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不完美媽媽 軟糖 李玫瑾 玩具 星星育兒心得 2019-08-20
"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想要通過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進行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採用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真的好嗎?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想要通過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進行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採用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真的好嗎?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1.棉花糖實驗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棉花糖準備好後,放在孩子們的面前。

軟糖全部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放在大家面前的軟糖,可以開始吃了。

孩子們如果馬上把軟糖吃掉的話,就只能吃到一顆糖。如果等幾十分鐘之後再吃軟糖的話,就可以多吃一顆糖。

對於孩子們來說,誰都想要多吃一顆糖。但是這幾十分鐘的等待,對於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是很難抵制誘惑的。

實驗開始後,有些孩子等待了一會,就吃掉了面前的軟糖。有些孩子會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等待了幾十分鐘,順利得到了兩顆糖。

參加實驗的孩子們等長大後,根據調查發現,缺乏耐心等待者,在性格方面表現為優柔寡斷、容易受挫折。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想要通過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進行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採用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真的好嗎?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1.棉花糖實驗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棉花糖準備好後,放在孩子們的面前。

軟糖全部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放在大家面前的軟糖,可以開始吃了。

孩子們如果馬上把軟糖吃掉的話,就只能吃到一顆糖。如果等幾十分鐘之後再吃軟糖的話,就可以多吃一顆糖。

對於孩子們來說,誰都想要多吃一顆糖。但是這幾十分鐘的等待,對於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是很難抵制誘惑的。

實驗開始後,有些孩子等待了一會,就吃掉了面前的軟糖。有些孩子會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等待了幾十分鐘,順利得到了兩顆糖。

參加實驗的孩子們等長大後,根據調查發現,缺乏耐心等待者,在性格方面表現為優柔寡斷、容易受挫折。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耐心的等待者,絕大多數適應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受到人們的歡迎,獨立性強,非常地自信。學習能力方面,也要強很多。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想要通過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進行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採用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真的好嗎?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1.棉花糖實驗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棉花糖準備好後,放在孩子們的面前。

軟糖全部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放在大家面前的軟糖,可以開始吃了。

孩子們如果馬上把軟糖吃掉的話,就只能吃到一顆糖。如果等幾十分鐘之後再吃軟糖的話,就可以多吃一顆糖。

對於孩子們來說,誰都想要多吃一顆糖。但是這幾十分鐘的等待,對於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是很難抵制誘惑的。

實驗開始後,有些孩子等待了一會,就吃掉了面前的軟糖。有些孩子會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等待了幾十分鐘,順利得到了兩顆糖。

參加實驗的孩子們等長大後,根據調查發現,缺乏耐心等待者,在性格方面表現為優柔寡斷、容易受挫折。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耐心的等待者,絕大多數適應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受到人們的歡迎,獨立性強,非常地自信。學習能力方面,也要強很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2.什麼是延遲滿足?

★基本定義:延遲滿足主要是指,個體有效地自我調節,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需要特徵。

為了獲得更長遠的結果,繼而主動選擇放棄即時滿足。是屬於人格當中,自我控制的一部分,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

★錯誤理解:按照以上的定義,或許很多父母會認為,既然延遲滿足對孩子如此的重要。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應當要早點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日後的生活當中,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答應。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縱容,而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孩子。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想要通過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進行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採用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真的好嗎?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1.棉花糖實驗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棉花糖準備好後,放在孩子們的面前。

軟糖全部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放在大家面前的軟糖,可以開始吃了。

孩子們如果馬上把軟糖吃掉的話,就只能吃到一顆糖。如果等幾十分鐘之後再吃軟糖的話,就可以多吃一顆糖。

對於孩子們來說,誰都想要多吃一顆糖。但是這幾十分鐘的等待,對於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是很難抵制誘惑的。

實驗開始後,有些孩子等待了一會,就吃掉了面前的軟糖。有些孩子會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等待了幾十分鐘,順利得到了兩顆糖。

參加實驗的孩子們等長大後,根據調查發現,缺乏耐心等待者,在性格方面表現為優柔寡斷、容易受挫折。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耐心的等待者,絕大多數適應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受到人們的歡迎,獨立性強,非常地自信。學習能力方面,也要強很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2.什麼是延遲滿足?

