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們能說宋倩不愛女兒嗎?恐怕不能,甚至在最激烈的矛盾爆發之前,宋倩都沒有大聲訓斥過女兒。

我也能夠理解,宋倩在看到女兒和前夫以及前夫女友在一起和樂融融時的崩潰。

一個單親媽媽的委屈,所有人都看得見,聽得到。

我也並不認同英子爸爸就是個好爸爸,畢竟,一切都順著孩子,太容易做到了,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妥協。

如果這樣做的前提是為了走捷徑討好孩子,那就更會讓辛苦付出的另一個家長左右為難,顯得“裡外不是人”。

可是,這樣的愛,太沉重,太讓人窒息了。

愛人背叛了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軌跡也被迫發生了變化,她同時犧牲的,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師長,所以,她只剩下女兒了。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們能說宋倩不愛女兒嗎?恐怕不能,甚至在最激烈的矛盾爆發之前,宋倩都沒有大聲訓斥過女兒。

我也能夠理解,宋倩在看到女兒和前夫以及前夫女友在一起和樂融融時的崩潰。

一個單親媽媽的委屈,所有人都看得見,聽得到。

我也並不認同英子爸爸就是個好爸爸,畢竟,一切都順著孩子,太容易做到了,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妥協。

如果這樣做的前提是為了走捷徑討好孩子,那就更會讓辛苦付出的另一個家長左右為難,顯得“裡外不是人”。

可是,這樣的愛,太沉重,太讓人窒息了。

愛人背叛了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軌跡也被迫發生了變化,她同時犧牲的,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師長,所以,她只剩下女兒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從她說“我不需要高興”的時候,我就知道,宋倩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了孩子的身上。

她甚至對女兒說:“從你在我肚子裡的時候起,咱們就是一體的,到你出生後也從來沒有分開過。”

這話也許有人覺得很感動,而我聽了,只覺得毛骨悚然。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人生軌跡發展,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控制慾,而動不動就用“你是媽媽唯一的希望”來綁架孩子,最終會被這種畸形的愛所反噬。

小陶虹在表演的時候,用了“戀愛關係”這個詞來形容宋倩和英子,一下子就抓到了這種畸形母女關係的精髓。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們能說宋倩不愛女兒嗎?恐怕不能,甚至在最激烈的矛盾爆發之前,宋倩都沒有大聲訓斥過女兒。

我也能夠理解,宋倩在看到女兒和前夫以及前夫女友在一起和樂融融時的崩潰。

一個單親媽媽的委屈,所有人都看得見,聽得到。

我也並不認同英子爸爸就是個好爸爸,畢竟,一切都順著孩子,太容易做到了,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妥協。

如果這樣做的前提是為了走捷徑討好孩子,那就更會讓辛苦付出的另一個家長左右為難,顯得“裡外不是人”。

可是,這樣的愛,太沉重,太讓人窒息了。

愛人背叛了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軌跡也被迫發生了變化,她同時犧牲的,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師長,所以,她只剩下女兒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從她說“我不需要高興”的時候,我就知道,宋倩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了孩子的身上。

她甚至對女兒說:“從你在我肚子裡的時候起,咱們就是一體的,到你出生後也從來沒有分開過。”

這話也許有人覺得很感動,而我聽了,只覺得毛骨悚然。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人生軌跡發展,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控制慾,而動不動就用“你是媽媽唯一的希望”來綁架孩子,最終會被這種畸形的愛所反噬。

小陶虹在表演的時候,用了“戀愛關係”這個詞來形容宋倩和英子,一下子就抓到了這種畸形母女關係的精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而英子,一個乖巧的、成績優秀的、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誰又能看得到她每天的疲憊不堪和小心翼翼呢?

為了讓媽媽高興,英子甚至要表演“興高采烈吃海蔘”的戲碼。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們能說宋倩不愛女兒嗎?恐怕不能,甚至在最激烈的矛盾爆發之前,宋倩都沒有大聲訓斥過女兒。

我也能夠理解,宋倩在看到女兒和前夫以及前夫女友在一起和樂融融時的崩潰。

一個單親媽媽的委屈,所有人都看得見,聽得到。

我也並不認同英子爸爸就是個好爸爸,畢竟,一切都順著孩子,太容易做到了,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妥協。

如果這樣做的前提是為了走捷徑討好孩子,那就更會讓辛苦付出的另一個家長左右為難,顯得“裡外不是人”。

可是,這樣的愛,太沉重,太讓人窒息了。

愛人背叛了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軌跡也被迫發生了變化,她同時犧牲的,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師長,所以,她只剩下女兒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從她說“我不需要高興”的時候,我就知道,宋倩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了孩子的身上。

