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特別鬧心的視頻:

遊樂場裡,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在爭搶玩具時發生碰撞,男孩媽媽覺得自己孩子吃了虧,於是抱著孩子與同樣抱著孩子的女孩媽媽理論,期間開始動手,並扯起小女孩頭髮在地上拖行數米,直到工作人員將其拉開。隨後當地公安局通報了此事,男孩母親被拘留15日並罰款500元。

網友紛紛表示,男孩母親做法太偏激,這讓孩子得受多大傷害?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特別鬧心的視頻:

遊樂場裡,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在爭搶玩具時發生碰撞,男孩媽媽覺得自己孩子吃了虧,於是抱著孩子與同樣抱著孩子的女孩媽媽理論,期間開始動手,並扯起小女孩頭髮在地上拖行數米,直到工作人員將其拉開。隨後當地公安局通報了此事,男孩母親被拘留15日並罰款500元。

網友紛紛表示,男孩母親做法太偏激,這讓孩子得受多大傷害?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小孩子鬧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前段時間同事跟我講她家孩子的事:兩歲的小姑娘暖暖,和同小區一個一般大的小女孩點點玩得特別好。有一次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積木,點點搶了暖暖的積木,暖暖手比較快,一把抓在了點點手背上,小孩子皮膚很嫩,手背上立馬出現了兩道紅印,點點媽媽隨手對暖暖就是很響的一巴掌。

同事說:暖暖打了點點,我本來想說自家閨女,並且跟點點道歉,但點點媽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就打了暖暖,立馬帶著點點走了。當時我就火了,但想著孩子的矛盾再加上大人,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就沒理她,轉而安慰自己娃,從那之後,再沒和他們一家有過交集。

很多家長特別“護犢子”,見不得自己孩子受到丁點委屈,一旦孩子受到疑似傷害,立馬炸毛,淑女化身獅子,開始對目標瘋狂攻擊,絲毫不會考慮,這樣的行為也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逞一時之快,受傷最大的可能是孩子。

小孩子之間鬧矛盾很正常,家長該不該介入?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副教授朱宇章表示:孩子在打鬧時,家長不要過於緊張。因為恰恰是這些適當的矛盾與衝突,才使得孩子在溝通交際能力上有了不斷提高的機會,家長的貿然介入,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一些小的衝突,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和今後個性的完善是有利的,因為孩子在衝突當中會懂得取捨和避讓妥協和競爭,這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鬧矛盾,家長摻和進去是很不明智的,很多衝突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那麼要如何陪孩子順利度過愛起衝突的這個過程呢?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特別鬧心的視頻:

遊樂場裡,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在爭搶玩具時發生碰撞,男孩媽媽覺得自己孩子吃了虧,於是抱著孩子與同樣抱著孩子的女孩媽媽理論,期間開始動手,並扯起小女孩頭髮在地上拖行數米,直到工作人員將其拉開。隨後當地公安局通報了此事,男孩母親被拘留15日並罰款500元。

網友紛紛表示,男孩母親做法太偏激,這讓孩子得受多大傷害?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小孩子鬧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前段時間同事跟我講她家孩子的事:兩歲的小姑娘暖暖,和同小區一個一般大的小女孩點點玩得特別好。有一次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積木,點點搶了暖暖的積木,暖暖手比較快,一把抓在了點點手背上,小孩子皮膚很嫩,手背上立馬出現了兩道紅印,點點媽媽隨手對暖暖就是很響的一巴掌。

同事說:暖暖打了點點,我本來想說自家閨女,並且跟點點道歉,但點點媽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就打了暖暖,立馬帶著點點走了。當時我就火了,但想著孩子的矛盾再加上大人,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就沒理她,轉而安慰自己娃,從那之後,再沒和他們一家有過交集。

很多家長特別“護犢子”,見不得自己孩子受到丁點委屈,一旦孩子受到疑似傷害,立馬炸毛,淑女化身獅子,開始對目標瘋狂攻擊,絲毫不會考慮,這樣的行為也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逞一時之快,受傷最大的可能是孩子。