★基本定義:延遲滿足主要是指,個體有效地自我調節,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需要特徵。

為了獲得更長遠的結果,繼而主動選擇放棄即時滿足。是屬於人格當中,自我控制的一部分,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

★錯誤理解:按照以上的定義,或許很多父母會認為,既然延遲滿足對孩子如此的重要。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應當要早點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日後的生活當中,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答應。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縱容,而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3.培養延遲滿足,真的要否定孩子的要求嗎?

★對得不到的東西保持熱情

孩子餓了要吃東西,渴了要喝水,這些都是孩子的本能,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只有超出規則之外的東西,才是屬於慾望,是可以拒絕的範圍。父母對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採用“延遲滿足”,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眾所周知,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父母如果故意延遲,寶寶可能會認為父母並不愛他。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想要通過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進行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採用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真的好嗎?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1.棉花糖實驗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棉花糖準備好後,放在孩子們的面前。

軟糖全部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放在大家面前的軟糖,可以開始吃了。

孩子們如果馬上把軟糖吃掉的話,就只能吃到一顆糖。如果等幾十分鐘之後再吃軟糖的話,就可以多吃一顆糖。

對於孩子們來說,誰都想要多吃一顆糖。但是這幾十分鐘的等待,對於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是很難抵制誘惑的。

實驗開始後,有些孩子等待了一會,就吃掉了面前的軟糖。有些孩子會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等待了幾十分鐘,順利得到了兩顆糖。

參加實驗的孩子們等長大後,根據調查發現,缺乏耐心等待者,在性格方面表現為優柔寡斷、容易受挫折。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耐心的等待者,絕大多數適應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受到人們的歡迎,獨立性強,非常地自信。學習能力方面,也要強很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2.什麼是延遲滿足?

★基本定義:延遲滿足主要是指,個體有效地自我調節,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需要特徵。

為了獲得更長遠的結果,繼而主動選擇放棄即時滿足。是屬於人格當中,自我控制的一部分,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

★錯誤理解:按照以上的定義,或許很多父母會認為,既然延遲滿足對孩子如此的重要。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應當要早點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日後的生活當中,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答應。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縱容,而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3.培養延遲滿足,真的要否定孩子的要求嗎?

★對得不到的東西保持熱情

孩子餓了要吃東西,渴了要喝水,這些都是孩子的本能,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只有超出規則之外的東西,才是屬於慾望,是可以拒絕的範圍。父母對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採用“延遲滿足”,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眾所周知,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父母如果故意延遲,寶寶可能會認為父母並不愛他。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著名心理學家阿達麗說:“1歲以前的寶寶,是對身邊養育者信任與親密感的關鍵時期。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如果採用延遲滿足,次數多了會對寶寶造成極大影響。一般來說,延遲滿足是針對3歲以上寶寶訓練的內容。”

3歲後的孩子,慢慢地有了自主意識,孩子在生活當中,則會逐漸學會延遲滿足。例如:孩子想要喝奶粉,但是媽媽在忙碌,此時孩子可以耐心的等待一會再喝奶。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孩子自然會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當孩子想要擁有某種玩具,媽媽對孩子說,今天買不了,下次再過來買,孩子就能忍住,可以多等待一天。

當然,對於家長來說,就應當要誠信。既然答應孩子的事情,下次一定要滿足孩子要求。

孩子經歷了幾次延遲滿足後,延遲滿足的能力將有所提升,可以等待的時間也更長。

父母只想著延遲滿足,但是從來不滿足。孩子一直得不到的時候,內心的空洞將變大。某天遇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時,就會變得非常貪婪。

★“延遲滿足”不在於延遲,而在於滿足

孩子3歲之前,是學習平復情緒的重要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要儘可能滿足孩子的依賴感。

寶寶才會有充足的安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到了獨立的年齡,就會主動的走向獨立。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想要通過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進行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採用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真的好嗎?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1.棉花糖實驗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棉花糖準備好後,放在孩子們的面前。

軟糖全部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放在大家面前的軟糖,可以開始吃了。

孩子們如果馬上把軟糖吃掉的話,就只能吃到一顆糖。如果等幾十分鐘之後再吃軟糖的話,就可以多吃一顆糖。

對於孩子們來說,誰都想要多吃一顆糖。但是這幾十分鐘的等待,對於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是很難抵制誘惑的。

實驗開始後,有些孩子等待了一會,就吃掉了面前的軟糖。有些孩子會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等待了幾十分鐘,順利得到了兩顆糖。

參加實驗的孩子們等長大後,根據調查發現,缺乏耐心等待者,在性格方面表現為優柔寡斷、容易受挫折。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耐心的等待者,絕大多數適應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受到人們的歡迎,獨立性強,非常地自信。學習能力方面,也要強很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2.什麼是延遲滿足?

