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音樂 舞蹈 英語 家長會了麼 2019-09-16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三十年前,幼兒園放學後大家的告別語都是:“去我家玩/我們一起去xxxx玩”。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以後都說:“我要去學xxx,拜拜。”

所以你看現在的很多孩子,只上半天幼兒園,剩下半天去參加各類興趣班。

這年頭,家裡沒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江湖。家長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別人孩子都學,你怎麼不讓你家孩子也進步?

孩子不上個興趣班,好像都跟其他人有溝通障礙:我學xx,我也在學xx!我週末還要去xxx,我也上過xxx課!所以上興趣班這件事,在孩子中間也已經變成一種社交話題。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三十年前,幼兒園放學後大家的告別語都是:“去我家玩/我們一起去xxxx玩”。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以後都說:“我要去學xxx,拜拜。”

所以你看現在的很多孩子,只上半天幼兒園,剩下半天去參加各類興趣班。

這年頭,家裡沒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江湖。家長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別人孩子都學,你怎麼不讓你家孩子也進步?

孩子不上個興趣班,好像都跟其他人有溝通障礙:我學xx,我也在學xx!我週末還要去xxx,我也上過xxx課!所以上興趣班這件事,在孩子中間也已經變成一種社交話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有些孩子試聽一次課就想讓家長交錢報名,必須承認這些孩子是真心對某個項目感興趣。

這是一種看上去比較理想的狀態:一方面是孩子有意願主動參與興趣班課程,那麼大概率的,孩子可以從興趣班收穫知識和樂趣。

如果再能加上家長積極適時的引導和堅持接送的決心,這樣的興趣班成效都會不錯,家長開心,孩子受益,雙贏。

但為什麼這樣雙贏的局面在現實中並不常見呢?

孩子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就真的支持和堅持嗎?未必。

比如遇上某些極端情況,女孩喜歡足球,男孩喜歡舞蹈,這種在傳統觀念看來有點錯位的選擇,有幾個家長能發自內心的支持孩子?

當然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會預先給興趣班的項目做一個三六九等的區分,比如音樂類興趣班,吉他就不如鋼琴來得高端。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家長的一廂情願。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三十年前,幼兒園放學後大家的告別語都是:“去我家玩/我們一起去xxxx玩”。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以後都說:“我要去學xxx,拜拜。”

所以你看現在的很多孩子,只上半天幼兒園,剩下半天去參加各類興趣班。

這年頭,家裡沒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江湖。家長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別人孩子都學,你怎麼不讓你家孩子也進步?

孩子不上個興趣班,好像都跟其他人有溝通障礙:我學xx,我也在學xx!我週末還要去xxx,我也上過xxx課!所以上興趣班這件事,在孩子中間也已經變成一種社交話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有些孩子試聽一次課就想讓家長交錢報名,必須承認這些孩子是真心對某個項目感興趣。

這是一種看上去比較理想的狀態:一方面是孩子有意願主動參與興趣班課程,那麼大概率的,孩子可以從興趣班收穫知識和樂趣。

如果再能加上家長積極適時的引導和堅持接送的決心,這樣的興趣班成效都會不錯,家長開心,孩子受益,雙贏。

但為什麼這樣雙贏的局面在現實中並不常見呢?

孩子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就真的支持和堅持嗎?未必。

比如遇上某些極端情況,女孩喜歡足球,男孩喜歡舞蹈,這種在傳統觀念看來有點錯位的選擇,有幾個家長能發自內心的支持孩子?

當然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會預先給興趣班的項目做一個三六九等的區分,比如音樂類興趣班,吉他就不如鋼琴來得高端。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家長的一廂情願。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家長想讓孩子學的,孩子不一定感興趣;孩子真正感興趣的課外班,家長不一定支持。

那麼送孩子去學了“最合適的(家長認為的)”興趣班,是因為能給孩子在課下當陪練嗎?

並不是。最核心的理由只有一個:家長想偷閒。不承認嗎?您可想好了再回答。

很多父母覺得在家陪孩子玩實在太累,哪怕報個班“寄存”孩子一小時,暫得片刻寧靜,那也是划算的“買賣”,俗稱花錢買清淨。

還有很多家長的思路非常簡單直接:出去上個興趣班總比在家瞎玩強,多少能學點什麼東西吧!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三十年前,幼兒園放學後大家的告別語都是:“去我家玩/我們一起去xxxx玩”。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以後都說:“我要去學xxx,拜拜。”

所以你看現在的很多孩子,只上半天幼兒園,剩下半天去參加各類興趣班。

這年頭,家裡沒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江湖。家長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別人孩子都學,你怎麼不讓你家孩子也進步?

