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不完美媽媽 服裝 跳槽那些事兒 改善拖延症的OKR 2019-08-25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叫他,說:“雨傘把臥室弄溼了,雨傘以後要放在陽臺上。”這其實就是描述問題,也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理你,你可以提高嗓門,簡單一個詞、一句話:“寶貝,溼雨傘”。這個方法,就是用簡單詞語代替說教。

假如孩子還是充耳不聞,你可以講出感受,引起他的重視和合作意願,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希望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真的很生氣,把你的雨傘拿走。”

你還可以給他寫張字條:“溼雨傘請不要再放在我的臥室,把屋子裡弄得又冷又溼,這讓我很生氣。”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叫他,說:“雨傘把臥室弄溼了,雨傘以後要放在陽臺上。”這其實就是描述問題,也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理你,你可以提高嗓門,簡單一個詞、一句話:“寶貝,溼雨傘”。這個方法,就是用簡單詞語代替說教。

假如孩子還是充耳不聞,你可以講出感受,引起他的重視和合作意願,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希望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真的很生氣,把你的雨傘拿走。”

你還可以給他寫張字條:“溼雨傘請不要再放在我的臥室,把屋子裡弄得又冷又溼,這讓我很生氣。”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二個鼓勵,鼓勵孩子自立。

生活中常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話:“聽話,你要多吃菜少吃肉,蔬菜對你有好處。”“今天這麼冷,你得穿這件衣服。”

當孩子完全處在這種依賴家長的環境裡,面對家長的幫助,除了一開始有些感激外,時間長了,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無力感、失落、挫敗和生氣。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原則就是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面對問題和問題的後果。

所以鼓勵孩子自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比如,你不用每天早上都給他挑好衣服,你完全可以問問他:“寶貝,你今天是想穿這套紅色衣服還是那件灰色衣服?”

再比如說,你發現孩子吃完晚飯,坐在沙發上磨磨蹭蹭不肯練琴。你會怎麼說?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叫他,說:“雨傘把臥室弄溼了,雨傘以後要放在陽臺上。”這其實就是描述問題,也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理你,你可以提高嗓門,簡單一個詞、一句話:“寶貝,溼雨傘”。這個方法,就是用簡單詞語代替說教。

假如孩子還是充耳不聞,你可以講出感受,引起他的重視和合作意願,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希望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真的很生氣,把你的雨傘拿走。”

你還可以給他寫張字條:“溼雨傘請不要再放在我的臥室,把屋子裡弄得又冷又溼,這讓我很生氣。”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二個鼓勵,鼓勵孩子自立。

生活中常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話:“聽話,你要多吃菜少吃肉,蔬菜對你有好處。”“今天這麼冷,你得穿這件衣服。”

當孩子完全處在這種依賴家長的環境裡,面對家長的幫助,除了一開始有些感激外,時間長了,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無力感、失落、挫敗和生氣。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原則就是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面對問題和問題的後果。

所以鼓勵孩子自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比如,你不用每天早上都給他挑好衣服,你完全可以問問他:“寶貝,你今天是想穿這套紅色衣服還是那件灰色衣服?”

再比如說,你發現孩子吃完晚飯,坐在沙發上磨磨蹭蹭不肯練琴。你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一種說法是:“趕緊彈琴去,別坐在這兒犯懶。”

第二種說法是:“寶貝,你或者現在就去練琴,或者玩半個小時再練,你想怎麼做呢?”

以上兩種說法哪個效果更好呢?當然是第二種效果更好。

這些看起來只是小事情上的選擇,實際上卻給孩子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練習機會。孩子只有在小時候經歷過這種自己做選擇的訓練,長大了才能在對學校、職業、伴侶的選擇上,有更多主動性。

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注意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叫他,說:“雨傘把臥室弄溼了,雨傘以後要放在陽臺上。”這其實就是描述問題,也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理你,你可以提高嗓門,簡單一個詞、一句話:“寶貝,溼雨傘”。這個方法,就是用簡單詞語代替說教。

假如孩子還是充耳不聞,你可以講出感受,引起他的重視和合作意願,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希望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真的很生氣,把你的雨傘拿走。”

你還可以給他寫張字條:“溼雨傘請不要再放在我的臥室,把屋子裡弄得又冷又溼,這讓我很生氣。”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二個鼓勵,鼓勵孩子自立。

生活中常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話:“聽話,你要多吃菜少吃肉,蔬菜對你有好處。”“今天這麼冷,你得穿這件衣服。”

當孩子完全處在這種依賴家長的環境裡,面對家長的幫助,除了一開始有些感激外,時間長了,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無力感、失落、挫敗和生氣。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原則就是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面對問題和問題的後果。

所以鼓勵孩子自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比如,你不用每天早上都給他挑好衣服,你完全可以問問他:“寶貝,你今天是想穿這套紅色衣服還是那件灰色衣服?”

