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遊戲障礙已被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打遊戲而生病。“遊戲障礙”被其添加到《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先預覽版,位列“成癮性疾患”章節。

所謂的“遊戲障礙”,也就是網絡遊戲成癮。指一個人對網絡遊戲失去了控制力,對它的熱情高於其它任何事情,把遊戲放在學習、生活等東西之上,變成最優先的選擇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秩序都打亂了,更不用說喪失工作與生活的激情。

當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且持續了至少12個月,就構成了“遊戲障礙”的標準。

它主要在以下特徵:

失控:明知有害,明知有害還欲罷不能,控制不了遊戲時長和頻率,懲罰措施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

耐受:遊戲障礙也有耐受性,打遊戲時間越來越長,就像酒精成癮的人酒會越喝越多。

複發率高:遊戲障礙有“戒斷症狀”,容易反覆。

損傷大腦:一個人常常玩遊戲失控,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從而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遊戲障礙已被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打遊戲而生病。“遊戲障礙”被其添加到《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先預覽版,位列“成癮性疾患”章節。

所謂的“遊戲障礙”,也就是網絡遊戲成癮。指一個人對網絡遊戲失去了控制力,對它的熱情高於其它任何事情,把遊戲放在學習、生活等東西之上,變成最優先的選擇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秩序都打亂了,更不用說喪失工作與生活的激情。

當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且持續了至少12個月,就構成了“遊戲障礙”的標準。

它主要在以下特徵:

失控:明知有害,明知有害還欲罷不能,控制不了遊戲時長和頻率,懲罰措施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

耐受:遊戲障礙也有耐受性,打遊戲時間越來越長,就像酒精成癮的人酒會越喝越多。

複發率高:遊戲障礙有“戒斷症狀”,容易反覆。

損傷大腦:一個人常常玩遊戲失控,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從而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錦濤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研究稱,網絡遊戲成癮者確實在大腦結構異常等方面與物質成癮者具有相似性,只不過在認知功能方面受損程度較低。

曾有一位20多歲小夥在網吧呆了7個晝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他竟為了不被家人打擾而離家出走,在外地呆了7個月,借高利貸,跟懷孕的妻子也不聯絡。當家人找到他時,他卻說:我就玩一下而已。

玩遊戲失控者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成癮者的第一需要。不讓遊戲障礙者接觸遊戲,他們會“煩得要死、跟你拼命”,因此,不少嚴重的遊戲障礙患者會有暴力傾向,甚至還有人向父母揮拳動刀。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遊戲障礙已被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打遊戲而生病。“遊戲障礙”被其添加到《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先預覽版,位列“成癮性疾患”章節。

所謂的“遊戲障礙”,也就是網絡遊戲成癮。指一個人對網絡遊戲失去了控制力,對它的熱情高於其它任何事情,把遊戲放在學習、生活等東西之上,變成最優先的選擇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秩序都打亂了,更不用說喪失工作與生活的激情。

當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且持續了至少12個月,就構成了“遊戲障礙”的標準。

它主要在以下特徵:

失控:明知有害,明知有害還欲罷不能,控制不了遊戲時長和頻率,懲罰措施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

耐受:遊戲障礙也有耐受性,打遊戲時間越來越長,就像酒精成癮的人酒會越喝越多。

複發率高:遊戲障礙有“戒斷症狀”,容易反覆。

損傷大腦:一個人常常玩遊戲失控,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從而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錦濤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研究稱,網絡遊戲成癮者確實在大腦結構異常等方面與物質成癮者具有相似性,只不過在認知功能方面受損程度較低。

曾有一位20多歲小夥在網吧呆了7個晝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他竟為了不被家人打擾而離家出走,在外地呆了7個月,借高利貸,跟懷孕的妻子也不聯絡。當家人找到他時,他卻說:我就玩一下而已。

玩遊戲失控者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成癮者的第一需要。不讓遊戲障礙者接觸遊戲,他們會“煩得要死、跟你拼命”,因此,不少嚴重的遊戲障礙患者會有暴力傾向,甚至還有人向父母揮拳動刀。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為什麼網絡遊戲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讓孩子欲罷不能?

孩子游戲成癮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受成長環境長期影響、發展形成的結果。

童年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用心的、有愛的、正面的高效陪伴。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家不被理解和認可,很少受到鼓勵,他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得到只有否定和打擊,沒有成就感和動力,網絡遊戲就會成為了他人生挫折與苦難的最佳避難所。在這個虛擬世界裡,他失敗了可以重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僅如此,他還能從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遊戲障礙已被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打遊戲而生病。“遊戲障礙”被其添加到《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先預覽版,位列“成癮性疾患”章節。

所謂的“遊戲障礙”,也就是網絡遊戲成癮。指一個人對網絡遊戲失去了控制力,對它的熱情高於其它任何事情,把遊戲放在學習、生活等東西之上,變成最優先的選擇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秩序都打亂了,更不用說喪失工作與生活的激情。