孩子不上個興趣班,好像都跟其他人有溝通障礙:我學xx,我也在學xx!我週末還要去xxx,我也上過xxx課!所以上興趣班這件事,在孩子中間也已經變成一種社交話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有些孩子試聽一次課就想讓家長交錢報名,必須承認這些孩子是真心對某個項目感興趣。

這是一種看上去比較理想的狀態:一方面是孩子有意願主動參與興趣班課程,那麼大概率的,孩子可以從興趣班收穫知識和樂趣。

如果再能加上家長積極適時的引導和堅持接送的決心,這樣的興趣班成效都會不錯,家長開心,孩子受益,雙贏。

但為什麼這樣雙贏的局面在現實中並不常見呢?

孩子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就真的支持和堅持嗎?未必。

比如遇上某些極端情況,女孩喜歡足球,男孩喜歡舞蹈,這種在傳統觀念看來有點錯位的選擇,有幾個家長能發自內心的支持孩子?

當然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會預先給興趣班的項目做一個三六九等的區分,比如音樂類興趣班,吉他就不如鋼琴來得高端。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家長的一廂情願。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家長想讓孩子學的,孩子不一定感興趣;孩子真正感興趣的課外班,家長不一定支持。

那麼送孩子去學了“最合適的(家長認為的)”興趣班,是因為能給孩子在課下當陪練嗎?

並不是。最核心的理由只有一個:家長想偷閒。不承認嗎?您可想好了再回答。

很多父母覺得在家陪孩子玩實在太累,哪怕報個班“寄存”孩子一小時,暫得片刻寧靜,那也是划算的“買賣”,俗稱花錢買清淨。

還有很多家長的思路非常簡單直接:出去上個興趣班總比在家瞎玩強,多少能學點什麼東西吧!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之下,家長的“一廂情願”就會變本加厲:已知,孩子去上興趣班=能學到一點東西,則,孩子去上好幾個興趣班=能學到很多東西。

如此一來,什麼孩子自己的興趣,就完全被拋諸腦後了,一切要按照大人的邏輯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

家長從孩子幼兒階段起就報名各類全腦開發、右腦開發、左腦開發,諸如此類的智力培訓班,生怕自己孩子智力落後,錯過最佳啟智機會。

亦或者是給孩子報名英語啟蒙、數理啟蒙、邏輯思維啟蒙,不管課上學什麼,也不管孩子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反正大家都學,自家孩子也必須學!不能落後!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三十年前,幼兒園放學後大家的告別語都是:“去我家玩/我們一起去xxxx玩”。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以後都說:“我要去學xxx,拜拜。”

所以你看現在的很多孩子,只上半天幼兒園,剩下半天去參加各類興趣班。

這年頭,家裡沒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江湖。家長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別人孩子都學,你怎麼不讓你家孩子也進步?

孩子不上個興趣班,好像都跟其他人有溝通障礙:我學xx,我也在學xx!我週末還要去xxx,我也上過xxx課!所以上興趣班這件事,在孩子中間也已經變成一種社交話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有些孩子試聽一次課就想讓家長交錢報名,必須承認這些孩子是真心對某個項目感興趣。

這是一種看上去比較理想的狀態:一方面是孩子有意願主動參與興趣班課程,那麼大概率的,孩子可以從興趣班收穫知識和樂趣。

如果再能加上家長積極適時的引導和堅持接送的決心,這樣的興趣班成效都會不錯,家長開心,孩子受益,雙贏。

但為什麼這樣雙贏的局面在現實中並不常見呢?

孩子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就真的支持和堅持嗎?未必。

比如遇上某些極端情況,女孩喜歡足球,男孩喜歡舞蹈,這種在傳統觀念看來有點錯位的選擇,有幾個家長能發自內心的支持孩子?

當然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會預先給興趣班的項目做一個三六九等的區分,比如音樂類興趣班,吉他就不如鋼琴來得高端。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家長的一廂情願。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家長想讓孩子學的,孩子不一定感興趣;孩子真正感興趣的課外班,家長不一定支持。

那麼送孩子去學了“最合適的(家長認為的)”興趣班,是因為能給孩子在課下當陪練嗎?

