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
"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種種研究和事實都表明,大學已是學生心理問題高發的地方,而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小的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他們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的健康成長;往大了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和社會未來的發展。

因此,針對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和高度重視,一方面,大學應對大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作為大學生的家長,也應該或多或少的瞭解一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識,然後在日常生活相處當中有意無意的促進和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種種研究和事實都表明,大學已是學生心理問題高發的地方,而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小的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他們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的健康成長;往大了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和社會未來的發展。

因此,針對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和高度重視,一方面,大學應對大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作為大學生的家長,也應該或多或少的瞭解一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識,然後在日常生活相處當中有意無意的促進和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從家長和孩子自身的視角方面應該如何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家長應積極為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大學生的家長,無論是從個人的初心還是社會角度而言,都希望培育出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那麼就應該在與孩子的日常接觸交流中,主動採取措施,創造良好條件,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幫助引導。

一、創設優良的家庭環境

要創設一個優良的家庭環境,優良的家庭環境就是指輕鬆愉快、遇事想得通、不鑽入死衚衕的這樣一個環境氛圍,這個環境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方面的活動來實現。家庭活動主要包括:爬山運動、平等民主的聊天、體育活動和節日慶祝活動等,它們為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尋找到了真正家的歸屬。孩子在家的假期時間裡,既能和家人平等交流,尋覓到心靈的港灣,同時還可以找到問題的方向及方法,還可以緩解心理緊張。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能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的內外世界和生活都更加有樂趣。因此,家長應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種活動,其實家庭的各種日常,只要稍微思考改變一下,就成了非常有意義的家庭活動,並吸引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二、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無論孩子有沒有具體心理問題的表象,家長們都可以選個合適的時機,和孩子專門討論心理健康這個話題,以此達到灌輸健康心理理念的目的。說到這裡,就會有家長忍不住問了,作為家長肯定不可能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的,怎麼談論灌輸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日常一些價值認為很健康、陽光的思想通過輕鬆愉悅的方式進行潛移默化的灌輸就行了。當然,如果家長們可以去學習一些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就最好不過了。

"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種種研究和事實都表明,大學已是學生心理問題高發的地方,而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小的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他們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的健康成長;往大了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和社會未來的發展。

因此,針對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和高度重視,一方面,大學應對大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作為大學生的家長,也應該或多或少的瞭解一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識,然後在日常生活相處當中有意無意的促進和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從家長和孩子自身的視角方面應該如何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家長應積極為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大學生的家長,無論是從個人的初心還是社會角度而言,都希望培育出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那麼就應該在與孩子的日常接觸交流中,主動採取措施,創造良好條件,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幫助引導。

一、創設優良的家庭環境

要創設一個優良的家庭環境,優良的家庭環境就是指輕鬆愉快、遇事想得通、不鑽入死衚衕的這樣一個環境氛圍,這個環境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方面的活動來實現。家庭活動主要包括:爬山運動、平等民主的聊天、體育活動和節日慶祝活動等,它們為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尋找到了真正家的歸屬。孩子在家的假期時間裡,既能和家人平等交流,尋覓到心靈的港灣,同時還可以找到問題的方向及方法,還可以緩解心理緊張。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能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的內外世界和生活都更加有樂趣。因此,家長應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種活動,其實家庭的各種日常,只要稍微思考改變一下,就成了非常有意義的家庭活動,並吸引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二、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無論孩子有沒有具體心理問題的表象,家長們都可以選個合適的時機,和孩子專門討論心理健康這個話題,以此達到灌輸健康心理理念的目的。說到這裡,就會有家長忍不住問了,作為家長肯定不可能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的,怎麼談論灌輸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日常一些價值認為很健康、陽光的思想通過輕鬆愉悅的方式進行潛移默化的灌輸就行了。當然,如果家長們可以去學習一些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就最好不過了。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學孩子應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家長所採取各種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終究還是外因,要完全杜絕心理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要依靠大學孩子自身,內因才是根本嘛!因此,大學孩子自己必須要學會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主要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具有極其複雜、豐富的主觀內心世界,而它的核心部分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能正確地體察和分析客觀事物,做到冷靜而穩妥地處理事情,同時也能胸懷開闊,保持樂觀主義精神,決不會為細微得失、個人恩怨乃至雞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擾,從而有效地防止心理問題的發生,有利於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要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要看得開,那麼如何才能看得開呢,最核心的就是提升自身的格局,拓寬自己的視野。當你站在小山巒中的時候,會發現這些坑坑窪窪是阻礙你前進的障礙,因此你非常煩惱不堪,但是,如果你不去管那些障礙,依然行走,走到山頂時,再俯視這一切,會發現,原來當初為之煩惱的障礙原來如此之渺小,簡直可笑。這就是格局和視野的不同,心中的煩惱就會消散。因此,一定要拓寬視野和提升格局,這也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之法。

