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你做我媽媽好不好?這個孩子居然主動要換親媽,為啥?

不完美媽媽 服裝 戀愛 遊戲育兒 2019-05-31

被女兒嫌棄的媽媽

今天同事悠一筆鼻涕一把淚的控訴了自己的女兒,說女兒想換媽了,自己的心都碎了,自己每天辛苦的賺錢,給她報最好的英語班,舞蹈班,請最貴的鋼琴一對一名師教學,到頭來被嫌棄,要求被退貨。自己每天累死累活還不是為了女兒享受好一些的物質生活,還不想孩子不用走自己以前走過的路,到頭來居然是這樣的結果,崩潰。

我一邊安慰情緒崩潰的同事,一般問到底是什麼原因,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為何要換媽。原來是週末的時候同事因為要加班沒陪孩子,爸爸去英語輔導班接孩子放學,然後下課之後女兒就和同班的小朋友去旁邊的公園玩了一會兒,然後同學的媽媽就和孩子一起玩了一會兒捉迷藏,最後給孩子送了大大的擁抱,然後分開的時候,女兒拉著同學媽媽的手一臉虔誠的問:“阿姨,你可以做的媽媽嗎?”

瞬間周遭空氣冷卻,同學的媽媽尷尬的望著爸爸問:”她媽媽對她不好嗎?“爸爸趕緊解釋:”不是的,只是媽媽平時的工作比較忙,陪伴孩子的時候比較少而已。“趕緊帶著女兒飛快的離開了”大型車禍現場“。

等媽媽晚上加班回來後,爸爸把這件事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同事,就引發了媽媽情緒的失控。

阿姨,你做我媽媽好不好?這個孩子居然主動要換親媽,為啥?

孩子換媽背後的原因是缺愛

聽完同事痛述家史之後,我總結了一句,其實孩子不是嫌棄你,只是缺愛了。

”缺愛?"同事憤憤不停的說,家裡哪一件衣服不是我給她買的,輔導班的哪一門的課程費不是我給她教的,平時要什麼給什麼,怎麼就缺愛了呢,還要把我換掉,真是養了一隻白眼狼。

你缺少了和孩子的互動,缺少了高質量的陪伴,物質再多也代替不了愛哦”。我提醒到。

“哦,這麼嚴重,就是因為這個。”同事不解的問道。

”當然了,回去你試試看,多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做做遊戲,不要天天逼著寫作業,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孩子肯定就不會說那樣的話了。“

情緒消散了,病因找到了,就看看如何開藥方醫治了。

阿姨,你做我媽媽好不好?這個孩子居然主動要換親媽,為啥?

缺愛:
缺愛,漢語詞彙,一般指缺少關愛的孩子的一種心情表現形式,著調於淒涼寂寞的非樂觀主義 。缺愛的孩子性格往往和普通孩子不一樣,思想也成熟的早一點,但是較容易走極端。

缺愛孩子幾種表現:

1、小大人型

這種孩子比較敏感,小大人類型,很會看爸爸媽媽的臉色,在父母面前卻沒有一點撒嬌的心情,他們和父母規規矩矩,看上去聽話懂事,實際上在他們心裡,和父母隔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小區裡有一個叫莉莉的女孩,總是很乖巧的和大家打招呼,然後和母親總是客客氣氣的,說話之前總是不忘說一句:我媽說了。
比如別人給她糖吃,她會說:我媽說了,別人的東西不能要,不然媽媽會生氣的。
有的小朋友邀請她去家裡玩,她會說:我媽說了不經過大人的同意不能去別人家玩,那是不禮貌的行為,媽媽不喜歡不禮貌的小孩。

孩子之所以不愛跟父母撒嬌,凡事對父母畢恭畢敬的,不要以為他們懂事,而是因為他們內心的不安,他們怕失去父母,怕惹父母生氣,所以他們壓抑了自己內心關於孩子的那點兒小依戀,不撒嬌,不搗亂,做父母的乖寶寶。他們從小給自己貼上了就有這樣的標籤:聽話、省事、懂事、成熟。

2、粘人精型

這類孩子的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如同牛皮糖一樣黏在父母的身邊,父母去哪裡他就去哪裡,有些嚴重的甚至連父母去衛生間,他們都要再門外站崗。

有時我們也經常再小區裡會看到很多孩子,玩著玩著就走到爸爸媽媽身邊來,要媽媽抱抱或者過來蹭蹭媽媽,膩歪了一會兒後又屁顛屁顛跑去玩了。然後玩一會兒又跑過來看看媽媽還再不再。

