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五個層次?(父母必讀)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在孕婦學校認識的,還是在公園、小區、幼兒園、學前班、職場、興趣班、足球隊認識的家長和孩子,大約也有幾百人號人了吧。

每次看到一個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往往就可以猜到他的爸爸媽媽是什麼樣的。

孩子乖巧懂事情商高,父母往往善良得體有格局。

孩子勤奮努力愛學習,父母往往勤勞智慧很上進。

一個孩子的精神面貌 ,所表現言行舉止,無不體現出家庭教育在孩子身上的影響。

那麼 ,家庭教育到底是什麼呢?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五個層次?(父母必讀)

是花錢給孩子上興趣班呢,還是給孩子買學區房。讓孩子一身名牌,吃得白白胖胖、高高壯壯?

都是,也都不是。

不久前,人民日報曾刊登過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提出的家長的教育層次有五層,具體如下: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五個層次?(父母必讀)

第一層、捨得給孩子花錢

現代家庭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捨得花錢。

孩子的學習,培優補差,奧數、英語、作文、思維訓練,不管孩子需不需要,只要機構宣傳得好,毫不猶豫掏錢。

鋼琴、書法、繪畫、籃球、棒球、甚至是網球、高爾夫,只要孩子喜歡 ,幾個興趣班,年卡一充幾萬的父母,大有人在。

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一味只是在金錢上的付出,是落在最底層的教育需求。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五個層次?(父母必讀)

第二、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在孩子的12歲以上,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以及對於孩子的自我認識、評價,往往影響著孩子一生的人格發展。

都說,賺錢是什麼時候都可以賺。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說過:”父母也是有保質期的,而這個保質期”只有12年。

家有大齡孩子的父母會知道,孩子過了12歲,有了自己獨立出行的能力,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就象我的侄女,在11歲以前,叫她一起去看電影,吃比薩,總是興高彩烈地跟著我們一起去逛街,吃東西。

到了今年,剛滿12歲的她,春節的時候叫她一起去看電影,人家淡定的說:“我已經和同學去看過了。等下,我和同學去圖書館。”對於大人們的邀請,已經完全不在意了。

所以啊,好好享受陪伴孩子的過程。一旦錯過了,就來不及了。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五個層次?(父母必讀)

第三、思考教育的目標

相信很多家長,對於教育孩子的目標根本就沒有清晰的認識,也沒有長遠的規劃。到底是發掘孩子的天賦?還是讓孩子從眾隨大流,去擠應試教育的獨木橋?

硬逼著孩子學自己不擅長,不感興趣的興趣班,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教育孩子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如果一個父母 ,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 ,著眼於孩子的興趣特長,腳踏實地、按著孩子成長的節奏,規劃好每一個可行的小目標,最終一定能夠和孩子一起實現既定的家庭教育大目標。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五個層次?(父母必讀)

第四、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

而套用一句最流行的話來說:就是育兒先育己。只有父母實現了自我的提升和完善,把我們的人生經驗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傳遞給孩子,才能夠讓孩子少走彎路,教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在我的朋友圈裡,有一位全職媽媽 ,她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至自生下了孩子之後,她從不放棄自己的學習和提升,在帶孩子的成長之餘,不僅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生,獲得了碩士學位。在完成自己孩子的教育同時 ,最後,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優秀高校老師。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五個層次?(父母必讀)

第五、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每個孩子知識能力、情商智商、興趣愛好有差別,每個孩子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

記得網絡上有一位媽媽 ,說自己家四年級的兒子對於學習一點都不感興趣,上小學之後,語文數學從來沒有得過80分以上。但是孩子非常的熱愛廚藝,10歲的孩子每天放學後,都能夠照著食譜做出一桌豐盛的菜來慰勞工作了一天的父母 。另外,看食譜做的比薩、蛋糕等西式糕點還有模有樣。這位媽媽發愁兒子的成績以後怎麼辦?

實際上,這位媽媽多慮了。不管這位孩子以後學習成績怎麼樣,到少,利用自己廚藝的一技之長,就能夠自立於社會,能夠自謀生路了。

著名的國學大師南懷謹曾說過:“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中來的,是從做人做事上去體會的。這個不只是在書本上念,隨時隨地的生活都是我們的書本,都是我們的教育。“

同理,對於這位孩子而言,在生活中,他能夠用自己的特長做飯給父母吃,能夠從菜譜中學習到中西菜式的做法,這其實也是人生的學問。這其實,就是在生活中給予孩子教育啊。

每個孩子的起點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的發展也是不一樣的,對不同的孩子,要做到因材施教,讓他在父母的陪伴下,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想,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最高層次!

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點個贊。

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歡迎收藏轉發,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源媽親子營”;ID:【ymshq99】。和您一起探討更多的育兒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