並不是。最核心的理由只有一個:家長想偷閒。不承認嗎?您可想好了再回答。

很多父母覺得在家陪孩子玩實在太累,哪怕報個班“寄存”孩子一小時,暫得片刻寧靜,那也是划算的“買賣”,俗稱花錢買清淨。

還有很多家長的思路非常簡單直接:出去上個興趣班總比在家瞎玩強,多少能學點什麼東西吧!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之下,家長的“一廂情願”就會變本加厲:已知,孩子去上興趣班=能學到一點東西,則,孩子去上好幾個興趣班=能學到很多東西。

如此一來,什麼孩子自己的興趣,就完全被拋諸腦後了,一切要按照大人的邏輯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

家長從孩子幼兒階段起就報名各類全腦開發、右腦開發、左腦開發,諸如此類的智力培訓班,生怕自己孩子智力落後,錯過最佳啟智機會。

亦或者是給孩子報名英語啟蒙、數理啟蒙、邏輯思維啟蒙,不管課上學什麼,也不管孩子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反正大家都學,自家孩子也必須學!不能落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如果是本著以上兩種初衷給孩子報興趣班,那麼孩子極可能是被爹媽半強迫半哄騙而來,因為根本不感興趣而出現上課走神、注意力渙散的情況,要是上的興趣班太多,精力也容易跟不上。

這樣報興趣班是從源頭上就錯了,家長可能最大的收穫是花錢買到了片刻清閒,但這個錢是不是花得太貴了?

興趣班目標三大派

快樂就好 vs 成效第一 vs 邏輯混亂

關於報名興趣班的目的,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近些年十分流行的快樂教育:給孩子減負、不要學習壓力,只要輕鬆愉快的童年。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三十年前,幼兒園放學後大家的告別語都是:“去我家玩/我們一起去xxxx玩”。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以後都說:“我要去學xxx,拜拜。”

所以你看現在的很多孩子,只上半天幼兒園,剩下半天去參加各類興趣班。

這年頭,家裡沒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江湖。家長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別人孩子都學,你怎麼不讓你家孩子也進步?

孩子不上個興趣班,好像都跟其他人有溝通障礙:我學xx,我也在學xx!我週末還要去xxx,我也上過xxx課!所以上興趣班這件事,在孩子中間也已經變成一種社交話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有些孩子試聽一次課就想讓家長交錢報名,必須承認這些孩子是真心對某個項目感興趣。

這是一種看上去比較理想的狀態:一方面是孩子有意願主動參與興趣班課程,那麼大概率的,孩子可以從興趣班收穫知識和樂趣。

如果再能加上家長積極適時的引導和堅持接送的決心,這樣的興趣班成效都會不錯,家長開心,孩子受益,雙贏。

但為什麼這樣雙贏的局面在現實中並不常見呢?

孩子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就真的支持和堅持嗎?未必。

比如遇上某些極端情況,女孩喜歡足球,男孩喜歡舞蹈,這種在傳統觀念看來有點錯位的選擇,有幾個家長能發自內心的支持孩子?

當然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會預先給興趣班的項目做一個三六九等的區分,比如音樂類興趣班,吉他就不如鋼琴來得高端。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家長的一廂情願。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家長想讓孩子學的,孩子不一定感興趣;孩子真正感興趣的課外班,家長不一定支持。

那麼送孩子去學了“最合適的(家長認為的)”興趣班,是因為能給孩子在課下當陪練嗎?

並不是。最核心的理由只有一個:家長想偷閒。不承認嗎?您可想好了再回答。

很多父母覺得在家陪孩子玩實在太累,哪怕報個班“寄存”孩子一小時,暫得片刻寧靜,那也是划算的“買賣”,俗稱花錢買清淨。

還有很多家長的思路非常簡單直接:出去上個興趣班總比在家瞎玩強,多少能學點什麼東西吧!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之下,家長的“一廂情願”就會變本加厲:已知,孩子去上興趣班=能學到一點東西,則,孩子去上好幾個興趣班=能學到很多東西。

如此一來,什麼孩子自己的興趣,就完全被拋諸腦後了,一切要按照大人的邏輯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

家長從孩子幼兒階段起就報名各類全腦開發、右腦開發、左腦開發,諸如此類的智力培訓班,生怕自己孩子智力落後,錯過最佳啟智機會。

亦或者是給孩子報名英語啟蒙、數理啟蒙、邏輯思維啟蒙,不管課上學什麼,也不管孩子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反正大家都學,自家孩子也必須學!不能落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如果是本著以上兩種初衷給孩子報興趣班,那麼孩子極可能是被爹媽半強迫半哄騙而來,因為根本不感興趣而出現上課走神、注意力渙散的情況,要是上的興趣班太多,精力也容易跟不上。

這樣報興趣班是從源頭上就錯了,家長可能最大的收穫是花錢買到了片刻清閒,但這個錢是不是花得太貴了?