小孩子之間鬧矛盾很正常,家長該不該介入?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副教授朱宇章表示:孩子在打鬧時,家長不要過於緊張。因為恰恰是這些適當的矛盾與衝突,才使得孩子在溝通交際能力上有了不斷提高的機會,家長的貿然介入,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一些小的衝突,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和今後個性的完善是有利的,因為孩子在衝突當中會懂得取捨和避讓妥協和競爭,這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鬧矛盾,家長摻和進去是很不明智的,很多衝突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那麼要如何陪孩子順利度過愛起衝突的這個過程呢?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2歲孩子的佔有慾—被誤解的物權敏感期

上面起衝突的兩個例子都源於孩子對玩具歸屬引發的小矛盾,很多媽媽也會發現,孩子到了2歲左右會特別“自私”,看見什麼都是“我的”,和小朋友前一刻還玩得特別嗨,下一秒有可能就會因為一個小東西直接動手開打。他們會下意識地開始保護他們認為屬於自己的東西,對於其他人的接觸會時刻充滿警惕,不肯和人分享,有時候還會直接上手,即使是爸爸媽媽也不行。

家長們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很自私,他們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特別容易因為玩具或者零食的分配等問題發生肢體上的衝突。其實,家長們還真的誤解了孩子。孩子這種強烈的佔有慾有一個專業名詞,叫“物權敏感期”。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也是一種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的歸屬權來認識他們與物品的關係。

物權敏感期大多發生在孩子2歲左右,持續時間短則三四個月,長則半年,甚至更久。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特別鬧心的視頻:

遊樂場裡,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在爭搶玩具時發生碰撞,男孩媽媽覺得自己孩子吃了虧,於是抱著孩子與同樣抱著孩子的女孩媽媽理論,期間開始動手,並扯起小女孩頭髮在地上拖行數米,直到工作人員將其拉開。隨後當地公安局通報了此事,男孩母親被拘留15日並罰款500元。

網友紛紛表示,男孩母親做法太偏激,這讓孩子得受多大傷害?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小孩子鬧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前段時間同事跟我講她家孩子的事:兩歲的小姑娘暖暖,和同小區一個一般大的小女孩點點玩得特別好。有一次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積木,點點搶了暖暖的積木,暖暖手比較快,一把抓在了點點手背上,小孩子皮膚很嫩,手背上立馬出現了兩道紅印,點點媽媽隨手對暖暖就是很響的一巴掌。

同事說:暖暖打了點點,我本來想說自家閨女,並且跟點點道歉,但點點媽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就打了暖暖,立馬帶著點點走了。當時我就火了,但想著孩子的矛盾再加上大人,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就沒理她,轉而安慰自己娃,從那之後,再沒和他們一家有過交集。

很多家長特別“護犢子”,見不得自己孩子受到丁點委屈,一旦孩子受到疑似傷害,立馬炸毛,淑女化身獅子,開始對目標瘋狂攻擊,絲毫不會考慮,這樣的行為也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逞一時之快,受傷最大的可能是孩子。

小孩子之間鬧矛盾很正常,家長該不該介入?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副教授朱宇章表示:孩子在打鬧時,家長不要過於緊張。因為恰恰是這些適當的矛盾與衝突,才使得孩子在溝通交際能力上有了不斷提高的機會,家長的貿然介入,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一些小的衝突,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和今後個性的完善是有利的,因為孩子在衝突當中會懂得取捨和避讓妥協和競爭,這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鬧矛盾,家長摻和進去是很不明智的,很多衝突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那麼要如何陪孩子順利度過愛起衝突的這個過程呢?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2歲孩子的佔有慾—被誤解的物權敏感期

上面起衝突的兩個例子都源於孩子對玩具歸屬引發的小矛盾,很多媽媽也會發現,孩子到了2歲左右會特別“自私”,看見什麼都是“我的”,和小朋友前一刻還玩得特別嗨,下一秒有可能就會因為一個小東西直接動手開打。他們會下意識地開始保護他們認為屬於自己的東西,對於其他人的接觸會時刻充滿警惕,不肯和人分享,有時候還會直接上手,即使是爸爸媽媽也不行。