她甚至對女兒說:“從你在我肚子裡的時候起,咱們就是一體的,到你出生後也從來沒有分開過。”

這話也許有人覺得很感動,而我聽了,只覺得毛骨悚然。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人生軌跡發展,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控制慾,而動不動就用“你是媽媽唯一的希望”來綁架孩子,最終會被這種畸形的愛所反噬。

小陶虹在表演的時候,用了“戀愛關係”這個詞來形容宋倩和英子,一下子就抓到了這種畸形母女關係的精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而英子,一個乖巧的、成績優秀的、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誰又能看得到她每天的疲憊不堪和小心翼翼呢?

為了讓媽媽高興,英子甚至要表演“興高采烈吃海蔘”的戲碼。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英子考試失敗(所謂失敗就是從第二名跌到了第二十名),本來就惴惴不安,結果宋倩沒發火沒喊叫,只是冷冷地問她:這個成績,能上什麼樣的大學呀?

一句話就成功把英子逼哭了,忙不迭地承認錯誤。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們能說宋倩不愛女兒嗎?恐怕不能,甚至在最激烈的矛盾爆發之前,宋倩都沒有大聲訓斥過女兒。

我也能夠理解,宋倩在看到女兒和前夫以及前夫女友在一起和樂融融時的崩潰。

一個單親媽媽的委屈,所有人都看得見,聽得到。

我也並不認同英子爸爸就是個好爸爸,畢竟,一切都順著孩子,太容易做到了,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妥協。

如果這樣做的前提是為了走捷徑討好孩子,那就更會讓辛苦付出的另一個家長左右為難,顯得“裡外不是人”。

可是,這樣的愛,太沉重,太讓人窒息了。

愛人背叛了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軌跡也被迫發生了變化,她同時犧牲的,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師長,所以,她只剩下女兒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從她說“我不需要高興”的時候,我就知道,宋倩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了孩子的身上。

她甚至對女兒說:“從你在我肚子裡的時候起,咱們就是一體的,到你出生後也從來沒有分開過。”

這話也許有人覺得很感動,而我聽了,只覺得毛骨悚然。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人生軌跡發展,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控制慾,而動不動就用“你是媽媽唯一的希望”來綁架孩子,最終會被這種畸形的愛所反噬。

小陶虹在表演的時候,用了“戀愛關係”這個詞來形容宋倩和英子,一下子就抓到了這種畸形母女關係的精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而英子,一個乖巧的、成績優秀的、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誰又能看得到她每天的疲憊不堪和小心翼翼呢?

為了讓媽媽高興,英子甚至要表演“興高采烈吃海蔘”的戲碼。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英子考試失敗(所謂失敗就是從第二名跌到了第二十名),本來就惴惴不安,結果宋倩沒發火沒喊叫,只是冷冷地問她:這個成績,能上什麼樣的大學呀?

一句話就成功把英子逼哭了,忙不迭地承認錯誤。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段母女倆的對手戲,讓我吹爆小陶虹的演技!隔著屏幕我都想哭……

這部電視劇看到現在,其實,我能理解宋倩的焦慮。

她就是擔心孩子將來不幸福,作為媽媽,她不但要給孩子最好的,還希望孩子能成為最好的。

而在她心裡,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考上清華北大,似乎只要考上了清北,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的快樂都不請自來。

於是,英子要做的,就是把現在的快樂“預存”起來,存個定期,期限就是高考結束那天。

然而,生活真的是這麼簡單嗎?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的那天,所有的親子矛盾都不復存在了,母慈女孝、皆大歡喜,英子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人生了?

在電視劇的一開頭,季楊楊媽媽在看租房的時候,發現之前搬走的“學霸”孩子,在牆上的試卷上寫滿了“我恨”兩個字,觸目驚心。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們能說宋倩不愛女兒嗎?恐怕不能,甚至在最激烈的矛盾爆發之前,宋倩都沒有大聲訓斥過女兒。

我也能夠理解,宋倩在看到女兒和前夫以及前夫女友在一起和樂融融時的崩潰。

一個單親媽媽的委屈,所有人都看得見,聽得到。

我也並不認同英子爸爸就是個好爸爸,畢竟,一切都順著孩子,太容易做到了,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妥協。