興趣班目標三大派

快樂就好 vs 成效第一 vs 邏輯混亂

關於報名興趣班的目的,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近些年十分流行的快樂教育:給孩子減負、不要學習壓力,只要輕鬆愉快的童年。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種理念看來,任何讓孩子在童年感到辛苦的教育都是糟粕。至於興趣班,並不能算是學習,那就更不用對孩子制定計劃和提出要求。

持這種理念的家長,一般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拓展興趣愛好的廣度,不求深度——只要去嘗試過接觸過,有所瞭解即可。

所以這種形態是比較輕鬆的:喜歡了就去,不喜歡了就退班;今天想去就去,明天累了就歇,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必付出太多時間和辛勞。

與“快樂教育”相對的,是對孩子有成績要求的父母,他們要求在一定時間內達到某個特定目標,或者學出成績。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三十年前,幼兒園放學後大家的告別語都是:“去我家玩/我們一起去xxxx玩”。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以後都說:“我要去學xxx,拜拜。”

所以你看現在的很多孩子,只上半天幼兒園,剩下半天去參加各類興趣班。

這年頭,家裡沒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江湖。家長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別人孩子都學,你怎麼不讓你家孩子也進步?

孩子不上個興趣班,好像都跟其他人有溝通障礙:我學xx,我也在學xx!我週末還要去xxx,我也上過xxx課!所以上興趣班這件事,在孩子中間也已經變成一種社交話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有些孩子試聽一次課就想讓家長交錢報名,必須承認這些孩子是真心對某個項目感興趣。

這是一種看上去比較理想的狀態:一方面是孩子有意願主動參與興趣班課程,那麼大概率的,孩子可以從興趣班收穫知識和樂趣。

如果再能加上家長積極適時的引導和堅持接送的決心,這樣的興趣班成效都會不錯,家長開心,孩子受益,雙贏。

但為什麼這樣雙贏的局面在現實中並不常見呢?

孩子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就真的支持和堅持嗎?未必。

比如遇上某些極端情況,女孩喜歡足球,男孩喜歡舞蹈,這種在傳統觀念看來有點錯位的選擇,有幾個家長能發自內心的支持孩子?

當然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會預先給興趣班的項目做一個三六九等的區分,比如音樂類興趣班,吉他就不如鋼琴來得高端。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家長的一廂情願。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家長想讓孩子學的,孩子不一定感興趣;孩子真正感興趣的課外班,家長不一定支持。

那麼送孩子去學了“最合適的(家長認為的)”興趣班,是因為能給孩子在課下當陪練嗎?

並不是。最核心的理由只有一個:家長想偷閒。不承認嗎?您可想好了再回答。

很多父母覺得在家陪孩子玩實在太累,哪怕報個班“寄存”孩子一小時,暫得片刻寧靜,那也是划算的“買賣”,俗稱花錢買清淨。

還有很多家長的思路非常簡單直接:出去上個興趣班總比在家瞎玩強,多少能學點什麼東西吧!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之下,家長的“一廂情願”就會變本加厲:已知,孩子去上興趣班=能學到一點東西,則,孩子去上好幾個興趣班=能學到很多東西。

如此一來,什麼孩子自己的興趣,就完全被拋諸腦後了,一切要按照大人的邏輯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

家長從孩子幼兒階段起就報名各類全腦開發、右腦開發、左腦開發,諸如此類的智力培訓班,生怕自己孩子智力落後,錯過最佳啟智機會。

亦或者是給孩子報名英語啟蒙、數理啟蒙、邏輯思維啟蒙,不管課上學什麼,也不管孩子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反正大家都學,自家孩子也必須學!不能落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如果是本著以上兩種初衷給孩子報興趣班,那麼孩子極可能是被爹媽半強迫半哄騙而來,因為根本不感興趣而出現上課走神、注意力渙散的情況,要是上的興趣班太多,精力也容易跟不上。

這樣報興趣班是從源頭上就錯了,家長可能最大的收穫是花錢買到了片刻清閒,但這個錢是不是花得太貴了?

興趣班目標三大派

快樂就好 vs 成效第一 vs 邏輯混亂

關於報名興趣班的目的,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近些年十分流行的快樂教育:給孩子減負、不要學習壓力,只要輕鬆愉快的童年。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種理念看來,任何讓孩子在童年感到辛苦的教育都是糟粕。至於興趣班,並不能算是學習,那就更不用對孩子制定計劃和提出要求。

持這種理念的家長,一般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拓展興趣愛好的廣度,不求深度——只要去嘗試過接觸過,有所瞭解即可。

所以這種形態是比較輕鬆的:喜歡了就去,不喜歡了就退班;今天想去就去,明天累了就歇,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必付出太多時間和辛勞。

與“快樂教育”相對的,是對孩子有成績要求的父母,他們要求在一定時間內達到某個特定目標,或者學出成績。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這類父母認為,興趣班一定要有所收穫,不能以打發時間和簡單接觸為目標。他們對孩子高要求的同時,也用同樣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給予孩子全方位的支持:幫助孩子制定計劃、督促孩子完成興趣班老師的相應任務、風雨無阻按時接送孩子上下課。