再比如說,你發現孩子吃完晚飯,坐在沙發上磨磨蹭蹭不肯練琴。你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一種說法是:“趕緊彈琴去,別坐在這兒犯懶。”

第二種說法是:“寶貝,你或者現在就去練琴,或者玩半個小時再練,你想怎麼做呢?”

以上兩種說法哪個效果更好呢?當然是第二種效果更好。

這些看起來只是小事情上的選擇,實際上卻給孩子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練習機會。孩子只有在小時候經歷過這種自己做選擇的訓練,長大了才能在對學校、職業、伴侶的選擇上,有更多主動性。

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注意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會提出很多問題,比如,“爸爸,小雨滴是怎麼形成的”“媽媽,彩虹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只能越長越大,不能變小嗎?”

很多家長聽到這些問題,第一反應都想用科學知識去回答。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這樣說:“嗯,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你是怎麼想的呢?”然後,和孩子一起探討,引導他找答案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你還可以鼓勵他多和別人交流,找找外部資源,比如,讓他向工程師、科學家、教師提問。

此外,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些細節可以注意,比如,別問孩子太多問題;不要總摸孩子的頭、 總去弄他的衣服,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是對他身體的侵犯;平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他們缺點,等等。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叫他,說:“雨傘把臥室弄溼了,雨傘以後要放在陽臺上。”這其實就是描述問題,也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理你,你可以提高嗓門,簡單一個詞、一句話:“寶貝,溼雨傘”。這個方法,就是用簡單詞語代替說教。

假如孩子還是充耳不聞,你可以講出感受,引起他的重視和合作意願,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希望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真的很生氣,把你的雨傘拿走。”

你還可以給他寫張字條:“溼雨傘請不要再放在我的臥室,把屋子裡弄得又冷又溼,這讓我很生氣。”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二個鼓勵,鼓勵孩子自立。

生活中常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話:“聽話,你要多吃菜少吃肉,蔬菜對你有好處。”“今天這麼冷,你得穿這件衣服。”

當孩子完全處在這種依賴家長的環境裡,面對家長的幫助,除了一開始有些感激外,時間長了,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無力感、失落、挫敗和生氣。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原則就是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面對問題和問題的後果。

所以鼓勵孩子自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比如,你不用每天早上都給他挑好衣服,你完全可以問問他:“寶貝,你今天是想穿這套紅色衣服還是那件灰色衣服?”

再比如說,你發現孩子吃完晚飯,坐在沙發上磨磨蹭蹭不肯練琴。你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一種說法是:“趕緊彈琴去,別坐在這兒犯懶。”

第二種說法是:“寶貝,你或者現在就去練琴,或者玩半個小時再練,你想怎麼做呢?”

以上兩種說法哪個效果更好呢?當然是第二種效果更好。

這些看起來只是小事情上的選擇,實際上卻給孩子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練習機會。孩子只有在小時候經歷過這種自己做選擇的訓練,長大了才能在對學校、職業、伴侶的選擇上,有更多主動性。

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注意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會提出很多問題,比如,“爸爸,小雨滴是怎麼形成的”“媽媽,彩虹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只能越長越大,不能變小嗎?”

很多家長聽到這些問題,第一反應都想用科學知識去回答。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這樣說:“嗯,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你是怎麼想的呢?”然後,和孩子一起探討,引導他找答案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你還可以鼓勵他多和別人交流,找找外部資源,比如,讓他向工程師、科學家、教師提問。

此外,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些細節可以注意,比如,別問孩子太多問題;不要總摸孩子的頭、 總去弄他的衣服,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是對他身體的侵犯;平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他們缺點,等等。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三個鼓勵,學會讚賞孩子。

很多家長聽到這個話題會說,誇孩子誰不會,這也需要學習嗎?

想想這樣一個情景:

孩子畫了一幅畫,興高采烈地拿給你看,問你:“媽媽,你看我的畫得好嗎?”

你說:“乖,畫得真好。”

孩子問:“那你說說,好在哪裡呢?”

