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退縮、畏難,這個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有娃家長學校 2019-08-07
"
"
孩子退縮、畏難,這個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本文編輯:有娃君


最近,我注意到小柚子有點退縮、畏難、不自信。比如,和他玩拍球,我把球拍過去,讓他再拍過來,可是他說:“囡囡接不到。”和他一起搭積木,稍微高點他就說:“媽媽幫助囡囡。”

看到、反思、行動。對於退縮、不自信的孩子,父母需要的是接納、鼓勵、陪伴,儘可能讓他體會到贏的感覺。

我倆在床上玩,他讓我躺下,說要從我身上跳過去。OMG,我害怕。不過,他既然想嘗試,我自然不能掉鏈子。他還讓我做了一個準備好的動作,當看到我雙手打開他才會跳。

一躍而過,他很開心,還要再來。前前後後,我們試了好幾次。(真的是冒著生命危險在讓他體會到能力感。)

我鼓勵他:“媽媽注意到,你都是看到我雙手打開才會跳,這樣你就知道媽媽準備好了。而且,這個辦法是你想到的。”

培養孩子的能力感,做家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晚上做飯時,邀請弟弟:“弟弟,媽媽和姐姐需要你的幫忙,幫我們一起洗菜吧。”沒有孩子會拒絕這樣的邀請,他們喜歡幫忙。

“媽媽,囡囡也要切菜。”額,這不在為孃的計劃內。不過,既然孩子提了,滿足他。看著他小心翼翼地切蘑菇和番茄的樣子,我既擔心又害怕,同時,又欣喜又感動。

我相信,這些“我能行”的種子會慢慢地在孩子心底開出花兒來。


"
孩子退縮、畏難,這個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本文編輯:有娃君


最近,我注意到小柚子有點退縮、畏難、不自信。比如,和他玩拍球,我把球拍過去,讓他再拍過來,可是他說:“囡囡接不到。”和他一起搭積木,稍微高點他就說:“媽媽幫助囡囡。”

看到、反思、行動。對於退縮、不自信的孩子,父母需要的是接納、鼓勵、陪伴,儘可能讓他體會到贏的感覺。

我倆在床上玩,他讓我躺下,說要從我身上跳過去。OMG,我害怕。不過,他既然想嘗試,我自然不能掉鏈子。他還讓我做了一個準備好的動作,當看到我雙手打開他才會跳。

一躍而過,他很開心,還要再來。前前後後,我們試了好幾次。(真的是冒著生命危險在讓他體會到能力感。)

我鼓勵他:“媽媽注意到,你都是看到我雙手打開才會跳,這樣你就知道媽媽準備好了。而且,這個辦法是你想到的。”

培養孩子的能力感,做家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晚上做飯時,邀請弟弟:“弟弟,媽媽和姐姐需要你的幫忙,幫我們一起洗菜吧。”沒有孩子會拒絕這樣的邀請,他們喜歡幫忙。

“媽媽,囡囡也要切菜。”額,這不在為孃的計劃內。不過,既然孩子提了,滿足他。看著他小心翼翼地切蘑菇和番茄的樣子,我既擔心又害怕,同時,又欣喜又感動。

我相信,這些“我能行”的種子會慢慢地在孩子心底開出花兒來。


孩子退縮、畏難,這個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在這個案例中,媽媽通過接納、鼓勵以及讓孩子參與家務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慢慢培養出“我能行”的信念。

個體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常常說:“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其原因就在於,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他們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或者他們“理應”享受特別的服待。

所以,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做家務也是培養他們發展我能行的一個重要工具。

我們先來看一下家務活是怎樣塑造孩子的自我認知的。


"
孩子退縮、畏難,這個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本文編輯:有娃君


最近,我注意到小柚子有點退縮、畏難、不自信。比如,和他玩拍球,我把球拍過去,讓他再拍過來,可是他說:“囡囡接不到。”和他一起搭積木,稍微高點他就說:“媽媽幫助囡囡。”

看到、反思、行動。對於退縮、不自信的孩子,父母需要的是接納、鼓勵、陪伴,儘可能讓他體會到贏的感覺。

我倆在床上玩,他讓我躺下,說要從我身上跳過去。OMG,我害怕。不過,他既然想嘗試,我自然不能掉鏈子。他還讓我做了一個準備好的動作,當看到我雙手打開他才會跳。

一躍而過,他很開心,還要再來。前前後後,我們試了好幾次。(真的是冒著生命危險在讓他體會到能力感。)

我鼓勵他:“媽媽注意到,你都是看到我雙手打開才會跳,這樣你就知道媽媽準備好了。而且,這個辦法是你想到的。”

培養孩子的能力感,做家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晚上做飯時,邀請弟弟:“弟弟,媽媽和姐姐需要你的幫忙,幫我們一起洗菜吧。”沒有孩子會拒絕這樣的邀請,他們喜歡幫忙。

“媽媽,囡囡也要切菜。”額,這不在為孃的計劃內。不過,既然孩子提了,滿足他。看著他小心翼翼地切蘑菇和番茄的樣子,我既擔心又害怕,同時,又欣喜又感動。

我相信,這些“我能行”的種子會慢慢地在孩子心底開出花兒來。


孩子退縮、畏難,這個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在這個案例中,媽媽通過接納、鼓勵以及讓孩子參與家務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慢慢培養出“我能行”的信念。

個體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常常說:“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其原因就在於,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他們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或者他們“理應”享受特別的服待。

所以,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做家務也是培養他們發展我能行的一個重要工具。

我們先來看一下家務活是怎樣塑造孩子的自我認知的。


孩子退縮、畏難,這個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個體心理學認為:所有孩子的首要心理需求是尋找歸屬感與價值感。當孩子參與家務之中,孩子對自我的認知會從“我不會,我可能做不好”,慢慢過渡到“是我幫忙做的,我可以,我有能力,我是有用的”這些正向的自我認知。

激勵孩子參加家務活,可以多用一些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參與家務,比如抽籤、選擇輪等。

當然,家長也可以像上面的媽媽一樣邀請合作,讓孩子主動參與到做家務中來。

而且,當孩子做完家務後,父母要及時地給予孩子感謝和肯定,強化孩子責任感的形成。

比方說記得每次都要跟孩子說,謝謝你的幫助,因為你的幫助讓我今天特別輕鬆;謝謝你今天幫我裝飯,兒子裝的飯,媽媽吃得就是香等等。

這些感謝和肯定強化了孩子做家務的愉悅感覺,也強化了他的價值感,那麼最終也就內化了孩子服務、照顧他人的這種責任感,形成孩子的性格特質。

不過不太建議家長用懲罰或者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參與家務,因為孩子因此即使做了家務,他的動力來源於獎勵或者害怕得到懲罰,無法把承擔家務活的行為跟獲得價值感聯繫在一起。因此獎勵和懲罰對內化孩子的責任意識都是有害無益。

所以我們要學會鼓勵、邀請、並且製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