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曉笛育兒分享記 2019-06-24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今天是世界不打孩子日,希望世界每一個角落不會再有因為受打而離家出走的孩子,也不會再有因為捱打而傷心哭泣的孩子。不再有因為小時候捱打留下心裡陰影的孩子。

願世界上每一個的家庭都是不體罰孩子的和諧狀態中。讓孩子們從中體會到家的溫度,尊重的力量!讓孩子在有愛的家庭中建立健全人格的魅力。

隨著現在育兒知識信息普及範圍廣,爸爸媽媽育兒的意識也高漲了。許多父母都在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教育方法,也有很多父母都做到儘量不以打孩子方式為教育方法。

但知道是知道,現在生活中,還有父母忍不住用會打孩子方法來教育孩子。有的父母覺得打孩子是讓孩子改錯誤,最快的方式,最有效果們方式,所以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在生活中依然是普遍存在的。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1

今天我想從自身真實經歷來談談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的看法:

我出生在80年代初期,我很慶幸我的父母都是不打孩子的父母。但不幸的是,我有一位愛打孩子和管事的奶奶,老一代觀念的影響,奶奶一直以來都是重男輕女。

印象中她從沒有叫過我弟弟去幹活,也沒有打過我弟弟,但是我和我妹妹就經常會被奶奶打。

我奶奶打我並不是我學習不好,因為他從來不關心我們的學習,孩子的天性愛玩,但奶奶卻想我不停的做家務,想玩就是錯就該打。

做完家務還得去我去樹林取柴,是用一個耙把落在地上桉樹葉子裝在麻包袋上,拖回來。不知道為什麼我奶奶對柴的渴望永遠不夠?廚房已經堆很多了,她依然要趕我們去取柴回來。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還做小孩的我,有時候想玩不去幹活,都因不幹活捱打一頓,奶奶的打讓我印象很深的一個動作,突別的痛,以至後來奶奶靠近我,我都有點怕她。

那個動作就是用食指和拇指放掐在大腿的肉上狠狠的轉動,那種痛很錐心,我現在都能記起那種痛。每次奶奶想我幹活都是打來威脅,小時候有討厭過奶奶,別的孩子寫日記,寫作文都可以寫出一個很好奶奶的形象,但我卻寫不出來。

父母沒有打我,但我卻懂父母的辛苦,奶奶打我的事,一般都不敢告訴父母,怕父母一奶奶吵架。但對於奶奶,受打次數很多,從心裡就喜歡不上奶奶。

現在想想特別佩服我的父母,我們家兄妹五人,印象中未曾有父母動手打我們任何一個人。老爸為人老實,有事就講道理那種。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老媽雖然會批評,但最多也是罵,不會動手!目前看來,我們兄妹五人性格都是比較溫和的。

受父母影響,我成為媽媽後,也是基本上不打孩子的。但在去年孩子幼升小的第一學期,開學第一個月,因為寫作業的事,打過孩子幾次。

孩子的是公立幼兒園,幾本上沒有提前教寫拼音,孩子剛上小學,老師上課的進度比較快,每天要寫五六個拼音,而孩子回來後又記不住,老師教的拼音讀法和寫法。

晚上輔導孩子寫作業,好像孩子一稍坐不好或寫歪了,讀錯了,我教了他,轉身又忘了。

這些現在看來是小事,但那時候的對我來說是特別大的事,感覺孩子稍微做錯都能挑起激動我神經。好幾次忍不住衝他發火,也動手打了他幾次。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現在快過去一年了,我依然能記住我打孩子時,孩子的那種害怕的眼神。後來交流中孩子反問我:媽媽是不是我一上小學你就不喜歡我?就對我這麼凶?

