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

下午去萬達看電影,帶孩子走到萬達金街的時候,碰到一個媽媽在罵女兒,說的外地方言沒聽明白,小女孩4.5歲的樣子,站在媽媽面前哭,突然媽媽提腳踹向了女兒,小女孩被踢到身後1米店鋪的外牆角落,我和我兒子都給嚇了一大跳。實在看不過去,冒著被罵的危險,我走過去對女孩的媽媽說:“這位美媽,孩子如果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給好好說,孩子還小,慢慢來,您也消消氣。”

好在這位媽媽沒凶我,小女孩自己已經站起來,她媽媽站一邊不說話。能冷靜一下就好,目測應該不會繼續踹孩子了,我也就拉著兒子走去影城,沐跟我說:“這個媽媽太可怕了!”

"

下午去萬達看電影,帶孩子走到萬達金街的時候,碰到一個媽媽在罵女兒,說的外地方言沒聽明白,小女孩4.5歲的樣子,站在媽媽面前哭,突然媽媽提腳踹向了女兒,小女孩被踢到身後1米店鋪的外牆角落,我和我兒子都給嚇了一大跳。實在看不過去,冒著被罵的危險,我走過去對女孩的媽媽說:“這位美媽,孩子如果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給好好說,孩子還小,慢慢來,您也消消氣。”

好在這位媽媽沒凶我,小女孩自己已經站起來,她媽媽站一邊不說話。能冷靜一下就好,目測應該不會繼續踹孩子了,我也就拉著兒子走去影城,沐跟我說:“這個媽媽太可怕了!”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最近在看真人秀節目《超級育兒師》,節目跟拍的一對母子就是很多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真實寫照,媽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聲責罵孩子。為了讓這位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內心感受,節目組讓她到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聲音。 昔日自己的吼叫聲穿過耳膜,這位媽媽瞬間奔潰了。 她蹲下來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停地和主持人說這些聲音讓她感到很恐懼很害怕。

大人尚且無法忍受,何況孩子?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

"

下午去萬達看電影,帶孩子走到萬達金街的時候,碰到一個媽媽在罵女兒,說的外地方言沒聽明白,小女孩4.5歲的樣子,站在媽媽面前哭,突然媽媽提腳踹向了女兒,小女孩被踢到身後1米店鋪的外牆角落,我和我兒子都給嚇了一大跳。實在看不過去,冒著被罵的危險,我走過去對女孩的媽媽說:“這位美媽,孩子如果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給好好說,孩子還小,慢慢來,您也消消氣。”

好在這位媽媽沒凶我,小女孩自己已經站起來,她媽媽站一邊不說話。能冷靜一下就好,目測應該不會繼續踹孩子了,我也就拉著兒子走去影城,沐跟我說:“這個媽媽太可怕了!”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最近在看真人秀節目《超級育兒師》,節目跟拍的一對母子就是很多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真實寫照,媽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聲責罵孩子。為了讓這位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內心感受,節目組讓她到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聲音。 昔日自己的吼叫聲穿過耳膜,這位媽媽瞬間奔潰了。 她蹲下來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停地和主持人說這些聲音讓她感到很恐懼很害怕。

大人尚且無法忍受,何況孩子?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父母大吼大叫的模樣,可能會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

曾看過一個攝影師拍的親子短篇,採訪了幾位小孩和他們的媽媽,問孩子給媽媽打多少分,媽媽們想到自己平時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沒有一個人有信心說孩子會給滿分,結果所有的孩子都給媽媽打了100分,最多的建議就是媽媽溫柔一些不要總是吼罵自己就完美啦。聽到孩子們的話媽媽們都感動得哭了,不管自己怎麼對孩子,在孩子那裡媽媽是最好的。

在孩子的小世界裡,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全部,所以對父母的愛是無限釋放的。但是,孩子會長大,他們會走向越來越大的世界,從同學到同事等各種社會群體,將要面對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父母確信孩子能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嗎?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同學或者同事對自己大吼大叫,他會怎麼做?

