的劇集平均集數達到了42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資料顯示,《獵毒人》《壯志高飛》《勇敢的心2》《風雨送春歸》《兒孫幸福計劃》等劇在播出前後劇集長度都有一定的變化。一些大IP劇的體量更是保持在60-80集左右。有業內人透露“如果你拍40集,即便主打精良,但資方也會認為不符合市場而不予投資的。”

由於國內電視劇都銷售方式是由製片公司完成拍攝,再銷售給平臺獲取成本和利潤。電視臺的廣告收入成為購買電視劇的資金來源,以及盈利的途徑。

“作為惟一擁有播出平臺和廣告收入來源的一方,電視臺直接控制了資金鍊的上游,相當於築起了高高的水壩,控制著下游的水量。對於製作方而言,最大的利潤空間就在於銷售時的一次性收入,因此以‘注水’的方式爭取利潤最大化也就成為了電視劇行業司空見慣的舉動。”

"

繼“限播令”“限古令”“限薪令”後,針對電視劇“注水”問題,如今又出了“限集令”。

前不久,財新網發佈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表示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廣電總局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這一消息發出後,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事實上,劇集註水一直是電視劇行業急需整治的問題,這兩年這一現象尤為嚴重。

據財新記者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至2014年,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平均集數均未超過38集。而2015年以後獲批劇目平均集數都超過40集,到2018年獲准發行的劇集平均集數達到了42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資料顯示,《獵毒人》《壯志高飛》《勇敢的心2》《風雨送春歸》《兒孫幸福計劃》等劇在播出前後劇集長度都有一定的變化。一些大IP劇的體量更是保持在60-80集左右。有業內人透露“如果你拍40集,即便主打精良,但資方也會認為不符合市場而不予投資的。”

由於國內電視劇都銷售方式是由製片公司完成拍攝,再銷售給平臺獲取成本和利潤。電視臺的廣告收入成為購買電視劇的資金來源,以及盈利的途徑。

“作為惟一擁有播出平臺和廣告收入來源的一方,電視臺直接控制了資金鍊的上游,相當於築起了高高的水壩,控制著下游的水量。對於製作方而言,最大的利潤空間就在於銷售時的一次性收入,因此以‘注水’的方式爭取利潤最大化也就成為了電視劇行業司空見慣的舉動。”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製片人表示,“給電視劇‘注水’的舉動,是製播雙方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動機驅使下形成的一種默契,如果不能改變當下電視劇利潤分配體系,就不能從根本得到解決。”

而這種不健康的運作方式,不僅擾亂了整個電視劇市場秩序,也在不斷消耗著觀眾的信任。

製片人張湛表示,電視劇一經“注水”,就變了味。故事節奏緩慢,而且硬插許多人物、情節,會喧賓奪主,拖沓乏味,收視率大大下降。作為電視劇投資人,肯定不要發水,一發水電視劇就不好看,最終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口碑。

《欽差大臣》主演王璐瑤坦言,她當時和《欽差大臣》籤的也是30集的合同,後來看到播出時平白多了3集。但因為把這些條款簽在合同裡,只好作罷。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美麗的田野》,原本只是20集,可是後期製作竟然成了32集。老演員程煜在其中有一場餵羊的戲,餵了10分鐘導演都不喊停,急得程煜竟然自創了這樣的臺詞:“羊呀,你怎麼還沒吃完呢?”。

"

繼“限播令”“限古令”“限薪令”後,針對電視劇“注水”問題,如今又出了“限集令”。

前不久,財新網發佈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表示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廣電總局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這一消息發出後,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事實上,劇集註水一直是電視劇行業急需整治的問題,這兩年這一現象尤為嚴重。

據財新記者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至2014年,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平均集數均未超過38集。而2015年以後獲批劇目平均集數都超過40集,到2018年獲准發行的劇集平均集數達到了42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資料顯示,《獵毒人》《壯志高飛》《勇敢的心2》《風雨送春歸》《兒孫幸福計劃》等劇在播出前後劇集長度都有一定的變化。一些大IP劇的體量更是保持在60-80集左右。有業內人透露“如果你拍40集,即便主打精良,但資方也會認為不符合市場而不予投資的。”