我反思了自己,只幹上一年級第一學期是我對她的要求過高了,才會有不滿意才會有的打他的衝動。現在已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方式。

不打孩子了,孩子反而進步很大。現在喜歡和我交流,而且他自己能管理自己的學習習慣。

2

對於打孩子這件事,現在想想還是挺後悔的,雖然是極少打他,但也打過幾次。時間久了就明白。

其實打孩子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而不是教育本質!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自己小時候捱打的經歷和自己也打過幾次孩子的事例看來,用打來教育孩子是最差勁的教育方法。

雖然打孩子是讓孩子用最快的速度修正錯誤行為的方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會重複再犯這樣的錯誤。

因為受打的孩子根本感受不到打他其中的教育意義,是身體受到傷害,感覺到疼受,是因為害怕了和自身求生欲才會快速修正錯誤的行為。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我以打的方式教育孩子寫作業那一小段時間裡,孩子的寫作業習慣不單沒有沒修正,教了又忘,依然寫著扭扭歪歪的拼音,反而變得不自信了,我一用大一點聲音說話,他總是用害怕的眼神看著我,因為我一直都是受父母影響教育方法孩子都溫和的。

孩子的害怕眼神讓我特別敏感知道我傷害了他。所以說打孩子打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只會讓孩子在錯誤上越走越遠。

我們打孩子時,因為害怕孩子的耳朵可能也是“關上”的,他聽不清我們在說什麼,他的專注力就在我們的罵他聲音上和我們打他的動作上。

為了迎合我們,孩子會馬上修正自己的行為,但卻沒有辦法把注意力專注轉移到學習上,人在害怕的情況下,無法自覺找學習方法。

因為他是在害怕的情況下修正錯誤行為的,而不是理解後,出自自我的內動力自覺的去修正行為。所以大孩子打不到教育的效果,使教育無效只達到害傷孩子肉身和心靈的效果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那麼打孩子,不是教育,是傷害!而這種傷害會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後果?

很多生活中的例子都告訴我們,許多孩子是因為被打,一開始是害怕,到後來越來越倔,到孩子越大越難管。住我樓下有一個家庭,經常打來教育孩子,信奉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教方法。

但自從孩子從六年級升上初一後,是孩子打遊戲不寫作業,家長和以往一樣打了孩子,他發現孩子的眼神變倔了,特別冷漠,後來還跟父母冷戰一個星期不講話。

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會讓我們跟孩子的親子關係也會非常的僵。關係裡沒有親密,沒信任,沒有尊重。當然也無法教會孩子長大學去信任,尊重自己。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從小時候經常打我,使我從小就不與奶奶親,我對奶奶是害怕的,甚至是抗拒的,是不怎麼在乎奶奶的感受,對奶奶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會用拇指和食指在我的大腿上狠狠的轉痛的記憶。

但是對爺爺印象是爺爺很溫和,很愛我們,教會我們學會忍耐(奶奶整天罵爺爺,爺爺都可以是一言不發的)。所以我對爺爺就特別的孝順,特別在乎爺爺的感受。

許多父母都說打孩子就是為了他好,打他是愛,但因為身體的那種痛,讓他害怕,他理解不了這種愛,這樣只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問題越來越多。甚至有的孩子從小受到打罵,長大了,也會如何父母脾氣暴躁,習慣暴力去解決問題。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著名的法國思想家蒙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棍棒下成長的孩子心靈更為懦弱,更為固執。

所以說棍棒教育孩子是傷害孩子最大的教育方法,是最無效的教育方法。

3

那麼我們在生活上遇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我們的孩子雖小,但卻是無比的愛我們的,我們曾經答應過她的事,有因為工作沒有兌現,往往我們向孩子解釋後,孩子是表示理解,也沒有生氣。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批評他,他轉身就原諒我們,很快又粘在我們身邊,毫無隔閡。

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植根於愛。我們要用正確的愛來愛孩子,要讓這種愛影響到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相信這種愛的溫度植根於孩子日常生中。

首先,接納孩子會犯小錯誤,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用正確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糾正錯誤,以後不再犯,反之以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記得在我小孩讀幼兒園中班的,有一次週末我帶去他學校的加班,我在班級做事情,他到外面去玩。過了好久,孩子的朋友回來告訴我她尿尿在滑滑梯上。

我一聽了之後非常生氣,都上幼兒園中班了,為什麼還這麼不懂事?還把尿尿在滑滑梯上,當時無名火立起,想去找他揍他的心都有了!

