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不完美媽媽 性侵犯 新聞 豆寶麻麻 2019-09-16
"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父母這樣教訓孩子

“你這次考試才排第10,你還有臉高興?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寫作業去。”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我當初對你就沒抱什麼希望。”

“你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還指望你長大後有出息?門都沒有。”

“我怎麼生了個你這樣的孩子”

……

不難想象,經常被父母這麼精神摧殘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父母這樣教訓孩子

“你這次考試才排第10,你還有臉高興?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寫作業去。”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我當初對你就沒抱什麼希望。”

“你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還指望你長大後有出息?門都沒有。”

“我怎麼生了個你這樣的孩子”

……

不難想象,經常被父母這麼精神摧殘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 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洛克

“愛之深、恨之切”因為家長對孩子的的期望太高,就會忽略孩子的心理想法,從而直接導致了孩子的自卑。

一、什麼是“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你還在奉為“準則”嗎?

想要了解“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首先要了解“中國式家長”: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中國式家長是指中國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則案例:

近日,湖南省張家界有一名12歲女孩搭乘火車離家出走,在途中被列車乘警攔截下來,隨即民警便將其帶回了派出所。民警在與這名女孩交談的時候發現她比較內向和自卑,至於其離家出走的原因,竟是因為經常被母親痛罵不爭氣,在這種貶低式教育的長期壓迫下,女孩最終選擇離家出走。

"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父母這樣教訓孩子

“你這次考試才排第10,你還有臉高興?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寫作業去。”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我當初對你就沒抱什麼希望。”

“你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還指望你長大後有出息?門都沒有。”

“我怎麼生了個你這樣的孩子”

……

不難想象,經常被父母這麼精神摧殘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 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洛克

“愛之深、恨之切”因為家長對孩子的的期望太高,就會忽略孩子的心理想法,從而直接導致了孩子的自卑。

一、什麼是“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你還在奉為“準則”嗎?

想要了解“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首先要了解“中國式家長”: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中國式家長是指中國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則案例:

近日,湖南省張家界有一名12歲女孩搭乘火車離家出走,在途中被列車乘警攔截下來,隨即民警便將其帶回了派出所。民警在與這名女孩交談的時候發現她比較內向和自卑,至於其離家出走的原因,竟是因為經常被母親痛罵不爭氣,在這種貶低式教育的長期壓迫下,女孩最終選擇離家出走。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面對家長長期的語言打擊,孩子的心裡自然而然就會覺得自己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有的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時的孩子就會產生想要逃離的想法,時間一長就會付出行動,就會像上邊新聞裡的孩子一樣,受不了母親的過分指責而離家出走。這種對孩子“心靈施暴”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式家長”。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什麼是“貶低式教育”:

“貶低”顧名思義就是故意降低對人或事的評價。同理,“貶低式教育”就是打壓式教育。所謂“貶低式教育”,最明顯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長期在這種高壓之下成長的孩子,最容易養成敏感型性格,對待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的防備心理。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的幼小心靈進行“施暴”,就會扼殺孩子的獨立人格。動不動就體罰孩子,這是很多家庭中常見的現象。長此以往,家長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面對孩子,家長不僅要看到孩子的不足加以指正,更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加以表揚,長期下去,孩子才會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父母這樣教訓孩子

“你這次考試才排第10,你還有臉高興?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寫作業去。”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我當初對你就沒抱什麼希望。”

“你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還指望你長大後有出息?門都沒有。”

“我怎麼生了個你這樣的孩子”

……

不難想象,經常被父母這麼精神摧殘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 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洛克

“愛之深、恨之切”因為家長對孩子的的期望太高,就會忽略孩子的心理想法,從而直接導致了孩子的自卑。

一、什麼是“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你還在奉為“準則”嗎?