★基本定義:延遲滿足主要是指,個體有效地自我調節,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需要特徵。

為了獲得更長遠的結果,繼而主動選擇放棄即時滿足。是屬於人格當中,自我控制的一部分,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

★錯誤理解:按照以上的定義,或許很多父母會認為,既然延遲滿足對孩子如此的重要。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應當要早點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日後的生活當中,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答應。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縱容,而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3.培養延遲滿足,真的要否定孩子的要求嗎?

★對得不到的東西保持熱情

孩子餓了要吃東西,渴了要喝水,這些都是孩子的本能,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只有超出規則之外的東西,才是屬於慾望,是可以拒絕的範圍。父母對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採用“延遲滿足”,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眾所周知,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父母如果故意延遲,寶寶可能會認為父母並不愛他。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著名心理學家阿達麗說:“1歲以前的寶寶,是對身邊養育者信任與親密感的關鍵時期。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如果採用延遲滿足,次數多了會對寶寶造成極大影響。一般來說,延遲滿足是針對3歲以上寶寶訓練的內容。”

3歲後的孩子,慢慢地有了自主意識,孩子在生活當中,則會逐漸學會延遲滿足。例如:孩子想要喝奶粉,但是媽媽在忙碌,此時孩子可以耐心的等待一會再喝奶。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孩子自然會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當孩子想要擁有某種玩具,媽媽對孩子說,今天買不了,下次再過來買,孩子就能忍住,可以多等待一天。

當然,對於家長來說,就應當要誠信。既然答應孩子的事情,下次一定要滿足孩子要求。

孩子經歷了幾次延遲滿足後,延遲滿足的能力將有所提升,可以等待的時間也更長。

父母只想著延遲滿足,但是從來不滿足。孩子一直得不到的時候,內心的空洞將變大。某天遇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時,就會變得非常貪婪。

★“延遲滿足”不在於延遲,而在於滿足

孩子3歲之前,是學習平復情緒的重要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要儘可能滿足孩子的依賴感。

寶寶才會有充足的安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到了獨立的年齡,就會主動的走向獨立。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應該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控制孩子的需求,而是理解孩子們。之後再考慮,是選擇即滿足還是選擇延遲滿足。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想要通過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進行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採用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真的好嗎?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1.棉花糖實驗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棉花糖準備好後,放在孩子們的面前。

軟糖全部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放在大家面前的軟糖,可以開始吃了。

孩子們如果馬上把軟糖吃掉的話,就只能吃到一顆糖。如果等幾十分鐘之後再吃軟糖的話,就可以多吃一顆糖。

對於孩子們來說,誰都想要多吃一顆糖。但是這幾十分鐘的等待,對於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是很難抵制誘惑的。

實驗開始後,有些孩子等待了一會,就吃掉了面前的軟糖。有些孩子會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等待了幾十分鐘,順利得到了兩顆糖。

參加實驗的孩子們等長大後,根據調查發現,缺乏耐心等待者,在性格方面表現為優柔寡斷、容易受挫折。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耐心的等待者,絕大多數適應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受到人們的歡迎,獨立性強,非常地自信。學習能力方面,也要強很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2.什麼是延遲滿足?

★基本定義:延遲滿足主要是指,個體有效地自我調節,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需要特徵。

為了獲得更長遠的結果,繼而主動選擇放棄即時滿足。是屬於人格當中,自我控制的一部分,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

★錯誤理解:按照以上的定義,或許很多父母會認為,既然延遲滿足對孩子如此的重要。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應當要早點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日後的生活當中,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答應。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縱容,而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3.培養延遲滿足,真的要否定孩子的要求嗎?

