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不完美媽媽 服裝 幼兒園 心理學 小博士媽媽 2019-09-08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佳寧媽媽,你看你們家佳寧這件襖子穿了一整個冬季了,是不是要洗一下,聞著都有味了!”

那天放學接孩子時,生活老師拉住了佳寧媽媽,跟她說了這一句話。

媽媽尷尬極了,她小時候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有一次花300塊錢在專賣店跟她買了一件襖子,可暖和了,她帶著袖套,小心翼翼的穿了整整一個冬季。

所以雖然現在住的是市中心幾萬塊錢一平的大房子,孩子通過關係上的是全市排得上號的好幼兒園,媽媽在對待孩子穿衣服這件事情上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男孩窮養,更何況他們的錢也不是浪打來的,能省則省吧。

不過佳寧家裡裝了暖氣,也有鐘點工在幫忙打掃,即使是在冬季,佳寧的衣服每週也都會從內到外清洗兩次,所以生活老師認為衣服有味道,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佳寧媽媽是學心理學的,她很敏感的意識到,如果在繼續她的這種穿衣理念,很有可能會害了她的孩子。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佳寧媽媽,你看你們家佳寧這件襖子穿了一整個冬季了,是不是要洗一下,聞著都有味了!”

那天放學接孩子時,生活老師拉住了佳寧媽媽,跟她說了這一句話。

媽媽尷尬極了,她小時候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有一次花300塊錢在專賣店跟她買了一件襖子,可暖和了,她帶著袖套,小心翼翼的穿了整整一個冬季。

所以雖然現在住的是市中心幾萬塊錢一平的大房子,孩子通過關係上的是全市排得上號的好幼兒園,媽媽在對待孩子穿衣服這件事情上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男孩窮養,更何況他們的錢也不是浪打來的,能省則省吧。

不過佳寧家裡裝了暖氣,也有鐘點工在幫忙打掃,即使是在冬季,佳寧的衣服每週也都會從內到外清洗兩次,所以生活老師認為衣服有味道,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佳寧媽媽是學心理學的,她很敏感的意識到,如果在繼續她的這種穿衣理念,很有可能會害了她的孩子。

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這要從心理學的“首因效應”開始說起

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會對今後的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入為主”。雖然第一印象不會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和最牢固的,並且直接決定了今後雙方的交往進程和行為的解釋。
  • 換句話說,如果第一印象非常好,人們會傾向於與他交往,並且對他今後的行為作出更有利於他的解釋。
  • 反之,如果第一印象引起他人反感,他人後期即使不可避免的需要與之接觸,他人也會採取冷淡的態度,甚至從心理和行為上不可避免的與之對抗。

放到我們的孩子身上,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可能都會哭鬧,但哭鬧幾天,老師把人認熟後,孩子們就會跟老師留下他們的第一印象了。

這時候如果一個孩子看起來特別乖巧,衣服乾乾淨淨的,打扮得也很符合這個年齡特徵,老師就會對他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邋里邋遢,衣服皺巴巴的,鼻涕掉得老長,老師很自然的,會對他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

這時候家長們會說了,作為老師憑什麼以貌取人呢?

那我問一下,對於3、4歲剛入幼兒園的孩子,或者是6、7歲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你讓老師除了以貌取人留下第一印象之外,還憑什麼來判斷你的孩子呢?

  • 背個唐詩?
  • 做段獨特的自我介紹?

無可厚非,這些方式確實也能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但必須要老師給你孩子機會。更何況,著裝,作為強烈的第一視覺衝擊,在自我介紹之前,早已先入為主了。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要問,作為老師,難道就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非要固守著第一印象嗎?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佳寧媽媽,你看你們家佳寧這件襖子穿了一整個冬季了,是不是要洗一下,聞著都有味了!”

那天放學接孩子時,生活老師拉住了佳寧媽媽,跟她說了這一句話。

媽媽尷尬極了,她小時候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有一次花300塊錢在專賣店跟她買了一件襖子,可暖和了,她帶著袖套,小心翼翼的穿了整整一個冬季。

所以雖然現在住的是市中心幾萬塊錢一平的大房子,孩子通過關係上的是全市排得上號的好幼兒園,媽媽在對待孩子穿衣服這件事情上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男孩窮養,更何況他們的錢也不是浪打來的,能省則省吧。

不過佳寧家裡裝了暖氣,也有鐘點工在幫忙打掃,即使是在冬季,佳寧的衣服每週也都會從內到外清洗兩次,所以生活老師認為衣服有味道,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佳寧媽媽是學心理學的,她很敏感的意識到,如果在繼續她的這種穿衣理念,很有可能會害了她的孩子。