想要了解“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首先要了解“中國式家長”: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中國式家長是指中國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則案例:

近日,湖南省張家界有一名12歲女孩搭乘火車離家出走,在途中被列車乘警攔截下來,隨即民警便將其帶回了派出所。民警在與這名女孩交談的時候發現她比較內向和自卑,至於其離家出走的原因,竟是因為經常被母親痛罵不爭氣,在這種貶低式教育的長期壓迫下,女孩最終選擇離家出走。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面對家長長期的語言打擊,孩子的心裡自然而然就會覺得自己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有的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時的孩子就會產生想要逃離的想法,時間一長就會付出行動,就會像上邊新聞裡的孩子一樣,受不了母親的過分指責而離家出走。這種對孩子“心靈施暴”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式家長”。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什麼是“貶低式教育”:

“貶低”顧名思義就是故意降低對人或事的評價。同理,“貶低式教育”就是打壓式教育。所謂“貶低式教育”,最明顯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長期在這種高壓之下成長的孩子,最容易養成敏感型性格,對待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的防備心理。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的幼小心靈進行“施暴”,就會扼殺孩子的獨立人格。動不動就體罰孩子,這是很多家庭中常見的現象。長此以往,家長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面對孩子,家長不僅要看到孩子的不足加以指正,更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加以表揚,長期下去,孩子才會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二、有多少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強大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宋慶齡

家長經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錯誤的認為自己懂的孩子也一定懂,自己能接受的孩子就一定能接受。自己面對壓力可以勇往直前,孩子也可以。但是家長們往往就會忽略孩子的年齡。

1. 孩子還小,心智發育不完全

晚上吃完飯,我和弟弟正糾結要玩什麼遊戲,就聽見隔壁傳來爭吵的聲音。隔壁的阿姨正在訓斥她家孩子“你看看誰和你一樣,吃個飯磨磨唧唧的。學習不上心,玩到挺上心的。一說你就哭,有啥委屈的,我還說錯你了?有本事你考個第一來我看看啊,學習不用功還有臉哭。”

"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父母這樣教訓孩子

“你這次考試才排第10,你還有臉高興?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寫作業去。”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我當初對你就沒抱什麼希望。”

“你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還指望你長大後有出息?門都沒有。”

“我怎麼生了個你這樣的孩子”

……

不難想象,經常被父母這麼精神摧殘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 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洛克

“愛之深、恨之切”因為家長對孩子的的期望太高,就會忽略孩子的心理想法,從而直接導致了孩子的自卑。

一、什麼是“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你還在奉為“準則”嗎?

想要了解“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首先要了解“中國式家長”: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中國式家長是指中國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則案例:

近日,湖南省張家界有一名12歲女孩搭乘火車離家出走,在途中被列車乘警攔截下來,隨即民警便將其帶回了派出所。民警在與這名女孩交談的時候發現她比較內向和自卑,至於其離家出走的原因,竟是因為經常被母親痛罵不爭氣,在這種貶低式教育的長期壓迫下,女孩最終選擇離家出走。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面對家長長期的語言打擊,孩子的心裡自然而然就會覺得自己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有的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時的孩子就會產生想要逃離的想法,時間一長就會付出行動,就會像上邊新聞裡的孩子一樣,受不了母親的過分指責而離家出走。這種對孩子“心靈施暴”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式家長”。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什麼是“貶低式教育”:

“貶低”顧名思義就是故意降低對人或事的評價。同理,“貶低式教育”就是打壓式教育。所謂“貶低式教育”,最明顯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長期在這種高壓之下成長的孩子,最容易養成敏感型性格,對待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的防備心理。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的幼小心靈進行“施暴”,就會扼殺孩子的獨立人格。動不動就體罰孩子,這是很多家庭中常見的現象。長此以往,家長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面對孩子,家長不僅要看到孩子的不足加以指正,更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加以表揚,長期下去,孩子才會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二、有多少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強大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宋慶齡

家長經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錯誤的認為自己懂的孩子也一定懂,自己能接受的孩子就一定能接受。自己面對壓力可以勇往直前,孩子也可以。但是家長們往往就會忽略孩子的年齡。