★對得不到的東西保持熱情

孩子餓了要吃東西,渴了要喝水,這些都是孩子的本能,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只有超出規則之外的東西,才是屬於慾望,是可以拒絕的範圍。父母對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採用“延遲滿足”,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眾所周知,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父母如果故意延遲,寶寶可能會認為父母並不愛他。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著名心理學家阿達麗說:“1歲以前的寶寶,是對身邊養育者信任與親密感的關鍵時期。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如果採用延遲滿足,次數多了會對寶寶造成極大影響。一般來說,延遲滿足是針對3歲以上寶寶訓練的內容。”

3歲後的孩子,慢慢地有了自主意識,孩子在生活當中,則會逐漸學會延遲滿足。例如:孩子想要喝奶粉,但是媽媽在忙碌,此時孩子可以耐心的等待一會再喝奶。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孩子自然會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當孩子想要擁有某種玩具,媽媽對孩子說,今天買不了,下次再過來買,孩子就能忍住,可以多等待一天。

當然,對於家長來說,就應當要誠信。既然答應孩子的事情,下次一定要滿足孩子要求。

孩子經歷了幾次延遲滿足後,延遲滿足的能力將有所提升,可以等待的時間也更長。

父母只想著延遲滿足,但是從來不滿足。孩子一直得不到的時候,內心的空洞將變大。某天遇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時,就會變得非常貪婪。

★“延遲滿足”不在於延遲,而在於滿足

孩子3歲之前,是學習平復情緒的重要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要儘可能滿足孩子的依賴感。

寶寶才會有充足的安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到了獨立的年齡,就會主動的走向獨立。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應該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控制孩子的需求,而是理解孩子們。之後再考慮,是選擇即滿足還是選擇延遲滿足。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4.父母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父母一味按照自己的需求來控制孩子,常常會出現尷尬的局面。平時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要求孩子“等一等,不要著急”。

但是每次上學出門的時候,父母總是一個勁的催促孩子“快點,不要磨蹭”。一來二去,孩子會不知所措。

需要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則,例如: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在出門之前,與孩子商定能夠購買的物品及數量,出門之後就要嚴格遵守。

▶給孩子安全感、信任感

想要得到孩子的信任,父母就應當要做到言出必行。答應孩子的事情,應當要滿足孩子。只有孩子嚐到“甜頭”,才願意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一旦兌現了,那麼孩子們才會喜歡延遲滿足。例如:日常的生活當中,父母答應孩子放學回家,及時將作業做完,週末帶孩子去遊樂場玩。

當孩子按照父母要求,每天放學回家後,能按時完成作業,那麼父母就要兌現承諾,帶孩子去遊樂場玩。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想要通過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進行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採用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真的好嗎?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1.棉花糖實驗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棉花糖準備好後,放在孩子們的面前。

軟糖全部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放在大家面前的軟糖,可以開始吃了。

孩子們如果馬上把軟糖吃掉的話,就只能吃到一顆糖。如果等幾十分鐘之後再吃軟糖的話,就可以多吃一顆糖。

對於孩子們來說,誰都想要多吃一顆糖。但是這幾十分鐘的等待,對於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是很難抵制誘惑的。

實驗開始後,有些孩子等待了一會,就吃掉了面前的軟糖。有些孩子會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等待了幾十分鐘,順利得到了兩顆糖。

參加實驗的孩子們等長大後,根據調查發現,缺乏耐心等待者,在性格方面表現為優柔寡斷、容易受挫折。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耐心的等待者,絕大多數適應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受到人們的歡迎,獨立性強,非常地自信。學習能力方面,也要強很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2.什麼是延遲滿足?

★基本定義:延遲滿足主要是指,個體有效地自我調節,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需要特徵。

為了獲得更長遠的結果,繼而主動選擇放棄即時滿足。是屬於人格當中,自我控制的一部分,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

★錯誤理解:按照以上的定義,或許很多父母會認為,既然延遲滿足對孩子如此的重要。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應當要早點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日後的生活當中,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答應。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縱容,而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3.培養延遲滿足,真的要否定孩子的要求嗎?

★對得不到的東西保持熱情

孩子餓了要吃東西,渴了要喝水,這些都是孩子的本能,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只有超出規則之外的東西,才是屬於慾望,是可以拒絕的範圍。父母對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採用“延遲滿足”,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眾所周知,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父母如果故意延遲,寶寶可能會認為父母並不愛他。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著名心理學家阿達麗說:“1歲以前的寶寶,是對身邊養育者信任與親密感的關鍵時期。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如果採用延遲滿足,次數多了會對寶寶造成極大影響。一般來說,延遲滿足是針對3歲以上寶寶訓練的內容。”

