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季小朋友壓力大,吃手、咬衣服的毛病全都來了怎麼辦?'

不完美媽媽 服裝 睡眠 幼兒園 玩具 小遊戲 說說咱家娃 2019-09-13
"

橙子的原創公眾號

0-6歲的育兒百科全書

北美全職帶娃老司機教你輕鬆育兒套路

最近開學季,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面對著從未有過的焦慮和壓力,於是解鎖各種各樣的自創的“解壓小遊戲”,以前都沒有的吃手,咬衣服之類的各種毛病,這時候全都來了,也是讓父母們十分頭痛。

其實以前寫過這個話題《摳鼻子挖耳朵揪頭髮咬手指,孩子的小毛病為啥這麼多》,主要講的是這個問題發生的成因和父母面對這個問題的心態。

簡而言之,小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基本都是為了舒緩自己的壓力感和焦慮感,儘管你看不出孩子有壓力,不代表他真的沒壓力,有壓力不一定是大哭大鬧不睡覺,有壓力也可能是不聲不響的。事實上當一個小孩也不容易,也需要“解壓小遊戲”。

但是有些“遊戲”顯然不太妥當,就需要讓孩子克服一下或者換一種了。

今天主要講講,幫助孩子克服壞習慣的實際操作問題

事實上這方面我還是比較有經驗的,因為我家果果就曾經因為入園焦慮突然開始吃手,吃得還挺厲害,幾乎所有的閒暇時間都在吃手,甚至要一邊吃手一邊玩玩具,最終還是改正了,而且我沒特別花什麼力氣。

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不要陷入“焦慮循環旋渦”

看到孩子有了毛病,很多父母的第一直覺就是要“扳過來”,一旦看到孩子在吃手,就大吼一聲,大訓一頓,乃至採用各種體罰的方式。邏輯是讓孩子“怕”了,他就“不敢做”了。

問題是,“壞習慣”是無意識行為,孩子吃手的時候,並沒有判斷“能不能吃手”這個過程,往往是被父母吼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在吃手。其實孩子自己也挺懊惱了,這個時候你再把他批一頓,他就非常委屈了。

這種情緒堆積在心裡,就會加重孩子的壓力感和焦慮感,導致他“吃手解壓”的行為更加嚴重,然後又導致家長更加焦慮,然後焦慮就這樣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無限循環加重下去,孩子大人都非常崩潰,毛病不但改不了而且越來越嚴重。

現在大家都知道,如果小孩子不小心尿床,千萬不能罵他,罵他一緊張反而會繼續尿床,都是一個道理。孩子尿床了,吃手了,千萬別去吼別去罵,不是鼓勵他繼續尿床或者吃手,而是避免親子關係陷入這個“焦慮循環旋渦”裡去,讓問題更加惡化。

但是不吼不罵要怎麼做呢?

要“弱化”不要“強化”

孩子的行為養成,最重要的是“強化好行為,弱化壞行為”。

但是很多父母做的正好相反,當孩子有好行為的時候,大人視而不見,認為這是孩子應該做到的,當孩子有壞行為的時候,反而沒完沒了的使勁的說,用力的貼標籤。

你可能意識不到,每次你和孩子說“不要吃手,怎麼又吃手!”,反而是把“吃手”這件事強調了一遍,相當於反覆的告訴孩子“你管不住自己,你就是愛吃手”,你說的越多孩子就越麻木,時間久了他就接受了自己“愛吃手”的人設,也就完全失去改正的動力

而改毛病這種事需要內驅力,如果孩子自己不想改,那是絕對沒可能改掉的。

父母不糾正還好一點,一糾正反而壞事,真正是南轅北轍啊!

那麼,如何去弱化壞行為呢?難道就不管了嘛?

當然要管一下,但是既然要弱化,態度上一定要雲淡風輕,彷彿這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你順嘴提一下的感覺。

你甚至儘量不要讓孩子聽到,這個壞習慣的“名字”,連名字都沒有的行為,自然在孩子的腦子裡就沒有什麼存在感了。

所以,當年果果改正吃手這個毛病的時候,我根本就不提“吃手”這倆字,我每次看到她吃手就問她:“妹妹,可愛的手手要放哪裡呀?”她就馬上笑嘻嘻的把手從嘴裡拿出來了。

要“正面”不要“負面”

所有的來自父母的負面反饋——批評、訓斥、羞辱——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毒藥,只會讓孩子憤怒,自卑,自暴自棄。

所有來自父母的正向反饋——表揚,稱讚,鼓勵——都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會讓孩子肯定自己,不怕失敗,成為更好的人。

這個道理,應該所有的父母都懂。

可是孩子都有壞毛病了,要怎麼給他正向反饋呢?

