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不完美媽媽 心理健康 文化 道立方課堂 2019-09-17
"

在很多父母眼中,打罵孩子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在他們看來,這不是懲罰,而是敦促孩子進步的教育方式,與糖衣炮彈比起來,家長更習慣以虎媽狼爸的形象樹立威信,而非溫柔相待。

"

在很多父母眼中,打罵孩子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在他們看來,這不是懲罰,而是敦促孩子進步的教育方式,與糖衣炮彈比起來,家長更習慣以虎媽狼爸的形象樹立威信,而非溫柔相待。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有這三點

效果好,立竿見影:

無論是從體力上,還是從心理依賴性上來講,小孩子還不具備反抗家長打罵的能力,特別是對小孩兒來說,只能對父母的打罵逆來順受。從行動上來看,他們多半會立刻屈從於強勢的父母,而迅速地改掉自身毛病。導致很多父母錯誤地認為“我家孩子不打就不行”。

不費腦,簡單直接:

面對狀況百出的孩子,家長可能也試圖嘗試過其他方法來解決,但往往費時費力還沒有明顯的效果。既然“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傳承了千年,已經成了育兒利器,那何妨拿來一用呢?打是親,罵是愛,要眼下的成果而不計後果。

沒耐心,粗暴對待:

父母對孩子教育最大的偏差之一,就是容不得“延時”,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家長都沒有這個耐心,提高嗓門或者動動手就能震懾住孩子,打罵成常態。

"

在很多父母眼中,打罵孩子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在他們看來,這不是懲罰,而是敦促孩子進步的教育方式,與糖衣炮彈比起來,家長更習慣以虎媽狼爸的形象樹立威信,而非溫柔相待。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有這三點

效果好,立竿見影:

無論是從體力上,還是從心理依賴性上來講,小孩子還不具備反抗家長打罵的能力,特別是對小孩兒來說,只能對父母的打罵逆來順受。從行動上來看,他們多半會立刻屈從於強勢的父母,而迅速地改掉自身毛病。導致很多父母錯誤地認為“我家孩子不打就不行”。

不費腦,簡單直接:

面對狀況百出的孩子,家長可能也試圖嘗試過其他方法來解決,但往往費時費力還沒有明顯的效果。既然“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傳承了千年,已經成了育兒利器,那何妨拿來一用呢?打是親,罵是愛,要眼下的成果而不計後果。

沒耐心,粗暴對待:

父母對孩子教育最大的偏差之一,就是容不得“延時”,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家長都沒有這個耐心,提高嗓門或者動動手就能震懾住孩子,打罵成常態。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長期打罵式教育對孩子會有哪些嚴重影響

影響兒童身體健康:

2012年發表在美國《循環》雜誌的一項包含66798位女性的研究文章發現,童年期中度的體罰提高成年後心血管病發病率1.02倍,重度的提高至1.46倍。

阻礙兒童智力發育:

美國《世界日報》曾發表過一項針對1510名2-9歲的兒童進行的研究。在806名2~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的兒童,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捱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9歲的兒童,差距高達28分。以此標本,可見兒童年齡越大,父母對孩子打罵教育的惡劣影響越大。

危害兒童心理健康:

近些年來也逐漸引起了家長的注意。比如打罵孩子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影響其人格健康發展,易造成兒童脆弱、自卑、敏感、多疑的性格。

他可能會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爸媽是不愛我的,常常自我否定,長大後也缺乏自信,做事情畏首畏尾,對結果特別看重,又缺乏承擔結果的勇氣,要麼半途而廢,要麼不敢承擔領導責任,成為服從型人格。

"

在很多父母眼中,打罵孩子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在他們看來,這不是懲罰,而是敦促孩子進步的教育方式,與糖衣炮彈比起來,家長更習慣以虎媽狼爸的形象樹立威信,而非溫柔相待。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有這三點

效果好,立竿見影:

無論是從體力上,還是從心理依賴性上來講,小孩子還不具備反抗家長打罵的能力,特別是對小孩兒來說,只能對父母的打罵逆來順受。從行動上來看,他們多半會立刻屈從於強勢的父母,而迅速地改掉自身毛病。導致很多父母錯誤地認為“我家孩子不打就不行”。

不費腦,簡單直接:

面對狀況百出的孩子,家長可能也試圖嘗試過其他方法來解決,但往往費時費力還沒有明顯的效果。既然“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傳承了千年,已經成了育兒利器,那何妨拿來一用呢?打是親,罵是愛,要眼下的成果而不計後果。

沒耐心,粗暴對待:

父母對孩子教育最大的偏差之一,就是容不得“延時”,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家長都沒有這個耐心,提高嗓門或者動動手就能震懾住孩子,打罵成常態。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長期打罵式教育對孩子會有哪些嚴重影響

影響兒童身體健康:

2012年發表在美國《循環》雜誌的一項包含66798位女性的研究文章發現,童年期中度的體罰提高成年後心血管病發病率1.02倍,重度的提高至1.46倍。

阻礙兒童智力發育:

美國《世界日報》曾發表過一項針對1510名2-9歲的兒童進行的研究。在806名2~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的兒童,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捱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9歲的兒童,差距高達28分。以此標本,可見兒童年齡越大,父母對孩子打罵教育的惡劣影響越大。

危害兒童心理健康:

近些年來也逐漸引起了家長的注意。比如打罵孩子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影響其人格健康發展,易造成兒童脆弱、自卑、敏感、多疑的性格。

他可能會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爸媽是不愛我的,常常自我否定,長大後也缺乏自信,做事情畏首畏尾,對結果特別看重,又缺乏承擔結果的勇氣,要麼半途而廢,要麼不敢承擔領導責任,成為服從型人格。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在一些父母眼中,打罵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焉知在孩子心中,這不是一種洩憤的工具呢?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孩子會厭惡甚至憎恨父母的這種行為,將父母和自己變成敵對的雙方,只要父母要求的,不管對錯,孩子都反對,最後就形成了叛逆心理。

再有就是家長的“暴力行為”,無形中養成了孩子的暴力傾向。在長期暴力影響下,孩子誤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也是他面對世界的強大準則,誰拳頭硬誰就說的算,而忽視了錯誤本身。

"

在很多父母眼中,打罵孩子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在他們看來,這不是懲罰,而是敦促孩子進步的教育方式,與糖衣炮彈比起來,家長更習慣以虎媽狼爸的形象樹立威信,而非溫柔相待。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有這三點

效果好,立竿見影:

無論是從體力上,還是從心理依賴性上來講,小孩子還不具備反抗家長打罵的能力,特別是對小孩兒來說,只能對父母的打罵逆來順受。從行動上來看,他們多半會立刻屈從於強勢的父母,而迅速地改掉自身毛病。導致很多父母錯誤地認為“我家孩子不打就不行”。

不費腦,簡單直接:

面對狀況百出的孩子,家長可能也試圖嘗試過其他方法來解決,但往往費時費力還沒有明顯的效果。既然“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傳承了千年,已經成了育兒利器,那何妨拿來一用呢?打是親,罵是愛,要眼下的成果而不計後果。

沒耐心,粗暴對待:

父母對孩子教育最大的偏差之一,就是容不得“延時”,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家長都沒有這個耐心,提高嗓門或者動動手就能震懾住孩子,打罵成常態。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長期打罵式教育對孩子會有哪些嚴重影響

影響兒童身體健康:

2012年發表在美國《循環》雜誌的一項包含66798位女性的研究文章發現,童年期中度的體罰提高成年後心血管病發病率1.02倍,重度的提高至1.46倍。

阻礙兒童智力發育:

美國《世界日報》曾發表過一項針對1510名2-9歲的兒童進行的研究。在806名2~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的兒童,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捱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9歲的兒童,差距高達28分。以此標本,可見兒童年齡越大,父母對孩子打罵教育的惡劣影響越大。

危害兒童心理健康:

近些年來也逐漸引起了家長的注意。比如打罵孩子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影響其人格健康發展,易造成兒童脆弱、自卑、敏感、多疑的性格。

他可能會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爸媽是不愛我的,常常自我否定,長大後也缺乏自信,做事情畏首畏尾,對結果特別看重,又缺乏承擔結果的勇氣,要麼半途而廢,要麼不敢承擔領導責任,成為服從型人格。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在一些父母眼中,打罵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焉知在孩子心中,這不是一種洩憤的工具呢?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孩子會厭惡甚至憎恨父母的這種行為,將父母和自己變成敵對的雙方,只要父母要求的,不管對錯,孩子都反對,最後就形成了叛逆心理。