當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且持續了至少12個月,就構成了“遊戲障礙”的標準。

它主要在以下特徵:

失控:明知有害,明知有害還欲罷不能,控制不了遊戲時長和頻率,懲罰措施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

耐受:遊戲障礙也有耐受性,打遊戲時間越來越長,就像酒精成癮的人酒會越喝越多。

複發率高:遊戲障礙有“戒斷症狀”,容易反覆。

損傷大腦:一個人常常玩遊戲失控,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從而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錦濤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研究稱,網絡遊戲成癮者確實在大腦結構異常等方面與物質成癮者具有相似性,只不過在認知功能方面受損程度較低。

曾有一位20多歲小夥在網吧呆了7個晝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他竟為了不被家人打擾而離家出走,在外地呆了7個月,借高利貸,跟懷孕的妻子也不聯絡。當家人找到他時,他卻說:我就玩一下而已。

玩遊戲失控者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成癮者的第一需要。不讓遊戲障礙者接觸遊戲,他們會“煩得要死、跟你拼命”,因此,不少嚴重的遊戲障礙患者會有暴力傾向,甚至還有人向父母揮拳動刀。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為什麼網絡遊戲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讓孩子欲罷不能?

孩子游戲成癮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受成長環境長期影響、發展形成的結果。

童年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用心的、有愛的、正面的高效陪伴。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家不被理解和認可,很少受到鼓勵,他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得到只有否定和打擊,沒有成就感和動力,網絡遊戲就會成為了他人生挫折與苦難的最佳避難所。在這個虛擬世界裡,他失敗了可以重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僅如此,他還能從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這是一個完全屬於他的自我空間,在這個自我空間裡,他會呆得很舒服。漸漸地,他就會沉溺於這種舒服的感覺中不能自拔。一旦他在裡面呆得太久太長,就會進入一個幻覺空間,分不清現實與虛擬世界。

當他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任何樂趣和信任,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壓力過大,或出現人際關係障礙等,他就會回到網絡世界中。因為,那裡的體驗遠遠勝過了現實生活中的體驗。

就這樣,遊戲就成了對他們具有吸引力的東西。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遊戲障礙已被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打遊戲而生病。“遊戲障礙”被其添加到《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先預覽版,位列“成癮性疾患”章節。

所謂的“遊戲障礙”,也就是網絡遊戲成癮。指一個人對網絡遊戲失去了控制力,對它的熱情高於其它任何事情,把遊戲放在學習、生活等東西之上,變成最優先的選擇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秩序都打亂了,更不用說喪失工作與生活的激情。

當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且持續了至少12個月,就構成了“遊戲障礙”的標準。

它主要在以下特徵:

失控:明知有害,明知有害還欲罷不能,控制不了遊戲時長和頻率,懲罰措施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

耐受:遊戲障礙也有耐受性,打遊戲時間越來越長,就像酒精成癮的人酒會越喝越多。

複發率高:遊戲障礙有“戒斷症狀”,容易反覆。

損傷大腦:一個人常常玩遊戲失控,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從而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錦濤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研究稱,網絡遊戲成癮者確實在大腦結構異常等方面與物質成癮者具有相似性,只不過在認知功能方面受損程度較低。

曾有一位20多歲小夥在網吧呆了7個晝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他竟為了不被家人打擾而離家出走,在外地呆了7個月,借高利貸,跟懷孕的妻子也不聯絡。當家人找到他時,他卻說:我就玩一下而已。

玩遊戲失控者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成癮者的第一需要。不讓遊戲障礙者接觸遊戲,他們會“煩得要死、跟你拼命”,因此,不少嚴重的遊戲障礙患者會有暴力傾向,甚至還有人向父母揮拳動刀。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為什麼網絡遊戲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讓孩子欲罷不能?

孩子游戲成癮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受成長環境長期影響、發展形成的結果。

童年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用心的、有愛的、正面的高效陪伴。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家不被理解和認可,很少受到鼓勵,他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得到只有否定和打擊,沒有成就感和動力,網絡遊戲就會成為了他人生挫折與苦難的最佳避難所。在這個虛擬世界裡,他失敗了可以重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僅如此,他還能從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這是一個完全屬於他的自我空間,在這個自我空間裡,他會呆得很舒服。漸漸地,他就會沉溺於這種舒服的感覺中不能自拔。一旦他在裡面呆得太久太長,就會進入一個幻覺空間,分不清現實與虛擬世界。

當他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任何樂趣和信任,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壓力過大,或出現人際關係障礙等,他就會回到網絡世界中。因為,那裡的體驗遠遠勝過了現實生活中的體驗。

就這樣,遊戲就成了對他們具有吸引力的東西。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當孩子迷上游戲,我們怎麼辦?