表揚改正的行為呀!只要孩子聽你的話,提醒之後當場改正,父母就要立即給予表揚,而不是把孩子的配合視為理所應當。

這個表揚不用很誇張,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個鼓勵的擊掌都可以,讓孩子每次改正錯誤的過程,都充滿積極向上的體驗,就夠了。

我們果果就是這樣,每次把手從嘴裡拿出來的時候,我都會誇她很棒,或者抱抱親親她,她都會很開心,這樣讓“改正錯誤”這個過程充滿了正面體驗,就會不斷強化她這個“好行為”。

作為一個帶倆娃的家庭主婦,我其實事情非常多,不可能一直看著她,一天頂多也就能提醒她一兩次“可愛的手手在哪裡?”,可果果不到半年就不吃手了。本來我都做好心理準備和她進行長期鬥爭了,都沒想到她能改的這麼快。

心態放平穩,別把它當個事兒

孩子不是完美的程序,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些壞行為壞習慣,有了不要緊啊,咱們慢慢改嘛,這個“有了壞習慣——改正壞習慣”的過程,本身也是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種經歷呀!

所以孩子出現壞習慣是正常的,不要害怕,你要用發展的,長遠的眼光來看問題:吃手,咬衣服,咬嘴脣這類事情,就算是持續好幾年,真的會對孩子的身體產生一些什麼終身不可逆的傷害嘛?

沒有的呀?就算有些壞處也是暫時的嘛,對照整個人生的尺度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那你聽說過或看到過有成年人還是依然忍不住在大庭廣眾的吃手,咬衣服,這種事情的嘛?

沒有的嘛對不對?不但是成年人沒有,連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都沒有啊!孩子長大了都會要臉注意形象的嘛!

所以說,或早或晚,肯定能改掉,而且就算一時之間改不掉也沒啥壞處,你有啥好焦慮的呢?

其實唯一讓你焦慮的是:孩子有壞毛病被別人看到,會讓你感到很丟臉。

好了,所以,你的焦慮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

那你要做的就是檢討自己,就別跟孩子較勁了吧。

最後不得不感嘆一句,現在的孩子,每時每刻都被大人的焦慮籠罩,一點小事情不對都被無限放大,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也難怪小孩子壓力大。七八十後的放養孩子愛吃手家長哪有閒心管啊,不也都健康長大了。

所以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毛病太多,那很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說明你過於焦慮了。

放輕鬆一點,給孩子一點犯錯,走彎路的空間吧,那才是成長本來的樣子啊!

"

橙子的原創公眾號

0-6歲的育兒百科全書

北美全職帶娃老司機教你輕鬆育兒套路

最近開學季,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面對著從未有過的焦慮和壓力,於是解鎖各種各樣的自創的“解壓小遊戲”,以前都沒有的吃手,咬衣服之類的各種毛病,這時候全都來了,也是讓父母們十分頭痛。

其實以前寫過這個話題《摳鼻子挖耳朵揪頭髮咬手指,孩子的小毛病為啥這麼多》,主要講的是這個問題發生的成因和父母面對這個問題的心態。

簡而言之,小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基本都是為了舒緩自己的壓力感和焦慮感,儘管你看不出孩子有壓力,不代表他真的沒壓力,有壓力不一定是大哭大鬧不睡覺,有壓力也可能是不聲不響的。事實上當一個小孩也不容易,也需要“解壓小遊戲”。

但是有些“遊戲”顯然不太妥當,就需要讓孩子克服一下或者換一種了。

今天主要講講,幫助孩子克服壞習慣的實際操作問題

事實上這方面我還是比較有經驗的,因為我家果果就曾經因為入園焦慮突然開始吃手,吃得還挺厲害,幾乎所有的閒暇時間都在吃手,甚至要一邊吃手一邊玩玩具,最終還是改正了,而且我沒特別花什麼力氣。

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不要陷入“焦慮循環旋渦”

看到孩子有了毛病,很多父母的第一直覺就是要“扳過來”,一旦看到孩子在吃手,就大吼一聲,大訓一頓,乃至採用各種體罰的方式。邏輯是讓孩子“怕”了,他就“不敢做”了。

問題是,“壞習慣”是無意識行為,孩子吃手的時候,並沒有判斷“能不能吃手”這個過程,往往是被父母吼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在吃手。其實孩子自己也挺懊惱了,這個時候你再把他批一頓,他就非常委屈了。

這種情緒堆積在心裡,就會加重孩子的壓力感和焦慮感,導致他“吃手解壓”的行為更加嚴重,然後又導致家長更加焦慮,然後焦慮就這樣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無限循環加重下去,孩子大人都非常崩潰,毛病不但改不了而且越來越嚴重。

現在大家都知道,如果小孩子不小心尿床,千萬不能罵他,罵他一緊張反而會繼續尿床,都是一個道理。孩子尿床了,吃手了,千萬別去吼別去罵,不是鼓勵他繼續尿床或者吃手,而是避免親子關係陷入這個“焦慮循環旋渦”裡去,讓問題更加惡化。

但是不吼不罵要怎麼做呢?