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這要從心理學的“首因效應”開始說起

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會對今後的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入為主”。雖然第一印象不會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和最牢固的,並且直接決定了今後雙方的交往進程和行為的解釋。
  • 換句話說,如果第一印象非常好,人們會傾向於與他交往,並且對他今後的行為作出更有利於他的解釋。
  • 反之,如果第一印象引起他人反感,他人後期即使不可避免的需要與之接觸,他人也會採取冷淡的態度,甚至從心理和行為上不可避免的與之對抗。

放到我們的孩子身上,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可能都會哭鬧,但哭鬧幾天,老師把人認熟後,孩子們就會跟老師留下他們的第一印象了。

這時候如果一個孩子看起來特別乖巧,衣服乾乾淨淨的,打扮得也很符合這個年齡特徵,老師就會對他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邋里邋遢,衣服皺巴巴的,鼻涕掉得老長,老師很自然的,會對他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

這時候家長們會說了,作為老師憑什麼以貌取人呢?

那我問一下,對於3、4歲剛入幼兒園的孩子,或者是6、7歲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你讓老師除了以貌取人留下第一印象之外,還憑什麼來判斷你的孩子呢?

  • 背個唐詩?
  • 做段獨特的自我介紹?

無可厚非,這些方式確實也能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但必須要老師給你孩子機會。更何況,著裝,作為強烈的第一視覺衝擊,在自我介紹之前,早已先入為主了。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要問,作為老師,難道就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非要固守著第一印象嗎?

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第一印象會讓人如此記憶深刻呢?

因為個體在認知過程中,會通過第一印象輸入的信息對新認識的人建立圖示,並且大腦會自動將這種圖示認定為核心圖示,以後在交往過程中形成的記憶,都會被同化到這個圖示裡面去,並且帶上了核心圖示的印記。

同時,因為在第一次接受信息時,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大腦對信息的加工會更加精細,而後繼的信息,大腦在信息加工時往往會更加粗糙,甚至有的會被大腦忽略。

也就是說,老師在看到一個衣著整潔,笑容甜美的孩子時,第一印象就形成了,他可能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把這個孩子進行分類。

正好,這個老師以往碰到的所有的衣著整潔、笑容甜美的孩子後來都上了非常好的小學,並且成績良好,那麼老師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自動認為這個孩子也屬於成績良好、更有發展前景的,自然給與了更多的關注。

獲得了老師更多關注的孩子,很容易就真的朝老師期望的方向發展了。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佳寧媽媽,你看你們家佳寧這件襖子穿了一整個冬季了,是不是要洗一下,聞著都有味了!”

那天放學接孩子時,生活老師拉住了佳寧媽媽,跟她說了這一句話。

媽媽尷尬極了,她小時候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有一次花300塊錢在專賣店跟她買了一件襖子,可暖和了,她帶著袖套,小心翼翼的穿了整整一個冬季。

所以雖然現在住的是市中心幾萬塊錢一平的大房子,孩子通過關係上的是全市排得上號的好幼兒園,媽媽在對待孩子穿衣服這件事情上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男孩窮養,更何況他們的錢也不是浪打來的,能省則省吧。

不過佳寧家裡裝了暖氣,也有鐘點工在幫忙打掃,即使是在冬季,佳寧的衣服每週也都會從內到外清洗兩次,所以生活老師認為衣服有味道,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佳寧媽媽是學心理學的,她很敏感的意識到,如果在繼續她的這種穿衣理念,很有可能會害了她的孩子。

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這要從心理學的“首因效應”開始說起

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會對今後的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入為主”。雖然第一印象不會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和最牢固的,並且直接決定了今後雙方的交往進程和行為的解釋。
  • 換句話說,如果第一印象非常好,人們會傾向於與他交往,並且對他今後的行為作出更有利於他的解釋。
  • 反之,如果第一印象引起他人反感,他人後期即使不可避免的需要與之接觸,他人也會採取冷淡的態度,甚至從心理和行為上不可避免的與之對抗。

放到我們的孩子身上,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可能都會哭鬧,但哭鬧幾天,老師把人認熟後,孩子們就會跟老師留下他們的第一印象了。

這時候如果一個孩子看起來特別乖巧,衣服乾乾淨淨的,打扮得也很符合這個年齡特徵,老師就會對他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邋里邋遢,衣服皺巴巴的,鼻涕掉得老長,老師很自然的,會對他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

這時候家長們會說了,作為老師憑什麼以貌取人呢?

那我問一下,對於3、4歲剛入幼兒園的孩子,或者是6、7歲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你讓老師除了以貌取人留下第一印象之外,還憑什麼來判斷你的孩子呢?

  • 背個唐詩?
  • 做段獨特的自我介紹?

無可厚非,這些方式確實也能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但必須要老師給你孩子機會。更何況,著裝,作為強烈的第一視覺衝擊,在自我介紹之前,早已先入為主了。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要問,作為老師,難道就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非要固守著第一印象嗎?