你一時愣住了,吞吞吐吐地說:“好在……好在畫得漂亮。”

孩子有點不開心,或者乾脆說:“不,才不是,你根本就不喜歡。”

發現了讚賞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了嗎? 怎麼解決呢,

這時就需要使用讚賞孩子的第一個技巧了,那就是用描述性的讚賞來代替評論,最大的好處,就是引導你真正去看、去聽、去關注、去大聲說出你的感受,這些會激發你和孩子產生真正的互動和交流。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叫他,說:“雨傘把臥室弄溼了,雨傘以後要放在陽臺上。”這其實就是描述問題,也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理你,你可以提高嗓門,簡單一個詞、一句話:“寶貝,溼雨傘”。這個方法,就是用簡單詞語代替說教。

假如孩子還是充耳不聞,你可以講出感受,引起他的重視和合作意願,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希望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真的很生氣,把你的雨傘拿走。”

你還可以給他寫張字條:“溼雨傘請不要再放在我的臥室,把屋子裡弄得又冷又溼,這讓我很生氣。”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二個鼓勵,鼓勵孩子自立。

生活中常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話:“聽話,你要多吃菜少吃肉,蔬菜對你有好處。”“今天這麼冷,你得穿這件衣服。”

當孩子完全處在這種依賴家長的環境裡,面對家長的幫助,除了一開始有些感激外,時間長了,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無力感、失落、挫敗和生氣。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原則就是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面對問題和問題的後果。

所以鼓勵孩子自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比如,你不用每天早上都給他挑好衣服,你完全可以問問他:“寶貝,你今天是想穿這套紅色衣服還是那件灰色衣服?”

再比如說,你發現孩子吃完晚飯,坐在沙發上磨磨蹭蹭不肯練琴。你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一種說法是:“趕緊彈琴去,別坐在這兒犯懶。”

第二種說法是:“寶貝,你或者現在就去練琴,或者玩半個小時再練,你想怎麼做呢?”

以上兩種說法哪個效果更好呢?當然是第二種效果更好。

這些看起來只是小事情上的選擇,實際上卻給孩子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練習機會。孩子只有在小時候經歷過這種自己做選擇的訓練,長大了才能在對學校、職業、伴侶的選擇上,有更多主動性。

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注意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會提出很多問題,比如,“爸爸,小雨滴是怎麼形成的”“媽媽,彩虹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只能越長越大,不能變小嗎?”

很多家長聽到這些問題,第一反應都想用科學知識去回答。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這樣說:“嗯,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你是怎麼想的呢?”然後,和孩子一起探討,引導他找答案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你還可以鼓勵他多和別人交流,找找外部資源,比如,讓他向工程師、科學家、教師提問。

此外,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些細節可以注意,比如,別問孩子太多問題;不要總摸孩子的頭、 總去弄他的衣服,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是對他身體的侵犯;平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他們缺點,等等。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三個鼓勵,學會讚賞孩子。

很多家長聽到這個話題會說,誇孩子誰不會,這也需要學習嗎?

想想這樣一個情景:

孩子畫了一幅畫,興高采烈地拿給你看,問你:“媽媽,你看我的畫得好嗎?”

你說:“乖,畫得真好。”

孩子問:“那你說說,好在哪裡呢?”

你一時愣住了,吞吞吐吐地說:“好在……好在畫得漂亮。”

孩子有點不開心,或者乾脆說:“不,才不是,你根本就不喜歡。”

發現了讚賞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了嗎? 怎麼解決呢,

這時就需要使用讚賞孩子的第一個技巧了,那就是用描述性的讚賞來代替評論,最大的好處,就是引導你真正去看、去聽、去關注、去大聲說出你的感受,這些會激發你和孩子產生真正的互動和交流。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舉個例子,你看到孩子專注地練了一個小時的鋼琴,你可以這樣說:“寶寶,你練了一個小時琴,沒分心,也沒煩躁,這就叫專注,真棒!”

讚賞孩子的第二個技巧,就是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所謂從角色中釋放,也就是讓孩子擺脫負面標籤。

比如,當你發現經常搞壞玩具的孩子,有一兩個保護得特別精心的玩具時,你可以對他說:“寶貝,這幾個玩具你保護得真不錯,看起來就和新的一樣啊。”

你也可以換一種方式,引導他做選擇,讓他學會愛惜物品。

比如,你還可以這樣跟他說:“寶貝啊,我們想讓玩具能玩更長時間,你覺得是放在櫃子裡好呢,還是玩完了隨便扔在地上好?”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叫他,說:“雨傘把臥室弄溼了,雨傘以後要放在陽臺上。”這其實就是描述問題,也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理你,你可以提高嗓門,簡單一個詞、一句話:“寶貝,溼雨傘”。這個方法,就是用簡單詞語代替說教。

假如孩子還是充耳不聞,你可以講出感受,引起他的重視和合作意願,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希望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真的很生氣,把你的雨傘拿走。”