這要看他是否已上癮,在還沒有上癮之前,儘快想辦法並採取措施扭轉情況。這種扭轉,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逃避到虛擬現實世界中。

首先,家長要審視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出了什麼樣的問題。然後,改善親子關係,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感。

一般來說,信任父母的孩子是很樂意聽取父母忠告的,不信任父母的孩子,卻很容易對父母的話產生牴觸和抗拒的心理。當我們和孩子關係質量不好,無法獲得孩子的信任時,你的否定和制止只會加深他的對抗情緒。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遊戲障礙已被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打遊戲而生病。“遊戲障礙”被其添加到《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先預覽版,位列“成癮性疾患”章節。

所謂的“遊戲障礙”,也就是網絡遊戲成癮。指一個人對網絡遊戲失去了控制力,對它的熱情高於其它任何事情,把遊戲放在學習、生活等東西之上,變成最優先的選擇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秩序都打亂了,更不用說喪失工作與生活的激情。

當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且持續了至少12個月,就構成了“遊戲障礙”的標準。

它主要在以下特徵:

失控:明知有害,明知有害還欲罷不能,控制不了遊戲時長和頻率,懲罰措施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

耐受:遊戲障礙也有耐受性,打遊戲時間越來越長,就像酒精成癮的人酒會越喝越多。

複發率高:遊戲障礙有“戒斷症狀”,容易反覆。

損傷大腦:一個人常常玩遊戲失控,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從而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錦濤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研究稱,網絡遊戲成癮者確實在大腦結構異常等方面與物質成癮者具有相似性,只不過在認知功能方面受損程度較低。

曾有一位20多歲小夥在網吧呆了7個晝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他竟為了不被家人打擾而離家出走,在外地呆了7個月,借高利貸,跟懷孕的妻子也不聯絡。當家人找到他時,他卻說:我就玩一下而已。

玩遊戲失控者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成癮者的第一需要。不讓遊戲障礙者接觸遊戲,他們會“煩得要死、跟你拼命”,因此,不少嚴重的遊戲障礙患者會有暴力傾向,甚至還有人向父母揮拳動刀。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為什麼網絡遊戲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讓孩子欲罷不能?

孩子游戲成癮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受成長環境長期影響、發展形成的結果。

童年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用心的、有愛的、正面的高效陪伴。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家不被理解和認可,很少受到鼓勵,他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得到只有否定和打擊,沒有成就感和動力,網絡遊戲就會成為了他人生挫折與苦難的最佳避難所。在這個虛擬世界裡,他失敗了可以重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僅如此,他還能從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這是一個完全屬於他的自我空間,在這個自我空間裡,他會呆得很舒服。漸漸地,他就會沉溺於這種舒服的感覺中不能自拔。一旦他在裡面呆得太久太長,就會進入一個幻覺空間,分不清現實與虛擬世界。

當他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任何樂趣和信任,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壓力過大,或出現人際關係障礙等,他就會回到網絡世界中。因為,那裡的體驗遠遠勝過了現實生活中的體驗。

就這樣,遊戲就成了對他們具有吸引力的東西。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當孩子迷上游戲,我們怎麼辦?

這要看他是否已上癮,在還沒有上癮之前,儘快想辦法並採取措施扭轉情況。這種扭轉,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逃避到虛擬現實世界中。

首先,家長要審視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出了什麼樣的問題。然後,改善親子關係,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感。

一般來說,信任父母的孩子是很樂意聽取父母忠告的,不信任父母的孩子,卻很容易對父母的話產生牴觸和抗拒的心理。當我們和孩子關係質量不好,無法獲得孩子的信任時,你的否定和制止只會加深他的對抗情緒。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玩遊戲,不認真學習,不去做他們交待或要求孩子做的事,就會怒不可遏,忍不住對孩子指責,甚至在孩子玩得正起勁時拔掉網線、關掉電腦、刪除遊戲,然後直接給他兩個耳光。

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激越孩子的強烈反抗,甚至一些孩子與父母大打出手或離家出走。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為什麼孩子不領情、不懂事、還不知好歹。雖然家長的初衷是對的,但做法卻大大不妥。因為我們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場合裡用正確的方式來執行我們的意願。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遊戲障礙已被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打遊戲而生病。“遊戲障礙”被其添加到《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先預覽版,位列“成癮性疾患”章節。

所謂的“遊戲障礙”,也就是網絡遊戲成癮。指一個人對網絡遊戲失去了控制力,對它的熱情高於其它任何事情,把遊戲放在學習、生活等東西之上,變成最優先的選擇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秩序都打亂了,更不用說喪失工作與生活的激情。

當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且持續了至少12個月,就構成了“遊戲障礙”的標準。

它主要在以下特徵:

失控:明知有害,明知有害還欲罷不能,控制不了遊戲時長和頻率,懲罰措施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

耐受:遊戲障礙也有耐受性,打遊戲時間越來越長,就像酒精成癮的人酒會越喝越多。

複發率高:遊戲障礙有“戒斷症狀”,容易反覆。

損傷大腦:一個人常常玩遊戲失控,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從而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錦濤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研究稱,網絡遊戲成癮者確實在大腦結構異常等方面與物質成癮者具有相似性,只不過在認知功能方面受損程度較低。

曾有一位20多歲小夥在網吧呆了7個晝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他竟為了不被家人打擾而離家出走,在外地呆了7個月,借高利貸,跟懷孕的妻子也不聯絡。當家人找到他時,他卻說:我就玩一下而已。

玩遊戲失控者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成癮者的第一需要。不讓遊戲障礙者接觸遊戲,他們會“煩得要死、跟你拼命”,因此,不少嚴重的遊戲障礙患者會有暴力傾向,甚至還有人向父母揮拳動刀。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為什麼網絡遊戲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讓孩子欲罷不能?