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第一印象會讓人如此記憶深刻呢?

因為個體在認知過程中,會通過第一印象輸入的信息對新認識的人建立圖示,並且大腦會自動將這種圖示認定為核心圖示,以後在交往過程中形成的記憶,都會被同化到這個圖示裡面去,並且帶上了核心圖示的印記。

同時,因為在第一次接受信息時,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大腦對信息的加工會更加精細,而後繼的信息,大腦在信息加工時往往會更加粗糙,甚至有的會被大腦忽略。

也就是說,老師在看到一個衣著整潔,笑容甜美的孩子時,第一印象就形成了,他可能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把這個孩子進行分類。

正好,這個老師以往碰到的所有的衣著整潔、笑容甜美的孩子後來都上了非常好的小學,並且成績良好,那麼老師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自動認為這個孩子也屬於成績良好、更有發展前景的,自然給與了更多的關注。

獲得了老師更多關注的孩子,很容易就真的朝老師期望的方向發展了。

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而如果老師看到的是一個衣著邋遢,說話沒有禮貌的孩子,根據他以往的經驗,這種孩子多半叛逆而且成績很差,老師會自動將這類孩子歸類為沒有發展潛力的孩子,自然給與了很少的關注。

老師的關注少了,孩子很有可能真的就往老師想的方向發展了。

所以我們能責怪我們的老師以貌取人、以老眼光來看孩子嗎?

大腦在對信息進行加工時根本不會區分你到底是老師還是工人,它只會按照自己的模式來進行分類,所以要改變的,根本不是老師,而是我們父母自己。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孩子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01.乾淨整潔永遠是第一要素

現在很多人和佳寧媽媽一樣,覺得孩子要窮養,要不然辛苦賺下來的錢以後被孩子一下子花了,所以在孩子穿衣上一直講究的原則就是能省則省。

還有些長輩說穿百家衣的孩子更容易養活,而且舊衣服上面沒有甲醛,很多爸媽為了孩子的健康,也會把哥哥姐姐的舊衣服接著穿起來。

穿舊衣服沒問題,打理合適或者熨燙合適也會看起來很不錯。但現在很少有媽媽會去熨燙孩子的衣服,而如果是用洗衣機洗,沒幾次就會走形變色了。所以要不要選擇舊衣服,媽媽們可以掂量一下。

關於乾淨整潔有一個很直觀的原則,就是衣服看上去要是新的。不要有褶皺,不要變形太厲害,即使是舊鞋子,也一定要洗刷得非常乾淨。同時教會孩子愛惜衣服,這將是最忠心的戰袍,怎能不好好愛惜?

讓孩子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著裝,是非常重要的。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佳寧媽媽,你看你們家佳寧這件襖子穿了一整個冬季了,是不是要洗一下,聞著都有味了!”

那天放學接孩子時,生活老師拉住了佳寧媽媽,跟她說了這一句話。

媽媽尷尬極了,她小時候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有一次花300塊錢在專賣店跟她買了一件襖子,可暖和了,她帶著袖套,小心翼翼的穿了整整一個冬季。

所以雖然現在住的是市中心幾萬塊錢一平的大房子,孩子通過關係上的是全市排得上號的好幼兒園,媽媽在對待孩子穿衣服這件事情上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男孩窮養,更何況他們的錢也不是浪打來的,能省則省吧。

不過佳寧家裡裝了暖氣,也有鐘點工在幫忙打掃,即使是在冬季,佳寧的衣服每週也都會從內到外清洗兩次,所以生活老師認為衣服有味道,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佳寧媽媽是學心理學的,她很敏感的意識到,如果在繼續她的這種穿衣理念,很有可能會害了她的孩子。

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這要從心理學的“首因效應”開始說起

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會對今後的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入為主”。雖然第一印象不會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和最牢固的,並且直接決定了今後雙方的交往進程和行為的解釋。
  • 換句話說,如果第一印象非常好,人們會傾向於與他交往,並且對他今後的行為作出更有利於他的解釋。
  • 反之,如果第一印象引起他人反感,他人後期即使不可避免的需要與之接觸,他人也會採取冷淡的態度,甚至從心理和行為上不可避免的與之對抗。

放到我們的孩子身上,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可能都會哭鬧,但哭鬧幾天,老師把人認熟後,孩子們就會跟老師留下他們的第一印象了。

這時候如果一個孩子看起來特別乖巧,衣服乾乾淨淨的,打扮得也很符合這個年齡特徵,老師就會對他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邋里邋遢,衣服皺巴巴的,鼻涕掉得老長,老師很自然的,會對他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

這時候家長們會說了,作為老師憑什麼以貌取人呢?