3歲後的孩子,慢慢地有了自主意識,孩子在生活當中,則會逐漸學會延遲滿足。例如:孩子想要喝奶粉,但是媽媽在忙碌,此時孩子可以耐心的等待一會再喝奶。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孩子自然會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當孩子想要擁有某種玩具,媽媽對孩子說,今天買不了,下次再過來買,孩子就能忍住,可以多等待一天。

當然,對於家長來說,就應當要誠信。既然答應孩子的事情,下次一定要滿足孩子要求。

孩子經歷了幾次延遲滿足後,延遲滿足的能力將有所提升,可以等待的時間也更長。

父母只想著延遲滿足,但是從來不滿足。孩子一直得不到的時候,內心的空洞將變大。某天遇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時,就會變得非常貪婪。

★“延遲滿足”不在於延遲,而在於滿足

孩子3歲之前,是學習平復情緒的重要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要儘可能滿足孩子的依賴感。

寶寶才會有充足的安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到了獨立的年齡,就會主動的走向獨立。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應該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控制孩子的需求,而是理解孩子們。之後再考慮,是選擇即滿足還是選擇延遲滿足。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4.父母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父母一味按照自己的需求來控制孩子,常常會出現尷尬的局面。平時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要求孩子“等一等,不要著急”。

但是每次上學出門的時候,父母總是一個勁的催促孩子“快點,不要磨蹭”。一來二去,孩子會不知所措。

需要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則,例如: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在出門之前,與孩子商定能夠購買的物品及數量,出門之後就要嚴格遵守。

▶給孩子安全感、信任感

想要得到孩子的信任,父母就應當要做到言出必行。答應孩子的事情,應當要滿足孩子。只有孩子嚐到“甜頭”,才願意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一旦兌現了,那麼孩子們才會喜歡延遲滿足。例如:日常的生活當中,父母答應孩子放學回家,及時將作業做完,週末帶孩子去遊樂場玩。

當孩子按照父母要求,每天放學回家後,能按時完成作業,那麼父母就要兌現承諾,帶孩子去遊樂場玩。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培養孩子自信心

其實延遲滿足,就是對未來的一種預判。孩子們如果相信,自己未來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那麼孩子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堅持。

對孩子自信心培養時,日常的生活當中,父母應當要注重孩子的外表,一個好的外表,能夠獲得別人的認可與喜愛,孩子自然會更加自信。

對孩子自信心培養時,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多彩的內心世界,就不會輕易被他人影響。

▶培養孩子的計劃性

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必要條件是計劃性,合理的計劃可以轉變延遲滿足為即時滿足。

延遲滿足的時間較長,人們所獲得滿足感較低。為此,可以將較長的延遲滿足,劃分為一個短時間的延遲滿足。

想要孩子考年級第一,肯定是要延遲滿足,但是所需要時間較長。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細分為月考和週考,在年級排名第幾,即可滿足孩子的需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培養,是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長大後能出人頭地。

"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琪智是一名3歲小男孩,活潑、開朗、可愛,嘴特別甜。父母帶琪智去小區玩耍的時候,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打招呼,深受小區居民喜愛。

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小區內的爺爺奶奶,都會塞幾顆糖給琪智。看到兒子這麼的聽話,對於琪智媽媽來說,感到非常欣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平時表現較好,孩子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想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一次週末,琪智媽媽帶著琪智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到逛到一個玩具店的時候,琪智看到一輛玩具車,於是跟媽媽說:“想要買玩具車”。

看到小琪智提出了要求,媽媽怎麼忍心拒絕他。正當媽媽準備購買的時候,朋友拉過琪智媽媽,並且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針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立馬滿足,要讓孩子學會等待,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此時,琪智的媽媽陷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刻意否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想要通過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進行培養。那麼,問題來了,採用刻意否定的方法,對孩子真的好嗎?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1.棉花糖實驗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棉花糖準備好後,放在孩子們的面前。

軟糖全部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放在大家面前的軟糖,可以開始吃了。

孩子們如果馬上把軟糖吃掉的話,就只能吃到一顆糖。如果等幾十分鐘之後再吃軟糖的話,就可以多吃一顆糖。

對於孩子們來說,誰都想要多吃一顆糖。但是這幾十分鐘的等待,對於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是很難抵制誘惑的。

實驗開始後,有些孩子等待了一會,就吃掉了面前的軟糖。有些孩子會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等待了幾十分鐘,順利得到了兩顆糖。

參加實驗的孩子們等長大後,根據調查發現,缺乏耐心等待者,在性格方面表現為優柔寡斷、容易受挫折。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耐心的等待者,絕大多數適應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受到人們的歡迎,獨立性強,非常地自信。學習能力方面,也要強很多。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2.什麼是延遲滿足?

