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夏令營:孩子為一點小事就哭,父母只管理情緒是不夠的

最近一個朋友和我訴苦,說她兒子上了幼兒園之後,不知怎麼的脾氣越來越壞了,經常一個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把她弄爆炸的是前幾天的一個事兒:她從幼兒園接了孩子放學,孩子說要吃肯德基裡的海鹽口味冰淇淋,結果去了之後發現沒有的賣了,孩子就開始大哭大鬧。

朋友試了各種方法。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你很想吃海鹽冰淇淋,媽媽理解你。”——沒用;“我們買一份巧克力口味的冰淇淋,再買一個你愛吃的雞塊,好嗎?”—— 沒用;“我們去其它店裡看看有沒有賣好嗎?”——還是沒用。


最後朋友氣的不行,只能用一頓吼結束了這場“鬧劇”。當天晚上她給我發信息說:現在孩子怎麼這樣,這麼一點小事,值得發這麼大脾氣嗎?該怎麼教他情緒管理呢?

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這種情況應該很多媽媽都碰到過吧。

我就聽另一個朋友說起過。有一次她出差回家,本來想好好陪孩子玩會兒,結果兒子因為她沒有把小汽車放在自己指定的地方,哭了老半天,搞得不歡而散。

還有個媽媽說她陪孩子上體能課的時候,孩子輕輕絆了一跤就哭鬧了很久,一直安慰都沒用。她很不理解,地墊那麼軟,能有多疼啊?真是嬌氣的很。

我家孩子算是脾氣不錯的,但有時也會這樣。記得她三歲多的時候,有幾次晚上各種鬧脾氣不肯睡,氣得我恨不得揍她屁股。

深圳夏令營:孩子為一點小事就哭,父母只管理情緒是不夠的


碰到這種情況,大部分媽媽第一反應,可能都是:一點小事,至於嗎?得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共情、情緒管理,固然是重要的,但跟孩子談這些,就夠了嗎?

在《遊戲力》這本書裡提到一個案例:

一個5歲的小男孩,最近兩年經常會發很大的脾氣,而且情況越來越糟糕,他的爸媽只好帶孩子去做諮詢。諮詢師問爸媽:你認為孩子發脾氣,實際是想表達什麼?爸媽說,他們覺得孩子是在找麻煩。

但是諮詢師堅持請他們把孩子發脾氣解讀為某種信息,他們說,孩子應該是在表達受挫的感受,因為他覺得自己比不上哥哥,而且時常受到哥哥的嘲笑。

書裡把這種情況形容為“情緒的燃燒”。眼前的小事,不過是一顆火種,真正引起大火的,是邊上的汽油桶。

我挺認同這種說法。當我嘗試把孩子的脾氣解讀為某種信息的時候,往往會恍然大悟:孩子的哭鬧,並不一定只代表眼前。就像晚上因小事鬧著不肯睡覺,其實是孩子在控訴我白天沒有陪她玩,在發洩對我的想念,希望我能再多陪陪她。

孩子還太小,還不知道怎麼把自己的需求或者感受說出來。哭鬧,正是他們掌握的表達自己的最佳方式,這實際上是一種“加密的語言”,是孩子在嘗試“說出來”。

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惠芙勒在《傾聽孩子》這本書裡說,父母如果能夠“穿越憤怒”,就能真正與孩子的心情聯結。

深圳夏令營:孩子為一點小事就哭,父母只管理情緒是不夠的


我家孩子現在6歲了,在這6年的相處裡,我越來越能“解碼”她的脾氣了。其實孩子的脾氣是有規律可循的。

排名第一位的原因就是“受挫”。

孩子在掌握某種新技能、和別人進行比較、接觸新環境的時候,都容易產生受挫感。這就是為啥在學習走路的孩子有時會發脾氣扔玩具,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回家經常臭著一張臉。

像前面提到的上體能課摔了一跤不停哭的孩子,後來跟她媽媽聊,她媽媽說孩子在體能課上年紀比較小,又屬於“插班生”,其他孩子都上了一段時間了,而自己女兒很多動作都不會。摔那一跤,可能是找了一個機會,把自己的挫敗感哭出來了。

而跟我說孩子因為一個冰淇淋失控的朋友,因為是上幼兒園之後脾氣越來越大了,所以我建議她去找幼兒園老師聊聊。聊過之後她跟我說,兒子好像不太懂得跟別的孩子交朋友,有時加入不了其他小朋友的遊戲。

在人的天性裡,“挫敗”似乎是令人羞愧的感受,即使一個孩子,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所以他們會找一個看似合理的原因把挫敗感發洩出來,同時通過發脾氣,來找回掌控感、確認自己是被愛的。

深圳夏令營:孩子為一點小事就哭,父母只管理情緒是不夠的


排名第二位的原因,應該是“需要陪伴和注意”。

我家孩子小時候如果感覺到被忽視的時候,就容易“沒事找事”,她在用這種方式說:我無聊了,我想你了,快來陪我吧。

前面說到的出差很久回家的媽媽,她兒子在生氣的,可能並不是“汽車沒有放在我說的位置”,而是“你為什麼這麼久才回來”。

此外,孩子的脾氣通常還可以被這樣解碼:

  • 餓了、累了、困了、生病了,需要照顧;
  • 生活中的某種固定程序被破壞了,需要安全感;
  • 老是被強迫做這做那,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感覺自己沒有力量,需要力量感;
  • 孩子的生活中,最近發生了大的變動

當孩子因為小事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常常看到的是“小事”,即使在耐著性子安慰,內心裡也不理解孩子,覺得孩子這樣“小題大作”是在給自己“找麻煩”,所以就會很容易失去耐性。

掌握“壞脾氣解碼器”的第一個好處,就是能幫助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理解孩子並不是無理取鬧。我現在對孩子越來越有耐心,不是因為我佛性,而是因為我越來越能理解她。

第二個好處是能真正幫到孩子。教孩子情緒管理,只是治標,找到背後的原因才是治本。

下一次孩子小題大作的時候,試試這樣說:

“你是不是覺得別的孩子都做的很好,你卻做不好?沒關係,媽媽理解。你不管有什麼感受都可以說出來給媽媽聽。”

情緒管理並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在這一刻停止哭鬧。讓孩子知道自己產生情緒的原因是什麼, 並且知道沒有情緒是“可恥”的,所有的情緒都會被接納,才是真正的情緒管理。

深圳夏令營:孩子為一點小事就哭,父母只管理情緒是不夠的

整理:奧德曼夏令營深圳分部(szodeman999)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白石洲國際市長交流中心150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