1. 孩子還小,心智發育不完全

晚上吃完飯,我和弟弟正糾結要玩什麼遊戲,就聽見隔壁傳來爭吵的聲音。隔壁的阿姨正在訓斥她家孩子“你看看誰和你一樣,吃個飯磨磨唧唧的。學習不上心,玩到挺上心的。一說你就哭,有啥委屈的,我還說錯你了?有本事你考個第一來我看看啊,學習不用功還有臉哭。”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每次聽到阿姨這麼訓斥孩子,我都默默地擔心那孩子,面對長期的指責,那孩子的心理會變成什麼樣啊。家長總覺得孩子上學了,就懂事了,就會主動學習了。家長期待孩子學習好,有出息,都是可以理解的,我有了孩子也是希望他將來能出人頭地,可是面對成功,走向它的第一步就是對它產生興趣。就拿孩子上學來說,本來上學就是因為好奇、感興趣,但是在家長的“功利心”的影響下,孩子的學習從樂趣變成了一項有目的的競爭,孩子自然就失去了興趣。最後家長就會過分指責孩子,無視孩子的努力,只看孩子的最終成績。

孩子還小,心裡發育還沒有那麼完全,雖然他們懂得的道理很多,但承受能力有限。家長過分的指責貶低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有了錯誤的認知就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

2. 面對父母指責,孩子只有默默承受

父母對孩子的指責是處於對孩子的關愛,期待孩子“成龍成鳳”。但是你的這種過分的關愛,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會讓孩子養成“退縮型人格”或“攻擊型人格”。

"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父母這樣教訓孩子

“你這次考試才排第10,你還有臉高興?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寫作業去。”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我當初對你就沒抱什麼希望。”

“你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還指望你長大後有出息?門都沒有。”

“我怎麼生了個你這樣的孩子”

……

不難想象,經常被父母這麼精神摧殘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 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洛克

“愛之深、恨之切”因為家長對孩子的的期望太高,就會忽略孩子的心理想法,從而直接導致了孩子的自卑。

一、什麼是“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你還在奉為“準則”嗎?

想要了解“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首先要了解“中國式家長”: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中國式家長是指中國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則案例:

近日,湖南省張家界有一名12歲女孩搭乘火車離家出走,在途中被列車乘警攔截下來,隨即民警便將其帶回了派出所。民警在與這名女孩交談的時候發現她比較內向和自卑,至於其離家出走的原因,竟是因為經常被母親痛罵不爭氣,在這種貶低式教育的長期壓迫下,女孩最終選擇離家出走。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面對家長長期的語言打擊,孩子的心裡自然而然就會覺得自己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有的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時的孩子就會產生想要逃離的想法,時間一長就會付出行動,就會像上邊新聞裡的孩子一樣,受不了母親的過分指責而離家出走。這種對孩子“心靈施暴”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式家長”。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什麼是“貶低式教育”:

“貶低”顧名思義就是故意降低對人或事的評價。同理,“貶低式教育”就是打壓式教育。所謂“貶低式教育”,最明顯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長期在這種高壓之下成長的孩子,最容易養成敏感型性格,對待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的防備心理。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的幼小心靈進行“施暴”,就會扼殺孩子的獨立人格。動不動就體罰孩子,這是很多家庭中常見的現象。長此以往,家長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面對孩子,家長不僅要看到孩子的不足加以指正,更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加以表揚,長期下去,孩子才會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二、有多少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強大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宋慶齡

家長經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錯誤的認為自己懂的孩子也一定懂,自己能接受的孩子就一定能接受。自己面對壓力可以勇往直前,孩子也可以。但是家長們往往就會忽略孩子的年齡。