你還可以給他寫張字條:“溼雨傘請不要再放在我的臥室,把屋子裡弄得又冷又溼,這讓我很生氣。”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二個鼓勵,鼓勵孩子自立。

生活中常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話:“聽話,你要多吃菜少吃肉,蔬菜對你有好處。”“今天這麼冷,你得穿這件衣服。”

當孩子完全處在這種依賴家長的環境裡,面對家長的幫助,除了一開始有些感激外,時間長了,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無力感、失落、挫敗和生氣。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原則就是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面對問題和問題的後果。

所以鼓勵孩子自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比如,你不用每天早上都給他挑好衣服,你完全可以問問他:“寶貝,你今天是想穿這套紅色衣服還是那件灰色衣服?”

再比如說,你發現孩子吃完晚飯,坐在沙發上磨磨蹭蹭不肯練琴。你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一種說法是:“趕緊彈琴去,別坐在這兒犯懶。”

第二種說法是:“寶貝,你或者現在就去練琴,或者玩半個小時再練,你想怎麼做呢?”

以上兩種說法哪個效果更好呢?當然是第二種效果更好。

這些看起來只是小事情上的選擇,實際上卻給孩子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練習機會。孩子只有在小時候經歷過這種自己做選擇的訓練,長大了才能在對學校、職業、伴侶的選擇上,有更多主動性。

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注意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會提出很多問題,比如,“爸爸,小雨滴是怎麼形成的”“媽媽,彩虹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只能越長越大,不能變小嗎?”

很多家長聽到這些問題,第一反應都想用科學知識去回答。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這樣說:“嗯,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你是怎麼想的呢?”然後,和孩子一起探討,引導他找答案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你還可以鼓勵他多和別人交流,找找外部資源,比如,讓他向工程師、科學家、教師提問。

此外,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些細節可以注意,比如,別問孩子太多問題;不要總摸孩子的頭、 總去弄他的衣服,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是對他身體的侵犯;平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他們缺點,等等。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三個鼓勵,學會讚賞孩子。

很多家長聽到這個話題會說,誇孩子誰不會,這也需要學習嗎?

想想這樣一個情景:

孩子畫了一幅畫,興高采烈地拿給你看,問你:“媽媽,你看我的畫得好嗎?”

你說:“乖,畫得真好。”

孩子問:“那你說說,好在哪裡呢?”

你一時愣住了,吞吞吐吐地說:“好在……好在畫得漂亮。”

孩子有點不開心,或者乾脆說:“不,才不是,你根本就不喜歡。”

發現了讚賞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了嗎? 怎麼解決呢,

這時就需要使用讚賞孩子的第一個技巧了,那就是用描述性的讚賞來代替評論,最大的好處,就是引導你真正去看、去聽、去關注、去大聲說出你的感受,這些會激發你和孩子產生真正的互動和交流。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舉個例子,你看到孩子專注地練了一個小時的鋼琴,你可以這樣說:“寶寶,你練了一個小時琴,沒分心,也沒煩躁,這就叫專注,真棒!”

讚賞孩子的第二個技巧,就是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所謂從角色中釋放,也就是讓孩子擺脫負面標籤。

比如,當你發現經常搞壞玩具的孩子,有一兩個保護得特別精心的玩具時,你可以對他說:“寶貝,這幾個玩具你保護得真不錯,看起來就和新的一樣啊。”

你也可以換一種方式,引導他做選擇,讓他學會愛惜物品。

比如,你還可以這樣跟他說:“寶貝啊,我們想讓玩具能玩更長時間,你覺得是放在櫃子裡好呢,還是玩完了隨便扔在地上好?”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想讓孩子願意聽父母的話,除了上面說的三個鼓勵

還有“一個代替”,也就是用自然後果來代替懲罰。

很多家長都會懲罰孩子,但似乎很少去想,懲罰對管小孩來說真的有用嗎?

舉個例子,媽媽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在超市裡跑來跑去,簡直誰都管不住,作為家長你會怎麼做呢?