以上兩種思路,其實不分對錯,完全是個人選擇和個人意願。

願意以快樂教育為目標的父母,應該接受孩子收穫快樂但不一定取得顯著成績的事實;那些求結果和成績的家長,自然會盡心盡力配合孩子學好興趣班,從真正學得一項技能的角度說,第二種也理應得到的比第一種更多。

最怕的是第三種!這類家長往往邏輯混亂,自己的心態和目標完全不匹配!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三十年前,幼兒園放學後大家的告別語都是:“去我家玩/我們一起去xxxx玩”。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以後都說:“我要去學xxx,拜拜。”

所以你看現在的很多孩子,只上半天幼兒園,剩下半天去參加各類興趣班。

這年頭,家裡沒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江湖。家長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別人孩子都學,你怎麼不讓你家孩子也進步?

孩子不上個興趣班,好像都跟其他人有溝通障礙:我學xx,我也在學xx!我週末還要去xxx,我也上過xxx課!所以上興趣班這件事,在孩子中間也已經變成一種社交話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有些孩子試聽一次課就想讓家長交錢報名,必須承認這些孩子是真心對某個項目感興趣。

這是一種看上去比較理想的狀態:一方面是孩子有意願主動參與興趣班課程,那麼大概率的,孩子可以從興趣班收穫知識和樂趣。

如果再能加上家長積極適時的引導和堅持接送的決心,這樣的興趣班成效都會不錯,家長開心,孩子受益,雙贏。

但為什麼這樣雙贏的局面在現實中並不常見呢?

孩子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就真的支持和堅持嗎?未必。

比如遇上某些極端情況,女孩喜歡足球,男孩喜歡舞蹈,這種在傳統觀念看來有點錯位的選擇,有幾個家長能發自內心的支持孩子?

當然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會預先給興趣班的項目做一個三六九等的區分,比如音樂類興趣班,吉他就不如鋼琴來得高端。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家長的一廂情願。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家長想讓孩子學的,孩子不一定感興趣;孩子真正感興趣的課外班,家長不一定支持。

那麼送孩子去學了“最合適的(家長認為的)”興趣班,是因為能給孩子在課下當陪練嗎?

並不是。最核心的理由只有一個:家長想偷閒。不承認嗎?您可想好了再回答。

很多父母覺得在家陪孩子玩實在太累,哪怕報個班“寄存”孩子一小時,暫得片刻寧靜,那也是划算的“買賣”,俗稱花錢買清淨。

還有很多家長的思路非常簡單直接:出去上個興趣班總比在家瞎玩強,多少能學點什麼東西吧!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之下,家長的“一廂情願”就會變本加厲:已知,孩子去上興趣班=能學到一點東西,則,孩子去上好幾個興趣班=能學到很多東西。

如此一來,什麼孩子自己的興趣,就完全被拋諸腦後了,一切要按照大人的邏輯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

家長從孩子幼兒階段起就報名各類全腦開發、右腦開發、左腦開發,諸如此類的智力培訓班,生怕自己孩子智力落後,錯過最佳啟智機會。

亦或者是給孩子報名英語啟蒙、數理啟蒙、邏輯思維啟蒙,不管課上學什麼,也不管孩子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反正大家都學,自家孩子也必須學!不能落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如果是本著以上兩種初衷給孩子報興趣班,那麼孩子極可能是被爹媽半強迫半哄騙而來,因為根本不感興趣而出現上課走神、注意力渙散的情況,要是上的興趣班太多,精力也容易跟不上。

這樣報興趣班是從源頭上就錯了,家長可能最大的收穫是花錢買到了片刻清閒,但這個錢是不是花得太貴了?

興趣班目標三大派

快樂就好 vs 成效第一 vs 邏輯混亂

關於報名興趣班的目的,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近些年十分流行的快樂教育:給孩子減負、不要學習壓力,只要輕鬆愉快的童年。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種理念看來,任何讓孩子在童年感到辛苦的教育都是糟粕。至於興趣班,並不能算是學習,那就更不用對孩子制定計劃和提出要求。

持這種理念的家長,一般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拓展興趣愛好的廣度,不求深度——只要去嘗試過接觸過,有所瞭解即可。

所以這種形態是比較輕鬆的:喜歡了就去,不喜歡了就退班;今天想去就去,明天累了就歇,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必付出太多時間和辛勞。

與“快樂教育”相對的,是對孩子有成績要求的父母,他們要求在一定時間內達到某個特定目標,或者學出成績。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這類父母認為,興趣班一定要有所收穫,不能以打發時間和簡單接觸為目標。他們對孩子高要求的同時,也用同樣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給予孩子全方位的支持:幫助孩子制定計劃、督促孩子完成興趣班老師的相應任務、風雨無阻按時接送孩子上下課。

以上兩種思路,其實不分對錯,完全是個人選擇和個人意願。

願意以快樂教育為目標的父母,應該接受孩子收穫快樂但不一定取得顯著成績的事實;那些求結果和成績的家長,自然會盡心盡力配合孩子學好興趣班,從真正學得一項技能的角度說,第二種也理應得到的比第一種更多。

最怕的是第三種!這類家長往往邏輯混亂,自己的心態和目標完全不匹配!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這類家長嘴上說著快樂教育,或者本著“花錢買清淨”的想法,其實內心不能接受“只快樂不努力學習”的結果,眼看著興趣班學期結束,孩子好像什麼都沒學到,就開始數落孩子:

“從牙縫裡省錢給你報班,你怎麼不好好學?!