家長們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很自私,他們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特別容易因為玩具或者零食的分配等問題發生肢體上的衝突。其實,家長們還真的誤解了孩子。孩子這種強烈的佔有慾有一個專業名詞,叫“物權敏感期”。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也是一種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的歸屬權來認識他們與物品的關係。

物權敏感期大多發生在孩子2歲左右,持續時間短則三四個月,長則半年,甚至更久。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物權敏感期的表現

在大多數孩子懂得分享之前,物權敏感期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在這段時間,孩子會表現得特別自私、有很強的佔有慾。

※語言方面: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2歲左右的孩子突然變得過度以自我為中心,口頭禪是:玩具是我的,媽媽是我的,爸爸是我的。

※情緒方面:特別容易激動

在孩子心裡,他確定東西是他的,別人就不能碰,碰了或者拿了他的東西,就會讓孩子情緒激動,很易怒。

※動作方面:特別愛動手

兩個小朋友開始玩得好好的,一旦一個小朋友認定另一個小朋友搶了自己的東西,就會直接上手開打,甚至是做出偏激行為。之前在遊樂場遇到一個小男孩守著一箱子海洋球玩,後來又過來一個小女孩,從箱子裡拿了兩個球,小男孩就生氣了,一把推倒了小女孩。

這些行為都是孩子進入物權敏感期的表現,家長要對其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最終學會分享的意義。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特別鬧心的視頻:

遊樂場裡,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在爭搶玩具時發生碰撞,男孩媽媽覺得自己孩子吃了虧,於是抱著孩子與同樣抱著孩子的女孩媽媽理論,期間開始動手,並扯起小女孩頭髮在地上拖行數米,直到工作人員將其拉開。隨後當地公安局通報了此事,男孩母親被拘留15日並罰款500元。

網友紛紛表示,男孩母親做法太偏激,這讓孩子得受多大傷害?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小孩子鬧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前段時間同事跟我講她家孩子的事:兩歲的小姑娘暖暖,和同小區一個一般大的小女孩點點玩得特別好。有一次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積木,點點搶了暖暖的積木,暖暖手比較快,一把抓在了點點手背上,小孩子皮膚很嫩,手背上立馬出現了兩道紅印,點點媽媽隨手對暖暖就是很響的一巴掌。

同事說:暖暖打了點點,我本來想說自家閨女,並且跟點點道歉,但點點媽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就打了暖暖,立馬帶著點點走了。當時我就火了,但想著孩子的矛盾再加上大人,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就沒理她,轉而安慰自己娃,從那之後,再沒和他們一家有過交集。

很多家長特別“護犢子”,見不得自己孩子受到丁點委屈,一旦孩子受到疑似傷害,立馬炸毛,淑女化身獅子,開始對目標瘋狂攻擊,絲毫不會考慮,這樣的行為也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逞一時之快,受傷最大的可能是孩子。

小孩子之間鬧矛盾很正常,家長該不該介入?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副教授朱宇章表示:孩子在打鬧時,家長不要過於緊張。因為恰恰是這些適當的矛盾與衝突,才使得孩子在溝通交際能力上有了不斷提高的機會,家長的貿然介入,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一些小的衝突,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和今後個性的完善是有利的,因為孩子在衝突當中會懂得取捨和避讓妥協和競爭,這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鬧矛盾,家長摻和進去是很不明智的,很多衝突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那麼要如何陪孩子順利度過愛起衝突的這個過程呢?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2歲孩子的佔有慾—被誤解的物權敏感期

上面起衝突的兩個例子都源於孩子對玩具歸屬引發的小矛盾,很多媽媽也會發現,孩子到了2歲左右會特別“自私”,看見什麼都是“我的”,和小朋友前一刻還玩得特別嗨,下一秒有可能就會因為一個小東西直接動手開打。他們會下意識地開始保護他們認為屬於自己的東西,對於其他人的接觸會時刻充滿警惕,不肯和人分享,有時候還會直接上手,即使是爸爸媽媽也不行。

家長們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很自私,他們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特別容易因為玩具或者零食的分配等問題發生肢體上的衝突。其實,家長們還真的誤解了孩子。孩子這種強烈的佔有慾有一個專業名詞,叫“物權敏感期”。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也是一種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的歸屬權來認識他們與物品的關係。