1. 孩子還小,心智發育不完全

晚上吃完飯,我和弟弟正糾結要玩什麼遊戲,就聽見隔壁傳來爭吵的聲音。隔壁的阿姨正在訓斥她家孩子“你看看誰和你一樣,吃個飯磨磨唧唧的。學習不上心,玩到挺上心的。一說你就哭,有啥委屈的,我還說錯你了?有本事你考個第一來我看看啊,學習不用功還有臉哭。”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每次聽到阿姨這麼訓斥孩子,我都默默地擔心那孩子,面對長期的指責,那孩子的心理會變成什麼樣啊。家長總覺得孩子上學了,就懂事了,就會主動學習了。家長期待孩子學習好,有出息,都是可以理解的,我有了孩子也是希望他將來能出人頭地,可是面對成功,走向它的第一步就是對它產生興趣。就拿孩子上學來說,本來上學就是因為好奇、感興趣,但是在家長的“功利心”的影響下,孩子的學習從樂趣變成了一項有目的的競爭,孩子自然就失去了興趣。最後家長就會過分指責孩子,無視孩子的努力,只看孩子的最終成績。

孩子還小,心裡發育還沒有那麼完全,雖然他們懂得的道理很多,但承受能力有限。家長過分的指責貶低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有了錯誤的認知就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

2. 面對父母指責,孩子只有默默承受

父母對孩子的指責是處於對孩子的關愛,期待孩子“成龍成鳳”。但是你的這種過分的關愛,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會讓孩子養成“退縮型人格”或“攻擊型人格”。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退縮型人格:由於父母長期的貶低,就會導致孩子形成這種人格。面對所有的事情,還沒開始之前就會認為自己不行,自己做不了。對自己完全沒自信,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處,不喜歡有人來人打擾自己,甚至有些孩子會因此而產生攻擊性人格。

攻擊型人格:對於父母長期的指責,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就會提前進入叛逆期。對於父母的教育不聞不問,我行我素。長期下去,對外界的刺激就會變得敏感,有點刺激就會“暴走”攻擊人。

家長會說,這只是個例,其實不然。第一重人格女孩比較多,遇事逃避,不願意承擔;第二種人格男孩子比較多,脾氣暴躁,不好掌控。這都是家長“貶低式教育”惹的禍。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態度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原來的那一套“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過時了。

"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父母這樣教訓孩子

“你這次考試才排第10,你還有臉高興?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寫作業去。”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我當初對你就沒抱什麼希望。”

“你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還指望你長大後有出息?門都沒有。”

“我怎麼生了個你這樣的孩子”

……

不難想象,經常被父母這麼精神摧殘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 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洛克

“愛之深、恨之切”因為家長對孩子的的期望太高,就會忽略孩子的心理想法,從而直接導致了孩子的自卑。

一、什麼是“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你還在奉為“準則”嗎?

想要了解“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首先要了解“中國式家長”: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中國式家長是指中國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則案例:

近日,湖南省張家界有一名12歲女孩搭乘火車離家出走,在途中被列車乘警攔截下來,隨即民警便將其帶回了派出所。民警在與這名女孩交談的時候發現她比較內向和自卑,至於其離家出走的原因,竟是因為經常被母親痛罵不爭氣,在這種貶低式教育的長期壓迫下,女孩最終選擇離家出走。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面對家長長期的語言打擊,孩子的心裡自然而然就會覺得自己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有的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時的孩子就會產生想要逃離的想法,時間一長就會付出行動,就會像上邊新聞裡的孩子一樣,受不了母親的過分指責而離家出走。這種對孩子“心靈施暴”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式家長”。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什麼是“貶低式教育”:

“貶低”顧名思義就是故意降低對人或事的評價。同理,“貶低式教育”就是打壓式教育。所謂“貶低式教育”,最明顯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長期在這種高壓之下成長的孩子,最容易養成敏感型性格,對待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的防備心理。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的幼小心靈進行“施暴”,就會扼殺孩子的獨立人格。動不動就體罰孩子,這是很多家庭中常見的現象。長此以往,家長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面對孩子,家長不僅要看到孩子的不足加以指正,更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加以表揚,長期下去,孩子才會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二、有多少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強大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宋慶齡