但當我發現孩子已回到班級門外,看他想進來,卻又不敢進,這樣子為這件事,他很害怕。

我讓他進來,問他什麼事,他用小聲的聲音告訴我,他把尿尿在滑梯上。

但看到他害怕的樣子,我反而按下怒火想聽聽他說說,為什麼幼兒園中班了還做這麼愚蠢的事。

媽媽,我因為尿太急了,跑不了去廁所…

那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不對

為什麼不對?

因為滑滑梯是給小朋友玩,廁所才是尿尿的地方。

你接下來想怎麼做呢?

我想去把滑滑梯清理乾淨。

好,既然認識這樣做不對,為自己的錯誤負責,慢慢欣賞你的態度,但這樣的事絕對能再做了。

後來我陪孩子拿著小桶去親你滑滑梯上的尿跡,這件事不用打就能解決,並且效果也不錯,孩子至今去到哪裡都沒有隨地撒尿的情況!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先接納我們的孩子會在生活中犯各種小錯誤,這樣做不是無視孩子的小錯誤,而是要用正確的方法去修正孩子的行為,比打孩子起到更大的效果,反而沒有破壞親子關係,也沒有傷害到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自己體會到這件事的不對,自己願意修正行為,這樣對孩子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其次,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規則,孩子在鬧的時候,也要堅持原則,我們調節一下自己的情緒,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例如給孩子買玩具,孩子在小的時候出去逛街,眼睛都盯著玩具看,想要買,但也不可能每一次都買給她,因此孩子會大哭鬧情緒,的確人很煩心。

此時打罵孩子,孩子會哭得更凶,並且要買玩具的慾望會更強。所以,如果能在逛街前跟孩子說清楚,今天晚上不買玩具的規則你比較好,但孩子不守規則,要我們買的話,是不能答應的。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在孩子鬧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孩子去別的地方。轉移注意力無效,我們就選擇可以讓孩子一直哭,但是要知道我們的原則今天是不買。

但我們要陪在孩子的身邊,不要罵他,也不要打她,就任她發洩一下情緒。哭久了,孩子也無趣,他就知道你的原則了。

不要用打來告訴孩子你的原則,而是要用堅持來告訴孩子你的原則。孩子在六歲之前是立規定立原則最好的年齡。

最後,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聽聽孩子想法,有些事可以延遲處理!

還是以我在陪孩子寫作業打他的這件事為例子,我覺得那時候我打他是因為我的要求太高了,他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我就要求能他一本正經地寫作業,並能寫出一手好字還要有良好的寫作業習慣是不可能的。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如果那時站能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我這些要求是太高了,我還來不及給時間給他去養成寫作業的好習慣,我就以高標準去要求他了,孩子是很難達到的。

所以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話,就不會那麼容易動怒,就不會把要求提的這麼高,讓自己心裡的落差引起的怒火。

遇到問題的時候,先想一下,先聽一下孩子怎麼說?再決定怎樣解決,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做出過於激烈的舉動。

國際不打孩子日:分享從受打到自己也打孩子,再到不打孩子的心得

人在生氣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東西完全不加節制,釋放出來的都是非常負面的東西,我們的斥責或者體罰可把孩子暫時壓下去,但將來孩子會用同樣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遇到事情,先讓自己的情緒緩一下,然後再處理,並不是說不處理,站在孩子的角度,顧及孩子的想法,讓我們用更恰當,更正能量的處理方式去影響孩子,給孩子做出更好的榜樣。

修正自己的育兒方式,用最正能量的方式去影響孩子。當我們決定不用打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有很多有智慧的方法去解決事情。讓我們孩子都可以有在愛的環境去成長,在家庭中獲得尊重和自我肯定,讓我們的孩子沒有心理陰影成為一個自信滿滿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