有些家長會這樣說:“你再這麼吵,等晚上回家,看我讓你爸怎麼收拾你”,或者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你這麼不聽話,今天晚上不許看電視。”

這些做法就是典型的懲罰孩子。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叫他,說:“雨傘把臥室弄溼了,雨傘以後要放在陽臺上。”這其實就是描述問題,也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理你,你可以提高嗓門,簡單一個詞、一句話:“寶貝,溼雨傘”。這個方法,就是用簡單詞語代替說教。

假如孩子還是充耳不聞,你可以講出感受,引起他的重視和合作意願,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希望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真的很生氣,把你的雨傘拿走。”

你還可以給他寫張字條:“溼雨傘請不要再放在我的臥室,把屋子裡弄得又冷又溼,這讓我很生氣。”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二個鼓勵,鼓勵孩子自立。

生活中常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話:“聽話,你要多吃菜少吃肉,蔬菜對你有好處。”“今天這麼冷,你得穿這件衣服。”

當孩子完全處在這種依賴家長的環境裡,面對家長的幫助,除了一開始有些感激外,時間長了,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無力感、失落、挫敗和生氣。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原則就是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面對問題和問題的後果。

所以鼓勵孩子自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比如,你不用每天早上都給他挑好衣服,你完全可以問問他:“寶貝,你今天是想穿這套紅色衣服還是那件灰色衣服?”

再比如說,你發現孩子吃完晚飯,坐在沙發上磨磨蹭蹭不肯練琴。你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一種說法是:“趕緊彈琴去,別坐在這兒犯懶。”

第二種說法是:“寶貝,你或者現在就去練琴,或者玩半個小時再練,你想怎麼做呢?”

以上兩種說法哪個效果更好呢?當然是第二種效果更好。

這些看起來只是小事情上的選擇,實際上卻給孩子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練習機會。孩子只有在小時候經歷過這種自己做選擇的訓練,長大了才能在對學校、職業、伴侶的選擇上,有更多主動性。

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注意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會提出很多問題,比如,“爸爸,小雨滴是怎麼形成的”“媽媽,彩虹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只能越長越大,不能變小嗎?”

很多家長聽到這些問題,第一反應都想用科學知識去回答。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這樣說:“嗯,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你是怎麼想的呢?”然後,和孩子一起探討,引導他找答案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你還可以鼓勵他多和別人交流,找找外部資源,比如,讓他向工程師、科學家、教師提問。

此外,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些細節可以注意,比如,別問孩子太多問題;不要總摸孩子的頭、 總去弄他的衣服,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是對他身體的侵犯;平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他們缺點,等等。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三個鼓勵,學會讚賞孩子。

很多家長聽到這個話題會說,誇孩子誰不會,這也需要學習嗎?

想想這樣一個情景:

孩子畫了一幅畫,興高采烈地拿給你看,問你:“媽媽,你看我的畫得好嗎?”

你說:“乖,畫得真好。”

孩子問:“那你說說,好在哪裡呢?”

你一時愣住了,吞吞吐吐地說:“好在……好在畫得漂亮。”

孩子有點不開心,或者乾脆說:“不,才不是,你根本就不喜歡。”

發現了讚賞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了嗎? 怎麼解決呢,

這時就需要使用讚賞孩子的第一個技巧了,那就是用描述性的讚賞來代替評論,最大的好處,就是引導你真正去看、去聽、去關注、去大聲說出你的感受,這些會激發你和孩子產生真正的互動和交流。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舉個例子,你看到孩子專注地練了一個小時的鋼琴,你可以這樣說:“寶寶,你練了一個小時琴,沒分心,也沒煩躁,這就叫專注,真棒!”

讚賞孩子的第二個技巧,就是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所謂從角色中釋放,也就是讓孩子擺脫負面標籤。

比如,當你發現經常搞壞玩具的孩子,有一兩個保護得特別精心的玩具時,你可以對他說:“寶貝,這幾個玩具你保護得真不錯,看起來就和新的一樣啊。”

你也可以換一種方式,引導他做選擇,讓他學會愛惜物品。

比如,你還可以這樣跟他說:“寶貝啊,我們想讓玩具能玩更長時間,你覺得是放在櫃子裡好呢,還是玩完了隨便扔在地上好?”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想讓孩子願意聽父母的話,除了上面說的三個鼓勵

還有“一個代替”,也就是用自然後果來代替懲罰。

很多家長都會懲罰孩子,但似乎很少去想,懲罰對管小孩來說真的有用嗎?

舉個例子,媽媽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在超市裡跑來跑去,簡直誰都管不住,作為家長你會怎麼做呢?

