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長和沒特長的孩子,不僅時間安排不一樣,其實差距也不小!

現在越來越多新時代男性和女性成為了父母,在成為父母前他們大部分都說,要成為了一個特別民主的家長,要和孩子成為朋友。不過在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變忘記了當初自己的承諾。 尤其是在孩子剛開始步入幼兒園或者小學的時候,就摒棄了之前的思想,著急忙慌的給孩子看各種特長班和課外班,孩子童年的自由也因此縮減了很多。

有特長和沒特長的孩子,不僅時間安排不一樣,其實差距也不小!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些家長是看了班級裡其他有特長的小朋友,明顯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也變得更加優秀、出類拔萃,於是才“逼迫”孩子去學各種特長。 那麼,上了興趣班和沒上興趣班的孩子,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有特長和沒特長的孩子,不僅時間安排不一樣,其實差距也不小!

1、朋友圈子不一樣: 孩子在學興趣班之前,一般只會和班裡的小夥伴,或者小區裡的小朋友一起玩玩鬧鬧。身邊的孩子侷限性很強,大多數是住得近的,除了升學,很難再認識到其他的小夥伴。 不過上了興趣班的孩子就不一樣了,在興趣班裡可以認識到各種興趣相投的孩子。不論是都熱愛畫畫,還是都喜歡彈琴,這樣朋友圈子的形成,不僅讓孩子們更有的聊,還可以互相激勵進步。 另外,朋友圈子擴大的同時,對孩子性格養成也很有幫助,重要的是,還鍛鍊了與人相處的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

有特長和沒特長的孩子,不僅時間安排不一樣,其實差距也不小!

2、課餘活動不一樣: 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在課餘時間,或者放假在家的時候,不是看電視就是出去和小夥伴瘋玩。這一玩起來就忘了時間,時常叫都叫不回家,不僅讓家長很擔心,還學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 不過當孩子發現了自己的興趣,並且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會努力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就算是在家裡,也會練習跳舞、開始畫畫或者練習彈琴等等。孩子在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的同時,還會找到童年的樂趣,豈不是一舉兩得。

有特長和沒特長的孩子,不僅時間安排不一樣,其實差距也不小!

3、心理影響不一樣: 一個沒有興趣特長的孩子,班級裡每次舉行聯歡會或者比賽,總是被遺忘的那一個。一定程度上,會讓孩子找不到自己的自信心,或者越來越自卑,做事沒底氣。

有特長和沒特長的孩子,不僅時間安排不一樣,其實差距也不小!

當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長的時候,就可以藉助各種比賽和表演,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也很可能因為家長、老師和朋友們的讚揚和肯定,將自己的努力發揮到其他地方去,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育兒妙招)

有特長和沒特長的孩子,不僅時間安排不一樣,其實差距也不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