讓我們先從兩個方面來看看大吼大叫對兒童個體發展會帶來的問題:

一、“第一滿意選擇”,會影響孩子的決策與判斷

"

下午去萬達看電影,帶孩子走到萬達金街的時候,碰到一個媽媽在罵女兒,說的外地方言沒聽明白,小女孩4.5歲的樣子,站在媽媽面前哭,突然媽媽提腳踹向了女兒,小女孩被踢到身後1米店鋪的外牆角落,我和我兒子都給嚇了一大跳。實在看不過去,冒著被罵的危險,我走過去對女孩的媽媽說:“這位美媽,孩子如果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給好好說,孩子還小,慢慢來,您也消消氣。”

好在這位媽媽沒凶我,小女孩自己已經站起來,她媽媽站一邊不說話。能冷靜一下就好,目測應該不會繼續踹孩子了,我也就拉著兒子走去影城,沐跟我說:“這個媽媽太可怕了!”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最近在看真人秀節目《超級育兒師》,節目跟拍的一對母子就是很多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真實寫照,媽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聲責罵孩子。為了讓這位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內心感受,節目組讓她到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聲音。 昔日自己的吼叫聲穿過耳膜,這位媽媽瞬間奔潰了。 她蹲下來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停地和主持人說這些聲音讓她感到很恐懼很害怕。

大人尚且無法忍受,何況孩子?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父母大吼大叫的模樣,可能會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

曾看過一個攝影師拍的親子短篇,採訪了幾位小孩和他們的媽媽,問孩子給媽媽打多少分,媽媽們想到自己平時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沒有一個人有信心說孩子會給滿分,結果所有的孩子都給媽媽打了100分,最多的建議就是媽媽溫柔一些不要總是吼罵自己就完美啦。聽到孩子們的話媽媽們都感動得哭了,不管自己怎麼對孩子,在孩子那裡媽媽是最好的。

在孩子的小世界裡,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全部,所以對父母的愛是無限釋放的。但是,孩子會長大,他們會走向越來越大的世界,從同學到同事等各種社會群體,將要面對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父母確信孩子能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嗎?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同學或者同事對自己大吼大叫,他會怎麼做?

讓我們先從兩個方面來看看大吼大叫對兒童個體發展會帶來的問題:

一、“第一滿意選擇”,會影響孩子的決策與判斷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著名的心理學家赫伯特•西蒙的研究第一次證明決策與判斷是人的思維活動,它不是建立在數學和邏輯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人的感情、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之上。他把決策的原則定義成第一滿意原則,也就是說,我們做出決策和判斷的標準並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最佳”選擇,而是建立在人類心理上的“第一滿意選擇”。

看到過一個調查報告,在國內將近90%的家長都吼過孩子。 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

父母都認為自己吼叫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不僅完全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傷害,對感情、理念等發展和認知造成偏差,孩子會憑藉自己成長中和父母相處的經驗,去對自己需要獨自面對的問題是做出錯誤的決策和判斷。

比如當面對校園霸凌,在家對父母的吼叫默默承受的孩子也會承受在學校被欺負,在家對父母的吼叫有反抗的孩子就會吼罵甚至武力去解決,相同的是2種性格的孩子都不敢主動告知父母,因為他們擔心父母會吼罵自己。父母也失去了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時能及時給予正確應對方式的最佳時機。

二、缺乏“安全依戀”,會影響孩子對未知探索的積極性

"

下午去萬達看電影,帶孩子走到萬達金街的時候,碰到一個媽媽在罵女兒,說的外地方言沒聽明白,小女孩4.5歲的樣子,站在媽媽面前哭,突然媽媽提腳踹向了女兒,小女孩被踢到身後1米店鋪的外牆角落,我和我兒子都給嚇了一大跳。實在看不過去,冒著被罵的危險,我走過去對女孩的媽媽說:“這位美媽,孩子如果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給好好說,孩子還小,慢慢來,您也消消氣。”

好在這位媽媽沒凶我,小女孩自己已經站起來,她媽媽站一邊不說話。能冷靜一下就好,目測應該不會繼續踹孩子了,我也就拉著兒子走去影城,沐跟我說:“這個媽媽太可怕了!”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最近在看真人秀節目《超級育兒師》,節目跟拍的一對母子就是很多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真實寫照,媽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聲責罵孩子。為了讓這位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內心感受,節目組讓她到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聲音。 昔日自己的吼叫聲穿過耳膜,這位媽媽瞬間奔潰了。 她蹲下來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停地和主持人說這些聲音讓她感到很恐懼很害怕。

大人尚且無法忍受,何況孩子?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父母大吼大叫的模樣,可能會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

曾看過一個攝影師拍的親子短篇,採訪了幾位小孩和他們的媽媽,問孩子給媽媽打多少分,媽媽們想到自己平時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沒有一個人有信心說孩子會給滿分,結果所有的孩子都給媽媽打了100分,最多的建議就是媽媽溫柔一些不要總是吼罵自己就完美啦。聽到孩子們的話媽媽們都感動得哭了,不管自己怎麼對孩子,在孩子那裡媽媽是最好的。

在孩子的小世界裡,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全部,所以對父母的愛是無限釋放的。但是,孩子會長大,他們會走向越來越大的世界,從同學到同事等各種社會群體,將要面對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父母確信孩子能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嗎?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同學或者同事對自己大吼大叫,他會怎麼做?