有些家長會這樣說:“你再這麼吵,等晚上回家,看我讓你爸怎麼收拾你”,或者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你這麼不聽話,今天晚上不許看電視。”

這些做法就是典型的懲罰孩子。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如果孩子始終在超市裡跑來跑去、不服管教。其實,你不需要對孩子長篇大論,當他下一次,想要再和你去超市時,你可以表示拒絕,並且告訴他,正是因為上次的行為,才導致他有現在的結果。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用自然後果代替懲罰的例子。

此外,代替懲罰,還有一些其他技巧,比如,針對超市這個場景,當你發現孩子吵鬧不斷時,你可以讓他幫忙,對他說:“寶貝,過去幫媽媽拿幾個水果過來。”

你還可以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比如,你讓他推購物車,提醒他注意不要撞到周圍的人。當然,你也可以直接採取行動,如果孩子年紀很小,你可以直接抱他坐在購物車裡。

這些都是代替懲罰的常用技巧。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叫他,說:“雨傘把臥室弄溼了,雨傘以後要放在陽臺上。”這其實就是描述問題,也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理你,你可以提高嗓門,簡單一個詞、一句話:“寶貝,溼雨傘”。這個方法,就是用簡單詞語代替說教。

假如孩子還是充耳不聞,你可以講出感受,引起他的重視和合作意願,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希望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真的很生氣,把你的雨傘拿走。”

你還可以給他寫張字條:“溼雨傘請不要再放在我的臥室,把屋子裡弄得又冷又溼,這讓我很生氣。”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二個鼓勵,鼓勵孩子自立。

生活中常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話:“聽話,你要多吃菜少吃肉,蔬菜對你有好處。”“今天這麼冷,你得穿這件衣服。”

當孩子完全處在這種依賴家長的環境裡,面對家長的幫助,除了一開始有些感激外,時間長了,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無力感、失落、挫敗和生氣。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原則就是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面對問題和問題的後果。

所以鼓勵孩子自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比如,你不用每天早上都給他挑好衣服,你完全可以問問他:“寶貝,你今天是想穿這套紅色衣服還是那件灰色衣服?”

再比如說,你發現孩子吃完晚飯,坐在沙發上磨磨蹭蹭不肯練琴。你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一種說法是:“趕緊彈琴去,別坐在這兒犯懶。”

第二種說法是:“寶貝,你或者現在就去練琴,或者玩半個小時再練,你想怎麼做呢?”

以上兩種說法哪個效果更好呢?當然是第二種效果更好。

這些看起來只是小事情上的選擇,實際上卻給孩子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練習機會。孩子只有在小時候經歷過這種自己做選擇的訓練,長大了才能在對學校、職業、伴侶的選擇上,有更多主動性。

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注意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會提出很多問題,比如,“爸爸,小雨滴是怎麼形成的”“媽媽,彩虹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只能越長越大,不能變小嗎?”

很多家長聽到這些問題,第一反應都想用科學知識去回答。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這樣說:“嗯,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你是怎麼想的呢?”然後,和孩子一起探討,引導他找答案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你還可以鼓勵他多和別人交流,找找外部資源,比如,讓他向工程師、科學家、教師提問。

此外,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些細節可以注意,比如,別問孩子太多問題;不要總摸孩子的頭、 總去弄他的衣服,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是對他身體的侵犯;平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他們缺點,等等。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三個鼓勵,學會讚賞孩子。

很多家長聽到這個話題會說,誇孩子誰不會,這也需要學習嗎?

想想這樣一個情景:

孩子畫了一幅畫,興高采烈地拿給你看,問你:“媽媽,你看我的畫得好嗎?”

你說:“乖,畫得真好。”

孩子問:“那你說說,好在哪裡呢?”

你一時愣住了,吞吞吐吐地說:“好在……好在畫得漂亮。”

孩子有點不開心,或者乾脆說:“不,才不是,你根本就不喜歡。”

發現了讚賞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了嗎? 怎麼解決呢,

這時就需要使用讚賞孩子的第一個技巧了,那就是用描述性的讚賞來代替評論,最大的好處,就是引導你真正去看、去聽、去關注、去大聲說出你的感受,這些會激發你和孩子產生真正的互動和交流。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舉個例子,你看到孩子專注地練了一個小時的鋼琴,你可以這樣說:“寶寶,你練了一個小時琴,沒分心,也沒煩躁,這就叫專注,真棒!”

讚賞孩子的第二個技巧,就是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所謂從角色中釋放,也就是讓孩子擺脫負面標籤。

比如,當你發現經常搞壞玩具的孩子,有一兩個保護得特別精心的玩具時,你可以對他說:“寶貝,這幾個玩具你保護得真不錯,看起來就和新的一樣啊。”

你也可以換一種方式,引導他做選擇,讓他學會愛惜物品。

比如,你還可以這樣跟他說:“寶貝啊,我們想讓玩具能玩更長時間,你覺得是放在櫃子裡好呢,還是玩完了隨便扔在地上好?”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想讓孩子願意聽父母的話,除了上面說的三個鼓勵

還有“一個代替”,也就是用自然後果來代替懲罰。

很多家長都會懲罰孩子,但似乎很少去想,懲罰對管小孩來說真的有用嗎?