由於國內電視劇都銷售方式是由製片公司完成拍攝,再銷售給平臺獲取成本和利潤。電視臺的廣告收入成為購買電視劇的資金來源,以及盈利的途徑。

“作為惟一擁有播出平臺和廣告收入來源的一方,電視臺直接控制了資金鍊的上游,相當於築起了高高的水壩,控制著下游的水量。對於製作方而言,最大的利潤空間就在於銷售時的一次性收入,因此以‘注水’的方式爭取利潤最大化也就成為了電視劇行業司空見慣的舉動。”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製片人表示,“給電視劇‘注水’的舉動,是製播雙方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動機驅使下形成的一種默契,如果不能改變當下電視劇利潤分配體系,就不能從根本得到解決。”

而這種不健康的運作方式,不僅擾亂了整個電視劇市場秩序,也在不斷消耗著觀眾的信任。

製片人張湛表示,電視劇一經“注水”,就變了味。故事節奏緩慢,而且硬插許多人物、情節,會喧賓奪主,拖沓乏味,收視率大大下降。作為電視劇投資人,肯定不要發水,一發水電視劇就不好看,最終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口碑。

《欽差大臣》主演王璐瑤坦言,她當時和《欽差大臣》籤的也是30集的合同,後來看到播出時平白多了3集。但因為把這些條款簽在合同裡,只好作罷。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美麗的田野》,原本只是20集,可是後期製作竟然成了32集。老演員程煜在其中有一場餵羊的戲,餵了10分鐘導演都不喊停,急得程煜竟然自創了這樣的臺詞:“羊呀,你怎麼還沒吃完呢?”。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人民日報曾在《注水劇的問題,不在於長,而在於“臭”》一文中指出,“治理‘注水劇’,還是要認清‘注水劇’的生成邏輯,現實中,有些好劇雖然收穫了口碑,但並未得到與口碑相稱的效益。相反很多注水劇卻能實現經濟效益。所以,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機制,讓良心劇、口碑劇、名利雙收,讓注水劇、爛劇名利雙輸”。

儘管有關“限集令”的政策還未完全落實,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政策的管控,劇集“注水”的問題將會進一步受到重視。在政策面前,投資方的要求也會有所收斂,使得創作者更注重對優質內容的追求,有助於提升電視劇整體質量。

事實上,當電視劇市場自我消化能力不足以應對出現的問題時,就需要政策的介入,進行宏觀把控。

2015年,廣電總局對各大電視臺下達了新規定: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古裝劇減少,電視臺為了搶佔份額也會從其他類型的劇集入手。豐富了電視臺的選劇、購劇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古裝劇的產出數量。

"

繼“限播令”“限古令”“限薪令”後,針對電視劇“注水”問題,如今又出了“限集令”。

前不久,財新網發佈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表示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廣電總局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這一消息發出後,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事實上,劇集註水一直是電視劇行業急需整治的問題,這兩年這一現象尤為嚴重。

據財新記者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至2014年,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平均集數均未超過38集。而2015年以後獲批劇目平均集數都超過40集,到2018年獲准發行的劇集平均集數達到了42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資料顯示,《獵毒人》《壯志高飛》《勇敢的心2》《風雨送春歸》《兒孫幸福計劃》等劇在播出前後劇集長度都有一定的變化。一些大IP劇的體量更是保持在60-80集左右。有業內人透露“如果你拍40集,即便主打精良,但資方也會認為不符合市場而不予投資的。”

由於國內電視劇都銷售方式是由製片公司完成拍攝,再銷售給平臺獲取成本和利潤。電視臺的廣告收入成為購買電視劇的資金來源,以及盈利的途徑。

“作為惟一擁有播出平臺和廣告收入來源的一方,電視臺直接控制了資金鍊的上游,相當於築起了高高的水壩,控制著下游的水量。對於製作方而言,最大的利潤空間就在於銷售時的一次性收入,因此以‘注水’的方式爭取利潤最大化也就成為了電視劇行業司空見慣的舉動。”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製片人表示,“給電視劇‘注水’的舉動,是製播雙方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動機驅使下形成的一種默契,如果不能改變當下電視劇利潤分配體系,就不能從根本得到解決。”

而這種不健康的運作方式,不僅擾亂了整個電視劇市場秩序,也在不斷消耗著觀眾的信任。

製片人張湛表示,電視劇一經“注水”,就變了味。故事節奏緩慢,而且硬插許多人物、情節,會喧賓奪主,拖沓乏味,收視率大大下降。作為電視劇投資人,肯定不要發水,一發水電視劇就不好看,最終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口碑。