如果這樣做的前提是為了走捷徑討好孩子,那就更會讓辛苦付出的另一個家長左右為難,顯得“裡外不是人”。

可是,這樣的愛,太沉重,太讓人窒息了。

愛人背叛了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軌跡也被迫發生了變化,她同時犧牲的,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師長,所以,她只剩下女兒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從她說“我不需要高興”的時候,我就知道,宋倩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了孩子的身上。

她甚至對女兒說:“從你在我肚子裡的時候起,咱們就是一體的,到你出生後也從來沒有分開過。”

這話也許有人覺得很感動,而我聽了,只覺得毛骨悚然。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人生軌跡發展,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控制慾,而動不動就用“你是媽媽唯一的希望”來綁架孩子,最終會被這種畸形的愛所反噬。

小陶虹在表演的時候,用了“戀愛關係”這個詞來形容宋倩和英子,一下子就抓到了這種畸形母女關係的精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而英子,一個乖巧的、成績優秀的、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誰又能看得到她每天的疲憊不堪和小心翼翼呢?

為了讓媽媽高興,英子甚至要表演“興高采烈吃海蔘”的戲碼。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英子考試失敗(所謂失敗就是從第二名跌到了第二十名),本來就惴惴不安,結果宋倩沒發火沒喊叫,只是冷冷地問她:這個成績,能上什麼樣的大學呀?

一句話就成功把英子逼哭了,忙不迭地承認錯誤。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段母女倆的對手戲,讓我吹爆小陶虹的演技!隔著屏幕我都想哭……

這部電視劇看到現在,其實,我能理解宋倩的焦慮。

她就是擔心孩子將來不幸福,作為媽媽,她不但要給孩子最好的,還希望孩子能成為最好的。

而在她心裡,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考上清華北大,似乎只要考上了清北,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的快樂都不請自來。

於是,英子要做的,就是把現在的快樂“預存”起來,存個定期,期限就是高考結束那天。

然而,生活真的是這麼簡單嗎?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的那天,所有的親子矛盾都不復存在了,母慈女孝、皆大歡喜,英子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人生了?

在電視劇的一開頭,季楊楊媽媽在看租房的時候,發現之前搬走的“學霸”孩子,在牆上的試卷上寫滿了“我恨”兩個字,觸目驚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部劇裡我最喜歡的是方圓、童文潔一家人,他們的兒子方一凡成績一般,準確地說是“墊底”,還調皮搗蛋、鬼主意多,時不時還會闖個不大不小的禍,對同學朋友來個惡作劇什麼的。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們能說宋倩不愛女兒嗎?恐怕不能,甚至在最激烈的矛盾爆發之前,宋倩都沒有大聲訓斥過女兒。

我也能夠理解,宋倩在看到女兒和前夫以及前夫女友在一起和樂融融時的崩潰。

一個單親媽媽的委屈,所有人都看得見,聽得到。

我也並不認同英子爸爸就是個好爸爸,畢竟,一切都順著孩子,太容易做到了,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妥協。

如果這樣做的前提是為了走捷徑討好孩子,那就更會讓辛苦付出的另一個家長左右為難,顯得“裡外不是人”。

可是,這樣的愛,太沉重,太讓人窒息了。

愛人背叛了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軌跡也被迫發生了變化,她同時犧牲的,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師長,所以,她只剩下女兒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從她說“我不需要高興”的時候,我就知道,宋倩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了孩子的身上。

她甚至對女兒說:“從你在我肚子裡的時候起,咱們就是一體的,到你出生後也從來沒有分開過。”

這話也許有人覺得很感動,而我聽了,只覺得毛骨悚然。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人生軌跡發展,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控制慾,而動不動就用“你是媽媽唯一的希望”來綁架孩子,最終會被這種畸形的愛所反噬。

小陶虹在表演的時候,用了“戀愛關係”這個詞來形容宋倩和英子,一下子就抓到了這種畸形母女關係的精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而英子,一個乖巧的、成績優秀的、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誰又能看得到她每天的疲憊不堪和小心翼翼呢?

為了讓媽媽高興,英子甚至要表演“興高采烈吃海蔘”的戲碼。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英子考試失敗(所謂失敗就是從第二名跌到了第二十名),本來就惴惴不安,結果宋倩沒發火沒喊叫,只是冷冷地問她:這個成績,能上什麼樣的大學呀?