那我問一下,對於3、4歲剛入幼兒園的孩子,或者是6、7歲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你讓老師除了以貌取人留下第一印象之外,還憑什麼來判斷你的孩子呢?

  • 背個唐詩?
  • 做段獨特的自我介紹?

無可厚非,這些方式確實也能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但必須要老師給你孩子機會。更何況,著裝,作為強烈的第一視覺衝擊,在自我介紹之前,早已先入為主了。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要問,作為老師,難道就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非要固守著第一印象嗎?

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第一印象會讓人如此記憶深刻呢?

因為個體在認知過程中,會通過第一印象輸入的信息對新認識的人建立圖示,並且大腦會自動將這種圖示認定為核心圖示,以後在交往過程中形成的記憶,都會被同化到這個圖示裡面去,並且帶上了核心圖示的印記。

同時,因為在第一次接受信息時,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大腦對信息的加工會更加精細,而後繼的信息,大腦在信息加工時往往會更加粗糙,甚至有的會被大腦忽略。

也就是說,老師在看到一個衣著整潔,笑容甜美的孩子時,第一印象就形成了,他可能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把這個孩子進行分類。

正好,這個老師以往碰到的所有的衣著整潔、笑容甜美的孩子後來都上了非常好的小學,並且成績良好,那麼老師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自動認為這個孩子也屬於成績良好、更有發展前景的,自然給與了更多的關注。

獲得了老師更多關注的孩子,很容易就真的朝老師期望的方向發展了。

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而如果老師看到的是一個衣著邋遢,說話沒有禮貌的孩子,根據他以往的經驗,這種孩子多半叛逆而且成績很差,老師會自動將這類孩子歸類為沒有發展潛力的孩子,自然給與了很少的關注。

老師的關注少了,孩子很有可能真的就往老師想的方向發展了。

所以我們能責怪我們的老師以貌取人、以老眼光來看孩子嗎?

大腦在對信息進行加工時根本不會區分你到底是老師還是工人,它只會按照自己的模式來進行分類,所以要改變的,根本不是老師,而是我們父母自己。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孩子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01.乾淨整潔永遠是第一要素

現在很多人和佳寧媽媽一樣,覺得孩子要窮養,要不然辛苦賺下來的錢以後被孩子一下子花了,所以在孩子穿衣上一直講究的原則就是能省則省。

還有些長輩說穿百家衣的孩子更容易養活,而且舊衣服上面沒有甲醛,很多爸媽為了孩子的健康,也會把哥哥姐姐的舊衣服接著穿起來。

穿舊衣服沒問題,打理合適或者熨燙合適也會看起來很不錯。但現在很少有媽媽會去熨燙孩子的衣服,而如果是用洗衣機洗,沒幾次就會走形變色了。所以要不要選擇舊衣服,媽媽們可以掂量一下。

關於乾淨整潔有一個很直觀的原則,就是衣服看上去要是新的。不要有褶皺,不要變形太厲害,即使是舊鞋子,也一定要洗刷得非常乾淨。同時教會孩子愛惜衣服,這將是最忠心的戰袍,怎能不好好愛惜?

讓孩子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著裝,是非常重要的。

開學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不是撐面子,是給孩子一劑“強心針”

02.文明禮貌不要忘

孩子見人第一次就會甜甜的問候一聲“老師好”、“叔叔好”、“爺爺好”,這些問候語教會給孩子是非常合適的。

開口叫人,會讓人對你孩子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果孩子在與人說話之前還能用上禮貌用語,“請”、“麻煩”、“謝謝”,這些禮貌詞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更多讚美,而讚美會讓孩子獲得更好的體驗,良性循環下來,對孩子也是非常好的。

03.如果可以笑容甜美,那絕對是加分項了

如果孩子不太擅長與人溝通,或者是害怕他在公眾場所說錯話,那麼教會孩子安靜甜美的微笑也是非常重要的。

別人說話時,他在一旁靜靜的聆聽,並且回以甜美的微笑,也是非常容易讓人留下好印象的一種方法。

總之,現在已經不再是80後90後當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一件衣服穿兩個孩子也都是很正常的。

雖說節儉是美德,但如果你是一個不太擅長打理衣服的媽媽,你沒辦法讓舊衣服在你手上綻放出新的色彩,就為你孩子買一件新衣服讓他穿了去上學,不需要非常貴,只需要看起來乾淨整潔即可。讓孩子在老師和同學面前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讓他們的幼兒園或小學生涯走得更順溜,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辦法的。

今日互動:家長們的孩子穿衣服會講究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我是小博士媽媽,育兒經驗豐富,擅長研究兒童心理,願意為每一位媽媽解決育兒路上的難題。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點贊轉發哦。

本文由小博士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