你看xx都能堅持,你怎麼就不行?

你看xx都得獎勵,你都幹嘛了?

別人都能拿全勤獎,你怎麼就不行?

我就納了悶兒了,你都學了些什麼啊?”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三十年前,幼兒園放學後大家的告別語都是:“去我家玩/我們一起去xxxx玩”。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以後都說:“我要去學xxx,拜拜。”

所以你看現在的很多孩子,只上半天幼兒園,剩下半天去參加各類興趣班。

這年頭,家裡沒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江湖。家長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別人孩子都學,你怎麼不讓你家孩子也進步?

孩子不上個興趣班,好像都跟其他人有溝通障礙:我學xx,我也在學xx!我週末還要去xxx,我也上過xxx課!所以上興趣班這件事,在孩子中間也已經變成一種社交話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有些孩子試聽一次課就想讓家長交錢報名,必須承認這些孩子是真心對某個項目感興趣。

這是一種看上去比較理想的狀態:一方面是孩子有意願主動參與興趣班課程,那麼大概率的,孩子可以從興趣班收穫知識和樂趣。

如果再能加上家長積極適時的引導和堅持接送的決心,這樣的興趣班成效都會不錯,家長開心,孩子受益,雙贏。

但為什麼這樣雙贏的局面在現實中並不常見呢?

孩子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就真的支持和堅持嗎?未必。

比如遇上某些極端情況,女孩喜歡足球,男孩喜歡舞蹈,這種在傳統觀念看來有點錯位的選擇,有幾個家長能發自內心的支持孩子?

當然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會預先給興趣班的項目做一個三六九等的區分,比如音樂類興趣班,吉他就不如鋼琴來得高端。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家長的一廂情願。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家長想讓孩子學的,孩子不一定感興趣;孩子真正感興趣的課外班,家長不一定支持。

那麼送孩子去學了“最合適的(家長認為的)”興趣班,是因為能給孩子在課下當陪練嗎?

並不是。最核心的理由只有一個:家長想偷閒。不承認嗎?您可想好了再回答。

很多父母覺得在家陪孩子玩實在太累,哪怕報個班“寄存”孩子一小時,暫得片刻寧靜,那也是划算的“買賣”,俗稱花錢買清淨。

還有很多家長的思路非常簡單直接:出去上個興趣班總比在家瞎玩強,多少能學點什麼東西吧!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之下,家長的“一廂情願”就會變本加厲:已知,孩子去上興趣班=能學到一點東西,則,孩子去上好幾個興趣班=能學到很多東西。

如此一來,什麼孩子自己的興趣,就完全被拋諸腦後了,一切要按照大人的邏輯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

家長從孩子幼兒階段起就報名各類全腦開發、右腦開發、左腦開發,諸如此類的智力培訓班,生怕自己孩子智力落後,錯過最佳啟智機會。

亦或者是給孩子報名英語啟蒙、數理啟蒙、邏輯思維啟蒙,不管課上學什麼,也不管孩子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反正大家都學,自家孩子也必須學!不能落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如果是本著以上兩種初衷給孩子報興趣班,那麼孩子極可能是被爹媽半強迫半哄騙而來,因為根本不感興趣而出現上課走神、注意力渙散的情況,要是上的興趣班太多,精力也容易跟不上。

這樣報興趣班是從源頭上就錯了,家長可能最大的收穫是花錢買到了片刻清閒,但這個錢是不是花得太貴了?