一句話就成功把英子逼哭了,忙不迭地承認錯誤。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段母女倆的對手戲,讓我吹爆小陶虹的演技!隔著屏幕我都想哭……

這部電視劇看到現在,其實,我能理解宋倩的焦慮。

她就是擔心孩子將來不幸福,作為媽媽,她不但要給孩子最好的,還希望孩子能成為最好的。

而在她心裡,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考上清華北大,似乎只要考上了清北,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的快樂都不請自來。

於是,英子要做的,就是把現在的快樂“預存”起來,存個定期,期限就是高考結束那天。

然而,生活真的是這麼簡單嗎?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的那天,所有的親子矛盾都不復存在了,母慈女孝、皆大歡喜,英子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人生了?

在電視劇的一開頭,季楊楊媽媽在看租房的時候,發現之前搬走的“學霸”孩子,在牆上的試卷上寫滿了“我恨”兩個字,觸目驚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部劇裡我最喜歡的是方圓、童文潔一家人,他們的兒子方一凡成績一般,準確地說是“墊底”,還調皮搗蛋、鬼主意多,時不時還會闖個不大不小的禍,對同學朋友來個惡作劇什麼的。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媽媽擔心兒子考不上大學,著急起來也是連吼帶踹地“收拾”兒子。

可是,整劇看下來,你會發現,方一凡是劇中情商最高、同理心最強(每次周圍小夥伴心情不好,都是他第一個發現的),甚至是最快樂的那個孩子。

這僅僅是因為方一凡“心大”嗎?我覺得不是。

或者應該這麼說,他的“心大”,正說明了他的成長過程中,擁有了父母完完整整的,毫無保留的愛,所以才成長成為今天那個安全感爆棚,勇於表達自己感受,不懼怕失敗的孩子。

爸爸方圓是急脾氣媳婦兒和搗蛋兒子之間的潤滑劑,但是他從來不會和稀泥。

他會指出兒子錯在哪裡,媽媽錯在哪裡(每次都會分別談話,保護孩子和媳婦兒的自尊心),並鼓勵他們向對方道歉、擁抱。

今天的情緒問題一定不能留到明天。

對於兒子那些奇奇怪怪異想天開的想法,他大多都是以鼓勵為主,常常會試著從兒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他就是兒子的好哥們。

而媽媽童文潔,雖然脾氣很急躁,也常常恨鐵不成鋼,但是她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能夠聽進去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在原則問題上,她會和丈夫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從來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們能說宋倩不愛女兒嗎?恐怕不能,甚至在最激烈的矛盾爆發之前,宋倩都沒有大聲訓斥過女兒。

我也能夠理解,宋倩在看到女兒和前夫以及前夫女友在一起和樂融融時的崩潰。

一個單親媽媽的委屈,所有人都看得見,聽得到。

我也並不認同英子爸爸就是個好爸爸,畢竟,一切都順著孩子,太容易做到了,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妥協。

如果這樣做的前提是為了走捷徑討好孩子,那就更會讓辛苦付出的另一個家長左右為難,顯得“裡外不是人”。

可是,這樣的愛,太沉重,太讓人窒息了。

愛人背叛了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軌跡也被迫發生了變化,她同時犧牲的,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師長,所以,她只剩下女兒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從她說“我不需要高興”的時候,我就知道,宋倩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了孩子的身上。

她甚至對女兒說:“從你在我肚子裡的時候起,咱們就是一體的,到你出生後也從來沒有分開過。”

這話也許有人覺得很感動,而我聽了,只覺得毛骨悚然。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人生軌跡發展,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控制慾,而動不動就用“你是媽媽唯一的希望”來綁架孩子,最終會被這種畸形的愛所反噬。

小陶虹在表演的時候,用了“戀愛關係”這個詞來形容宋倩和英子,一下子就抓到了這種畸形母女關係的精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而英子,一個乖巧的、成績優秀的、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誰又能看得到她每天的疲憊不堪和小心翼翼呢?

為了讓媽媽高興,英子甚至要表演“興高采烈吃海蔘”的戲碼。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英子考試失敗(所謂失敗就是從第二名跌到了第二十名),本來就惴惴不安,結果宋倩沒發火沒喊叫,只是冷冷地問她:這個成績,能上什麼樣的大學呀?

一句話就成功把英子逼哭了,忙不迭地承認錯誤。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段母女倆的對手戲,讓我吹爆小陶虹的演技!隔著屏幕我都想哭……

這部電視劇看到現在,其實,我能理解宋倩的焦慮。

她就是擔心孩子將來不幸福,作為媽媽,她不但要給孩子最好的,還希望孩子能成為最好的。

而在她心裡,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考上清華北大,似乎只要考上了清北,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的快樂都不請自來。

於是,英子要做的,就是把現在的快樂“預存”起來,存個定期,期限就是高考結束那天。

然而,生活真的是這麼簡單嗎?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的那天,所有的親子矛盾都不復存在了,母慈女孝、皆大歡喜,英子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人生了?