物權敏感期大多發生在孩子2歲左右,持續時間短則三四個月,長則半年,甚至更久。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物權敏感期的表現

在大多數孩子懂得分享之前,物權敏感期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在這段時間,孩子會表現得特別自私、有很強的佔有慾。

※語言方面: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2歲左右的孩子突然變得過度以自我為中心,口頭禪是:玩具是我的,媽媽是我的,爸爸是我的。

※情緒方面:特別容易激動

在孩子心裡,他確定東西是他的,別人就不能碰,碰了或者拿了他的東西,就會讓孩子情緒激動,很易怒。

※動作方面:特別愛動手

兩個小朋友開始玩得好好的,一旦一個小朋友認定另一個小朋友搶了自己的東西,就會直接上手開打,甚至是做出偏激行為。之前在遊樂場遇到一個小男孩守著一箱子海洋球玩,後來又過來一個小女孩,從箱子裡拿了兩個球,小男孩就生氣了,一把推倒了小女孩。

這些行為都是孩子進入物權敏感期的表現,家長要對其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最終學會分享的意義。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物權敏感期,家長要不要介入?

蒙臺梭利說:經歷敏感期的孩子,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會受到鼓舞。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兒童的生命助力,如果兒童敏感期內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他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其心靈、人格的發展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父母應該尊重兒童在敏感期內的行為並且提供必要的協助,以避免孩子錯失其一生中難得的特別生命力。

對孩子而言,物權意識的建立非常重要,順利度過物權敏感期,孩子能夠樹立獨立自主、愛護自己東西、維護正當權益的意識。而一旦家長介入太多,就會出現文章開頭那一幕,不止小女孩身心受影響,小男孩因此也會有一個觀念:我的東西搶過來就行,搶不過來還有媽媽。

一旦孩子有這樣的觀念,一輩子就毀了,現在是物權敏感期有些自私,以後可能就是明強強要……有這樣一位媽媽做“榜樣”,真為小男孩的未來擔憂。

孩子進入物權敏感期,家長需要介入,但並非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介入過多,而是協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特別鬧心的視頻:

遊樂場裡,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在爭搶玩具時發生碰撞,男孩媽媽覺得自己孩子吃了虧,於是抱著孩子與同樣抱著孩子的女孩媽媽理論,期間開始動手,並扯起小女孩頭髮在地上拖行數米,直到工作人員將其拉開。隨後當地公安局通報了此事,男孩母親被拘留15日並罰款500元。

網友紛紛表示,男孩母親做法太偏激,這讓孩子得受多大傷害?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小孩子鬧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前段時間同事跟我講她家孩子的事:兩歲的小姑娘暖暖,和同小區一個一般大的小女孩點點玩得特別好。有一次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積木,點點搶了暖暖的積木,暖暖手比較快,一把抓在了點點手背上,小孩子皮膚很嫩,手背上立馬出現了兩道紅印,點點媽媽隨手對暖暖就是很響的一巴掌。

同事說:暖暖打了點點,我本來想說自家閨女,並且跟點點道歉,但點點媽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就打了暖暖,立馬帶著點點走了。當時我就火了,但想著孩子的矛盾再加上大人,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就沒理她,轉而安慰自己娃,從那之後,再沒和他們一家有過交集。

很多家長特別“護犢子”,見不得自己孩子受到丁點委屈,一旦孩子受到疑似傷害,立馬炸毛,淑女化身獅子,開始對目標瘋狂攻擊,絲毫不會考慮,這樣的行為也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逞一時之快,受傷最大的可能是孩子。

小孩子之間鬧矛盾很正常,家長該不該介入?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副教授朱宇章表示:孩子在打鬧時,家長不要過於緊張。因為恰恰是這些適當的矛盾與衝突,才使得孩子在溝通交際能力上有了不斷提高的機會,家長的貿然介入,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一些小的衝突,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和今後個性的完善是有利的,因為孩子在衝突當中會懂得取捨和避讓妥協和競爭,這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鬧矛盾,家長摻和進去是很不明智的,很多衝突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那麼要如何陪孩子順利度過愛起衝突的這個過程呢?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2歲孩子的佔有慾—被誤解的物權敏感期