舉個例子,媽媽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在超市裡跑來跑去,簡直誰都管不住,作為家長你會怎麼做呢?

有些家長會這樣說:“你再這麼吵,等晚上回家,看我讓你爸怎麼收拾你”,或者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你這麼不聽話,今天晚上不許看電視。”

這些做法就是典型的懲罰孩子。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如果孩子始終在超市裡跑來跑去、不服管教。其實,你不需要對孩子長篇大論,當他下一次,想要再和你去超市時,你可以表示拒絕,並且告訴他,正是因為上次的行為,才導致他有現在的結果。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用自然後果代替懲罰的例子。

此外,代替懲罰,還有一些其他技巧,比如,針對超市這個場景,當你發現孩子吵鬧不斷時,你可以讓他幫忙,對他說:“寶貝,過去幫媽媽拿幾個水果過來。”

你還可以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比如,你讓他推購物車,提醒他注意不要撞到周圍的人。當然,你也可以直接採取行動,如果孩子年紀很小,你可以直接抱他坐在購物車裡。

這些都是代替懲罰的常用技巧。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如果這些效果都不好,那就是解決問題。

你和孩子可以拿出一個小本子,記下你們各自的需求,然後再決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這個方法的核心就在於,使你和孩子的精力都聚焦在解決問題上,找到方法讓每個人都得到尊重和滿足。

"

生活中,我們大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覺得奇怪,反問道:“寶貝,你剛睡了個午覺,怎麼會覺得累呢?”

孩子聽了這話,不耐煩了,大聲說:“我不管,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我看啊,你就是不想動彈,想偷懶,去去去,趕緊換好衣服,我們要出去了。”

孩子聽了,開始哭鬧:“不,我不出去,我就是累了。”

可想而知,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了爭吵,歇斯底里的父母和大聲吼叫的孩子,好像身處兩個世界,完全無法溝通。

那怎樣化解這種親子溝通難題,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你可以試著採用這些方法

比如說,孩子對你講話時,你要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能漠不關心;

你要回應他們的感受,而不能總是提問和建議;你

要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而不要總否定孩子的感受;你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而不是總在講大道理。

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死了,她很傷心,你會怎麼迴應呢?

如果你這麼說:“寶貝,你沒必要那麼傷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一個。”

這種處理,就是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哪怕你說話的態度再好,其實只會讓她更難過。

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麼說:“寶貝,媽媽真沒想到會這樣,你和它在一起時多開心啊,失去了朋友一定很傷心吧。”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安慰,他們能感知到,有人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用說出孩子感受的做法,代替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那麼,怎麼讓孩子願意聽家長的教導呢?家長要注意做到“三個鼓勵、一個代替”。

第一個鼓勵,就是鼓勵孩子合作。

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通過描述問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通過提示的方式,引導孩子;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不要說教和長篇大論;

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引起孩子的重視和合作意願。

另外,還可以寫便條,和孩子交流。

這些方式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和家長合作,同時不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

舉例來說,孩子放學回來,把溼雨傘扔在了你的臥室裡,然後自己就跑去別的地方玩了。你發現了,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叫他,說:“雨傘把臥室弄溼了,雨傘以後要放在陽臺上。”這其實就是描述問題,也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理你,你可以提高嗓門,簡單一個詞、一句話:“寶貝,溼雨傘”。這個方法,就是用簡單詞語代替說教。

假如孩子還是充耳不聞,你可以講出感受,引起他的重視和合作意願,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希望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真的很生氣,把你的雨傘拿走。”

你還可以給他寫張字條:“溼雨傘請不要再放在我的臥室,把屋子裡弄得又冷又溼,這讓我很生氣。”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二個鼓勵,鼓勵孩子自立。

生活中常聽到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話:“聽話,你要多吃菜少吃肉,蔬菜對你有好處。”“今天這麼冷,你得穿這件衣服。”

當孩子完全處在這種依賴家長的環境裡,面對家長的幫助,除了一開始有些感激外,時間長了,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無力感、失落、挫敗和生氣。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原則就是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面對問題和問題的後果。

所以鼓勵孩子自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比如,你不用每天早上都給他挑好衣服,你完全可以問問他:“寶貝,你今天是想穿這套紅色衣服還是那件灰色衣服?”