孩子游戲成癮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受成長環境長期影響、發展形成的結果。

童年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用心的、有愛的、正面的高效陪伴。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家不被理解和認可,很少受到鼓勵,他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得到只有否定和打擊,沒有成就感和動力,網絡遊戲就會成為了他人生挫折與苦難的最佳避難所。在這個虛擬世界裡,他失敗了可以重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僅如此,他還能從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這是一個完全屬於他的自我空間,在這個自我空間裡,他會呆得很舒服。漸漸地,他就會沉溺於這種舒服的感覺中不能自拔。一旦他在裡面呆得太久太長,就會進入一個幻覺空間,分不清現實與虛擬世界。

當他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任何樂趣和信任,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壓力過大,或出現人際關係障礙等,他就會回到網絡世界中。因為,那裡的體驗遠遠勝過了現實生活中的體驗。

就這樣,遊戲就成了對他們具有吸引力的東西。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當孩子迷上游戲,我們怎麼辦?

這要看他是否已上癮,在還沒有上癮之前,儘快想辦法並採取措施扭轉情況。這種扭轉,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逃避到虛擬現實世界中。

首先,家長要審視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出了什麼樣的問題。然後,改善親子關係,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感。

一般來說,信任父母的孩子是很樂意聽取父母忠告的,不信任父母的孩子,卻很容易對父母的話產生牴觸和抗拒的心理。當我們和孩子關係質量不好,無法獲得孩子的信任時,你的否定和制止只會加深他的對抗情緒。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玩遊戲,不認真學習,不去做他們交待或要求孩子做的事,就會怒不可遏,忍不住對孩子指責,甚至在孩子玩得正起勁時拔掉網線、關掉電腦、刪除遊戲,然後直接給他兩個耳光。

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激越孩子的強烈反抗,甚至一些孩子與父母大打出手或離家出走。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為什麼孩子不領情、不懂事、還不知好歹。雖然家長的初衷是對的,但做法卻大大不妥。因為我們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場合裡用正確的方式來執行我們的意願。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能夠根據孩子的特徵來引導並起到效果的,就是正確的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符合孩子個性,能讓孩子聽進去,並做出改變。

一、建立信任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感情,獲得孩子的信任。一個和父母感情很好的孩子,做決定時一定會考慮父母的想法與感受,而感情淡漠的孩子,父母再有道理,都與他無關。

所以,不要在孩子玩得正帶勁,馬上就要闖關時,過來一頓罵,或冷不丁把他的網線給拔了。這是最破壞親子感情的一種做法。

那難道就任由其玩下去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遊戲的危害,就是無法控制自己,或沒有其他能夠吸引他的東西。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遊戲障礙已被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打遊戲而生病。“遊戲障礙”被其添加到《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先預覽版,位列“成癮性疾患”章節。

所謂的“遊戲障礙”,也就是網絡遊戲成癮。指一個人對網絡遊戲失去了控制力,對它的熱情高於其它任何事情,把遊戲放在學習、生活等東西之上,變成最優先的選擇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秩序都打亂了,更不用說喪失工作與生活的激情。

當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且持續了至少12個月,就構成了“遊戲障礙”的標準。

它主要在以下特徵:

失控:明知有害,明知有害還欲罷不能,控制不了遊戲時長和頻率,懲罰措施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

耐受:遊戲障礙也有耐受性,打遊戲時間越來越長,就像酒精成癮的人酒會越喝越多。

複發率高:遊戲障礙有“戒斷症狀”,容易反覆。

損傷大腦:一個人常常玩遊戲失控,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從而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錦濤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研究稱,網絡遊戲成癮者確實在大腦結構異常等方面與物質成癮者具有相似性,只不過在認知功能方面受損程度較低。

曾有一位20多歲小夥在網吧呆了7個晝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他竟為了不被家人打擾而離家出走,在外地呆了7個月,借高利貸,跟懷孕的妻子也不聯絡。當家人找到他時,他卻說:我就玩一下而已。

玩遊戲失控者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成癮者的第一需要。不讓遊戲障礙者接觸遊戲,他們會“煩得要死、跟你拼命”,因此,不少嚴重的遊戲障礙患者會有暴力傾向,甚至還有人向父母揮拳動刀。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為什麼網絡遊戲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讓孩子欲罷不能?

