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道理孩子卻不聽?不如帶他看這部電影就夠了

不完美媽媽 宮崎駿 千與千尋 玩具 彩條放映屋 2019-06-11

中國父母一直很難做。營養品、玩具、早教課程,每一樣都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即使準備得相當豐盈,“別人家的孩子”依然製造無盡的煩惱。至今清晰記得,因為沒有搶到特價5000元的補習班,而在工位抱頭痛哭的同事,以至於連見客戶時都魂不守舍。

奔波在補習的路上,想給孩子找最好的老師,有時候不如花50元帶孩子去看《千與千尋》。宮崎駿通過筆下奇幻的湯屋世界,親自將許多令人深思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中講給孩子聽。6月21日,這部21世紀最高評分電影將首次在中國上映,近日影片已開啟點映預售。

教道理孩子卻不聽?不如帶他看這部電影就夠了

成長的一開始,或許每個孩子都是坊寶寶。

坊寶寶身材巨大卻嬰兒長相。自私、愛玩的他因為一次意外變成了小老鼠,最終得以離開“溫室”房間,跟隨千尋開啟旅程,獲得成長。影片用坊寶寶趣味地告訴每個孩子:經歷冒險才會成長,在溺愛中拒絕成長,會成為“巨嬰”。

教道理孩子卻不聽?不如帶他看這部電影就夠了

後來,孩子都會面臨與父母的分離,就像千尋。

在父母“變豬”後,膽小、迷茫的千尋不得不獨自面對世界,為“腐爛神”洗澡、坐上“有去無回”的小火車。從接受父母的關懷到離開父母獨自前行,中間的過程,便是成長。宮崎駿曾說“就像千尋,你們也能做到。”希望每個孩子看完能以千尋為榜樣,勇敢面對世界。

教道理孩子卻不聽?不如帶他看這部電影就夠了

教道理孩子卻不聽?不如帶他看這部電影就夠了


再後來,就像白龍和無臉男,孩子們逐漸踏入“社會”。

男主白龍為了學習魔法忘記了自己的名字;無臉男為了獲得別人的關注,在湯屋中變成了“怪物”。或多或少,因為初入“社會”,丟失了初心。影片最後,白龍找回了自己的名字,無臉男回覆了原來單純的樣子。離開父母,離開家庭,孩子終將走入學校,走入社會。影片讓孩子相信,即使過程不易,但他們每個人都能勇敢地走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教道理孩子卻不聽?不如帶他看這部電影就夠了

教道理孩子卻不聽?不如帶他看這部電影就夠了

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鍋爐爺爺、遇到湯婆婆。回報與認可,都是努力的結果。

湯婆婆、鍋爐爺爺,一開始都嫌棄來自人類社會的千尋。但當千尋幫助“腐爛神”洗澡,認真完成工作後,湯婆婆給了千尋一個大大的擁抱,並告訴所有職工“大家都要向千尋學習”。那趟“有去無回”的小火車,似乎是鍋爐爺爺在告知每一個像千尋一樣的孩子:“不要害怕,一直向前,才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6月21日,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進影院看到這部優秀的作品,像千尋一樣勇敢地開啟自己的人生冒險之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