上面起衝突的兩個例子都源於孩子對玩具歸屬引發的小矛盾,很多媽媽也會發現,孩子到了2歲左右會特別“自私”,看見什麼都是“我的”,和小朋友前一刻還玩得特別嗨,下一秒有可能就會因為一個小東西直接動手開打。他們會下意識地開始保護他們認為屬於自己的東西,對於其他人的接觸會時刻充滿警惕,不肯和人分享,有時候還會直接上手,即使是爸爸媽媽也不行。

家長們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很自私,他們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特別容易因為玩具或者零食的分配等問題發生肢體上的衝突。其實,家長們還真的誤解了孩子。孩子這種強烈的佔有慾有一個專業名詞,叫“物權敏感期”。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也是一種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的歸屬權來認識他們與物品的關係。

物權敏感期大多發生在孩子2歲左右,持續時間短則三四個月,長則半年,甚至更久。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物權敏感期的表現

在大多數孩子懂得分享之前,物權敏感期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在這段時間,孩子會表現得特別自私、有很強的佔有慾。

※語言方面: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2歲左右的孩子突然變得過度以自我為中心,口頭禪是:玩具是我的,媽媽是我的,爸爸是我的。

※情緒方面:特別容易激動

在孩子心裡,他確定東西是他的,別人就不能碰,碰了或者拿了他的東西,就會讓孩子情緒激動,很易怒。

※動作方面:特別愛動手

兩個小朋友開始玩得好好的,一旦一個小朋友認定另一個小朋友搶了自己的東西,就會直接上手開打,甚至是做出偏激行為。之前在遊樂場遇到一個小男孩守著一箱子海洋球玩,後來又過來一個小女孩,從箱子裡拿了兩個球,小男孩就生氣了,一把推倒了小女孩。

這些行為都是孩子進入物權敏感期的表現,家長要對其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最終學會分享的意義。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物權敏感期,家長要不要介入?

蒙臺梭利說:經歷敏感期的孩子,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會受到鼓舞。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兒童的生命助力,如果兒童敏感期內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他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其心靈、人格的發展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父母應該尊重兒童在敏感期內的行為並且提供必要的協助,以避免孩子錯失其一生中難得的特別生命力。

對孩子而言,物權意識的建立非常重要,順利度過物權敏感期,孩子能夠樹立獨立自主、愛護自己東西、維護正當權益的意識。而一旦家長介入太多,就會出現文章開頭那一幕,不止小女孩身心受影響,小男孩因此也會有一個觀念:我的東西搶過來就行,搶不過來還有媽媽。

一旦孩子有這樣的觀念,一輩子就毀了,現在是物權敏感期有些自私,以後可能就是明強強要……有這樣一位媽媽做“榜樣”,真為小男孩的未來擔憂。

孩子進入物權敏感期,家長需要介入,但並非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介入過多,而是協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接納自私的孩子

物權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孩子變得自私也很正常,但是有些家長可能會對自己自私的孩子感到很失望。在這裡,家長需要從心理上解釋自私的孩子,理解、包容並正確引導他們,孩子才不會在成長的路上走偏。

面對自私的孩子,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這樣做的後果是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你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慢慢陪孩子建立物權觀念,逐漸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強調物權觀念

在家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身邊的事物告訴孩子,什麼是誰的。比如說早上做了早飯,奶奶盛好了飯菜,這一碗是給爺爺,那一碗給奶奶,這一碗是你自己的,吃飯要吃自己碗裡的,不要霸佔整個菜盤子。

通過這些語言和動作的指導,家長可以逐漸強化孩子的物權觀念。

※引導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

兩個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他們劃分了玩具的歸屬,甲想玩乙的小汽車,乙不讓,乙也很想玩甲的小貨車,甲也不讓,眼看著兩個孩子要搶起來了,老師過來,讓甲和乙用自己的玩具換了對方的玩具,這樣兩個孩子都玩得很開心,這就是分享。

讓孩子多體驗幾次這樣的分享與交換,他們就會逐漸發現分享的快樂,遠比你花十句八句給孩子講道理要好用的多。

一些孩子不願和人分享,是害怕自己的東西拿不回來,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分享的東西可以要回來,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他們也就不會再害怕去分享了。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特別鬧心的視頻:

遊樂場裡,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在爭搶玩具時發生碰撞,男孩媽媽覺得自己孩子吃了虧,於是抱著孩子與同樣抱著孩子的女孩媽媽理論,期間開始動手,並扯起小女孩頭髮在地上拖行數米,直到工作人員將其拉開。隨後當地公安局通報了此事,男孩母親被拘留15日並罰款500元。

網友紛紛表示,男孩母親做法太偏激,這讓孩子得受多大傷害?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小孩子鬧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前段時間同事跟我講她家孩子的事:兩歲的小姑娘暖暖,和同小區一個一般大的小女孩點點玩得特別好。有一次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積木,點點搶了暖暖的積木,暖暖手比較快,一把抓在了點點手背上,小孩子皮膚很嫩,手背上立馬出現了兩道紅印,點點媽媽隨手對暖暖就是很響的一巴掌。

同事說:暖暖打了點點,我本來想說自家閨女,並且跟點點道歉,但點點媽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就打了暖暖,立馬帶著點點走了。當時我就火了,但想著孩子的矛盾再加上大人,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就沒理她,轉而安慰自己娃,從那之後,再沒和他們一家有過交集。

很多家長特別“護犢子”,見不得自己孩子受到丁點委屈,一旦孩子受到疑似傷害,立馬炸毛,淑女化身獅子,開始對目標瘋狂攻擊,絲毫不會考慮,這樣的行為也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逞一時之快,受傷最大的可能是孩子。

小孩子之間鬧矛盾很正常,家長該不該介入?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副教授朱宇章表示:孩子在打鬧時,家長不要過於緊張。因為恰恰是這些適當的矛盾與衝突,才使得孩子在溝通交際能力上有了不斷提高的機會,家長的貿然介入,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一些小的衝突,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和今後個性的完善是有利的,因為孩子在衝突當中會懂得取捨和避讓妥協和競爭,這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鬧矛盾,家長摻和進去是很不明智的,很多衝突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那麼要如何陪孩子順利度過愛起衝突的這個過程呢?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2歲孩子的佔有慾—被誤解的物權敏感期

上面起衝突的兩個例子都源於孩子對玩具歸屬引發的小矛盾,很多媽媽也會發現,孩子到了2歲左右會特別“自私”,看見什麼都是“我的”,和小朋友前一刻還玩得特別嗨,下一秒有可能就會因為一個小東西直接動手開打。他們會下意識地開始保護他們認為屬於自己的東西,對於其他人的接觸會時刻充滿警惕,不肯和人分享,有時候還會直接上手,即使是爸爸媽媽也不行。

家長們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很自私,他們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特別容易因為玩具或者零食的分配等問題發生肢體上的衝突。其實,家長們還真的誤解了孩子。孩子這種強烈的佔有慾有一個專業名詞,叫“物權敏感期”。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也是一種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的歸屬權來認識他們與物品的關係。

物權敏感期大多發生在孩子2歲左右,持續時間短則三四個月,長則半年,甚至更久。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物權敏感期的表現

在大多數孩子懂得分享之前,物權敏感期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在這段時間,孩子會表現得特別自私、有很強的佔有慾。

※語言方面: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2歲左右的孩子突然變得過度以自我為中心,口頭禪是:玩具是我的,媽媽是我的,爸爸是我的。

※情緒方面:特別容易激動

在孩子心裡,他確定東西是他的,別人就不能碰,碰了或者拿了他的東西,就會讓孩子情緒激動,很易怒。

※動作方面:特別愛動手

兩個小朋友開始玩得好好的,一旦一個小朋友認定另一個小朋友搶了自己的東西,就會直接上手開打,甚至是做出偏激行為。之前在遊樂場遇到一個小男孩守著一箱子海洋球玩,後來又過來一個小女孩,從箱子裡拿了兩個球,小男孩就生氣了,一把推倒了小女孩。

這些行為都是孩子進入物權敏感期的表現,家長要對其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最終學會分享的意義。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物權敏感期,家長要不要介入?