孩子游戲成癮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受成長環境長期影響、發展形成的結果。

童年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用心的、有愛的、正面的高效陪伴。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家不被理解和認可,很少受到鼓勵,他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得到只有否定和打擊,沒有成就感和動力,網絡遊戲就會成為了他人生挫折與苦難的最佳避難所。在這個虛擬世界裡,他失敗了可以重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僅如此,他還能從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這是一個完全屬於他的自我空間,在這個自我空間裡,他會呆得很舒服。漸漸地,他就會沉溺於這種舒服的感覺中不能自拔。一旦他在裡面呆得太久太長,就會進入一個幻覺空間,分不清現實與虛擬世界。

當他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任何樂趣和信任,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壓力過大,或出現人際關係障礙等,他就會回到網絡世界中。因為,那裡的體驗遠遠勝過了現實生活中的體驗。

就這樣,遊戲就成了對他們具有吸引力的東西。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當孩子迷上游戲,我們怎麼辦?

這要看他是否已上癮,在還沒有上癮之前,儘快想辦法並採取措施扭轉情況。這種扭轉,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逃避到虛擬現實世界中。

首先,家長要審視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出了什麼樣的問題。然後,改善親子關係,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感。

一般來說,信任父母的孩子是很樂意聽取父母忠告的,不信任父母的孩子,卻很容易對父母的話產生牴觸和抗拒的心理。當我們和孩子關係質量不好,無法獲得孩子的信任時,你的否定和制止只會加深他的對抗情緒。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玩遊戲,不認真學習,不去做他們交待或要求孩子做的事,就會怒不可遏,忍不住對孩子指責,甚至在孩子玩得正起勁時拔掉網線、關掉電腦、刪除遊戲,然後直接給他兩個耳光。

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激越孩子的強烈反抗,甚至一些孩子與父母大打出手或離家出走。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為什麼孩子不領情、不懂事、還不知好歹。雖然家長的初衷是對的,但做法卻大大不妥。因為我們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場合裡用正確的方式來執行我們的意願。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能夠根據孩子的特徵來引導並起到效果的,就是正確的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符合孩子個性,能讓孩子聽進去,並做出改變。

一、建立信任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感情,獲得孩子的信任。一個和父母感情很好的孩子,做決定時一定會考慮父母的想法與感受,而感情淡漠的孩子,父母再有道理,都與他無關。

所以,不要在孩子玩得正帶勁,馬上就要闖關時,過來一頓罵,或冷不丁把他的網線給拔了。這是最破壞親子感情的一種做法。

那難道就任由其玩下去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遊戲的危害,就是無法控制自己,或沒有其他能夠吸引他的東西。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可以跟他商量,闖完這一關後我們休息一下好不好?然後,在兒子闖關成功時慶賀他。慶賀的目的有三個:

  • 一是與孩子建立感情;
  • 二是提醒他到點了;
  • 三是轉移他的注意力。

這樣,我們就有了發揮作用的機會。

我們可以拿出孩子感興趣的其他東西來吸引他,也可以帶一起出去吃點東西,邊吃邊聊。一開始,他可能有點驚訝和不習慣,但一次兩次,時間一長,他也就適應了。看到家長不會強行制止他,他也會放鬆下來,心情也開始好轉,與你的對抗和防備情緒也漸漸消失。信任的萌芽也開始生長。

接下來,你就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多約他一起出去玩,增進感情,玩累了坐在一起聊天談心,可以說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說說自己年輕時的往事,找到共鳴點。然後再問他接下來你有什麼打算或想法,想做點什麼,有沒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幫你做點什麼之類。

有人說,若孩子還是說“我想玩遊戲”,那怎麼辦?其實,家長不必如臨大敵,你越是不讓他提到遊戲,他越會想到遊戲。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遊戲障礙已被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打遊戲而生病。“遊戲障礙”被其添加到《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先預覽版,位列“成癮性疾患”章節。

所謂的“遊戲障礙”,也就是網絡遊戲成癮。指一個人對網絡遊戲失去了控制力,對它的熱情高於其它任何事情,把遊戲放在學習、生活等東西之上,變成最優先的選擇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秩序都打亂了,更不用說喪失工作與生活的激情。

當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且持續了至少12個月,就構成了“遊戲障礙”的標準。

它主要在以下特徵:

失控:明知有害,明知有害還欲罷不能,控制不了遊戲時長和頻率,懲罰措施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

耐受:遊戲障礙也有耐受性,打遊戲時間越來越長,就像酒精成癮的人酒會越喝越多。

複發率高:遊戲障礙有“戒斷症狀”,容易反覆。

損傷大腦:一個人常常玩遊戲失控,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從而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錦濤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研究稱,網絡遊戲成癮者確實在大腦結構異常等方面與物質成癮者具有相似性,只不過在認知功能方面受損程度較低。

曾有一位20多歲小夥在網吧呆了7個晝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他竟為了不被家人打擾而離家出走,在外地呆了7個月,借高利貸,跟懷孕的妻子也不聯絡。當家人找到他時,他卻說:我就玩一下而已。

玩遊戲失控者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成癮者的第一需要。不讓遊戲障礙者接觸遊戲,他們會“煩得要死、跟你拼命”,因此,不少嚴重的遊戲障礙患者會有暴力傾向,甚至還有人向父母揮拳動刀。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為什麼網絡遊戲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讓孩子欲罷不能?