"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種種研究和事實都表明,大學已是學生心理問題高發的地方,而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小的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他們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的健康成長;往大了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和社會未來的發展。

因此,針對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和高度重視,一方面,大學應對大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作為大學生的家長,也應該或多或少的瞭解一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識,然後在日常生活相處當中有意無意的促進和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從家長和孩子自身的視角方面應該如何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家長應積極為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大學生的家長,無論是從個人的初心還是社會角度而言,都希望培育出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那麼就應該在與孩子的日常接觸交流中,主動採取措施,創造良好條件,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幫助引導。

一、創設優良的家庭環境

要創設一個優良的家庭環境,優良的家庭環境就是指輕鬆愉快、遇事想得通、不鑽入死衚衕的這樣一個環境氛圍,這個環境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方面的活動來實現。家庭活動主要包括:爬山運動、平等民主的聊天、體育活動和節日慶祝活動等,它們為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尋找到了真正家的歸屬。孩子在家的假期時間裡,既能和家人平等交流,尋覓到心靈的港灣,同時還可以找到問題的方向及方法,還可以緩解心理緊張。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能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的內外世界和生活都更加有樂趣。因此,家長應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種活動,其實家庭的各種日常,只要稍微思考改變一下,就成了非常有意義的家庭活動,並吸引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二、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無論孩子有沒有具體心理問題的表象,家長們都可以選個合適的時機,和孩子專門討論心理健康這個話題,以此達到灌輸健康心理理念的目的。說到這裡,就會有家長忍不住問了,作為家長肯定不可能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的,怎麼談論灌輸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日常一些價值認為很健康、陽光的思想通過輕鬆愉悅的方式進行潛移默化的灌輸就行了。當然,如果家長們可以去學習一些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就最好不過了。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學孩子應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家長所採取各種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終究還是外因,要完全杜絕心理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要依靠大學孩子自身,內因才是根本嘛!因此,大學孩子自己必須要學會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主要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具有極其複雜、豐富的主觀內心世界,而它的核心部分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能正確地體察和分析客觀事物,做到冷靜而穩妥地處理事情,同時也能胸懷開闊,保持樂觀主義精神,決不會為細微得失、個人恩怨乃至雞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擾,從而有效地防止心理問題的發生,有利於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要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要看得開,那麼如何才能看得開呢,最核心的就是提升自身的格局,拓寬自己的視野。當你站在小山巒中的時候,會發現這些坑坑窪窪是阻礙你前進的障礙,因此你非常煩惱不堪,但是,如果你不去管那些障礙,依然行走,走到山頂時,再俯視這一切,會發現,原來當初為之煩惱的障礙原來如此之渺小,簡直可笑。這就是格局和視野的不同,心中的煩惱就會消散。因此,一定要拓寬視野和提升格局,這也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之法。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生活節奏要合理

大學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這為合理地安排生活節奏提供了便利條件。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既可以放鬆身心,緩解學習緊張,又可廣交朋友,體驗愉悅。這種穩定的積極狀態能使大學生充分發揮其潛在的能量,增強自信,使自己的生活有節奏感,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三、科學用腦

大腦是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要促進心理健康,就要學會科學用腦。首先,要勤於用腦,合理用腦。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腦電的研究也表明,平常用腦較多的人,其腦電衰老波的出現比平常不大用腦的人要晚些。可見,勤於用腦不但不會用壞腦子,反而會越用越聰明。但是用腦也要合理。所謂合理,具體指的是:

一是連續用腦時間不宜過長。對於大學生來說,一般以一個半小時為宜。

二是學習內容要安排合理。如從事計算、分析等智力活動後聽聽音樂、學學繪畫,就可以減輕大腦左半球負擔。其次,要適度用腦,即講究最佳用腦時間。由於大腦細胞的活動有一定的時間節律,只有在最佳時間用腦,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三是要有節律地用腦。一方面,大學生要自覺遵守作息制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要做到勞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大腦得到適當的休息。如果大腦過度疲勞、緊張,不僅會降低學習效率,而且極易引起各種身心疾病。

"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種種研究和事實都表明,大學已是學生心理問題高發的地方,而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小的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他們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的健康成長;往大了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和社會未來的發展。

因此,針對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和高度重視,一方面,大學應對大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作為大學生的家長,也應該或多或少的瞭解一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識,然後在日常生活相處當中有意無意的促進和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從家長和孩子自身的視角方面應該如何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家長應積極為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大學生的家長,無論是從個人的初心還是社會角度而言,都希望培育出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那麼就應該在與孩子的日常接觸交流中,主動採取措施,創造良好條件,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幫助引導。

一、創設優良的家庭環境

要創設一個優良的家庭環境,優良的家庭環境就是指輕鬆愉快、遇事想得通、不鑽入死衚衕的這樣一個環境氛圍,這個環境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方面的活動來實現。家庭活動主要包括:爬山運動、平等民主的聊天、體育活動和節日慶祝活動等,它們為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尋找到了真正家的歸屬。孩子在家的假期時間裡,既能和家人平等交流,尋覓到心靈的港灣,同時還可以找到問題的方向及方法,還可以緩解心理緊張。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能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的內外世界和生活都更加有樂趣。因此,家長應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種活動,其實家庭的各種日常,只要稍微思考改變一下,就成了非常有意義的家庭活動,並吸引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二、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無論孩子有沒有具體心理問題的表象,家長們都可以選個合適的時機,和孩子專門討論心理健康這個話題,以此達到灌輸健康心理理念的目的。說到這裡,就會有家長忍不住問了,作為家長肯定不可能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的,怎麼談論灌輸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日常一些價值認為很健康、陽光的思想通過輕鬆愉悅的方式進行潛移默化的灌輸就行了。當然,如果家長們可以去學習一些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就最好不過了。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學孩子應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家長所採取各種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終究還是外因,要完全杜絕心理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要依靠大學孩子自身,內因才是根本嘛!因此,大學孩子自己必須要學會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主要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具有極其複雜、豐富的主觀內心世界,而它的核心部分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能正確地體察和分析客觀事物,做到冷靜而穩妥地處理事情,同時也能胸懷開闊,保持樂觀主義精神,決不會為細微得失、個人恩怨乃至雞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擾,從而有效地防止心理問題的發生,有利於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要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要看得開,那麼如何才能看得開呢,最核心的就是提升自身的格局,拓寬自己的視野。當你站在小山巒中的時候,會發現這些坑坑窪窪是阻礙你前進的障礙,因此你非常煩惱不堪,但是,如果你不去管那些障礙,依然行走,走到山頂時,再俯視這一切,會發現,原來當初為之煩惱的障礙原來如此之渺小,簡直可笑。這就是格局和視野的不同,心中的煩惱就會消散。因此,一定要拓寬視野和提升格局,這也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之法。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生活節奏要合理

大學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這為合理地安排生活節奏提供了便利條件。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既可以放鬆身心,緩解學習緊張,又可廣交朋友,體驗愉悅。這種穩定的積極狀態能使大學生充分發揮其潛在的能量,增強自信,使自己的生活有節奏感,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三、科學用腦

大腦是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要促進心理健康,就要學會科學用腦。首先,要勤於用腦,合理用腦。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腦電的研究也表明,平常用腦較多的人,其腦電衰老波的出現比平常不大用腦的人要晚些。可見,勤於用腦不但不會用壞腦子,反而會越用越聰明。但是用腦也要合理。所謂合理,具體指的是:

一是連續用腦時間不宜過長。對於大學生來說,一般以一個半小時為宜。

二是學習內容要安排合理。如從事計算、分析等智力活動後聽聽音樂、學學繪畫,就可以減輕大腦左半球負擔。其次,要適度用腦,即講究最佳用腦時間。由於大腦細胞的活動有一定的時間節律,只有在最佳時間用腦,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三是要有節律地用腦。一方面,大學生要自覺遵守作息制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要做到勞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大腦得到適當的休息。如果大腦過度疲勞、緊張,不僅會降低學習效率,而且極易引起各種身心疾病。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

情緒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幾乎每一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都有其情緒上的表現。穩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使人心理平衡,輕鬆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與信心;相反,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心理失衡,甚至誘發心理疾病。因此,對於情感豐富而衝動的大學生來說,更應學會保持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具體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保持自我情緒的最佳狀態

保持健康的情緒,首先,應學會合理宣洩,找到充分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既不要壓抑自己,也不要放縱自己。每個大學生都應意識到任何一種情緒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正視這種原因,接受這種情緒,並讓它適當地表達出來,這才會有益於健康。在生活中,人們難免會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現負性的情緒反應。然而,劇烈的情緒會降低人的理智水平,一旦失去了控制,會帶來許多不良後果。所以,一個人應在自己情緒劇烈變化的過程中,及時給予控制,以避免憤怒情緒的最終爆發。

第二,對於消極情緒,要學會幾種自我疏導、自我排遣的方式

當遇到憂愁、不平和煩惱時,應把它發洩出來。長期壓抑情緒是有害於心理健康的。在憂鬱的時候,找知心朋友或親人傾訴,使不良情緒得以發洩,壓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緩解,甚至大哭一場也不失為一種調整心理平衡的方式。並且在傾訴鬱悶的過程中,還可能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獲得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也可以用轉移的方式,對一件令人沮喪的事,總去注意它,就會限制自己的思維,使自己越發低沉。這時,不妨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物上去,暫時離開這件不愉快的事,去看看電影,聽聽音樂,這樣便可使鬱悶排道出來。還有一種很好的調節方式就是幽默,幽默能使緊張的精神放鬆,擺脫困箱的場面,消除身心的某些痛苦,調節和保持心理健康。

"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種種研究和事實都表明,大學已是學生心理問題高發的地方,而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小的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他們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的健康成長;往大了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和社會未來的發展。

因此,針對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和高度重視,一方面,大學應對大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作為大學生的家長,也應該或多或少的瞭解一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識,然後在日常生活相處當中有意無意的促進和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從家長和孩子自身的視角方面應該如何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家長應積極為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大學生的家長,無論是從個人的初心還是社會角度而言,都希望培育出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那麼就應該在與孩子的日常接觸交流中,主動採取措施,創造良好條件,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幫助引導。

一、創設優良的家庭環境

要創設一個優良的家庭環境,優良的家庭環境就是指輕鬆愉快、遇事想得通、不鑽入死衚衕的這樣一個環境氛圍,這個環境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方面的活動來實現。家庭活動主要包括:爬山運動、平等民主的聊天、體育活動和節日慶祝活動等,它們為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尋找到了真正家的歸屬。孩子在家的假期時間裡,既能和家人平等交流,尋覓到心靈的港灣,同時還可以找到問題的方向及方法,還可以緩解心理緊張。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能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的內外世界和生活都更加有樂趣。因此,家長應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種活動,其實家庭的各種日常,只要稍微思考改變一下,就成了非常有意義的家庭活動,並吸引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二、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無論孩子有沒有具體心理問題的表象,家長們都可以選個合適的時機,和孩子專門討論心理健康這個話題,以此達到灌輸健康心理理念的目的。說到這裡,就會有家長忍不住問了,作為家長肯定不可能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的,怎麼談論灌輸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日常一些價值認為很健康、陽光的思想通過輕鬆愉悅的方式進行潛移默化的灌輸就行了。當然,如果家長們可以去學習一些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就最好不過了。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學孩子應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家長所採取各種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終究還是外因,要完全杜絕心理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要依靠大學孩子自身,內因才是根本嘛!因此,大學孩子自己必須要學會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主要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具有極其複雜、豐富的主觀內心世界,而它的核心部分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能正確地體察和分析客觀事物,做到冷靜而穩妥地處理事情,同時也能胸懷開闊,保持樂觀主義精神,決不會為細微得失、個人恩怨乃至雞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擾,從而有效地防止心理問題的發生,有利於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要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要看得開,那麼如何才能看得開呢,最核心的就是提升自身的格局,拓寬自己的視野。當你站在小山巒中的時候,會發現這些坑坑窪窪是阻礙你前進的障礙,因此你非常煩惱不堪,但是,如果你不去管那些障礙,依然行走,走到山頂時,再俯視這一切,會發現,原來當初為之煩惱的障礙原來如此之渺小,簡直可笑。這就是格局和視野的不同,心中的煩惱就會消散。因此,一定要拓寬視野和提升格局,這也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之法。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生活節奏要合理