★基本定義:延遲滿足主要是指,個體有效地自我調節,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需要特徵。

為了獲得更長遠的結果,繼而主動選擇放棄即時滿足。是屬於人格當中,自我控制的一部分,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

★錯誤理解:按照以上的定義,或許很多父母會認為,既然延遲滿足對孩子如此的重要。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應當要早點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日後的生活當中,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答應。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縱容,而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3.培養延遲滿足,真的要否定孩子的要求嗎?

★對得不到的東西保持熱情

孩子餓了要吃東西,渴了要喝水,這些都是孩子的本能,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只有超出規則之外的東西,才是屬於慾望,是可以拒絕的範圍。父母對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採用“延遲滿足”,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眾所周知,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父母如果故意延遲,寶寶可能會認為父母並不愛他。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著名心理學家阿達麗說:“1歲以前的寶寶,是對身邊養育者信任與親密感的關鍵時期。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如果採用延遲滿足,次數多了會對寶寶造成極大影響。一般來說,延遲滿足是針對3歲以上寶寶訓練的內容。”

3歲後的孩子,慢慢地有了自主意識,孩子在生活當中,則會逐漸學會延遲滿足。例如:孩子想要喝奶粉,但是媽媽在忙碌,此時孩子可以耐心的等待一會再喝奶。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孩子自然會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當孩子想要擁有某種玩具,媽媽對孩子說,今天買不了,下次再過來買,孩子就能忍住,可以多等待一天。

當然,對於家長來說,就應當要誠信。既然答應孩子的事情,下次一定要滿足孩子要求。

孩子經歷了幾次延遲滿足後,延遲滿足的能力將有所提升,可以等待的時間也更長。

父母只想著延遲滿足,但是從來不滿足。孩子一直得不到的時候,內心的空洞將變大。某天遇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時,就會變得非常貪婪。

★“延遲滿足”不在於延遲,而在於滿足

孩子3歲之前,是學習平復情緒的重要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要儘可能滿足孩子的依賴感。

寶寶才會有充足的安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到了獨立的年齡,就會主動的走向獨立。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應該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控制孩子的需求,而是理解孩子們。之後再考慮,是選擇即滿足還是選擇延遲滿足。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NO4.父母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父母一味按照自己的需求來控制孩子,常常會出現尷尬的局面。平時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要求孩子“等一等,不要著急”。

但是每次上學出門的時候,父母總是一個勁的催促孩子“快點,不要磨蹭”。一來二去,孩子會不知所措。

需要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則,例如: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在出門之前,與孩子商定能夠購買的物品及數量,出門之後就要嚴格遵守。

▶給孩子安全感、信任感

想要得到孩子的信任,父母就應當要做到言出必行。答應孩子的事情,應當要滿足孩子。只有孩子嚐到“甜頭”,才願意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一旦兌現了,那麼孩子們才會喜歡延遲滿足。例如:日常的生活當中,父母答應孩子放學回家,及時將作業做完,週末帶孩子去遊樂場玩。

當孩子按照父母要求,每天放學回家後,能按時完成作業,那麼父母就要兌現承諾,帶孩子去遊樂場玩。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培養孩子自信心

其實延遲滿足,就是對未來的一種預判。孩子們如果相信,自己未來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那麼孩子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堅持。

對孩子自信心培養時,日常的生活當中,父母應當要注重孩子的外表,一個好的外表,能夠獲得別人的認可與喜愛,孩子自然會更加自信。

對孩子自信心培養時,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多彩的內心世界,就不會輕易被他人影響。

▶培養孩子的計劃性

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必要條件是計劃性,合理的計劃可以轉變延遲滿足為即時滿足。

延遲滿足的時間較長,人們所獲得滿足感較低。為此,可以將較長的延遲滿足,劃分為一個短時間的延遲滿足。

想要孩子考年級第一,肯定是要延遲滿足,但是所需要時間較長。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細分為月考和週考,在年級排名第幾,即可滿足孩子的需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培養,是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長大後能出人頭地。

李玫瑾教授:媽媽錯誤理解“延遲滿足”,會影響孩子一生

但是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父母對“延遲滿足”有誤解,只注重延遲,而忘記滿足,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