讓我們先從兩個方面來看看大吼大叫對兒童個體發展會帶來的問題:

一、“第一滿意選擇”,會影響孩子的決策與判斷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著名的心理學家赫伯特•西蒙的研究第一次證明決策與判斷是人的思維活動,它不是建立在數學和邏輯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人的感情、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之上。他把決策的原則定義成第一滿意原則,也就是說,我們做出決策和判斷的標準並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最佳”選擇,而是建立在人類心理上的“第一滿意選擇”。

看到過一個調查報告,在國內將近90%的家長都吼過孩子。 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

父母都認為自己吼叫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不僅完全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傷害,對感情、理念等發展和認知造成偏差,孩子會憑藉自己成長中和父母相處的經驗,去對自己需要獨自面對的問題是做出錯誤的決策和判斷。

比如當面對校園霸凌,在家對父母的吼叫默默承受的孩子也會承受在學校被欺負,在家對父母的吼叫有反抗的孩子就會吼罵甚至武力去解決,相同的是2種性格的孩子都不敢主動告知父母,因為他們擔心父母會吼罵自己。父母也失去了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時能及時給予正確應對方式的最佳時機。

二、缺乏“安全依戀”,會影響孩子對未知探索的積極性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的研究成果對人類依戀的理解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研究表明:母親和孩子的安全依戀建議的基礎是擁抱,而非乳汁。

孩子從生下來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寶寶和媽媽建立依戀的基礎是皮膚的接觸,從新生兒期的撫觸到伴隨孩子長大的擁抱以及擁抱帶來的舒適感和情感的支持,才能建立起安全依戀。安全依戀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父母如果認知到這一點,就不會在孩子剛學會自己吃飯時就開始了吼叫式管教:“飯撒得到處都是!給我把桌子上的都撿起來吃!”,年齡越小,安全依戀的建立基礎就越薄弱,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動手能力、創造力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阻力。當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來自父母積極正面的迴應,接受的信號大多是否定和打壓,會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因此導致安全感缺失,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夠有勇氣去探索未知世界的。

"

下午去萬達看電影,帶孩子走到萬達金街的時候,碰到一個媽媽在罵女兒,說的外地方言沒聽明白,小女孩4.5歲的樣子,站在媽媽面前哭,突然媽媽提腳踹向了女兒,小女孩被踢到身後1米店鋪的外牆角落,我和我兒子都給嚇了一大跳。實在看不過去,冒著被罵的危險,我走過去對女孩的媽媽說:“這位美媽,孩子如果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給好好說,孩子還小,慢慢來,您也消消氣。”

好在這位媽媽沒凶我,小女孩自己已經站起來,她媽媽站一邊不說話。能冷靜一下就好,目測應該不會繼續踹孩子了,我也就拉著兒子走去影城,沐跟我說:“這個媽媽太可怕了!”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最近在看真人秀節目《超級育兒師》,節目跟拍的一對母子就是很多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真實寫照,媽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聲責罵孩子。為了讓這位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內心感受,節目組讓她到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聲音。 昔日自己的吼叫聲穿過耳膜,這位媽媽瞬間奔潰了。 她蹲下來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停地和主持人說這些聲音讓她感到很恐懼很害怕。

大人尚且無法忍受,何況孩子?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父母大吼大叫的模樣,可能會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

曾看過一個攝影師拍的親子短篇,採訪了幾位小孩和他們的媽媽,問孩子給媽媽打多少分,媽媽們想到自己平時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沒有一個人有信心說孩子會給滿分,結果所有的孩子都給媽媽打了100分,最多的建議就是媽媽溫柔一些不要總是吼罵自己就完美啦。聽到孩子們的話媽媽們都感動得哭了,不管自己怎麼對孩子,在孩子那裡媽媽是最好的。

在孩子的小世界裡,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全部,所以對父母的愛是無限釋放的。但是,孩子會長大,他們會走向越來越大的世界,從同學到同事等各種社會群體,將要面對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父母確信孩子能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嗎?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同學或者同事對自己大吼大叫,他會怎麼做?

