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訓練孩子睡前將鞋子擺整齊,12歲之後,孩子的變化會很大

堅持訓練孩子睡前將鞋子擺整齊,12歲之後,孩子的變化會很大

前段時間,#章子怡泡麵只吃四口#上了熱搜,章子怡發佈的戛納3分鐘短視頻引發網友熱議。香噴噴的泡麵只吃了四口就推給了助理,還直呼:“夠了夠了”,並稱“這是一個女演員的日常。”

藝人在熒屏前光鮮亮麗的外表之外,其實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別的不說,就說在美食麵前,有多少人會敗下陣來?抵擋住一次誘惑不難,難得是每次都能管住嘴。不少網友看到章子怡發的視頻後,都大呼“做不到”。

去年,孫儷也曾晒出一張自己的午餐照,一小碗黑米飯,外加一碗蔬菜蛋湯,也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娘娘管住嘴的自律性一點都不輸章子怡,難怪她們都那麼優秀。

堅持訓練孩子睡前將鞋子擺整齊,12歲之後,孩子的變化會很大

從小培養自律性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很欣賞這樣一句話:自律的人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的人必須自律。自律是所有成功人士必備的品質之一。喬布斯曾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學會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來。”羅斯福說過:“有了自律能力,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金陵十三釵》的作者嚴歌苓每天至少寫作6個小時,隔一天游泳1000米,雷打不動地堅持了幾十年。《1Q84》的作者村上春樹每天必做兩件事——跑步10公里和寫4000字,幾十年如一日,而且每年都跑一次馬拉松,總共跑了30多次。

與那些成功的人士相比,或許我們與他們的差距就在自律上。朋友圈裡經常有人打卡在讀書、在減肥、在健身,可他們堅持了多久呢?一個星期、一個月、還是一年呢?我認識一個開健身房的老闆,我問他這樣一個問題:“我沒見你的健身房裡有多少人來健身,為什麼你的健身房還能一直開下去呢?”

這個老闆笑著對我說:“因為我抓住了人性的弱點——自律性,每次店裡搞活動,都有不少人雄心勃勃地來辦健身卡,可堅持下來的人寥寥無幾,有些人辦了年卡,健身的次數連5次都沒有。”

堅持訓練孩子睡前將鞋子擺整齊,12歲之後,孩子的變化會很大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他找來一些4歲大的孩子,把這些孩子單獨留在一個房間裡,並告訴他們,“我要給你一顆棉花糖,15分鐘之後我回來後,如果棉花糖還在,我會再給你一顆棉花糖。”

結果三分之二的孩子將棉花糖吃掉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堅持到了最後。15年之後,研究人員找到這些已經十八、十九的孩子,發現那些沒有吃棉花糖的孩子全部都很成功。這說明即便是孩子,那些有自律精神的孩子,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心理學實驗證實,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現在6~12個月,寶寶4歲的時候,自我控制能力就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心理學家將孩子的3—6歲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說孩子的85%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一時期形成,將7-12歲稱為“正凝固的水泥期”,這一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習慣等已形成。

由此可見家長要儘早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越早效果越好,若超過12歲,孩子的性格、習慣等已經形成,再想改變,就會比較困難了。

堅持訓練孩子睡前將鞋子擺整齊,12歲之後,孩子的變化會很大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一個成年人都很難做到自律,何況是孩子呢?很多家長都覺得培養孩子的自律性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自律”缺乏一個正確的認知,另一方面是沒有掌握一個好的方法,大家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變。

1.自律並不是痛苦的,它只是一種習慣

一位心理學家曾總結過這樣的規律: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後期是享受的。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於把痛苦當作是自律。而當你真的自律到極致,你會發現:自律能夠帶給你發自內心的平靜和享受。因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變,自律已經變成了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

的確如此,一提到自律,很多人都會將自律與痛苦聯繫在一起,因為要苗條,很多美食只能過過眼癮不能吃;因為要提高成績,需要克服不想學習的懶惰;因為要保持健康,需要戒掉煙癮,加強運動。

堅持訓練孩子睡前將鞋子擺整齊,12歲之後,孩子的變化會很大

可是我們卻忘記了,因為管住嘴巴,才讓我們身材苗條,成了令人羨慕的衣架子;因為克服了懶惰,成了令人矚目的尖子生;因為加強運動,戒掉了煙癮,我們的身體又重新煥發了健康的活力。

只要我們堅持讓孩子度過了痛苦的自律中期,孩子就能享受到自律帶給他的美好,從而將自律不知不覺地變成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沛澤現在每天晚上睡前都會閱讀,這是雷打不動的習慣,哪怕是住在姥姥家,也要和表妹找一本書讀,好像只有晚上讀了書,才能睡得著。

可當初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之初,並不順利,孩子很難堅持,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強制孩子去閱讀,他又會敷衍了事,有沒有看得進去,你很難知道,反正他在翻頁。後來,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想讓孩子閱讀某本書之前,我先和他講一講書中的故事,激發他的好奇心,然後鼓勵他去閱讀,陪伴他一起閱讀,我們會制定一個目標,多長時間讀完這本書,每天讀多少頁,做一個詳細的規劃,一點點地孩子嚐到了閱讀的甜頭,不用你催促,孩子就會去閱讀了,因為他的閱讀習慣已經形成了,習慣一旦形成就難改變。

堅持訓練孩子睡前將鞋子擺整齊,12歲之後,孩子的變化會很大

2.從改變小事做起

經研究發現,人的大腦神經反射與人的肌肉類似,都是可以進行訓練的,自律能力也可以像肌肉一樣被訓練。人的自律水平在小事與大事上基本是相同的,如果在小事上進行自律性訓練,提高後的自律性也會投射到大事上。

心理學家做過實驗,他讓人們改變一些小習慣,比如改變口頭語、左撇子的人改用右手等,結果發現這些人在其他方面的自律水平也逐漸提高了,這是因為負責自律的大腦神經得到了鍛鍊。

這提醒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可以從培養孩子小的習慣養成開始,比如每天睡覺前,將衣服疊放整齊,將鞋子擺放好,慢慢地,孩子就會將這種自律性投射到學習上,主動學習,認真完成作業。別小看擺放鞋子這麼一個小習慣,若是在12歲之前(這是因為12歲之前,有85—90%的性格、習慣等已形成)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他會將這種自律性投射到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麼,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堅持訓練孩子睡前將鞋子擺整齊,12歲之後,孩子的變化會很大

3.監督與陪伴

看看朋友圈那些打卡減肥的人,你就知道培養一個人的自律性,若沒有人監督會是多麼難,何況是孩子呢?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不僅需要監督,更需要愛的陪伴,和孩子一起挑戰,度過痛苦的中期。

去年暑假,沛澤曾參加讀書郎學習機舉辦的為期21天的打卡學習活動,他每天都要學習制定內容,然後照好照片,在微信群裡打卡,若一天沒有堅持,就將取消繼續學習的資格,群裡一共40多個人,堅持到最後只有8個人堅持下來。後來,根據學習質量,評選出3個人,獲得一臺讀書郎學習機,沛澤有幸成為其中之一。

在21天的打卡活動中,沛澤想過放棄,因為我們的監督與陪伴,幫他克服了懶惰。能夠堅持下來,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活動是在暑假期間舉辦的,大多數孩子在暑假期間是非常懶散,沒有時間觀念的,這對孩子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這種體驗會讓孩子品嚐到付出、自律帶來的甜蜜果實,會對提高他的自律性非常有幫助。

堅持訓練孩子睡前將鞋子擺整齊,12歲之後,孩子的變化會很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