孩子游戲成癮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受成長環境長期影響、發展形成的結果。

童年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用心的、有愛的、正面的高效陪伴。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家不被理解和認可,很少受到鼓勵,他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得到只有否定和打擊,沒有成就感和動力,網絡遊戲就會成為了他人生挫折與苦難的最佳避難所。在這個虛擬世界裡,他失敗了可以重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僅如此,他還能從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這是一個完全屬於他的自我空間,在這個自我空間裡,他會呆得很舒服。漸漸地,他就會沉溺於這種舒服的感覺中不能自拔。一旦他在裡面呆得太久太長,就會進入一個幻覺空間,分不清現實與虛擬世界。

當他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任何樂趣和信任,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壓力過大,或出現人際關係障礙等,他就會回到網絡世界中。因為,那裡的體驗遠遠勝過了現實生活中的體驗。

就這樣,遊戲就成了對他們具有吸引力的東西。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當孩子迷上游戲,我們怎麼辦?

這要看他是否已上癮,在還沒有上癮之前,儘快想辦法並採取措施扭轉情況。這種扭轉,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逃避到虛擬現實世界中。

首先,家長要審視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出了什麼樣的問題。然後,改善親子關係,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感。

一般來說,信任父母的孩子是很樂意聽取父母忠告的,不信任父母的孩子,卻很容易對父母的話產生牴觸和抗拒的心理。當我們和孩子關係質量不好,無法獲得孩子的信任時,你的否定和制止只會加深他的對抗情緒。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玩遊戲,不認真學習,不去做他們交待或要求孩子做的事,就會怒不可遏,忍不住對孩子指責,甚至在孩子玩得正起勁時拔掉網線、關掉電腦、刪除遊戲,然後直接給他兩個耳光。

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激越孩子的強烈反抗,甚至一些孩子與父母大打出手或離家出走。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為什麼孩子不領情、不懂事、還不知好歹。雖然家長的初衷是對的,但做法卻大大不妥。因為我們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場合裡用正確的方式來執行我們的意願。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能夠根據孩子的特徵來引導並起到效果的,就是正確的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符合孩子個性,能讓孩子聽進去,並做出改變。

一、建立信任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感情,獲得孩子的信任。一個和父母感情很好的孩子,做決定時一定會考慮父母的想法與感受,而感情淡漠的孩子,父母再有道理,都與他無關。

所以,不要在孩子玩得正帶勁,馬上就要闖關時,過來一頓罵,或冷不丁把他的網線給拔了。這是最破壞親子感情的一種做法。

那難道就任由其玩下去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遊戲的危害,就是無法控制自己,或沒有其他能夠吸引他的東西。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可以跟他商量,闖完這一關後我們休息一下好不好?然後,在兒子闖關成功時慶賀他。慶賀的目的有三個:

  • 一是與孩子建立感情;
  • 二是提醒他到點了;
  • 三是轉移他的注意力。

這樣,我們就有了發揮作用的機會。

我們可以拿出孩子感興趣的其他東西來吸引他,也可以帶一起出去吃點東西,邊吃邊聊。一開始,他可能有點驚訝和不習慣,但一次兩次,時間一長,他也就適應了。看到家長不會強行制止他,他也會放鬆下來,心情也開始好轉,與你的對抗和防備情緒也漸漸消失。信任的萌芽也開始生長。

接下來,你就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多約他一起出去玩,增進感情,玩累了坐在一起聊天談心,可以說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說說自己年輕時的往事,找到共鳴點。然後再問他接下來你有什麼打算或想法,想做點什麼,有沒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幫你做點什麼之類。

有人說,若孩子還是說“我想玩遊戲”,那怎麼辦?其實,家長不必如臨大敵,你越是不讓他提到遊戲,他越會想到遊戲。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二、以退為進,先跟後帶

想玩遊戲?答應他:沒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向孩子妥協,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我同意你玩遊戲,但是,你也要答應我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規劃好遊戲和主業之間的時間安排。

雙方各有退讓和底線,這樣溝通才有可能得以順利進展。

然後,雙方共同商量如何約定玩遊戲的規則。記住,不要用學習、閱讀等因素來作為限制孩子玩手機的理由,否則,只會令孩子對學習更加牴觸。有效的方法是:找到科學的依據來說服孩子。

三、嚴格遵守契約

定好規則後,雙方都要嚴格遵守。家長不能單方面要求孩子怎樣,自己要帶頭嚴格執行規則,並堅持下去。如果家長自己都遵守不了,那就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而不能只怪孩子。

在孩子遵守規則期間,要記得多肯定他的努力,鼓勵他的進步。孩子是非常在意父母對他的態度和看法的。你的認可會給他帶來信心和成就感,也會讓他感受到被愛的那快樂,有了這樣的美好體驗,他會漸漸擺脫對遊戲的依賴,走向正常的軌道。

如果孩子單方面違背了規定,第一次,提醒他,並按約定執行懲罰(比如禁止玩遊戲一天或一週)。記住,孩子反覆是很正常的,但要告訴他:事不過三,否則以後你就再也玩不成了!