讓我們先從兩個方面來看看大吼大叫對兒童個體發展會帶來的問題:

一、“第一滿意選擇”,會影響孩子的決策與判斷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著名的心理學家赫伯特•西蒙的研究第一次證明決策與判斷是人的思維活動,它不是建立在數學和邏輯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人的感情、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之上。他把決策的原則定義成第一滿意原則,也就是說,我們做出決策和判斷的標準並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最佳”選擇,而是建立在人類心理上的“第一滿意選擇”。

看到過一個調查報告,在國內將近90%的家長都吼過孩子。 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

父母都認為自己吼叫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不僅完全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傷害,對感情、理念等發展和認知造成偏差,孩子會憑藉自己成長中和父母相處的經驗,去對自己需要獨自面對的問題是做出錯誤的決策和判斷。

比如當面對校園霸凌,在家對父母的吼叫默默承受的孩子也會承受在學校被欺負,在家對父母的吼叫有反抗的孩子就會吼罵甚至武力去解決,相同的是2種性格的孩子都不敢主動告知父母,因為他們擔心父母會吼罵自己。父母也失去了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時能及時給予正確應對方式的最佳時機。

二、缺乏“安全依戀”,會影響孩子對未知探索的積極性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的研究成果對人類依戀的理解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研究表明:母親和孩子的安全依戀建議的基礎是擁抱,而非乳汁。

孩子從生下來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寶寶和媽媽建立依戀的基礎是皮膚的接觸,從新生兒期的撫觸到伴隨孩子長大的擁抱以及擁抱帶來的舒適感和情感的支持,才能建立起安全依戀。安全依戀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父母如果認知到這一點,就不會在孩子剛學會自己吃飯時就開始了吼叫式管教:“飯撒得到處都是!給我把桌子上的都撿起來吃!”,年齡越小,安全依戀的建立基礎就越薄弱,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動手能力、創造力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阻力。當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來自父母積極正面的迴應,接受的信號大多是否定和打壓,會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因此導致安全感缺失,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夠有勇氣去探索未知世界的。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對於同一件事情的表達,用不同的語調來表達起到的結果完全不同,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家長教育子女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北師大教授錢志亮也曾指出: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效果也就會越好。 要想讓孩子把我們的話記到心裡去,心甘情願接受我們的建議,我們就要學會低聲教育。

只有父母培養自己“不怒自威”的氣質,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低聲教育,可以從下面2點做起:

1,用低聲調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學會把音量降下來。

大人批評孩子,聲音越大,情緒起伏越大。 降低聲音,可以幫助父母控制情緒,減少給孩子的傷害,讓他可以集中注意力去聽。

小區樓下有家炸雞店,沐沐4歲多的時候有次想吃雞米花,買好後他自己拿著,剛走幾步就撒了一地,我本能的大聲吼了一句:“怎麼拿的啊?!”,看到沐嚇得看著我不敢說話,瞬間也意識到自己太凶了,蹲下來跟沐低聲的說:“剛才我有點著急了,這不是擔心沒有吃的了嗎?袋子裡還有嗎?”

沐才開口說話:“我想拿一個吃,手沒拿好,紙袋就滑到地下了,全倒出來了。” 知道了原因,和沐一起把散落地下的雞米花撿到袋子裡丟到垃圾桶,再到店裡買了一份,還是給他自己拿著,一路捏好小心翼翼的,回到家才放開吃。

低聲細語可以讓孩子放鬆,當父母不帶憤怒的情緒,用正常的語氣和聲調去好好說話,孩子自然會明白你的意思。

"

下午去萬達看電影,帶孩子走到萬達金街的時候,碰到一個媽媽在罵女兒,說的外地方言沒聽明白,小女孩4.5歲的樣子,站在媽媽面前哭,突然媽媽提腳踹向了女兒,小女孩被踢到身後1米店鋪的外牆角落,我和我兒子都給嚇了一大跳。實在看不過去,冒著被罵的危險,我走過去對女孩的媽媽說:“這位美媽,孩子如果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給好好說,孩子還小,慢慢來,您也消消氣。”