《欽差大臣》主演王璐瑤坦言,她當時和《欽差大臣》籤的也是30集的合同,後來看到播出時平白多了3集。但因為把這些條款簽在合同裡,只好作罷。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美麗的田野》,原本只是20集,可是後期製作竟然成了32集。老演員程煜在其中有一場餵羊的戲,餵了10分鐘導演都不喊停,急得程煜竟然自創了這樣的臺詞:“羊呀,你怎麼還沒吃完呢?”。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人民日報曾在《注水劇的問題,不在於長,而在於“臭”》一文中指出,“治理‘注水劇’,還是要認清‘注水劇’的生成邏輯,現實中,有些好劇雖然收穫了口碑,但並未得到與口碑相稱的效益。相反很多注水劇卻能實現經濟效益。所以,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機制,讓良心劇、口碑劇、名利雙收,讓注水劇、爛劇名利雙輸”。

儘管有關“限集令”的政策還未完全落實,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政策的管控,劇集“注水”的問題將會進一步受到重視。在政策面前,投資方的要求也會有所收斂,使得創作者更注重對優質內容的追求,有助於提升電視劇整體質量。

事實上,當電視劇市場自我消化能力不足以應對出現的問題時,就需要政策的介入,進行宏觀把控。

2015年,廣電總局對各大電視臺下達了新規定: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古裝劇減少,電視臺為了搶佔份額也會從其他類型的劇集入手。豐富了電視臺的選劇、購劇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古裝劇的產出數量。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不過隨著網劇的興起,以玄幻、仙俠為主的古裝IP深受資本青睞。在資本的加持下,古裝劇數量隨之增加。2016年第一季度備案的古裝劇達到42部,到2017年增至44部,2018年為47部。古裝劇受眾多以90、00後為主,正好符合電視劇市場的主體受眾。

古裝劇數量瘋狂增長的同時,質量也面臨著嚴重下滑。尤其是網絡IP改編的古裝劇,主演大多為流量型藝人,演技不過關,摳圖,演員在室內吹空調,場景全靠後期合成……

提升古裝劇質量也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今年以來,古裝劇政策進一步收緊。今年3月,網傳廣電總局出調控新規,從即日起至6月,包括武俠、玄幻、歷史、神話、穿越、傳記、宮鬥等在內的所有古裝題材網劇、電視劇、網大都暫停播出。已播出的撤掉所有版面,未播出的全部擇日再排。

儘管這一規定有很多不確定性,但今年以來古裝劇數量確實明顯減少,第一季度備案劇僅25部,比去年減少了22部。放棄對數量的盲目追求,自然會將重心放在對內容質量的提升上,也有助於提升優質內容的產出。

"

繼“限播令”“限古令”“限薪令”後,針對電視劇“注水”問題,如今又出了“限集令”。

前不久,財新網發佈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表示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廣電總局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這一消息發出後,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事實上,劇集註水一直是電視劇行業急需整治的問題,這兩年這一現象尤為嚴重。

據財新記者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至2014年,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平均集數均未超過38集。而2015年以後獲批劇目平均集數都超過40集,到2018年獲准發行的劇集平均集數達到了42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資料顯示,《獵毒人》《壯志高飛》《勇敢的心2》《風雨送春歸》《兒孫幸福計劃》等劇在播出前後劇集長度都有一定的變化。一些大IP劇的體量更是保持在60-80集左右。有業內人透露“如果你拍40集,即便主打精良,但資方也會認為不符合市場而不予投資的。”

由於國內電視劇都銷售方式是由製片公司完成拍攝,再銷售給平臺獲取成本和利潤。電視臺的廣告收入成為購買電視劇的資金來源,以及盈利的途徑。

“作為惟一擁有播出平臺和廣告收入來源的一方,電視臺直接控制了資金鍊的上游,相當於築起了高高的水壩,控制著下游的水量。對於製作方而言,最大的利潤空間就在於銷售時的一次性收入,因此以‘注水’的方式爭取利潤最大化也就成為了電視劇行業司空見慣的舉動。”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製片人表示,“給電視劇‘注水’的舉動,是製播雙方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動機驅使下形成的一種默契,如果不能改變當下電視劇利潤分配體系,就不能從根本得到解決。”

而這種不健康的運作方式,不僅擾亂了整個電視劇市場秩序,也在不斷消耗著觀眾的信任。

製片人張湛表示,電視劇一經“注水”,就變了味。故事節奏緩慢,而且硬插許多人物、情節,會喧賓奪主,拖沓乏味,收視率大大下降。作為電視劇投資人,肯定不要發水,一發水電視劇就不好看,最終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口碑。