大學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這為合理地安排生活節奏提供了便利條件。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既可以放鬆身心,緩解學習緊張,又可廣交朋友,體驗愉悅。這種穩定的積極狀態能使大學生充分發揮其潛在的能量,增強自信,使自己的生活有節奏感,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三、科學用腦

大腦是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要促進心理健康,就要學會科學用腦。首先,要勤於用腦,合理用腦。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腦電的研究也表明,平常用腦較多的人,其腦電衰老波的出現比平常不大用腦的人要晚些。可見,勤於用腦不但不會用壞腦子,反而會越用越聰明。但是用腦也要合理。所謂合理,具體指的是:

一是連續用腦時間不宜過長。對於大學生來說,一般以一個半小時為宜。

二是學習內容要安排合理。如從事計算、分析等智力活動後聽聽音樂、學學繪畫,就可以減輕大腦左半球負擔。其次,要適度用腦,即講究最佳用腦時間。由於大腦細胞的活動有一定的時間節律,只有在最佳時間用腦,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三是要有節律地用腦。一方面,大學生要自覺遵守作息制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要做到勞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大腦得到適當的休息。如果大腦過度疲勞、緊張,不僅會降低學習效率,而且極易引起各種身心疾病。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

情緒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幾乎每一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都有其情緒上的表現。穩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使人心理平衡,輕鬆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與信心;相反,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心理失衡,甚至誘發心理疾病。因此,對於情感豐富而衝動的大學生來說,更應學會保持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具體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保持自我情緒的最佳狀態

保持健康的情緒,首先,應學會合理宣洩,找到充分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既不要壓抑自己,也不要放縱自己。每個大學生都應意識到任何一種情緒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正視這種原因,接受這種情緒,並讓它適當地表達出來,這才會有益於健康。在生活中,人們難免會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現負性的情緒反應。然而,劇烈的情緒會降低人的理智水平,一旦失去了控制,會帶來許多不良後果。所以,一個人應在自己情緒劇烈變化的過程中,及時給予控制,以避免憤怒情緒的最終爆發。

第二,對於消極情緒,要學會幾種自我疏導、自我排遣的方式

當遇到憂愁、不平和煩惱時,應把它發洩出來。長期壓抑情緒是有害於心理健康的。在憂鬱的時候,找知心朋友或親人傾訴,使不良情緒得以發洩,壓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緩解,甚至大哭一場也不失為一種調整心理平衡的方式。並且在傾訴鬱悶的過程中,還可能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獲得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也可以用轉移的方式,對一件令人沮喪的事,總去注意它,就會限制自己的思維,使自己越發低沉。這時,不妨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物上去,暫時離開這件不愉快的事,去看看電影,聽聽音樂,這樣便可使鬱悶排道出來。還有一種很好的調節方式就是幽默,幽默能使緊張的精神放鬆,擺脫困箱的場面,消除身心的某些痛苦,調節和保持心理健康。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三,學會妥善處理心理衝突

