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上個週末,有個媽媽帶娃逛商場差點逛哭了。

她女兒路過某款公主玩具禮盒非要買,當媽的一看價格有點貴、再想想家裡一大堆這樣的娃娃,就不同意買。

女兒當時就開始放聲大哭,當媽的連拖帶抱都拽不走。

在路人懷疑的目光和指指點點中,這位當媽的爆發了:“你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我去領一個聽話的小孩回家。”

萬萬沒想到,她家娃毫不示弱地邊哭邊喊:“你撿回去別的小孩,也是人家丟掉的,不會乖的!”


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這位媽媽萬萬沒想到,網上的段子竟然有一天會真實地發生在自己身上。

“不聽話就把你丟掉”這句話,可是咱們從小到大最靈驗的“緊箍咒”。

可現在老辦法遇到了新問題,在這屆小孩身上這招不靈了,怎麼辦呢?

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其實,“緊箍咒”失靈,還真不是因為這屆小孩比我們小時候更難帶。

而是因為這種方法,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對的。

孩子還小的時候,嚇唬雖然有用,但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是因為把這句話當真、害怕了才會順服。時間久了,孩子會對這種親子關係缺乏安全感。

對於這點,另外一個朋友深有體會:有次家裡有急事,就把3歲的孩子送去奶奶家待了半天。

結果晚上去接,看見孩子眼睛紅紅的,一見媽媽就抱著不撒手。

奶奶說,孩子午睡起來找不到媽媽發脾氣,怎麼都哄不好,就嚇唬她再不聽話要關小黑屋。

聽不進去的孩子還是繼續發脾氣,就真的被關進了衛生間、還關了燈。

沒過多久,孩子就不哭鬧了,後來整個下午也都很聽話。

朋友聽了很心疼,連忙把孩子接走了。

可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孩子一提去奶奶家就拼命抗拒;有時候親戚見到孩子開玩笑:你聽不聽話?不聽話關小黑屋!孩子也會露出恐懼的表情拼命往媽媽身後躲。

所以,“把你丟掉”、關小黑屋真的是讓孩子聽話了嗎?並沒有。

這只是用恐懼讓孩子暫時屈服罷了!


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而且等他大一點了,具備一定觀察理解能力後,還會對這句話產生反抗心理。

當下他可能服軟了,但是之後呢?

下次依然會發生同樣的問題。只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局面會越來越難收拾。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為什麼越大越難管、越不聽話。”

《正面管教》一書的作者簡·尼爾森的說法就是:“我們從哪裡得到一個如此瘋狂的念頭,認為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先要讓孩子感覺更糟?”

事實是,大聲訓斥、打壓孩子,才會把事情越弄越糟糕啊。


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那遇到孩子撒潑耍賴,怎麼做才能讓他明白正確的做法,同時又不會傷害他呢?

正確的做法是避免正面交鋒,不忙著訓斥或者指責孩子。而是給他分析當下的情況,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

之前國外有個爸爸的做法,就很值得參考——

這個爸爸,他帶著女兒去商場,但是女兒突然就哭鬧起來,他就二話沒說,把女兒帶到超市外空曠的停車場,坐到自家車頭上。

先是讓女兒“發洩”。

等她稍微冷靜點,他開始心平氣和地跟她交流:


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女兒一臉懵懂的點點頭。

接下來,爸爸開始給女兒講: “我不會再把你帶進商場了,除非你不再胡鬧了。”

“待會如果你進去之後再吵,我又會把你帶來這裡。”

“我可以在這裡陪你,想呆多久呆多久。”


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神奇的平靜情緒,就這樣傳遞給了孩子——

小女孩平復之後,的確聽進去了爸爸的話,安安靜靜的點了點頭。

為什麼會用這種方法去和孩子溝通?這位爸爸事後說:“我不會跟一個三歲的孩子去爭吵,或是跟兩歲的娃講道理。我是爸爸呀,我是成年人。”


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聽了這句話,還總用嚇唬、威脅和孩子較勁的家長有沒有點臉紅?

——自己這麼大的人了,居然還和孩子吵架,還要用嚇唬讓他聽話!

所以作為一個成年人,下次你可以試試像這位爸爸這樣做:自己先深吸一口氣、冷靜下來,然後帶孩子一起平靜、舒緩,再好好引導他們。

比如當孩子因為某件事發脾氣的時候,你可以說,“我們先玩一會兒某某東西,你會不會好一點?”

如果孩子說不,你可以接著問:“我陪著你玩哦!”

如果孩子還是拒絕,先別灰心,你可以自己先玩起來吸引TA。

孩子愛耍賴發脾氣?看看是不是這句話說多了

別看說著很簡單,其實裡面學問大了:這其實就是正面管教理論當中的“積極的暫停”。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把孩子關進小黑屋也冷靜了,為什麼不行?

注意了:積極暫停最重要的不是“暫停”,而是“積極”。

我們並不想讓孩子因為恐懼和威脅,暫時變的“聽話”。而是帶領孩子通過“積極暫停”,先讓情緒恢復過來,再去解決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練習,孩子就能明白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應該怎麼辦、應該怎麼和情緒相處。

這種積極暫停的辦法,對4歲以上的孩子來說效果更好。

不要恐嚇、不要懲罰,把這種精力,花在給自己降溫、給孩子降溫上,是不是就好很多呢?

對於這種方法,你有沒有共鳴?歡迎在評論區裡和我們分享你的經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