在電視劇的一開頭,季楊楊媽媽在看租房的時候,發現之前搬走的“學霸”孩子,在牆上的試卷上寫滿了“我恨”兩個字,觸目驚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部劇裡我最喜歡的是方圓、童文潔一家人,他們的兒子方一凡成績一般,準確地說是“墊底”,還調皮搗蛋、鬼主意多,時不時還會闖個不大不小的禍,對同學朋友來個惡作劇什麼的。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媽媽擔心兒子考不上大學,著急起來也是連吼帶踹地“收拾”兒子。

可是,整劇看下來,你會發現,方一凡是劇中情商最高、同理心最強(每次周圍小夥伴心情不好,都是他第一個發現的),甚至是最快樂的那個孩子。

這僅僅是因為方一凡“心大”嗎?我覺得不是。

或者應該這麼說,他的“心大”,正說明了他的成長過程中,擁有了父母完完整整的,毫無保留的愛,所以才成長成為今天那個安全感爆棚,勇於表達自己感受,不懼怕失敗的孩子。

爸爸方圓是急脾氣媳婦兒和搗蛋兒子之間的潤滑劑,但是他從來不會和稀泥。

他會指出兒子錯在哪裡,媽媽錯在哪裡(每次都會分別談話,保護孩子和媳婦兒的自尊心),並鼓勵他們向對方道歉、擁抱。

今天的情緒問題一定不能留到明天。

對於兒子那些奇奇怪怪異想天開的想法,他大多都是以鼓勵為主,常常會試著從兒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他就是兒子的好哥們。

而媽媽童文潔,雖然脾氣很急躁,也常常恨鐵不成鋼,但是她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能夠聽進去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在原則問題上,她會和丈夫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從來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相信,有這樣的爸爸媽媽,方一凡將來也許不是最出色、最光鮮的那個人,但一定是最能夠做自己、最自由的那一個人。

最後,我願意把這篇文章結束在這個溫馨的畫面裡。

又經歷了一場親子風波,方圓和童文潔看著熟睡中的方一凡和磊兒,爸爸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們能說宋倩不愛女兒嗎?恐怕不能,甚至在最激烈的矛盾爆發之前,宋倩都沒有大聲訓斥過女兒。

我也能夠理解,宋倩在看到女兒和前夫以及前夫女友在一起和樂融融時的崩潰。

一個單親媽媽的委屈,所有人都看得見,聽得到。

我也並不認同英子爸爸就是個好爸爸,畢竟,一切都順著孩子,太容易做到了,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妥協。

如果這樣做的前提是為了走捷徑討好孩子,那就更會讓辛苦付出的另一個家長左右為難,顯得“裡外不是人”。

可是,這樣的愛,太沉重,太讓人窒息了。

愛人背叛了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軌跡也被迫發生了變化,她同時犧牲的,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師長,所以,她只剩下女兒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從她說“我不需要高興”的時候,我就知道,宋倩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了孩子的身上。

她甚至對女兒說:“從你在我肚子裡的時候起,咱們就是一體的,到你出生後也從來沒有分開過。”

這話也許有人覺得很感動,而我聽了,只覺得毛骨悚然。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人生軌跡發展,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控制慾,而動不動就用“你是媽媽唯一的希望”來綁架孩子,最終會被這種畸形的愛所反噬。

小陶虹在表演的時候,用了“戀愛關係”這個詞來形容宋倩和英子,一下子就抓到了這種畸形母女關係的精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而英子,一個乖巧的、成績優秀的、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誰又能看得到她每天的疲憊不堪和小心翼翼呢?

為了讓媽媽高興,英子甚至要表演“興高采烈吃海蔘”的戲碼。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英子考試失敗(所謂失敗就是從第二名跌到了第二十名),本來就惴惴不安,結果宋倩沒發火沒喊叫,只是冷冷地問她:這個成績,能上什麼樣的大學呀?

