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週,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變化嗎?'

不完美媽媽 米露 幼兒園 521蓉兒 2019-09-16
"
"
每一週,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變化嗎?

我們來看一個故事,你的孩子是否也會這樣做呢?

5歲的米露在幼兒園玩耍時,不小心劃傷來了手指。老師急忙過來要幫她包紮一下,她微笑著說:“老師,不疼!”老師只覺得孩子真懂事,但還是勸他:“不包紮的話,是要感染的喲!”米露點點頭,說“老師,那我回去讓媽媽給我包紮。”老師看放學時間也快到了,並且米露的傷口也比較淺,預算再三叮囑他別碰水。老師發現米露最近經常受傷,但是她也不哭,反而還有點高興的樣子。

班上還有一個孩子,叫鵬鵬。鵬鵬總是“搞破壞”,課堂上他把書往地上扔,睡覺的時候把枕頭也往地上扔,但是他扔得沒有什麼來由,也沒有不高興,只是純粹地搗蛋。有一天,鵬鵬又扔枕頭,老師很有經驗,抱住他親了一下。鵬鵬哈哈大笑,樂得在床上打滾,然後再次把枕頭扔下來。

這兩個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舉動呢?後來,老師在家訪中發現,米露的媽媽剛生了小弟弟,而鵬鵬的爸爸媽媽是做生意的,平時很少有時間陪伴他,被鵬鵬“煩”的時候就拿錢給他,讓他去買玩具自己玩。

從上面的故事能很明顯的看出兩個孩子在家裡得到的關注太少了,所以他們就“開動腦筋”,用可憐的“小手段”來博取大人的關注。

孩子一旦得到愛的滿足,他就會表現出真實的自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自身的發展上,他的心理素質,智力素質,人格素質,道德素質都會和諧地發展。

在家裡得不到足夠的關注,無法得到愛的滿足的孩子,就會將每天的注意力放在尋找,索取甚至乞求愛上面。這種孩子不仔細,不懂得如何跟其他孩子自然地溝通與合作,經常想方設法獲取別人的愛,或者通過搞破壞來吸引大人的注意,或者通過揣摩大人的心思來得到愛。

孩子們在吸引大人注意的時候,心裡就想:“我只有這麼做,他們才會愛我。”米露覺得自己受傷的時候,媽媽才會重視自己超過了弟弟;鵬鵬覺得只有自己調皮搗蛋的時候,大人才不會無視他的存在。一旦這種“陰謀”得逞,他們就會樂此不疲。

讓一個正處於天真爛漫時期的孩子用“心計”去獲取甚至乞求愛,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家長應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避免孩子出現“找愛心裡”,這樣才能把天真和快樂還給他們。父母就會想我要怎麼去做呢?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 不管工作多忙都不是不陪孩子的理由,工作累也不是嫌孩子煩的藉口。家長一定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係,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
  2. 有些父母錯誤的認為老大討厭弟弟妹妹,其實孩子討厭的是被奪走愛和被忽視的感覺。父母一定要多跟孩子溝通,反覆強調並用實際行動證明他依然是自己心愛的寶貝,不要一味地強迫他讓著弟弟妹妹,因為他也是一個孩子。
  3. 一整天在家躺著,家長玩手機,讓孩子自己看電視,這算不算是陪孩子呢?當然不算。陪孩子就是要陪她做他喜歡的事,去遊樂場,去吃美食,給他講故事,等等。在陪伴的過程中,家長要投入真實的熱情,不要流露出不耐煩和敷衍的態度。
  4.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家長會熱切地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點點滴滴的變化:會翻身,出牙了,會喊爸爸媽媽了......怎麼等到孩子長大了,家長的熱情反而消減了呢?從現在開始,用心關注孩子的變化吧:他長高了,瘦了,放學回來好像有點不高興了,最近又迷上一部新的動畫片.....如果你及時觀察到孩子的這些變化,並邀請他進行溝通和分享,孩子會很開心的。
  5. 沒有什麼比定期安排一段屬於孩子的“特別時光”更令他感到興奮。有的家長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在孩子身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與“隨意的”或“不得已的”時間相比,“有計劃的專屬的”時間意義可大不一樣。
  6. 2歲以下的孩子還不大能理解“特別時光”的含義,所以無需安排,對於2-6歲的孩子,每天至少要半小時的“特別時光”。對6-12歲的孩子,對於家長的依賴性足漸減弱,但“特別時光”扔要保證每週一小時。
  7. “特別時光”的重大意義在與,孩子能對此產生期待,他會感受到自己對父母非常重要,並由此獲得愛、歸屬感和價值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