家長經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錯誤的認為自己懂的孩子也一定懂,自己能接受的孩子就一定能接受。自己面對壓力可以勇往直前,孩子也可以。但是家長們往往就會忽略孩子的年齡。

1. 孩子還小,心智發育不完全

晚上吃完飯,我和弟弟正糾結要玩什麼遊戲,就聽見隔壁傳來爭吵的聲音。隔壁的阿姨正在訓斥她家孩子“你看看誰和你一樣,吃個飯磨磨唧唧的。學習不上心,玩到挺上心的。一說你就哭,有啥委屈的,我還說錯你了?有本事你考個第一來我看看啊,學習不用功還有臉哭。”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每次聽到阿姨這麼訓斥孩子,我都默默地擔心那孩子,面對長期的指責,那孩子的心理會變成什麼樣啊。家長總覺得孩子上學了,就懂事了,就會主動學習了。家長期待孩子學習好,有出息,都是可以理解的,我有了孩子也是希望他將來能出人頭地,可是面對成功,走向它的第一步就是對它產生興趣。就拿孩子上學來說,本來上學就是因為好奇、感興趣,但是在家長的“功利心”的影響下,孩子的學習從樂趣變成了一項有目的的競爭,孩子自然就失去了興趣。最後家長就會過分指責孩子,無視孩子的努力,只看孩子的最終成績。

孩子還小,心裡發育還沒有那麼完全,雖然他們懂得的道理很多,但承受能力有限。家長過分的指責貶低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有了錯誤的認知就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

2. 面對父母指責,孩子只有默默承受

父母對孩子的指責是處於對孩子的關愛,期待孩子“成龍成鳳”。但是你的這種過分的關愛,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會讓孩子養成“退縮型人格”或“攻擊型人格”。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退縮型人格:由於父母長期的貶低,就會導致孩子形成這種人格。面對所有的事情,還沒開始之前就會認為自己不行,自己做不了。對自己完全沒自信,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處,不喜歡有人來人打擾自己,甚至有些孩子會因此而產生攻擊性人格。

攻擊型人格:對於父母長期的指責,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就會提前進入叛逆期。對於父母的教育不聞不問,我行我素。長期下去,對外界的刺激就會變得敏感,有點刺激就會“暴走”攻擊人。

家長會說,這只是個例,其實不然。第一重人格女孩比較多,遇事逃避,不願意承擔;第二種人格男孩子比較多,脾氣暴躁,不好掌控。這都是家長“貶低式教育”惹的禍。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態度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原來的那一套“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過時了。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三、好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一生,家長“任重而道遠”

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認為最主要的應該是愛和嚴格相結合。在生活上既要給予子女適當的父母之愛,在政治上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特別是要捨得讓他們到艱苦環境中去鍛鍊,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才能鍛煉出人才,成為真正有作為的人。——吳玉章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學會愛與嚴相結合,讓孩子明白家長們是愛孩子的,對孩子的嚴厲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成為“人上人”。但是當你指責孩子的缺點或不足的時候,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些你自己都能接受呢?

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家長要以身作則,教會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

中國古代有句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約翰·洛克也曾經說過:“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父母當眾宣佈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父母這樣教訓孩子

“你這次考試才排第10,你還有臉高興?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寫作業去。”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我當初對你就沒抱什麼希望。”

“你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還指望你長大後有出息?門都沒有。”

“我怎麼生了個你這樣的孩子”

……

不難想象,經常被父母這麼精神摧殘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 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洛克

“愛之深、恨之切”因為家長對孩子的的期望太高,就會忽略孩子的心理想法,從而直接導致了孩子的自卑。

一、什麼是“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你還在奉為“準則”嗎?

