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面語言管教孩子,做不吼叫的父母'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智慧爸媽研習社 2019-09-05
"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我們常常疑惑:好好講道理孩子不聽,非得大聲怒吼才肯聽。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但遇到“熊孩子”,還是忍不住吼叫?因為我們不曾被溫柔對待過,我們都是從小被吼大。人一旦情緒失控,就容易切換回自己熟悉的模式,這是一種應激反應。我們不喜歡被自己的父母吼叫,但是面對孩子的時候,卻不自覺地成了自己討厭的父母形象。

很多父母從孩子出生時就學習了很多育兒理論,但是隻是知道理論知識,並不能從行為上進行改變。要從行為上改變,必須改變自己的育兒風格。不妨試試用正面語言去何孩子進行溝通。

"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我們常常疑惑:好好講道理孩子不聽,非得大聲怒吼才肯聽。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但遇到“熊孩子”,還是忍不住吼叫?因為我們不曾被溫柔對待過,我們都是從小被吼大。人一旦情緒失控,就容易切換回自己熟悉的模式,這是一種應激反應。我們不喜歡被自己的父母吼叫,但是面對孩子的時候,卻不自覺地成了自己討厭的父母形象。

很多父母從孩子出生時就學習了很多育兒理論,但是隻是知道理論知識,並不能從行為上進行改變。要從行為上改變,必須改變自己的育兒風格。不妨試試用正面語言去何孩子進行溝通。

用正面語言管教孩子,做不吼叫的父母

不威脅,指出孩子需要承擔的後果

兒子有段時間特別喜歡把書架裡的書全部拿出來放在地上,這時我通常會說:“如果你把所有的書都拿下來,看完後要把它們全部放回去。”換成以前我會說:“跟你說多少遍了,不要把書弄得滿地都是!”

類似的語言:

  • 玩具玩完後,需要放回籃子裡。(而不是:你怎麼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
  • 如果你弄壞了這個玩具,就不能玩了,好可惜!(而不是:你怎麼那麼不愛惜玩具,以後不給你買了!)
  • 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去完成它。(而不是:我數1、2、3,你再不做,我就。。。)

使用這種方法的關鍵:保證孩子最後按照我們的要求來執行。一開始孩子肯定會逃避,甚至反抗,這時家長要有耐心,堅持態度平和,確保孩子聽到你提出的要求。這樣做的長遠效果一定比一邊對孩子說教一邊幫孩子收拾好得多。這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和選擇都是有代價的,每個人需要對自己負責。

"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我們常常疑惑:好好講道理孩子不聽,非得大聲怒吼才肯聽。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但遇到“熊孩子”,還是忍不住吼叫?因為我們不曾被溫柔對待過,我們都是從小被吼大。人一旦情緒失控,就容易切換回自己熟悉的模式,這是一種應激反應。我們不喜歡被自己的父母吼叫,但是面對孩子的時候,卻不自覺地成了自己討厭的父母形象。

很多父母從孩子出生時就學習了很多育兒理論,但是隻是知道理論知識,並不能從行為上進行改變。要從行為上改變,必須改變自己的育兒風格。不妨試試用正面語言去何孩子進行溝通。

用正面語言管教孩子,做不吼叫的父母

不威脅,指出孩子需要承擔的後果

兒子有段時間特別喜歡把書架裡的書全部拿出來放在地上,這時我通常會說:“如果你把所有的書都拿下來,看完後要把它們全部放回去。”換成以前我會說:“跟你說多少遍了,不要把書弄得滿地都是!”

類似的語言:

  • 玩具玩完後,需要放回籃子裡。(而不是:你怎麼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
  • 如果你弄壞了這個玩具,就不能玩了,好可惜!(而不是:你怎麼那麼不愛惜玩具,以後不給你買了!)
  • 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去完成它。(而不是:我數1、2、3,你再不做,我就。。。)

使用這種方法的關鍵:保證孩子最後按照我們的要求來執行。一開始孩子肯定會逃避,甚至反抗,這時家長要有耐心,堅持態度平和,確保孩子聽到你提出的要求。這樣做的長遠效果一定比一邊對孩子說教一邊幫孩子收拾好得多。這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和選擇都是有代價的,每個人需要對自己負責。

用正面語言管教孩子,做不吼叫的父母

給壞行為一個替換的方案

記得兒子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最愛乾的事就是從坐著的凳子上站起來爬上桌子、櫃子這些危險的地方。這時,我通常會說:“你想爬桌子啊,這麼高我擔心你會摔下來流血痛痛。”而不是說:“怎麼又爬桌子,怎麼那麼調皮,趕緊給我下來。”