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精神學臨床教授阿蘭•斯格爾解釋說:
1~2歲是孩子出現黏人行為的最明顯階段,他們把媽媽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當有安全需求時,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

如果小時候正常的依戀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上小學上初中之後還是這樣粘人的話,就是缺愛了,他們需要不斷的確認,通過肢體的接觸,通過語言的確認,確認父母是愛自己的,不會把自己丟棄。就如同不少的情侶再戀愛的關係裡面反覆問一句話”你愛不愛我?“其實這是重複小時候的依戀遊戲,這類孩子從小給自己貼上了就有這樣的標籤:膽小、怕事、依戀、扮弱。

3、小惡魔型

阿姨,你做我媽媽好不好?這個孩子居然主動要換親媽,為啥?

小學裡面總是會有幾個讓老師傷腦筋的孩子,他們調皮、叛逆不愛學習,喜歡在校園裡做小霸王,喜歡打架等等,其實這類孩子最大的矛盾不是自己,而是想通過這樣行為引起父母的注意,看父母親會不會注意他、心疼他和懂得他,看看父母會不會以抱抱他、親親他的親密行動來安慰他的心。這類孩子從小給自己貼上了就有這樣的標籤:試探、強硬、少言、暴力。

以前班上有一個小男孩,浩浩從開始第一堂課就不斷的嘗試各種方式挑釁老師,後來終於成功的把任課老師激怒了要請家長。然後孩子興高采烈的說,你請吧,我都半年沒有見到我爸了。
後來這位新的任課和其他的老師瞭解他家的情況,父母離婚,離婚的時候浩浩判給了爸爸,然後爸爸再婚和新媽媽生了一個女兒,爸爸工作很忙,經常出差,新媽媽要照顧小妹妹,沒有時間,現在跟著年邁的爺爺生活,半年也見不到父親的。母親也是遠走他鄉離婚之後沒有探望過這個可憐的孩子。
其實孩子在學校的各種行為都是為了讓惹惱老師,通過老師的力量找他爸,然後和爸爸有見面的機會,哪怕爸爸罵他打對他來說也是好的。

父母應如何給孩子蓄滿愛之杯

1、物質永遠不能代替愛

衣服、玩具、平板電腦……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孩子的禮物越來越豐富。不少專家擔心,家長在衝動消費的驅使下容易走入“物質代替關愛”的誤區。一些父母平時工作忙,捨得花錢給孩子買東西,卻不捨得拿出時間和孩子一同玩耍。

孩不喜歡只能提供食物、金錢的機械父母,父母也只做提款機,他需要關心他、愛護他、理解他的父母。所以,為人父母者,請你們不要再吝嗇自己對孩子的關愛了,也許僅僅是你們舉手投足間的關愛、呵護,這些影響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2、高效陪伴享受愛的流淌時光

很多的家長會質疑,自己怎麼沒有陪伴孩子了,週末會帶她去遊樂場玩,但這種培玩是你買張票讓孩子去遊樂場裡面自己玩,自己坐到遊樂場外邊玩手機,這種沒有互動的陪伴缺少一些誠意。

天天陪伴孩子寫作業,可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還是再翻朋友圈,還一遍一遍的催促孩子快點寫。這種偽裝的身在心不在的陪伴孩子是抗拒的。

什麼是高效的陪伴的,投入時間,投入感情和孩子互動,聽懂孩子的語言,和孩子同頻產生深度的鏈接,這種陪伴孩子舉手表示歡迎。加入孩子的世界,你才會感受到這份流淌的愛。

阿姨,你做我媽媽好不好?這個孩子居然主動要換親媽,為啥?

3、關鍵時期關鍵幫助

李躍兒老師在《關鍵時期關鍵幫助》這本書提到一個精神胚胎的概念,人的肉體胚胎在子宮裡面裡面發育好,但精神胚胎需要在體外6年的時間才可以發育成熟,這個期間有不少個關鍵期,需要作為家長的在孩子的關鍵期的時候給予關鍵的幫助,協助孩子度過這段精神胚胎的成長期,等孩子的精神世界建構完成之後,孩子就可以獨立的成長了。

孩子的成長不可逆,請花一點兒時間,花一點兒心思給他們吧,你僅僅改變的一小步,孩子人生則會前進一大步!

阿姨,你做我媽媽好不好?這個孩子居然主動要換親媽,為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