他也不想失去目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好勢頭和良好感覺,從而也會少有的珍惜機會,自己約束自己。


若是家長已經盡力了,孩子依然無法擺脫對遊戲的依賴,依然毫無自制能力,又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的孩子確實已經上網成癮,非家人之力所能扭轉局面,那就只好求助於專業的心理諮詢或專業機構了。

但要記住,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關愛與支持,家長一定不要放棄。儘管過程艱辛漫長,請一定用極度的耐心和愛心,來陪孩子一同度過這一段艱難曲折的修復之路。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玩手機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關於網癮的文章,是因為今天上午我在出門的路上,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與別人興高采烈地聊著天,她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在旁邊老練地玩著手機。顯然,女孩玩手機的行為是得到媽媽允許的,雙方才會如此各自為安,各得其樂。

這種畫面,讓我不禁為女孩今後的成長前景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場景不是一次兩次,而且玩手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了。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0歲以下兒童在沉溺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時,他們的大腦會同吸毒成年人的大腦一樣產生相同的反應。

在大腦的早期發育中,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因過度的刺激,使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自制力差,易衝動等狀況。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兒童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人人皆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堂而皇之地把手機當成了玩具?

一方面,是一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身,常常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沒有做好榜樣的示範作用,讓孩子有樣學樣;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看到孩子有手機玩就不會吵到自己,便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的神器。

孩子天生就是視覺型動物,很容易被屏幕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像所吸引,繼而又漸漸被裡面的電子遊戲所吸引,一旦上了道,這些天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快便會上癮,成為他們日後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隱患。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遊戲障礙已被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打遊戲而生病。“遊戲障礙”被其添加到《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先預覽版,位列“成癮性疾患”章節。

所謂的“遊戲障礙”,也就是網絡遊戲成癮。指一個人對網絡遊戲失去了控制力,對它的熱情高於其它任何事情,把遊戲放在學習、生活等東西之上,變成最優先的選擇項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秩序都打亂了,更不用說喪失工作與生活的激情。

當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且持續了至少12個月,就構成了“遊戲障礙”的標準。

它主要在以下特徵:

失控:明知有害,明知有害還欲罷不能,控制不了遊戲時長和頻率,懲罰措施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

耐受:遊戲障礙也有耐受性,打遊戲時間越來越長,就像酒精成癮的人酒會越喝越多。

複發率高:遊戲障礙有“戒斷症狀”,容易反覆。

損傷大腦:一個人常常玩遊戲失控,會導致大腦結構改變,從而做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錦濤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研究稱,網絡遊戲成癮者確實在大腦結構異常等方面與物質成癮者具有相似性,只不過在認知功能方面受損程度較低。

曾有一位20多歲小夥在網吧呆了7個晝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他竟為了不被家人打擾而離家出走,在外地呆了7個月,借高利貸,跟懷孕的妻子也不聯絡。當家人找到他時,他卻說:我就玩一下而已。

玩遊戲失控者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成癮者的第一需要。不讓遊戲障礙者接觸遊戲,他們會“煩得要死、跟你拼命”,因此,不少嚴重的遊戲障礙患者會有暴力傾向,甚至還有人向父母揮拳動刀。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為什麼網絡遊戲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讓孩子欲罷不能?

孩子游戲成癮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受成長環境長期影響、發展形成的結果。

童年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用心的、有愛的、正面的高效陪伴。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家不被理解和認可,很少受到鼓勵,他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得到只有否定和打擊,沒有成就感和動力,網絡遊戲就會成為了他人生挫折與苦難的最佳避難所。在這個虛擬世界裡,他失敗了可以重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僅如此,他還能從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這是一個完全屬於他的自我空間,在這個自我空間裡,他會呆得很舒服。漸漸地,他就會沉溺於這種舒服的感覺中不能自拔。一旦他在裡面呆得太久太長,就會進入一個幻覺空間,分不清現實與虛擬世界。

當他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任何樂趣和信任,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壓力過大,或出現人際關係障礙等,他就會回到網絡世界中。因為,那裡的體驗遠遠勝過了現實生活中的體驗。

就這樣,遊戲就成了對他們具有吸引力的東西。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當孩子迷上游戲,我們怎麼辦?