想要了解“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首先要了解“中國式家長”: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中國式家長是指中國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則案例:

近日,湖南省張家界有一名12歲女孩搭乘火車離家出走,在途中被列車乘警攔截下來,隨即民警便將其帶回了派出所。民警在與這名女孩交談的時候發現她比較內向和自卑,至於其離家出走的原因,竟是因為經常被母親痛罵不爭氣,在這種貶低式教育的長期壓迫下,女孩最終選擇離家出走。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面對家長長期的語言打擊,孩子的心裡自然而然就會覺得自己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有的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時的孩子就會產生想要逃離的想法,時間一長就會付出行動,就會像上邊新聞裡的孩子一樣,受不了母親的過分指責而離家出走。這種對孩子“心靈施暴”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式家長”。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什麼是“貶低式教育”:

“貶低”顧名思義就是故意降低對人或事的評價。同理,“貶低式教育”就是打壓式教育。所謂“貶低式教育”,最明顯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長期在這種高壓之下成長的孩子,最容易養成敏感型性格,對待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的防備心理。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的幼小心靈進行“施暴”,就會扼殺孩子的獨立人格。動不動就體罰孩子,這是很多家庭中常見的現象。長此以往,家長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面對孩子,家長不僅要看到孩子的不足加以指正,更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加以表揚,長期下去,孩子才會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二、有多少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強大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宋慶齡

家長經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錯誤的認為自己懂的孩子也一定懂,自己能接受的孩子就一定能接受。自己面對壓力可以勇往直前,孩子也可以。但是家長們往往就會忽略孩子的年齡。

1. 孩子還小,心智發育不完全

晚上吃完飯,我和弟弟正糾結要玩什麼遊戲,就聽見隔壁傳來爭吵的聲音。隔壁的阿姨正在訓斥她家孩子“你看看誰和你一樣,吃個飯磨磨唧唧的。學習不上心,玩到挺上心的。一說你就哭,有啥委屈的,我還說錯你了?有本事你考個第一來我看看啊,學習不用功還有臉哭。”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每次聽到阿姨這麼訓斥孩子,我都默默地擔心那孩子,面對長期的指責,那孩子的心理會變成什麼樣啊。家長總覺得孩子上學了,就懂事了,就會主動學習了。家長期待孩子學習好,有出息,都是可以理解的,我有了孩子也是希望他將來能出人頭地,可是面對成功,走向它的第一步就是對它產生興趣。就拿孩子上學來說,本來上學就是因為好奇、感興趣,但是在家長的“功利心”的影響下,孩子的學習從樂趣變成了一項有目的的競爭,孩子自然就失去了興趣。最後家長就會過分指責孩子,無視孩子的努力,只看孩子的最終成績。

孩子還小,心裡發育還沒有那麼完全,雖然他們懂得的道理很多,但承受能力有限。家長過分的指責貶低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有了錯誤的認知就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

2. 面對父母指責,孩子只有默默承受

父母對孩子的指責是處於對孩子的關愛,期待孩子“成龍成鳳”。但是你的這種過分的關愛,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會讓孩子養成“退縮型人格”或“攻擊型人格”。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退縮型人格:由於父母長期的貶低,就會導致孩子形成這種人格。面對所有的事情,還沒開始之前就會認為自己不行,自己做不了。對自己完全沒自信,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處,不喜歡有人來人打擾自己,甚至有些孩子會因此而產生攻擊性人格。

攻擊型人格:對於父母長期的指責,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就會提前進入叛逆期。對於父母的教育不聞不問,我行我素。長期下去,對外界的刺激就會變得敏感,有點刺激就會“暴走”攻擊人。

家長會說,這只是個例,其實不然。第一重人格女孩比較多,遇事逃避,不願意承擔;第二種人格男孩子比較多,脾氣暴躁,不好掌控。這都是家長“貶低式教育”惹的禍。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態度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原來的那一套“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過時了。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三、好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一生,家長“任重而道遠”

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認為最主要的應該是愛和嚴格相結合。在生活上既要給予子女適當的父母之愛,在政治上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特別是要捨得讓他們到艱苦環境中去鍛鍊,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才能鍛煉出人才,成為真正有作為的人。——吳玉章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學會愛與嚴相結合,讓孩子明白家長們是愛孩子的,對孩子的嚴厲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成為“人上人”。但是當你指責孩子的缺點或不足的時候,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些你自己都能接受呢?