《欽差大臣》主演王璐瑤坦言,她當時和《欽差大臣》籤的也是30集的合同,後來看到播出時平白多了3集。但因為把這些條款簽在合同裡,只好作罷。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美麗的田野》,原本只是20集,可是後期製作竟然成了32集。老演員程煜在其中有一場餵羊的戲,餵了10分鐘導演都不喊停,急得程煜竟然自創了這樣的臺詞:“羊呀,你怎麼還沒吃完呢?”。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人民日報曾在《注水劇的問題,不在於長,而在於“臭”》一文中指出,“治理‘注水劇’,還是要認清‘注水劇’的生成邏輯,現實中,有些好劇雖然收穫了口碑,但並未得到與口碑相稱的效益。相反很多注水劇卻能實現經濟效益。所以,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機制,讓良心劇、口碑劇、名利雙收,讓注水劇、爛劇名利雙輸”。

儘管有關“限集令”的政策還未完全落實,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政策的管控,劇集“注水”的問題將會進一步受到重視。在政策面前,投資方的要求也會有所收斂,使得創作者更注重對優質內容的追求,有助於提升電視劇整體質量。

事實上,當電視劇市場自我消化能力不足以應對出現的問題時,就需要政策的介入,進行宏觀把控。

2015年,廣電總局對各大電視臺下達了新規定: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古裝劇減少,電視臺為了搶佔份額也會從其他類型的劇集入手。豐富了電視臺的選劇、購劇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古裝劇的產出數量。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不過隨著網劇的興起,以玄幻、仙俠為主的古裝IP深受資本青睞。在資本的加持下,古裝劇數量隨之增加。2016年第一季度備案的古裝劇達到42部,到2017年增至44部,2018年為47部。古裝劇受眾多以90、00後為主,正好符合電視劇市場的主體受眾。

古裝劇數量瘋狂增長的同時,質量也面臨著嚴重下滑。尤其是網絡IP改編的古裝劇,主演大多為流量型藝人,演技不過關,摳圖,演員在室內吹空調,場景全靠後期合成……

提升古裝劇質量也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今年以來,古裝劇政策進一步收緊。今年3月,網傳廣電總局出調控新規,從即日起至6月,包括武俠、玄幻、歷史、神話、穿越、傳記、宮鬥等在內的所有古裝題材網劇、電視劇、網大都暫停播出。已播出的撤掉所有版面,未播出的全部擇日再排。

儘管這一規定有很多不確定性,但今年以來古裝劇數量確實明顯減少,第一季度備案劇僅25部,比去年減少了22部。放棄對數量的盲目追求,自然會將重心放在對內容質量的提升上,也有助於提升優質內容的產出。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在此之前,針對劇集市場出現的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管控措施。

2014年,廣電總局發佈“限播令”:自2015年1月1日起,同一部電視劇每晚黃金時段聯播的衛視綜合頻道不得超過兩家,同一部電視劇在衛視綜合頻道每晚黃金時段播出不得超過兩集。

2018年,繼崔永元爆出范冰冰天價片酬後,又牽引出了“陰陽合同”,引發整個影視圈稅務“大地震”。

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政策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監督作用,使明星片酬趨於合理。

"

繼“限播令”“限古令”“限薪令”後,針對電視劇“注水”問題,如今又出了“限集令”。

前不久,財新網發佈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表示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廣電總局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這一消息發出後,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事實上,劇集註水一直是電視劇行業急需整治的問題,這兩年這一現象尤為嚴重。

據財新記者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至2014年,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平均集數均未超過38集。而2015年以後獲批劇目平均集數都超過40集,到2018年獲准發行的劇集平均集數達到了42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資料顯示,《獵毒人》《壯志高飛》《勇敢的心2》《風雨送春歸》《兒孫幸福計劃》等劇在播出前後劇集長度都有一定的變化。一些大IP劇的體量更是保持在60-80集左右。有業內人透露“如果你拍40集,即便主打精良,但資方也會認為不符合市場而不予投資的。”

由於國內電視劇都銷售方式是由製片公司完成拍攝,再銷售給平臺獲取成本和利潤。電視臺的廣告收入成為購買電視劇的資金來源,以及盈利的途徑。

“作為惟一擁有播出平臺和廣告收入來源的一方,電視臺直接控制了資金鍊的上游,相當於築起了高高的水壩,控制著下游的水量。對於製作方而言,最大的利潤空間就在於銷售時的一次性收入,因此以‘注水’的方式爭取利潤最大化也就成為了電視劇行業司空見慣的舉動。”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有製片人表示,“給電視劇‘注水’的舉動,是製播雙方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動機驅使下形成的一種默契,如果不能改變當下電視劇利潤分配體系,就不能從根本得到解決。”