再有就是家長的“暴力行為”,無形中養成了孩子的暴力傾向。在長期暴力影響下,孩子誤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也是他面對世界的強大準則,誰拳頭硬誰就說的算,而忽視了錯誤本身。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在為人處事和婚姻生活中,暴力傾向都比那些在平和寧靜家庭成長的孩子要大很多。一些因不服從父母打罵管教而弒親的新聞,也是這麼造成的。

面對熊孩子,不少家長大打出手,並諷刺那些不主張體罰的人為白蓮花聖母。其實,那些打罵孩子的父母,也並不是不愛孩子,他們只是不懂更好的教育。傾聽、替代、給予正確疏導,學會引導式、鼓勵式教育,只要有耐心,有決心,有太多方式能替代棍棒教育。須知,讓孩子首先接納父母的方式,才能接納父母的教育。

"

在很多父母眼中,打罵孩子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在他們看來,這不是懲罰,而是敦促孩子進步的教育方式,與糖衣炮彈比起來,家長更習慣以虎媽狼爸的形象樹立威信,而非溫柔相待。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有這三點

效果好,立竿見影:

無論是從體力上,還是從心理依賴性上來講,小孩子還不具備反抗家長打罵的能力,特別是對小孩兒來說,只能對父母的打罵逆來順受。從行動上來看,他們多半會立刻屈從於強勢的父母,而迅速地改掉自身毛病。導致很多父母錯誤地認為“我家孩子不打就不行”。

不費腦,簡單直接:

面對狀況百出的孩子,家長可能也試圖嘗試過其他方法來解決,但往往費時費力還沒有明顯的效果。既然“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傳承了千年,已經成了育兒利器,那何妨拿來一用呢?打是親,罵是愛,要眼下的成果而不計後果。

沒耐心,粗暴對待:

父母對孩子教育最大的偏差之一,就是容不得“延時”,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家長都沒有這個耐心,提高嗓門或者動動手就能震懾住孩子,打罵成常態。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長期打罵式教育對孩子會有哪些嚴重影響

影響兒童身體健康:

2012年發表在美國《循環》雜誌的一項包含66798位女性的研究文章發現,童年期中度的體罰提高成年後心血管病發病率1.02倍,重度的提高至1.46倍。

阻礙兒童智力發育:

美國《世界日報》曾發表過一項針對1510名2-9歲的兒童進行的研究。在806名2~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的兒童,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捱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9歲的兒童,差距高達28分。以此標本,可見兒童年齡越大,父母對孩子打罵教育的惡劣影響越大。

危害兒童心理健康:

近些年來也逐漸引起了家長的注意。比如打罵孩子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影響其人格健康發展,易造成兒童脆弱、自卑、敏感、多疑的性格。

他可能會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爸媽是不愛我的,常常自我否定,長大後也缺乏自信,做事情畏首畏尾,對結果特別看重,又缺乏承擔結果的勇氣,要麼半途而廢,要麼不敢承擔領導責任,成為服從型人格。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在一些父母眼中,打罵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焉知在孩子心中,這不是一種洩憤的工具呢?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孩子會厭惡甚至憎恨父母的這種行為,將父母和自己變成敵對的雙方,只要父母要求的,不管對錯,孩子都反對,最後就形成了叛逆心理。

再有就是家長的“暴力行為”,無形中養成了孩子的暴力傾向。在長期暴力影響下,孩子誤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也是他面對世界的強大準則,誰拳頭硬誰就說的算,而忽視了錯誤本身。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在為人處事和婚姻生活中,暴力傾向都比那些在平和寧靜家庭成長的孩子要大很多。一些因不服從父母打罵管教而弒親的新聞,也是這麼造成的。

面對熊孩子,不少家長大打出手,並諷刺那些不主張體罰的人為白蓮花聖母。其實,那些打罵孩子的父母,也並不是不愛孩子,他們只是不懂更好的教育。傾聽、替代、給予正確疏導,學會引導式、鼓勵式教育,只要有耐心,有決心,有太多方式能替代棍棒教育。須知,讓孩子首先接納父母的方式,才能接納父母的教育。

如果不想孩子變“笨”,這幾招不可再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