蒙臺梭利說:經歷敏感期的孩子,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會受到鼓舞。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兒童的生命助力,如果兒童敏感期內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他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其心靈、人格的發展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父母應該尊重兒童在敏感期內的行為並且提供必要的協助,以避免孩子錯失其一生中難得的特別生命力。

對孩子而言,物權意識的建立非常重要,順利度過物權敏感期,孩子能夠樹立獨立自主、愛護自己東西、維護正當權益的意識。而一旦家長介入太多,就會出現文章開頭那一幕,不止小女孩身心受影響,小男孩因此也會有一個觀念:我的東西搶過來就行,搶不過來還有媽媽。

一旦孩子有這樣的觀念,一輩子就毀了,現在是物權敏感期有些自私,以後可能就是明強強要……有這樣一位媽媽做“榜樣”,真為小男孩的未來擔憂。

孩子進入物權敏感期,家長需要介入,但並非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介入過多,而是協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接納自私的孩子

物權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孩子變得自私也很正常,但是有些家長可能會對自己自私的孩子感到很失望。在這裡,家長需要從心理上解釋自私的孩子,理解、包容並正確引導他們,孩子才不會在成長的路上走偏。

面對自私的孩子,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這樣做的後果是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你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慢慢陪孩子建立物權觀念,逐漸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強調物權觀念

在家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身邊的事物告訴孩子,什麼是誰的。比如說早上做了早飯,奶奶盛好了飯菜,這一碗是給爺爺,那一碗給奶奶,這一碗是你自己的,吃飯要吃自己碗裡的,不要霸佔整個菜盤子。

通過這些語言和動作的指導,家長可以逐漸強化孩子的物權觀念。

※引導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

兩個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他們劃分了玩具的歸屬,甲想玩乙的小汽車,乙不讓,乙也很想玩甲的小貨車,甲也不讓,眼看著兩個孩子要搶起來了,老師過來,讓甲和乙用自己的玩具換了對方的玩具,這樣兩個孩子都玩得很開心,這就是分享。

讓孩子多體驗幾次這樣的分享與交換,他們就會逐漸發現分享的快樂,遠比你花十句八句給孩子講道理要好用的多。

一些孩子不願和人分享,是害怕自己的東西拿不回來,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分享的東西可以要回來,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他們也就不會再害怕去分享了。

兒子疑似吃虧,母親拖拽2歲女孩,孩子矛盾家長該不該介入?

※分享這件事,不要和孩子玩遊戲

曾經見過一個奶奶帶孩子,奶奶逗孩子:你的蘋果看起來很好吃,來讓奶奶吃一口你的蘋果好不好?

孩子起初是不願讓奶奶吃蘋果的,她把蘋果抱得緊緊的,經過多次溝通,孩子終於抱著蘋果放在奶奶嘴邊,奶奶卻說:奶奶逗你玩呢,蘋果你自己吃吧。

看似一個簡單的遊戲,卻會讓孩子對於分享的喜悅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孩子便不會再去分享了。正確做法是,直接切下一塊蘋果,咬一口,然後開心地告訴孩子:你的蘋果真甜,謝謝你的分享。孩子會從你的表情中找到分享之後的喜悅,這種成就感會促使孩子愛上分享。

※別人家的東西不能拿

說完了自家的東西,我們再來說說自家之外的東西,有朋友帶孩子去親戚家做客,孩子看上了親戚家的一個卡通擺件,抱在手上就不放手,臨走的時候,孩子撒潑耍橫,親戚礙於面子,只好把擺件送給了朋友家孩子,朋友回頭把孩子一頓揍。

這樣的事情很常見,歸根結底是孩子對他人物權概念的模糊。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這樣的物權觀念肯定是不可取的,家長需要明確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你還可以引導孩子:如果是你的玩具,媽媽很喜歡,直接拿了,你會怎麼樣?多來幾次,孩子就會逐漸明白物權觀念裡面的我的和你的了。

※家長做好榜樣

重新回到文章開始的例子,兩個孩子之間因為玩具發生矛盾,男孩媽媽直接上手,很顯然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壞的影響,男孩的物權觀念也很容易走歪。孩子是一面鏡子,他的一舉一動都會是父母最真實的反應,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家長的榜樣力量不容忽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