而這種不健康的運作方式,不僅擾亂了整個電視劇市場秩序,也在不斷消耗著觀眾的信任。

製片人張湛表示,電視劇一經“注水”,就變了味。故事節奏緩慢,而且硬插許多人物、情節,會喧賓奪主,拖沓乏味,收視率大大下降。作為電視劇投資人,肯定不要發水,一發水電視劇就不好看,最終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口碑。

《欽差大臣》主演王璐瑤坦言,她當時和《欽差大臣》籤的也是30集的合同,後來看到播出時平白多了3集。但因為把這些條款簽在合同裡,只好作罷。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美麗的田野》,原本只是20集,可是後期製作竟然成了32集。老演員程煜在其中有一場餵羊的戲,餵了10分鐘導演都不喊停,急得程煜竟然自創了這樣的臺詞:“羊呀,你怎麼還沒吃完呢?”。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人民日報曾在《注水劇的問題,不在於長,而在於“臭”》一文中指出,“治理‘注水劇’,還是要認清‘注水劇’的生成邏輯,現實中,有些好劇雖然收穫了口碑,但並未得到與口碑相稱的效益。相反很多注水劇卻能實現經濟效益。所以,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機制,讓良心劇、口碑劇、名利雙收,讓注水劇、爛劇名利雙輸”。

儘管有關“限集令”的政策還未完全落實,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政策的管控,劇集“注水”的問題將會進一步受到重視。在政策面前,投資方的要求也會有所收斂,使得創作者更注重對優質內容的追求,有助於提升電視劇整體質量。

事實上,當電視劇市場自我消化能力不足以應對出現的問題時,就需要政策的介入,進行宏觀把控。

2015年,廣電總局對各大電視臺下達了新規定: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古裝劇減少,電視臺為了搶佔份額也會從其他類型的劇集入手。豐富了電視臺的選劇、購劇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古裝劇的產出數量。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不過隨著網劇的興起,以玄幻、仙俠為主的古裝IP深受資本青睞。在資本的加持下,古裝劇數量隨之增加。2016年第一季度備案的古裝劇達到42部,到2017年增至44部,2018年為47部。古裝劇受眾多以90、00後為主,正好符合電視劇市場的主體受眾。

古裝劇數量瘋狂增長的同時,質量也面臨著嚴重下滑。尤其是網絡IP改編的古裝劇,主演大多為流量型藝人,演技不過關,摳圖,演員在室內吹空調,場景全靠後期合成……

提升古裝劇質量也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今年以來,古裝劇政策進一步收緊。今年3月,網傳廣電總局出調控新規,從即日起至6月,包括武俠、玄幻、歷史、神話、穿越、傳記、宮鬥等在內的所有古裝題材網劇、電視劇、網大都暫停播出。已播出的撤掉所有版面,未播出的全部擇日再排。

儘管這一規定有很多不確定性,但今年以來古裝劇數量確實明顯減少,第一季度備案劇僅25部,比去年減少了22部。放棄對數量的盲目追求,自然會將重心放在對內容質量的提升上,也有助於提升優質內容的產出。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在此之前,針對劇集市場出現的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管控措施。

2014年,廣電總局發佈“限播令”:自2015年1月1日起,同一部電視劇每晚黃金時段聯播的衛視綜合頻道不得超過兩家,同一部電視劇在衛視綜合頻道每晚黃金時段播出不得超過兩集。

2018年,繼崔永元爆出范冰冰天價片酬後,又牽引出了“陰陽合同”,引發整個影視圈稅務“大地震”。

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政策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監督作用,使明星片酬趨於合理。

“限集令”會是“注水劇”的終結者嗎?

這也使得製作方開始關注優質內容和實力演員,流量“小生”、“小花”逐漸退潮,使得投資熱錢趨於理性,再加上對現實題材作品的倡導,行業中浮躁的風氣有剎車跡象。

從內容角度而言,相關政策的出臺使得內容創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就整個電視劇市場來看,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助於電視劇內容的精緻化、規範化和導向性。

事實上,當劇集市場所爆發的各種問題無法通過市場自我調節得到改善時,相關政策往往會出現。而所有的調節和限制,最終都是為了保證市場良性運作,產出更加優質的內容。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相關政策的干預、限制令的出臺對行業的影響力是巨大並且綿長的,“限集令”作用究竟如何,能否治本“注水劇”,又會引發哪些新問題,成為了業內外人關注的新焦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