這要看他是否已上癮,在還沒有上癮之前,儘快想辦法並採取措施扭轉情況。這種扭轉,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逃避到虛擬現實世界中。

首先,家長要審視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出了什麼樣的問題。然後,改善親子關係,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感。

一般來說,信任父母的孩子是很樂意聽取父母忠告的,不信任父母的孩子,卻很容易對父母的話產生牴觸和抗拒的心理。當我們和孩子關係質量不好,無法獲得孩子的信任時,你的否定和制止只會加深他的對抗情緒。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玩遊戲,不認真學習,不去做他們交待或要求孩子做的事,就會怒不可遏,忍不住對孩子指責,甚至在孩子玩得正起勁時拔掉網線、關掉電腦、刪除遊戲,然後直接給他兩個耳光。

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激越孩子的強烈反抗,甚至一些孩子與父母大打出手或離家出走。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為什麼孩子不領情、不懂事、還不知好歹。雖然家長的初衷是對的,但做法卻大大不妥。因為我們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場合裡用正確的方式來執行我們的意願。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能夠根據孩子的特徵來引導並起到效果的,就是正確的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符合孩子個性,能讓孩子聽進去,並做出改變。

一、建立信任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感情,獲得孩子的信任。一個和父母感情很好的孩子,做決定時一定會考慮父母的想法與感受,而感情淡漠的孩子,父母再有道理,都與他無關。

所以,不要在孩子玩得正帶勁,馬上就要闖關時,過來一頓罵,或冷不丁把他的網線給拔了。這是最破壞親子感情的一種做法。

那難道就任由其玩下去嗎?

其實孩子都知道遊戲的危害,就是無法控制自己,或沒有其他能夠吸引他的東西。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可以跟他商量,闖完這一關後我們休息一下好不好?然後,在兒子闖關成功時慶賀他。慶賀的目的有三個:

  • 一是與孩子建立感情;
  • 二是提醒他到點了;
  • 三是轉移他的注意力。

這樣,我們就有了發揮作用的機會。

我們可以拿出孩子感興趣的其他東西來吸引他,也可以帶一起出去吃點東西,邊吃邊聊。一開始,他可能有點驚訝和不習慣,但一次兩次,時間一長,他也就適應了。看到家長不會強行制止他,他也會放鬆下來,心情也開始好轉,與你的對抗和防備情緒也漸漸消失。信任的萌芽也開始生長。

接下來,你就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多約他一起出去玩,增進感情,玩累了坐在一起聊天談心,可以說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說說自己年輕時的往事,找到共鳴點。然後再問他接下來你有什麼打算或想法,想做點什麼,有沒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幫你做點什麼之類。

有人說,若孩子還是說“我想玩遊戲”,那怎麼辦?其實,家長不必如臨大敵,你越是不讓他提到遊戲,他越會想到遊戲。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二、以退為進,先跟後帶

想玩遊戲?答應他:沒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向孩子妥協,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我同意你玩遊戲,但是,你也要答應我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規劃好遊戲和主業之間的時間安排。

雙方各有退讓和底線,這樣溝通才有可能得以順利進展。

然後,雙方共同商量如何約定玩遊戲的規則。記住,不要用學習、閱讀等因素來作為限制孩子玩手機的理由,否則,只會令孩子對學習更加牴觸。有效的方法是:找到科學的依據來說服孩子。

三、嚴格遵守契約

定好規則後,雙方都要嚴格遵守。家長不能單方面要求孩子怎樣,自己要帶頭嚴格執行規則,並堅持下去。如果家長自己都遵守不了,那就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而不能只怪孩子。

在孩子遵守規則期間,要記得多肯定他的努力,鼓勵他的進步。孩子是非常在意父母對他的態度和看法的。你的認可會給他帶來信心和成就感,也會讓他感受到被愛的那快樂,有了這樣的美好體驗,他會漸漸擺脫對遊戲的依賴,走向正常的軌道。

如果孩子單方面違背了規定,第一次,提醒他,並按約定執行懲罰(比如禁止玩遊戲一天或一週)。記住,孩子反覆是很正常的,但要告訴他:事不過三,否則以後你就再也玩不成了!

他也不想失去目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好勢頭和良好感覺,從而也會少有的珍惜機會,自己約束自己。


若是家長已經盡力了,孩子依然無法擺脫對遊戲的依賴,依然毫無自制能力,又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的孩子確實已經上網成癮,非家人之力所能扭轉局面,那就只好求助於專業的心理諮詢或專業機構了。

但要記住,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關愛與支持,家長一定不要放棄。儘管過程艱辛漫長,請一定用極度的耐心和愛心,來陪孩子一同度過這一段艱難曲折的修復之路。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孩子不到2歲卻老練玩手機,專家:小心導致大腦改變和精神疾病


[素質教育觀察]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今日推薦文章:

專家呼籲:別再讓孩子玩手機!這些危害一輩子也無法挽回

忽略感受,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死穴”

不想讓孩子玩手機上癮,就從這五點做起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精選好文:

這是素質教育觀察為大家整理的一份閱讀清單,請查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