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做家務,只要“開始”總不會遲

哈佛大學學者曾做了一項調查,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父母的根本任務是教孩子做人。把孩子教育成可以自食其力的大人。讓孩子不管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都能靠自己掙一口飯吃。孩子藉著父母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有責任教孩子學會做事,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做家務,只要“開始”總不會遲

而神童魏永康的媽媽恰恰忘記了這一點,於是她害了自己最愛的兒子。神童魏永康,兩歲識千字,4歲基本學完初中階段課程,8歲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以高分考入湖南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2003年7月,魏永康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當時,一直陪讀到高中還給他餵飯的母親曾學梅,指著中科院的大樓,讓兒子跳樓,還指著旁邊車水馬龍的道路,讓兒子被車撞死。

我們看看這位“神童”的生活就知道了。有記者這樣描述他的生活: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母親曾學梅都不讓魏永康插手,每天早晨連牙膏都要擠好,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魏永康讀高中的時候,曾學梅還親自給他餵飯。2000年5月,魏永康考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脫離母親後,他“失控”了,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踏著拖鞋就到處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去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做家務,只要“開始”總不會遲

這場悲劇的根本原因是魏母根本沒有把兒子看成一個人,一個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普通人,而是把兒子當成一個學習考試的機器,一心望子成龍,光宗耀祖。結果,兒子沒成龍,成了蟲。最後,代勞兒子生活一切的魏母懺悔:“是我害了他!”

孩子的“生存力”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魏永康從小學到大學,全部生活都是媽媽一手操辦,她認為:“他將來長大離開我,人這麼聰明,很快就能學會的,不曉得兒子已經形成習慣,改不過來了。”是的,人的成長不能重來,不是做實驗,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萬一失敗,代價實在太大了。

其實,今天像魏母這樣的媽媽還不止一個,教育搶跑現象是挺嚴重的,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小學上中學的課,到了大學反而要補幼兒園該學的東西,比如吃飯、穿衣、睡覺、行為習慣、人格培養、勞動技能。正像一位幼兒園老師講的,遇到困難只會哭著叫媽媽,甚至有的孩子5歲了,還只會喝奶。如果犯錯,父母竟然說:“您批評我,別說孩子。”看著這些孩子和父母,我極度震驚加無語!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做家務,只要“開始”總不會遲

父母們無視孩子的獨立性,捨不得讓孩子吃苦,事無鉅細,都要包辦代替,使他們心智遲鈍,手腳笨拙,離開父母寸步難行。這樣的做法,完全違背了家庭教育的目的。

有一次,我們在一次夏令營,遇到了這樣一個男孩。他長得很漂亮,上小學四年級。有一天,他哭了。我們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大孩子欺負他。他從小和他媽媽一個被窩睡覺,到了營地他住上鋪有些害怕,到了晚上他就鑽到大男生的被窩裡,人家一腳給他踢出來,說他是同性戀,他就哭了。後來,我們做了同宿舍同學的工作,讓他們理解他,接納他,又創造機會,讓這個男孩多和大家交流。幾天後,他的自信心增強了,表示回來後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幹。

如今有多少家庭還上演著同樣的戲?怎麼能讓這麼大的男孩睡在家長的被窩裡呢?即使同床不同被窩也不合適!這有兩大害處:

第一,影響男孩心智成長;

第二,影響夫妻的幸福生活。

男孩子不能圈養,只能放養。圈養的孩子很難成器,要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孩子要有自己的被窩,睡回自己的房間。孩子要想和爸爸媽媽擁抱,可以在睡覺前,這種孩子獨立意識才能更強一點。父母可以包容孩子對自己的依賴,但不能溺愛和沒有底線的容忍和退讓,狠心往往是更大程度的愛。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做家務,只要“開始”總不會遲

送給孩子們三句話:

  • 一是自己的事情自已做。

不要別人幫忙,要別人幫忙,你就失去了一個鍛鍊的機會。

  • 二是家裡的事情幫助做。

越早學會做飯、收拾屋子越好,離開父母也能生存。你老不讓孩子做,父母包辦或讓保姆做,孩子走向社會就會膽怯,會做家務的孩子往往很自信。

  • 三是大家的事情搶著做。

別怕吃虧,人要想成功就要不怕吃苦,不怕吃虧。他不幹,你幹啊,你幹你就有經驗了,經驗才是人生的財富。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不就是大學期間為同學們堅持打了四年的開水,十年後得到在海外同學的支持加盟的嗎?

送給爸爸媽媽的三句話:

  • 一是嬌生不能慣養。

男孩子可以嬌生不能慣養,要放養。

  • 二是自作必須自受。

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父母不要對孩子的錯誤承擔責任,這樣他才有責任感。不要給那些哭鬧的孩子任何好處,讓他知道他做得好的時候才能得到好處,這樣的孩子才能講理。

  • 三是獨立必須自主,必須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實現在孩子長大以後,能適應他將來要面對的社會環境,應對他將來必須應對的挑戰和機遇,並且承擔起促進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更快地走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的重任。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做家務,只要“開始”總不會遲

這張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我們可以借鑑一下:

9—24個月:讓寶寶自己把髒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2—3歲:可以在父母指導下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裡,幫媽媽拿取東西、刷牙、澆花,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幫媽媽鋪床,拿枕頭、被子,飯後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裡;幫助媽媽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裡;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髒衣服籃裡,會自己繫鞋帶。

4—5歲:不僅熟練掌握前面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還要教孩子學會從晾衣架上收衣服並且疊不同的衣服,並且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上學幼兒園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並放回原處。

6—7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7—12歲:能做簡單的飯,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間、廁所,掃樹葉;會用洗衣機。

13歲以上:能修燈泡;擦玻璃(裡外兩面),清理冰箱;做飯,列出要買東西的清單;洗衣服(全過程)。

進行這種早期勞動訓練,使孩子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能練就孩子一雙勤勞手,讓他們終身受益。可喜的是,這種勞動訓練在中國許多家庭早已開始了。一些家庭條件很好的孩子,也不再是嬌生慣養,而是從小學會勞動,學會打理自己的生活了。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做家務,只要“開始”總不會遲

作為孩子的親人,究竟什麼事情該管,什麼事情不該管呢?我在網上看到一位朋友發給我的德國媽媽的做法,我覺得很值得借鑑。其中,六條該怎麼辦?

1、孩子丟三落四怎麼辦?

德國媽媽三“不”曲:不提醒,不幫忙,不管他!

2、孩子花錢如流水怎麼辦?

給孩子的禮物——對賬本!多花的錢,就扣回來!教會孩子,多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

3、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德國媽媽的飢餓教育:不好好吃飯,就得捱餓!

4、小孩搶玩具怎麼辦?

先到先得,不然都別玩!教會孩子,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規則和秩序。

5、孩子拖拖拉拉就是不睡覺怎麼辦?

說定時間,決不妥協!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6、我的孩子戀愛了?

德國媽媽尊重孩子的感情,因為學會愛與被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做家務,只要“開始”總不會遲

有的父母十分為難地說,我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從沒讓他幹過活,現在都上小學了,怎麼辦呀?我告訴他們,不用著急,讓孩子獨自參加夏令營、冬令營,這對培養孩子的生存力是個非常好的方法。既能發現問題,又能解決問題。不管孩子年齡多大,對於教孩子做家務,只要開始總不遲!(好文章素材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謝謝!)

我是@育兒陪伴教育關注我,讓你輕鬆高質量陪伴孩子,讓孩子更優秀,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