大學生生活在特定的校園環境之中,接受的信息多、變化快,經常會遇到新情況、新要求和新問題。如果不能適應這些新變化,就會出現心理衝突,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和緩解心理衝突就會滋長消極情緒,給人的精神生活帶來消極的影響。心理衝突如果加劇成為超強度的、不能容忍的,或者這種心理衝突持續時間過長,都會導致緊張、焦慮情緒,不利於心理健康。

第四,鍛鍊自己對挫折的耐受力

人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障礙,所以挫折是經常發生的。挫折會導致人的緊張、不愉快和苦惱的情緒反應。鍛鍊和提高大學生自身對挫折的耐受力,緩解、消除緊張的情緒反應,對於大學生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心理平衡,發展健康的情緒和健全的心理是有益的。當遭受挫折和困難時,要正確地認識和對待挫折,學會客觀冷靜地分析受挫原因,進行正確的歸因,既不怨天尤人、逃避自己的責任,也不過分自責,而是尋求補償的途徑,學會使用積極的心理防衛方式和心理調控方法,減輕挫折感,提高耐受力。

"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種種研究和事實都表明,大學已是學生心理問題高發的地方,而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小的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他們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的健康成長;往大了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和社會未來的發展。

因此,針對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和高度重視,一方面,大學應對大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作為大學生的家長,也應該或多或少的瞭解一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識,然後在日常生活相處當中有意無意的促進和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從家長和孩子自身的視角方面應該如何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家長應積極為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大學生的家長,無論是從個人的初心還是社會角度而言,都希望培育出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那麼就應該在與孩子的日常接觸交流中,主動採取措施,創造良好條件,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幫助引導。

一、創設優良的家庭環境

要創設一個優良的家庭環境,優良的家庭環境就是指輕鬆愉快、遇事想得通、不鑽入死衚衕的這樣一個環境氛圍,這個環境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方面的活動來實現。家庭活動主要包括:爬山運動、平等民主的聊天、體育活動和節日慶祝活動等,它們為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尋找到了真正家的歸屬。孩子在家的假期時間裡,既能和家人平等交流,尋覓到心靈的港灣,同時還可以找到問題的方向及方法,還可以緩解心理緊張。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能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的內外世界和生活都更加有樂趣。因此,家長應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各種活動,其實家庭的各種日常,只要稍微思考改變一下,就成了非常有意義的家庭活動,並吸引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二、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無論孩子有沒有具體心理問題的表象,家長們都可以選個合適的時機,和孩子專門討論心理健康這個話題,以此達到灌輸健康心理理念的目的。說到這裡,就會有家長忍不住問了,作為家長肯定不可能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的,怎麼談論灌輸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日常一些價值認為很健康、陽光的思想通過輕鬆愉悅的方式進行潛移默化的灌輸就行了。當然,如果家長們可以去學習一些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就最好不過了。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學孩子應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家長所採取各種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終究還是外因,要完全杜絕心理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要依靠大學孩子自身,內因才是根本嘛!因此,大學孩子自己必須要學會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主要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具有極其複雜、豐富的主觀內心世界,而它的核心部分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能正確地體察和分析客觀事物,做到冷靜而穩妥地處理事情,同時也能胸懷開闊,保持樂觀主義精神,決不會為細微得失、個人恩怨乃至雞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擾,從而有效地防止心理問題的發生,有利於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要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要看得開,那麼如何才能看得開呢,最核心的就是提升自身的格局,拓寬自己的視野。當你站在小山巒中的時候,會發現這些坑坑窪窪是阻礙你前進的障礙,因此你非常煩惱不堪,但是,如果你不去管那些障礙,依然行走,走到山頂時,再俯視這一切,會發現,原來當初為之煩惱的障礙原來如此之渺小,簡直可笑。這就是格局和視野的不同,心中的煩惱就會消散。因此,一定要拓寬視野和提升格局,這也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之法。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生活節奏要合理

大學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這為合理地安排生活節奏提供了便利條件。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既可以放鬆身心,緩解學習緊張,又可廣交朋友,體驗愉悅。這種穩定的積極狀態能使大學生充分發揮其潛在的能量,增強自信,使自己的生活有節奏感,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三、科學用腦