好在這位媽媽沒凶我,小女孩自己已經站起來,她媽媽站一邊不說話。能冷靜一下就好,目測應該不會繼續踹孩子了,我也就拉著兒子走去影城,沐跟我說:“這個媽媽太可怕了!”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最近在看真人秀節目《超級育兒師》,節目跟拍的一對母子就是很多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真實寫照,媽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聲責罵孩子。為了讓這位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內心感受,節目組讓她到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聲音。 昔日自己的吼叫聲穿過耳膜,這位媽媽瞬間奔潰了。 她蹲下來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停地和主持人說這些聲音讓她感到很恐懼很害怕。

大人尚且無法忍受,何況孩子?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父母大吼大叫的模樣,可能會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

曾看過一個攝影師拍的親子短篇,採訪了幾位小孩和他們的媽媽,問孩子給媽媽打多少分,媽媽們想到自己平時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沒有一個人有信心說孩子會給滿分,結果所有的孩子都給媽媽打了100分,最多的建議就是媽媽溫柔一些不要總是吼罵自己就完美啦。聽到孩子們的話媽媽們都感動得哭了,不管自己怎麼對孩子,在孩子那裡媽媽是最好的。

在孩子的小世界裡,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全部,所以對父母的愛是無限釋放的。但是,孩子會長大,他們會走向越來越大的世界,從同學到同事等各種社會群體,將要面對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父母確信孩子能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嗎?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同學或者同事對自己大吼大叫,他會怎麼做?

讓我們先從兩個方面來看看大吼大叫對兒童個體發展會帶來的問題:

一、“第一滿意選擇”,會影響孩子的決策與判斷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著名的心理學家赫伯特•西蒙的研究第一次證明決策與判斷是人的思維活動,它不是建立在數學和邏輯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人的感情、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之上。他把決策的原則定義成第一滿意原則,也就是說,我們做出決策和判斷的標準並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最佳”選擇,而是建立在人類心理上的“第一滿意選擇”。

看到過一個調查報告,在國內將近90%的家長都吼過孩子。 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

父母都認為自己吼叫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不僅完全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傷害,對感情、理念等發展和認知造成偏差,孩子會憑藉自己成長中和父母相處的經驗,去對自己需要獨自面對的問題是做出錯誤的決策和判斷。

比如當面對校園霸凌,在家對父母的吼叫默默承受的孩子也會承受在學校被欺負,在家對父母的吼叫有反抗的孩子就會吼罵甚至武力去解決,相同的是2種性格的孩子都不敢主動告知父母,因為他們擔心父母會吼罵自己。父母也失去了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時能及時給予正確應對方式的最佳時機。

二、缺乏“安全依戀”,會影響孩子對未知探索的積極性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的研究成果對人類依戀的理解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研究表明:母親和孩子的安全依戀建議的基礎是擁抱,而非乳汁。

孩子從生下來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寶寶和媽媽建立依戀的基礎是皮膚的接觸,從新生兒期的撫觸到伴隨孩子長大的擁抱以及擁抱帶來的舒適感和情感的支持,才能建立起安全依戀。安全依戀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父母如果認知到這一點,就不會在孩子剛學會自己吃飯時就開始了吼叫式管教:“飯撒得到處都是!給我把桌子上的都撿起來吃!”,年齡越小,安全依戀的建立基礎就越薄弱,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動手能力、創造力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阻力。當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來自父母積極正面的迴應,接受的信號大多是否定和打壓,會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因此導致安全感缺失,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夠有勇氣去探索未知世界的。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對於同一件事情的表達,用不同的語調來表達起到的結果完全不同,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家長教育子女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北師大教授錢志亮也曾指出: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效果也就會越好。 要想讓孩子把我們的話記到心裡去,心甘情願接受我們的建議,我們就要學會低聲教育。

只有父母培養自己“不怒自威”的氣質,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低聲教育,可以從下面2點做起:

1,用低聲調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學會把音量降下來。

大人批評孩子,聲音越大,情緒起伏越大。 降低聲音,可以幫助父母控制情緒,減少給孩子的傷害,讓他可以集中注意力去聽。

小區樓下有家炸雞店,沐沐4歲多的時候有次想吃雞米花,買好後他自己拿著,剛走幾步就撒了一地,我本能的大聲吼了一句:“怎麼拿的啊?!”,看到沐嚇得看著我不敢說話,瞬間也意識到自己太凶了,蹲下來跟沐低聲的說:“剛才我有點著急了,這不是擔心沒有吃的了嗎?袋子裡還有嗎?”