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家長要以身作則,教會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

中國古代有句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約翰·洛克也曾經說過:“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父母當眾宣佈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人前教子,背後教妻”,但大多數家長都信奉“人前教子”,把孩子的缺點公之於眾,完全不在意孩子的自尊心。把孩子的自尊心傷害了,孩子就會子我認為自己沒有形象可維護的,就會破罐子破摔,然後更加的難以管教。

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你對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的苛刻,是否也藏著對自己不足之處的不能接受。家長接受不了自己的不足,才會把目標轉移,讓孩子成為更完美的人,就會處處盯著孩子的不足。所以,正視自己的缺點,接受它,你就會發現缺點沒有什麼不好,畢竟這個世界上“人無完人”。只有家長以身作則,接受了自己的缺點,才會正確的看待孩子的缺點,才不會用“貶低式教育”暴力讓孩子改正。

2. 學會尊重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所以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有什麼話關起門來自家人解決。要學會尊重孩子,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我們是平等的,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所有家長都要戒掉的一條就是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較,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最棒的,讓孩子堅信,無論自己失敗與否,父母都是愛自己相信自己的。這樣的孩子才會有動力、有信心的往前衝。

"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父母這樣教訓孩子

“你這次考試才排第10,你還有臉高興?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寫作業去。”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我當初對你就沒抱什麼希望。”

“你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還指望你長大後有出息?門都沒有。”

“我怎麼生了個你這樣的孩子”

……

不難想象,經常被父母這麼精神摧殘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 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洛克

“愛之深、恨之切”因為家長對孩子的的期望太高,就會忽略孩子的心理想法,從而直接導致了孩子的自卑。

一、什麼是“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你還在奉為“準則”嗎?

想要了解“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首先要了解“中國式家長”: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中國式家長是指中國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則案例:

近日,湖南省張家界有一名12歲女孩搭乘火車離家出走,在途中被列車乘警攔截下來,隨即民警便將其帶回了派出所。民警在與這名女孩交談的時候發現她比較內向和自卑,至於其離家出走的原因,竟是因為經常被母親痛罵不爭氣,在這種貶低式教育的長期壓迫下,女孩最終選擇離家出走。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面對家長長期的語言打擊,孩子的心裡自然而然就會覺得自己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有的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這時的孩子就會產生想要逃離的想法,時間一長就會付出行動,就會像上邊新聞裡的孩子一樣,受不了母親的過分指責而離家出走。這種對孩子“心靈施暴”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式家長”。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什麼是“貶低式教育”:

“貶低”顧名思義就是故意降低對人或事的評價。同理,“貶低式教育”就是打壓式教育。所謂“貶低式教育”,最明顯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長期在這種高壓之下成長的孩子,最容易養成敏感型性格,對待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的防備心理。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的幼小心靈進行“施暴”,就會扼殺孩子的獨立人格。動不動就體罰孩子,這是很多家庭中常見的現象。長此以往,家長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面對孩子,家長不僅要看到孩子的不足加以指正,更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加以表揚,長期下去,孩子才會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二、有多少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強大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宋慶齡

家長經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錯誤的認為自己懂的孩子也一定懂,自己能接受的孩子就一定能接受。自己面對壓力可以勇往直前,孩子也可以。但是家長們往往就會忽略孩子的年齡。