興趣班目標三大派

快樂就好 vs 成效第一 vs 邏輯混亂

關於報名興趣班的目的,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近些年十分流行的快樂教育:給孩子減負、不要學習壓力,只要輕鬆愉快的童年。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種理念看來,任何讓孩子在童年感到辛苦的教育都是糟粕。至於興趣班,並不能算是學習,那就更不用對孩子制定計劃和提出要求。

持這種理念的家長,一般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拓展興趣愛好的廣度,不求深度——只要去嘗試過接觸過,有所瞭解即可。

所以這種形態是比較輕鬆的:喜歡了就去,不喜歡了就退班;今天想去就去,明天累了就歇,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必付出太多時間和辛勞。

與“快樂教育”相對的,是對孩子有成績要求的父母,他們要求在一定時間內達到某個特定目標,或者學出成績。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這類父母認為,興趣班一定要有所收穫,不能以打發時間和簡單接觸為目標。他們對孩子高要求的同時,也用同樣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給予孩子全方位的支持:幫助孩子制定計劃、督促孩子完成興趣班老師的相應任務、風雨無阻按時接送孩子上下課。

以上兩種思路,其實不分對錯,完全是個人選擇和個人意願。

願意以快樂教育為目標的父母,應該接受孩子收穫快樂但不一定取得顯著成績的事實;那些求結果和成績的家長,自然會盡心盡力配合孩子學好興趣班,從真正學得一項技能的角度說,第二種也理應得到的比第一種更多。

最怕的是第三種!這類家長往往邏輯混亂,自己的心態和目標完全不匹配!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這類家長嘴上說著快樂教育,或者本著“花錢買清淨”的想法,其實內心不能接受“只快樂不努力學習”的結果,眼看著興趣班學期結束,孩子好像什麼都沒學到,就開始數落孩子:

“從牙縫裡省錢給你報班,你怎麼不好好學?!

你看xx都能堅持,你怎麼就不行?

你看xx都得獎勵,你都幹嘛了?

別人都能拿全勤獎,你怎麼就不行?

我就納了悶兒了,你都學了些什麼啊?”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這個矛盾在前面已經解釋過了,您的孩子如果只是奔著快樂去的,那自然也就不會經歷學習過程中的挫敗感,既然選擇不走吃苦這條路了,又憑什麼介意他學到了什麼呢?

而有一部分家長是另一種典型:他們想要孩子學出實際成績,但除了給錢報班,其餘都不想管。

對於孩子的學習內容、進度不聞不問,鮮少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完成課後練習或者相關作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三天兩頭帶著孩子請假,連基本的課時都無法保障。

如果家長是這樣的做派,卻還要求孩子拿出好成效,也是有些天方夜譚。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現在的家長們普遍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一邊怨聲載道吐槽興趣班費用昂貴,一邊拼命賺錢轉身就砸錢給各種興趣班。各位家長朋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個處境。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真金白銀砸給興趣班,大家主要圖的是什麼?

孩子上興趣班究竟是打發時間,還是能學到真本事?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還是要學出一點成績?

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的興趣班,卻沒什麼效果?

……

這些都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們都想過麼?

興趣班兩大初衷:

孩子感興趣 VS 家長一廂情願

家長積極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究竟是孩子真的感興趣,還是家長想偷懶,找個地方託管孩子圖個清閒?(這裡討論的是興趣班,不是提升學科成績的補習班)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三十年前,幼兒園放學後大家的告別語都是:“去我家玩/我們一起去xxxx玩”。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以後都說:“我要去學xxx,拜拜。”

所以你看現在的很多孩子,只上半天幼兒園,剩下半天去參加各類興趣班。

這年頭,家裡沒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江湖。家長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別人孩子都學,你怎麼不讓你家孩子也進步?

孩子不上個興趣班,好像都跟其他人有溝通障礙:我學xx,我也在學xx!我週末還要去xxx,我也上過xxx課!所以上興趣班這件事,在孩子中間也已經變成一種社交話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有些孩子試聽一次課就想讓家長交錢報名,必須承認這些孩子是真心對某個項目感興趣。

這是一種看上去比較理想的狀態:一方面是孩子有意願主動參與興趣班課程,那麼大概率的,孩子可以從興趣班收穫知識和樂趣。

如果再能加上家長積極適時的引導和堅持接送的決心,這樣的興趣班成效都會不錯,家長開心,孩子受益,雙贏。

但為什麼這樣雙贏的局面在現實中並不常見呢?

孩子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就真的支持和堅持嗎?未必。

比如遇上某些極端情況,女孩喜歡足球,男孩喜歡舞蹈,這種在傳統觀念看來有點錯位的選擇,有幾個家長能發自內心的支持孩子?

當然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會預先給興趣班的項目做一個三六九等的區分,比如音樂類興趣班,吉他就不如鋼琴來得高端。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家長的一廂情願。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家長想讓孩子學的,孩子不一定感興趣;孩子真正感興趣的課外班,家長不一定支持。

那麼送孩子去學了“最合適的(家長認為的)”興趣班,是因為能給孩子在課下當陪練嗎?