要“弱化”不要“強化”

孩子的行為養成,最重要的是“強化好行為,弱化壞行為”。

但是很多父母做的正好相反,當孩子有好行為的時候,大人視而不見,認為這是孩子應該做到的,當孩子有壞行為的時候,反而沒完沒了的使勁的說,用力的貼標籤。

你可能意識不到,每次你和孩子說“不要吃手,怎麼又吃手!”,反而是把“吃手”這件事強調了一遍,相當於反覆的告訴孩子“你管不住自己,你就是愛吃手”,你說的越多孩子就越麻木,時間久了他就接受了自己“愛吃手”的人設,也就完全失去改正的動力

而改毛病這種事需要內驅力,如果孩子自己不想改,那是絕對沒可能改掉的。

父母不糾正還好一點,一糾正反而壞事,真正是南轅北轍啊!

那麼,如何去弱化壞行為呢?難道就不管了嘛?

當然要管一下,但是既然要弱化,態度上一定要雲淡風輕,彷彿這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你順嘴提一下的感覺。

你甚至儘量不要讓孩子聽到,這個壞習慣的“名字”,連名字都沒有的行為,自然在孩子的腦子裡就沒有什麼存在感了。

所以,當年果果改正吃手這個毛病的時候,我根本就不提“吃手”這倆字,我每次看到她吃手就問她:“妹妹,可愛的手手要放哪裡呀?”她就馬上笑嘻嘻的把手從嘴裡拿出來了。

要“正面”不要“負面”

所有的來自父母的負面反饋——批評、訓斥、羞辱——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毒藥,只會讓孩子憤怒,自卑,自暴自棄。

所有來自父母的正向反饋——表揚,稱讚,鼓勵——都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會讓孩子肯定自己,不怕失敗,成為更好的人。

這個道理,應該所有的父母都懂。

可是孩子都有壞毛病了,要怎麼給他正向反饋呢?

表揚改正的行為呀!只要孩子聽你的話,提醒之後當場改正,父母就要立即給予表揚,而不是把孩子的配合視為理所應當。

這個表揚不用很誇張,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個鼓勵的擊掌都可以,讓孩子每次改正錯誤的過程,都充滿積極向上的體驗,就夠了。

我們果果就是這樣,每次把手從嘴裡拿出來的時候,我都會誇她很棒,或者抱抱親親她,她都會很開心,這樣讓“改正錯誤”這個過程充滿了正面體驗,就會不斷強化她這個“好行為”。

作為一個帶倆娃的家庭主婦,我其實事情非常多,不可能一直看著她,一天頂多也就能提醒她一兩次“可愛的手手在哪裡?”,可果果不到半年就不吃手了。本來我都做好心理準備和她進行長期鬥爭了,都沒想到她能改的這麼快。

心態放平穩,別把它當個事兒

孩子不是完美的程序,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些壞行為壞習慣,有了不要緊啊,咱們慢慢改嘛,這個“有了壞習慣——改正壞習慣”的過程,本身也是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種經歷呀!

所以孩子出現壞習慣是正常的,不要害怕,你要用發展的,長遠的眼光來看問題:吃手,咬衣服,咬嘴脣這類事情,就算是持續好幾年,真的會對孩子的身體產生一些什麼終身不可逆的傷害嘛?

沒有的呀?就算有些壞處也是暫時的嘛,對照整個人生的尺度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那你聽說過或看到過有成年人還是依然忍不住在大庭廣眾的吃手,咬衣服,這種事情的嘛?

沒有的嘛對不對?不但是成年人沒有,連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都沒有啊!孩子長大了都會要臉注意形象的嘛!

所以說,或早或晚,肯定能改掉,而且就算一時之間改不掉也沒啥壞處,你有啥好焦慮的呢?

其實唯一讓你焦慮的是:孩子有壞毛病被別人看到,會讓你感到很丟臉。

好了,所以,你的焦慮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

那你要做的就是檢討自己,就別跟孩子較勁了吧。

最後不得不感嘆一句,現在的孩子,每時每刻都被大人的焦慮籠罩,一點小事情不對都被無限放大,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也難怪小孩子壓力大。七八十後的放養孩子愛吃手家長哪有閒心管啊,不也都健康長大了。

所以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毛病太多,那很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說明你過於焦慮了。

放輕鬆一點,給孩子一點犯錯,走彎路的空間吧,那才是成長本來的樣子啊!

入園季小朋友壓力大,吃手、咬衣服的毛病全都來了怎麼辦?
點擊藍字即可跳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