1. 孩子還小,心智發育不完全

晚上吃完飯,我和弟弟正糾結要玩什麼遊戲,就聽見隔壁傳來爭吵的聲音。隔壁的阿姨正在訓斥她家孩子“你看看誰和你一樣,吃個飯磨磨唧唧的。學習不上心,玩到挺上心的。一說你就哭,有啥委屈的,我還說錯你了?有本事你考個第一來我看看啊,學習不用功還有臉哭。”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每次聽到阿姨這麼訓斥孩子,我都默默地擔心那孩子,面對長期的指責,那孩子的心理會變成什麼樣啊。家長總覺得孩子上學了,就懂事了,就會主動學習了。家長期待孩子學習好,有出息,都是可以理解的,我有了孩子也是希望他將來能出人頭地,可是面對成功,走向它的第一步就是對它產生興趣。就拿孩子上學來說,本來上學就是因為好奇、感興趣,但是在家長的“功利心”的影響下,孩子的學習從樂趣變成了一項有目的的競爭,孩子自然就失去了興趣。最後家長就會過分指責孩子,無視孩子的努力,只看孩子的最終成績。

孩子還小,心裡發育還沒有那麼完全,雖然他們懂得的道理很多,但承受能力有限。家長過分的指責貶低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有了錯誤的認知就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

2. 面對父母指責,孩子只有默默承受

父母對孩子的指責是處於對孩子的關愛,期待孩子“成龍成鳳”。但是你的這種過分的關愛,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會讓孩子養成“退縮型人格”或“攻擊型人格”。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退縮型人格:由於父母長期的貶低,就會導致孩子形成這種人格。面對所有的事情,還沒開始之前就會認為自己不行,自己做不了。對自己完全沒自信,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處,不喜歡有人來人打擾自己,甚至有些孩子會因此而產生攻擊性人格。

攻擊型人格:對於父母長期的指責,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就會提前進入叛逆期。對於父母的教育不聞不問,我行我素。長期下去,對外界的刺激就會變得敏感,有點刺激就會“暴走”攻擊人。

家長會說,這只是個例,其實不然。第一重人格女孩比較多,遇事逃避,不願意承擔;第二種人格男孩子比較多,脾氣暴躁,不好掌控。這都是家長“貶低式教育”惹的禍。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態度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原來的那一套“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過時了。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三、好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一生,家長“任重而道遠”

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認為最主要的應該是愛和嚴格相結合。在生活上既要給予子女適當的父母之愛,在政治上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特別是要捨得讓他們到艱苦環境中去鍛鍊,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才能鍛煉出人才,成為真正有作為的人。——吳玉章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學會愛與嚴相結合,讓孩子明白家長們是愛孩子的,對孩子的嚴厲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成為“人上人”。但是當你指責孩子的缺點或不足的時候,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些你自己都能接受呢?

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家長要以身作則,教會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

中國古代有句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約翰·洛克也曾經說過:“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父母當眾宣佈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人前教子,背後教妻”,但大多數家長都信奉“人前教子”,把孩子的缺點公之於眾,完全不在意孩子的自尊心。把孩子的自尊心傷害了,孩子就會子我認為自己沒有形象可維護的,就會破罐子破摔,然後更加的難以管教。

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你對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的苛刻,是否也藏著對自己不足之處的不能接受。家長接受不了自己的不足,才會把目標轉移,讓孩子成為更完美的人,就會處處盯著孩子的不足。所以,正視自己的缺點,接受它,你就會發現缺點沒有什麼不好,畢竟這個世界上“人無完人”。只有家長以身作則,接受了自己的缺點,才會正確的看待孩子的缺點,才不會用“貶低式教育”暴力讓孩子改正。

2. 學會尊重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所以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有什麼話關起門來自家人解決。要學會尊重孩子,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我們是平等的,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所有家長都要戒掉的一條就是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較,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最棒的,讓孩子堅信,無論自己失敗與否,父母都是愛自己相信自己的。這樣的孩子才會有動力、有信心的往前衝。

對於“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有多少父母還在奉為“準則”

做家長的不要時時刻刻盯著孩子的缺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比如:有些孩子可能學習方面並不是特別優秀,但情商卻高出那些“學霸”一頭,在為人處世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這就是孩子的閃光點,家長要學會發現孩子的這些“閃光點”


豆寶麻麻說:“中國式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正在摧毀孩子的心理,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還給孩子一片心中的淨土,這會更有利於他們成長。我是豆寶麻麻,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分享,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如有育兒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