再比如說,你發現孩子吃完晚飯,坐在沙發上磨磨蹭蹭不肯練琴。你會怎麼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一種說法是:“趕緊彈琴去,別坐在這兒犯懶。”

第二種說法是:“寶貝,你或者現在就去練琴,或者玩半個小時再練,你想怎麼做呢?”

以上兩種說法哪個效果更好呢?當然是第二種效果更好。

這些看起來只是小事情上的選擇,實際上卻給孩子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練習機會。孩子只有在小時候經歷過這種自己做選擇的訓練,長大了才能在對學校、職業、伴侶的選擇上,有更多主動性。

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注意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會提出很多問題,比如,“爸爸,小雨滴是怎麼形成的”“媽媽,彩虹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只能越長越大,不能變小嗎?”

很多家長聽到這些問題,第一反應都想用科學知識去回答。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這樣說:“嗯,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你是怎麼想的呢?”然後,和孩子一起探討,引導他找答案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你還可以鼓勵他多和別人交流,找找外部資源,比如,讓他向工程師、科學家、教師提問。

此外,鼓勵孩子自立,還有一些細節可以注意,比如,別問孩子太多問題;不要總摸孩子的頭、 總去弄他的衣服,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是對他身體的侵犯;平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他們缺點,等等。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第三個鼓勵,學會讚賞孩子。

很多家長聽到這個話題會說,誇孩子誰不會,這也需要學習嗎?

想想這樣一個情景:

孩子畫了一幅畫,興高采烈地拿給你看,問你:“媽媽,你看我的畫得好嗎?”

你說:“乖,畫得真好。”

孩子問:“那你說說,好在哪裡呢?”

你一時愣住了,吞吞吐吐地說:“好在……好在畫得漂亮。”

孩子有點不開心,或者乾脆說:“不,才不是,你根本就不喜歡。”

發現了讚賞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了嗎? 怎麼解決呢,

這時就需要使用讚賞孩子的第一個技巧了,那就是用描述性的讚賞來代替評論,最大的好處,就是引導你真正去看、去聽、去關注、去大聲說出你的感受,這些會激發你和孩子產生真正的互動和交流。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舉個例子,你看到孩子專注地練了一個小時的鋼琴,你可以這樣說:“寶寶,你練了一個小時琴,沒分心,也沒煩躁,這就叫專注,真棒!”

讚賞孩子的第二個技巧,就是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所謂從角色中釋放,也就是讓孩子擺脫負面標籤。

比如,當你發現經常搞壞玩具的孩子,有一兩個保護得特別精心的玩具時,你可以對他說:“寶貝,這幾個玩具你保護得真不錯,看起來就和新的一樣啊。”

你也可以換一種方式,引導他做選擇,讓他學會愛惜物品。

比如,你還可以這樣跟他說:“寶貝啊,我們想讓玩具能玩更長時間,你覺得是放在櫃子裡好呢,還是玩完了隨便扔在地上好?”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想讓孩子願意聽父母的話,除了上面說的三個鼓勵

還有“一個代替”,也就是用自然後果來代替懲罰。

很多家長都會懲罰孩子,但似乎很少去想,懲罰對管小孩來說真的有用嗎?

舉個例子,媽媽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在超市裡跑來跑去,簡直誰都管不住,作為家長你會怎麼做呢?

有些家長會這樣說:“你再這麼吵,等晚上回家,看我讓你爸怎麼收拾你”,或者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你這麼不聽話,今天晚上不許看電視。”

這些做法就是典型的懲罰孩子。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如果孩子始終在超市裡跑來跑去、不服管教。其實,你不需要對孩子長篇大論,當他下一次,想要再和你去超市時,你可以表示拒絕,並且告訴他,正是因為上次的行為,才導致他有現在的結果。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用自然後果代替懲罰的例子。

此外,代替懲罰,還有一些其他技巧,比如,針對超市這個場景,當你發現孩子吵鬧不斷時,你可以讓他幫忙,對他說:“寶貝,過去幫媽媽拿幾個水果過來。”

你還可以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比如,你讓他推購物車,提醒他注意不要撞到周圍的人。當然,你也可以直接採取行動,如果孩子年紀很小,你可以直接抱他坐在購物車裡。

這些都是代替懲罰的常用技巧。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如果這些效果都不好,那就是解決問題。

你和孩子可以拿出一個小本子,記下你們各自的需求,然後再決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這個方法的核心就在於,使你和孩子的精力都聚焦在解決問題上,找到方法讓每個人都得到尊重和滿足。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一定是充分肯定孩子的個體尊嚴,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看成獨立的、有責任感的、有能力的人。

孩子不應該是家長的敵人,孩子也不是從屬於家長的物品,家長本應該傾聽他們的感受,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