並不是。最核心的理由只有一個:家長想偷閒。不承認嗎?您可想好了再回答。

很多父母覺得在家陪孩子玩實在太累,哪怕報個班“寄存”孩子一小時,暫得片刻寧靜,那也是划算的“買賣”,俗稱花錢買清淨。

還有很多家長的思路非常簡單直接:出去上個興趣班總比在家瞎玩強,多少能學點什麼東西吧!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之下,家長的“一廂情願”就會變本加厲:已知,孩子去上興趣班=能學到一點東西,則,孩子去上好幾個興趣班=能學到很多東西。

如此一來,什麼孩子自己的興趣,就完全被拋諸腦後了,一切要按照大人的邏輯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

家長從孩子幼兒階段起就報名各類全腦開發、右腦開發、左腦開發,諸如此類的智力培訓班,生怕自己孩子智力落後,錯過最佳啟智機會。

亦或者是給孩子報名英語啟蒙、數理啟蒙、邏輯思維啟蒙,不管課上學什麼,也不管孩子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反正大家都學,自家孩子也必須學!不能落後!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如果是本著以上兩種初衷給孩子報興趣班,那麼孩子極可能是被爹媽半強迫半哄騙而來,因為根本不感興趣而出現上課走神、注意力渙散的情況,要是上的興趣班太多,精力也容易跟不上。

這樣報興趣班是從源頭上就錯了,家長可能最大的收穫是花錢買到了片刻清閒,但這個錢是不是花得太貴了?

興趣班目標三大派

快樂就好 vs 成效第一 vs 邏輯混亂

關於報名興趣班的目的,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近些年十分流行的快樂教育:給孩子減負、不要學習壓力,只要輕鬆愉快的童年。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在這種理念看來,任何讓孩子在童年感到辛苦的教育都是糟粕。至於興趣班,並不能算是學習,那就更不用對孩子制定計劃和提出要求。

持這種理念的家長,一般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拓展興趣愛好的廣度,不求深度——只要去嘗試過接觸過,有所瞭解即可。

所以這種形態是比較輕鬆的:喜歡了就去,不喜歡了就退班;今天想去就去,明天累了就歇,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必付出太多時間和辛勞。

與“快樂教育”相對的,是對孩子有成績要求的父母,他們要求在一定時間內達到某個特定目標,或者學出成績。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這類父母認為,興趣班一定要有所收穫,不能以打發時間和簡單接觸為目標。他們對孩子高要求的同時,也用同樣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給予孩子全方位的支持:幫助孩子制定計劃、督促孩子完成興趣班老師的相應任務、風雨無阻按時接送孩子上下課。

以上兩種思路,其實不分對錯,完全是個人選擇和個人意願。

願意以快樂教育為目標的父母,應該接受孩子收穫快樂但不一定取得顯著成績的事實;那些求結果和成績的家長,自然會盡心盡力配合孩子學好興趣班,從真正學得一項技能的角度說,第二種也理應得到的比第一種更多。

最怕的是第三種!這類家長往往邏輯混亂,自己的心態和目標完全不匹配!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這類家長嘴上說著快樂教育,或者本著“花錢買清淨”的想法,其實內心不能接受“只快樂不努力學習”的結果,眼看著興趣班學期結束,孩子好像什麼都沒學到,就開始數落孩子:

“從牙縫裡省錢給你報班,你怎麼不好好學?!

你看xx都能堅持,你怎麼就不行?

你看xx都得獎勵,你都幹嘛了?

別人都能拿全勤獎,你怎麼就不行?

我就納了悶兒了,你都學了些什麼啊?”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這個矛盾在前面已經解釋過了,您的孩子如果只是奔著快樂去的,那自然也就不會經歷學習過程中的挫敗感,既然選擇不走吃苦這條路了,又憑什麼介意他學到了什麼呢?

而有一部分家長是另一種典型:他們想要孩子學出實際成績,但除了給錢報班,其餘都不想管。

對於孩子的學習內容、進度不聞不問,鮮少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完成課後練習或者相關作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三天兩頭帶著孩子請假,連基本的課時都無法保障。

如果家長是這樣的做派,卻還要求孩子拿出好成效,也是有些天方夜譚。

所有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的家長,其實都有一個暗戳戳的想法,哈哈

這類型的家長,大概在孩子上小學之後,也會是班主任頭疼的對象。如果說上小學之後,老師對孩子的管教作用日益凸顯,那麼在學前的年齡,教育孩子的絕大部分任務仍然在家長身上,興趣班不承擔這份責任。

永遠不要指望把錢交給興趣班就可以高枕無憂,孩子學什麼有什麼。

家長沒有目標和要求,也就不要苛責孩子的懶散和不專心;尤其是那些邏輯混亂的甩鍋大俠們,別把鍋扔給孩子,畢竟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明明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真正動機是忙裡偷閒,卻被包裝成“都是為你好”的華麗藉口,你以為孩子不知道呢?

【粉絲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賦究竟是什麼,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在對話框輸入“測試”,答案就在那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