大腦是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要促進心理健康,就要學會科學用腦。首先,要勤於用腦,合理用腦。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腦電的研究也表明,平常用腦較多的人,其腦電衰老波的出現比平常不大用腦的人要晚些。可見,勤於用腦不但不會用壞腦子,反而會越用越聰明。但是用腦也要合理。所謂合理,具體指的是:

一是連續用腦時間不宜過長。對於大學生來說,一般以一個半小時為宜。

二是學習內容要安排合理。如從事計算、分析等智力活動後聽聽音樂、學學繪畫,就可以減輕大腦左半球負擔。其次,要適度用腦,即講究最佳用腦時間。由於大腦細胞的活動有一定的時間節律,只有在最佳時間用腦,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三是要有節律地用腦。一方面,大學生要自覺遵守作息制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要做到勞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大腦得到適當的休息。如果大腦過度疲勞、緊張,不僅會降低學習效率,而且極易引起各種身心疾病。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

情緒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幾乎每一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都有其情緒上的表現。穩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使人心理平衡,輕鬆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與信心;相反,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心理失衡,甚至誘發心理疾病。因此,對於情感豐富而衝動的大學生來說,更應學會保持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具體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保持自我情緒的最佳狀態

保持健康的情緒,首先,應學會合理宣洩,找到充分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既不要壓抑自己,也不要放縱自己。每個大學生都應意識到任何一種情緒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正視這種原因,接受這種情緒,並讓它適當地表達出來,這才會有益於健康。在生活中,人們難免會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現負性的情緒反應。然而,劇烈的情緒會降低人的理智水平,一旦失去了控制,會帶來許多不良後果。所以,一個人應在自己情緒劇烈變化的過程中,及時給予控制,以避免憤怒情緒的最終爆發。

第二,對於消極情緒,要學會幾種自我疏導、自我排遣的方式

當遇到憂愁、不平和煩惱時,應把它發洩出來。長期壓抑情緒是有害於心理健康的。在憂鬱的時候,找知心朋友或親人傾訴,使不良情緒得以發洩,壓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緩解,甚至大哭一場也不失為一種調整心理平衡的方式。並且在傾訴鬱悶的過程中,還可能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獲得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也可以用轉移的方式,對一件令人沮喪的事,總去注意它,就會限制自己的思維,使自己越發低沉。這時,不妨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物上去,暫時離開這件不愉快的事,去看看電影,聽聽音樂,這樣便可使鬱悶排道出來。還有一種很好的調節方式就是幽默,幽默能使緊張的精神放鬆,擺脫困箱的場面,消除身心的某些痛苦,調節和保持心理健康。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三,學會妥善處理心理衝突

大學生生活在特定的校園環境之中,接受的信息多、變化快,經常會遇到新情況、新要求和新問題。如果不能適應這些新變化,就會出現心理衝突,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和緩解心理衝突就會滋長消極情緒,給人的精神生活帶來消極的影響。心理衝突如果加劇成為超強度的、不能容忍的,或者這種心理衝突持續時間過長,都會導致緊張、焦慮情緒,不利於心理健康。

第四,鍛鍊自己對挫折的耐受力

人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障礙,所以挫折是經常發生的。挫折會導致人的緊張、不愉快和苦惱的情緒反應。鍛鍊和提高大學生自身對挫折的耐受力,緩解、消除緊張的情緒反應,對於大學生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心理平衡,發展健康的情緒和健全的心理是有益的。當遭受挫折和困難時,要正確地認識和對待挫折,學會客觀冷靜地分析受挫原因,進行正確的歸因,既不怨天尤人、逃避自己的責任,也不過分自責,而是尋求補償的途徑,學會使用積極的心理防衛方式和心理調控方法,減輕挫折感,提高耐受力。

孩子已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的大學,該如何促進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綜述: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變化和飛速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呈現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勢態,要很好的促進這些大學孩子的心理健康,除了社會和高校的重視及措施外,還需要家庭家長的重視、配合和引導;當然,最為主要的依然還是大學生自己需要學會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出現良好的局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