一句話就成功把英子逼哭了,忙不迭地承認錯誤。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段母女倆的對手戲,讓我吹爆小陶虹的演技!隔著屏幕我都想哭……

這部電視劇看到現在,其實,我能理解宋倩的焦慮。

她就是擔心孩子將來不幸福,作為媽媽,她不但要給孩子最好的,還希望孩子能成為最好的。

而在她心裡,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考上清華北大,似乎只要考上了清北,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的快樂都不請自來。

於是,英子要做的,就是把現在的快樂“預存”起來,存個定期,期限就是高考結束那天。

然而,生活真的是這麼簡單嗎?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的那天,所有的親子矛盾都不復存在了,母慈女孝、皆大歡喜,英子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人生了?

在電視劇的一開頭,季楊楊媽媽在看租房的時候,發現之前搬走的“學霸”孩子,在牆上的試卷上寫滿了“我恨”兩個字,觸目驚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部劇裡我最喜歡的是方圓、童文潔一家人,他們的兒子方一凡成績一般,準確地說是“墊底”,還調皮搗蛋、鬼主意多,時不時還會闖個不大不小的禍,對同學朋友來個惡作劇什麼的。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媽媽擔心兒子考不上大學,著急起來也是連吼帶踹地“收拾”兒子。

可是,整劇看下來,你會發現,方一凡是劇中情商最高、同理心最強(每次周圍小夥伴心情不好,都是他第一個發現的),甚至是最快樂的那個孩子。

這僅僅是因為方一凡“心大”嗎?我覺得不是。

或者應該這麼說,他的“心大”,正說明了他的成長過程中,擁有了父母完完整整的,毫無保留的愛,所以才成長成為今天那個安全感爆棚,勇於表達自己感受,不懼怕失敗的孩子。

爸爸方圓是急脾氣媳婦兒和搗蛋兒子之間的潤滑劑,但是他從來不會和稀泥。

他會指出兒子錯在哪裡,媽媽錯在哪裡(每次都會分別談話,保護孩子和媳婦兒的自尊心),並鼓勵他們向對方道歉、擁抱。

今天的情緒問題一定不能留到明天。

對於兒子那些奇奇怪怪異想天開的想法,他大多都是以鼓勵為主,常常會試著從兒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他就是兒子的好哥們。

而媽媽童文潔,雖然脾氣很急躁,也常常恨鐵不成鋼,但是她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能夠聽進去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在原則問題上,她會和丈夫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從來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相信,有這樣的爸爸媽媽,方一凡將來也許不是最出色、最光鮮的那個人,但一定是最能夠做自己、最自由的那一個人。

最後,我願意把這篇文章結束在這個溫馨的畫面裡。

又經歷了一場親子風波,方圓和童文潔看著熟睡中的方一凡和磊兒,爸爸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尊重和愛,是親子關係裡永恆不變的制勝法寶。

以上。

- 作 者 -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文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微博上經常會有人記錄這樣的瞬間,比如,下面這位自稱過著top5生活的作家的“馬桶式”崩潰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完之後我真的是迷惑又迷茫,第一個疑問是:“地鐵味兒”是個啥味兒?第二個疑問是“TOP5”的生活是個啥界定標準?第三個疑問是:哎,不對呀,你說誰是蟑螂呢???

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篇微博產生不適感,不是因為我住不起2000w的房子,也不是因為鄙視作者不會修馬桶,而是因為這篇文章裡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優越感,以及對所謂“top5”之外人群的那種惡意。

相比之下,電視劇《小歡喜》裡,黃磊扮演的方圓的崩潰,似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

方圓作為一個四口之家(包括老婆、兒子和外甥)的男主人,人到中年,本以為要升職,事實上卻是被裁員;本以為政法大學畢業的自己“再就業”不是啥難事兒,卻因為多年沒碰專業而被師弟明朝暗諷:“等您考完律師證過了實習期就該退休了吧。”

生性樂觀的方圓,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每天按時“上班下班”,逛商場打發時間,天天跟老婆逗悶子,跟孩子玩遊戲,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得知了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醉倒在家門口的他,在看到老婆童文潔時,再也憋不住滿心的委屈,崩潰痛哭。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那一刻,相信所有在電視機前的中年人們,都被狠狠地戳中了,然後,藉著看電視劇的機會,悄悄抹兩把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了吧。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這部賺足了我的眼淚和歡笑的電視劇《小歡喜》。

我發現如今的自己,相比起最近大熱的“甜劇”,更喜歡看這些家長裡短的家庭劇(沒錯,我發現自己老了,我以前可是韓劇小公舉啊……得,成年人又崩潰一回)。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作為《小別離》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檔住宅小區,有三戶人家的子女都進入了高考備戰期。

因為“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了無比焦灼的狀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

其實,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他們這種“火燒房子”般的焦慮。

方圓、童文潔都是各自公司的中層,收入可觀。

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師,投資意識一流,手握四套學區房源,她的前夫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而第三個家庭的男主人季勝利是一區之長,女主人也是天文館的領導層。

這三個家庭,就算不是top5的階層,也最起碼都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吧,沒娃的我,在看頭幾集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至於嗎?