沐才開口說話:“我想拿一個吃,手沒拿好,紙袋就滑到地下了,全倒出來了。” 知道了原因,和沐一起把散落地下的雞米花撿到袋子裡丟到垃圾桶,再到店裡買了一份,還是給他自己拿著,一路捏好小心翼翼的,回到家才放開吃。

低聲細語可以讓孩子放鬆,當父母不帶憤怒的情緒,用正常的語氣和聲調去好好說話,孩子自然會明白你的意思。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2,當孩子不理解不配合時,尊重孩子,耐心解釋。

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說: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就會明白, 自己的行為無法帶來想要的效果。

自從看了《爸爸去哪兒》後,就覺得嗯哼的家庭教育做得很好,在後來嗯哼上過的真人秀節目裡也一直非常喜歡他。有一次的節目裡,媽媽霍思燕想讓嗯哼參加“玩具漂流”公益活動,將自己的玩具捐給其他小朋友。 一開始,嗯哼很抗拒,不願意聽媽媽的解釋,大哭大鬧錶示抗議,說自己真的不願意。

霍思燕見狀馬上停了下來,告訴他,媽媽不會強迫他,他的東西有自己決定的權利,讓兒子先冷靜一下。 等哼嗯調整好情緒後,霍思燕把他拉到一旁,和他說: “我們去當售貨員,把玩具賣掉,收入捐給有需要的小朋友。” 嗯哼愉快地答應了。

不要總是毫不留情地斥責、辱罵、居高臨下地教導,多用平等交流的語氣和孩子對話。孩子做錯事,不要急著發怒,抱抱孩子,等他冷靜,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等到孩子情緒平穩下來,再把自己的期望告訴他,他也就更容易接受。

"

下午去萬達看電影,帶孩子走到萬達金街的時候,碰到一個媽媽在罵女兒,說的外地方言沒聽明白,小女孩4.5歲的樣子,站在媽媽面前哭,突然媽媽提腳踹向了女兒,小女孩被踢到身後1米店鋪的外牆角落,我和我兒子都給嚇了一大跳。實在看不過去,冒著被罵的危險,我走過去對女孩的媽媽說:“這位美媽,孩子如果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給好好說,孩子還小,慢慢來,您也消消氣。”

好在這位媽媽沒凶我,小女孩自己已經站起來,她媽媽站一邊不說話。能冷靜一下就好,目測應該不會繼續踹孩子了,我也就拉著兒子走去影城,沐跟我說:“這個媽媽太可怕了!”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最近在看真人秀節目《超級育兒師》,節目跟拍的一對母子就是很多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真實寫照,媽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聲責罵孩子。為了讓這位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內心感受,節目組讓她到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聲音。 昔日自己的吼叫聲穿過耳膜,這位媽媽瞬間奔潰了。 她蹲下來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停地和主持人說這些聲音讓她感到很恐懼很害怕。

大人尚且無法忍受,何況孩子?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父母大吼大叫的模樣,可能會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

曾看過一個攝影師拍的親子短篇,採訪了幾位小孩和他們的媽媽,問孩子給媽媽打多少分,媽媽們想到自己平時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沒有一個人有信心說孩子會給滿分,結果所有的孩子都給媽媽打了100分,最多的建議就是媽媽溫柔一些不要總是吼罵自己就完美啦。聽到孩子們的話媽媽們都感動得哭了,不管自己怎麼對孩子,在孩子那裡媽媽是最好的。

在孩子的小世界裡,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全部,所以對父母的愛是無限釋放的。但是,孩子會長大,他們會走向越來越大的世界,從同學到同事等各種社會群體,將要面對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父母確信孩子能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嗎?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同學或者同事對自己大吼大叫,他會怎麼做?