類似的語言:

  • 畫筆不能扔,我們找一個其他東西來扔好不好?扔球,好不好啊?(而不是:不準扔球,又要打破玻璃了。)
  • 牆上不能畫畫,媽媽這裡有一張紙,我們可以在紙上畫。(而不是:我和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又在牆上亂畫。)

使用這種關鍵:幫助孩子找到一個替換的方案。孩子也許並不是相扔畫筆,他只是想“扔”,如果把他的注意力引導其他可以扔的東西上,可能衝突就消失了。在牆上畫畫也是同理。

"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我們常常疑惑:好好講道理孩子不聽,非得大聲怒吼才肯聽。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但遇到“熊孩子”,還是忍不住吼叫?因為我們不曾被溫柔對待過,我們都是從小被吼大。人一旦情緒失控,就容易切換回自己熟悉的模式,這是一種應激反應。我們不喜歡被自己的父母吼叫,但是面對孩子的時候,卻不自覺地成了自己討厭的父母形象。

很多父母從孩子出生時就學習了很多育兒理論,但是隻是知道理論知識,並不能從行為上進行改變。要從行為上改變,必須改變自己的育兒風格。不妨試試用正面語言去何孩子進行溝通。

用正面語言管教孩子,做不吼叫的父母

不威脅,指出孩子需要承擔的後果

兒子有段時間特別喜歡把書架裡的書全部拿出來放在地上,這時我通常會說:“如果你把所有的書都拿下來,看完後要把它們全部放回去。”換成以前我會說:“跟你說多少遍了,不要把書弄得滿地都是!”

類似的語言:

  • 玩具玩完後,需要放回籃子裡。(而不是:你怎麼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
  • 如果你弄壞了這個玩具,就不能玩了,好可惜!(而不是:你怎麼那麼不愛惜玩具,以後不給你買了!)
  • 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去完成它。(而不是:我數1、2、3,你再不做,我就。。。)

使用這種方法的關鍵:保證孩子最後按照我們的要求來執行。一開始孩子肯定會逃避,甚至反抗,這時家長要有耐心,堅持態度平和,確保孩子聽到你提出的要求。這樣做的長遠效果一定比一邊對孩子說教一邊幫孩子收拾好得多。這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和選擇都是有代價的,每個人需要對自己負責。

用正面語言管教孩子,做不吼叫的父母

給壞行為一個替換的方案

記得兒子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最愛乾的事就是從坐著的凳子上站起來爬上桌子、櫃子這些危險的地方。這時,我通常會說:“你想爬桌子啊,這麼高我擔心你會摔下來流血痛痛。”而不是說:“怎麼又爬桌子,怎麼那麼調皮,趕緊給我下來。”

類似的語言:

  • 畫筆不能扔,我們找一個其他東西來扔好不好?扔球,好不好啊?(而不是:不準扔球,又要打破玻璃了。)
  • 牆上不能畫畫,媽媽這裡有一張紙,我們可以在紙上畫。(而不是:我和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又在牆上亂畫。)

使用這種關鍵:幫助孩子找到一個替換的方案。孩子也許並不是相扔畫筆,他只是想“扔”,如果把他的注意力引導其他可以扔的東西上,可能衝突就消失了。在牆上畫畫也是同理。

用正面語言管教孩子,做不吼叫的父母

多說肯定詞語,少說“不”

兒子有段時間吃飯的時候經常要求喝奶,這時我會說:“好的,我們吃完飯,晚上睡覺前就能喝了。”而不是說:“不可以喝,吃飯的時候怎麼可以喝奶!”

類似的的語言:

  • 我們要走慢一點。(而不是:不要跑那麼快。)
  • 在公共場合,我們要輕聲說話。(而不是:說那麼大聲幹什麼?)
  • 媽媽聽到了,你等我做完XX就過來。(而不是:媽媽在忙,你沒看到嗎?別來煩我!)

使用這種方法的關鍵:把所有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重新“包裝”成用正面語言的描述。當孩子遵守了後,一定要兌現諾言或者正面強化。可以跟孩子說:“謝謝你的配合,現在需要媽媽做些什麼?”

父母的語言是把雙刃劍,我們怎麼說,孩子就怎麼做。父母需要明白,當孩子感覺很糟糕的時,我們是無法教會他們如何守規矩的。只有當孩子感覺好時,他們才會表現的更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