方圓、童文潔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多睡四十分鐘,從寬敞的四居室搬到了離學校只有四分鐘徒步路程的小兩居,但兩個人上班的路程卻增加了一倍不止。

而且,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作息,方圓在凌晨四點半的時候就被老婆叫醒,讓他趕快去上廁所、洗漱,和孩子們錯開時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小陶虹扮演的單親媽媽宋倩,為了照顧孩子,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從中學辭職,每天早上給孩子做十幾樣早餐,燉燕窩、燒海蔘、煮雞湯,甚至把家中的一面牆鑲上了隔音玻璃,以便實時“觀察”(我覺得這就是監視)孩子學習。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季楊楊高三這年,想方設法調回了北京,和兒子租住在小兩居里,因為這裡離學校近。

住得離學校近,在宋倩看來具有重大意義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雖然我沒娃,但我經歷過高考啊,我怎麼覺得,我高三那年過得還挺樂呵的呢。

於是,我問了問和我一起看電視的我媽:“我高考那年,您焦慮嗎?”

我媽白了我一眼:“我那會兒,天天晚上睡不著覺,你知不知道你那會兒……(此處省略一集電視劇的時間)”

得,引火上身……

看來,從古至今,中國的家長們,就沒有擺脫過“高考(科舉)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的想法。

《小歡喜》中三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也面臨著各自的“一地雞毛”。我今天想重點講講宋倩和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宋倩和前夫喬衛東的女兒。

將孩子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宋倩,面對著青春期的女兒和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前夫,最常說的話就是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於是,她要求女兒必須考第一,考第二就是失敗。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生活上無微不至,更確切地說是“霸道”地照顧著女兒。

不許吃火鍋、油條、豆漿等一切不健康的食品,而女兒不喜歡吃的海蔘、燕窩,因為營養價值高,因為“我都是為你好”,所以,必須吃。

英子的課餘愛好是天文,宋倩卻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僅僅需要一個上午的志願者講解工作。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哪怕是高三的誓師大會上,宋倩也對女兒進航天局工作的願望不屑一顧,堅持要在氣球上寫“高考700分 ”。

女兒不願意。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可宋倩堅持要寫,爭執之下,氣球爆炸了。

像無數次女兒小小的抗爭一樣,一個個自己想要實現的願望,變成了那個破碎的氣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心懷愧疚的宋倩也想彌補女兒,於是,她打算帶女兒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結果,當她發現這部電影女兒已經看過了的時候,她再次大發雷霆:“看過的電影再看一遍,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女兒說,“我也是為了讓你高興”,宋倩卻哭著吼道:“我不用高興!”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真實窒息了,幾乎和英子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再來說說英子。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懂事而乖巧,正因為比任何人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所以,她常常會把自己真實的需求壓抑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媽媽。

因為她一旦稍稍表露出一點反對的情緒,就會惹得媽媽傷心不已。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壓力山大的英子,終於忍不住去尋求爸爸的庇護,逃課去爸爸家裡玩樂高、看天文,獲得暫時的放鬆和開心。

但紙包不住火,宋倩從老師那裡知道了英子逃課的事實。

當她闖進前夫家中,看到的景象就是:她唯一最愛的精神支柱,和她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現女友其樂融融地做飯,甚至她為女兒精心烹調的燕窩,也被現女友品嚐著。

這樣的場景,讓宋倩崩潰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感受到背叛的宋倩,歇斯底里地質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小夢阿姨比我好?

同樣崩潰的女兒也終於爆發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彼此深愛的母女,也知道彼此最脆弱的軟肋,因此,說出的話也最傷人。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們能說宋倩不愛女兒嗎?恐怕不能,甚至在最激烈的矛盾爆發之前,宋倩都沒有大聲訓斥過女兒。

我也能夠理解,宋倩在看到女兒和前夫以及前夫女友在一起和樂融融時的崩潰。

一個單親媽媽的委屈,所有人都看得見,聽得到。

我也並不認同英子爸爸就是個好爸爸,畢竟,一切都順著孩子,太容易做到了,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妥協。