讓我們先從兩個方面來看看大吼大叫對兒童個體發展會帶來的問題:

一、“第一滿意選擇”,會影響孩子的決策與判斷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著名的心理學家赫伯特•西蒙的研究第一次證明決策與判斷是人的思維活動,它不是建立在數學和邏輯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人的感情、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之上。他把決策的原則定義成第一滿意原則,也就是說,我們做出決策和判斷的標準並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最佳”選擇,而是建立在人類心理上的“第一滿意選擇”。

看到過一個調查報告,在國內將近90%的家長都吼過孩子。 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

父母都認為自己吼叫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不僅完全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傷害,對感情、理念等發展和認知造成偏差,孩子會憑藉自己成長中和父母相處的經驗,去對自己需要獨自面對的問題是做出錯誤的決策和判斷。

比如當面對校園霸凌,在家對父母的吼叫默默承受的孩子也會承受在學校被欺負,在家對父母的吼叫有反抗的孩子就會吼罵甚至武力去解決,相同的是2種性格的孩子都不敢主動告知父母,因為他們擔心父母會吼罵自己。父母也失去了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時能及時給予正確應對方式的最佳時機。

二、缺乏“安全依戀”,會影響孩子對未知探索的積極性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的研究成果對人類依戀的理解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研究表明:母親和孩子的安全依戀建議的基礎是擁抱,而非乳汁。

孩子從生下來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寶寶和媽媽建立依戀的基礎是皮膚的接觸,從新生兒期的撫觸到伴隨孩子長大的擁抱以及擁抱帶來的舒適感和情感的支持,才能建立起安全依戀。安全依戀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父母如果認知到這一點,就不會在孩子剛學會自己吃飯時就開始了吼叫式管教:“飯撒得到處都是!給我把桌子上的都撿起來吃!”,年齡越小,安全依戀的建立基礎就越薄弱,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動手能力、創造力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阻力。當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來自父母積極正面的迴應,接受的信號大多是否定和打壓,會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因此導致安全感缺失,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夠有勇氣去探索未知世界的。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對於同一件事情的表達,用不同的語調來表達起到的結果完全不同,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家長教育子女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北師大教授錢志亮也曾指出: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效果也就會越好。 要想讓孩子把我們的話記到心裡去,心甘情願接受我們的建議,我們就要學會低聲教育。

只有父母培養自己“不怒自威”的氣質,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低聲教育,可以從下面2點做起:

1,用低聲調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學會把音量降下來。

大人批評孩子,聲音越大,情緒起伏越大。 降低聲音,可以幫助父母控制情緒,減少給孩子的傷害,讓他可以集中注意力去聽。

小區樓下有家炸雞店,沐沐4歲多的時候有次想吃雞米花,買好後他自己拿著,剛走幾步就撒了一地,我本能的大聲吼了一句:“怎麼拿的啊?!”,看到沐嚇得看著我不敢說話,瞬間也意識到自己太凶了,蹲下來跟沐低聲的說:“剛才我有點著急了,這不是擔心沒有吃的了嗎?袋子裡還有嗎?”

沐才開口說話:“我想拿一個吃,手沒拿好,紙袋就滑到地下了,全倒出來了。” 知道了原因,和沐一起把散落地下的雞米花撿到袋子裡丟到垃圾桶,再到店裡買了一份,還是給他自己拿著,一路捏好小心翼翼的,回到家才放開吃。

低聲細語可以讓孩子放鬆,當父母不帶憤怒的情緒,用正常的語氣和聲調去好好說話,孩子自然會明白你的意思。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2,當孩子不理解不配合時,尊重孩子,耐心解釋。

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說: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就會明白, 自己的行為無法帶來想要的效果。

自從看了《爸爸去哪兒》後,就覺得嗯哼的家庭教育做得很好,在後來嗯哼上過的真人秀節目裡也一直非常喜歡他。有一次的節目裡,媽媽霍思燕想讓嗯哼參加“玩具漂流”公益活動,將自己的玩具捐給其他小朋友。 一開始,嗯哼很抗拒,不願意聽媽媽的解釋,大哭大鬧錶示抗議,說自己真的不願意。

霍思燕見狀馬上停了下來,告訴他,媽媽不會強迫他,他的東西有自己決定的權利,讓兒子先冷靜一下。 等哼嗯調整好情緒後,霍思燕把他拉到一旁,和他說: “我們去當售貨員,把玩具賣掉,收入捐給有需要的小朋友。” 嗯哼愉快地答應了。

不要總是毫不留情地斥責、辱罵、居高臨下地教導,多用平等交流的語氣和孩子對話。孩子做錯事,不要急著發怒,抱抱孩子,等他冷靜,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等到孩子情緒平穩下來,再把自己的期望告訴他,他也就更容易接受。

大吼大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決策和選擇,建立安全依戀父母就請這樣做

父母的溫柔以待,是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能擁有勇敢面對自己的避風港灣。 溝通是親子教育的根本,低聲教育是良好溝通的前提,讓我們在為人父母的道路上也學會日日精進,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