如果這樣做的前提是為了走捷徑討好孩子,那就更會讓辛苦付出的另一個家長左右為難,顯得“裡外不是人”。

可是,這樣的愛,太沉重,太讓人窒息了。

愛人背叛了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軌跡也被迫發生了變化,她同時犧牲的,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師長,所以,她只剩下女兒了。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從她說“我不需要高興”的時候,我就知道,宋倩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了孩子的身上。

她甚至對女兒說:“從你在我肚子裡的時候起,咱們就是一體的,到你出生後也從來沒有分開過。”

這話也許有人覺得很感動,而我聽了,只覺得毛骨悚然。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人生軌跡發展,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控制慾,而動不動就用“你是媽媽唯一的希望”來綁架孩子,最終會被這種畸形的愛所反噬。

小陶虹在表演的時候,用了“戀愛關係”這個詞來形容宋倩和英子,一下子就抓到了這種畸形母女關係的精髓。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而英子,一個乖巧的、成績優秀的、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誰又能看得到她每天的疲憊不堪和小心翼翼呢?

為了讓媽媽高興,英子甚至要表演“興高采烈吃海蔘”的戲碼。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英子考試失敗(所謂失敗就是從第二名跌到了第二十名),本來就惴惴不安,結果宋倩沒發火沒喊叫,只是冷冷地問她:這個成績,能上什麼樣的大學呀?

一句話就成功把英子逼哭了,忙不迭地承認錯誤。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段母女倆的對手戲,讓我吹爆小陶虹的演技!隔著屏幕我都想哭……

這部電視劇看到現在,其實,我能理解宋倩的焦慮。

她就是擔心孩子將來不幸福,作為媽媽,她不但要給孩子最好的,還希望孩子能成為最好的。

而在她心裡,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考上清華北大,似乎只要考上了清北,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的快樂都不請自來。

於是,英子要做的,就是把現在的快樂“預存”起來,存個定期,期限就是高考結束那天。

然而,生活真的是這麼簡單嗎?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的那天,所有的親子矛盾都不復存在了,母慈女孝、皆大歡喜,英子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人生了?

在電視劇的一開頭,季楊楊媽媽在看租房的時候,發現之前搬走的“學霸”孩子,在牆上的試卷上寫滿了“我恨”兩個字,觸目驚心。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這部劇裡我最喜歡的是方圓、童文潔一家人,他們的兒子方一凡成績一般,準確地說是“墊底”,還調皮搗蛋、鬼主意多,時不時還會闖個不大不小的禍,對同學朋友來個惡作劇什麼的。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媽媽擔心兒子考不上大學,著急起來也是連吼帶踹地“收拾”兒子。

可是,整劇看下來,你會發現,方一凡是劇中情商最高、同理心最強(每次周圍小夥伴心情不好,都是他第一個發現的),甚至是最快樂的那個孩子。

這僅僅是因為方一凡“心大”嗎?我覺得不是。

或者應該這麼說,他的“心大”,正說明了他的成長過程中,擁有了父母完完整整的,毫無保留的愛,所以才成長成為今天那個安全感爆棚,勇於表達自己感受,不懼怕失敗的孩子。

爸爸方圓是急脾氣媳婦兒和搗蛋兒子之間的潤滑劑,但是他從來不會和稀泥。

他會指出兒子錯在哪裡,媽媽錯在哪裡(每次都會分別談話,保護孩子和媳婦兒的自尊心),並鼓勵他們向對方道歉、擁抱。

今天的情緒問題一定不能留到明天。

對於兒子那些奇奇怪怪異想天開的想法,他大多都是以鼓勵為主,常常會試著從兒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他就是兒子的好哥們。

而媽媽童文潔,雖然脾氣很急躁,也常常恨鐵不成鋼,但是她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能夠聽進去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在原則問題上,她會和丈夫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從來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我相信,有這樣的爸爸媽媽,方一凡將來也許不是最出色、最光鮮的那個人,但一定是最能夠做自己、最自由的那一個人。

最後,我願意把這篇文章結束在這個溫馨的畫面裡。

又經歷了一場親子風波,方圓和童文潔看著熟睡中的方一凡和磊兒,爸爸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尊重和愛,是親子關係裡永恆不變的制勝法寶。

以上。

- 作 者 -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小歡喜,總是毀在自己的控制慾裡

Summer姐姐

資深電視人、綜藝達人

熱愛一切八卦,對世界永遠好奇

貓奴、吃貨、愛購物

在意生活品質,更喜歡種草

堅決不過“沒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導美好的親子生活方式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