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不完美媽媽 文章 噗噗記 2019-09-13
"

父母都期待孩子有安全感,因為安全感不僅僅對孩子的幼年時期的行為有影響,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會影響孩子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後期的社交性;父母和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在婚戀關係中的親密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在成為父母以後,與下一代依戀關係的建立......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父母都會很有壓力或者恐懼。不過人的一生,安全感的建立都是在發展的,想想自己,成年以後,是不是也仍然在努力建立發展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儘自己做大的努力就好了,畢竟每個人的現實是不一樣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對孩子的迴應方式及時的、一致的與重複的迴應方式,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點擊這裡:孩子要陪著才敢去做,他是沒有安全感嗎?什麼樣的孩子有安全感?

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三種與孩子互動,或者回應孩子的方式,這三種方式,都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或者說影響和孩子建立深度聯結,影響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形成。


"

父母都期待孩子有安全感,因為安全感不僅僅對孩子的幼年時期的行為有影響,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會影響孩子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後期的社交性;父母和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在婚戀關係中的親密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在成為父母以後,與下一代依戀關係的建立......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父母都會很有壓力或者恐懼。不過人的一生,安全感的建立都是在發展的,想想自己,成年以後,是不是也仍然在努力建立發展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儘自己做大的努力就好了,畢竟每個人的現實是不一樣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對孩子的迴應方式及時的、一致的與重複的迴應方式,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點擊這裡:孩子要陪著才敢去做,他是沒有安全感嗎?什麼樣的孩子有安全感?

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三種與孩子互動,或者回應孩子的方式,這三種方式,都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或者說影響和孩子建立深度聯結,影響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形成。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退縮遠離的互動模式

這種互動模式是指,養育者不經常看孩子、不經常撫摸孩子、也不會經常對孩子說話,對孩子不太熱情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推著嬰兒車,然後大人在一旁聊天,孩子就在嬰兒車裡躺著。這在嬰兒期表現地最明顯,是因為嬰兒還沒有更多能力去吸引大人的注意力,除了哭鬧。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這種互動模式。

像會走路以後的學步兒,或者更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通過“闖禍”來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力,雖然是負向關注。但養育者包括父母,此時跟孩子的互動,是被動地反應而不是主動去和孩子聊天、撫摸、微笑、看等。

長輩看孩子,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可能不太注意這些方面。但是我也見過很多長輩看孩子,會微笑著和孩子互動,給孩子介紹看到的東西是什麼等等。也不能一概而論。

但如果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動方式是這種的話,有一種原因,可能是,父母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這樣被對待。所以,不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也是一開始我們講到的,父母今天與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日後婚戀關係和親子關係中,依戀關係的建立。


"

父母都期待孩子有安全感,因為安全感不僅僅對孩子的幼年時期的行為有影響,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會影響孩子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後期的社交性;父母和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在婚戀關係中的親密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在成為父母以後,與下一代依戀關係的建立......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父母都會很有壓力或者恐懼。不過人的一生,安全感的建立都是在發展的,想想自己,成年以後,是不是也仍然在努力建立發展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儘自己做大的努力就好了,畢竟每個人的現實是不一樣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對孩子的迴應方式及時的、一致的與重複的迴應方式,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點擊這裡:孩子要陪著才敢去做,他是沒有安全感嗎?什麼樣的孩子有安全感?

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三種與孩子互動,或者回應孩子的方式,這三種方式,都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或者說影響和孩子建立深度聯結,影響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形成。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退縮遠離的互動模式

這種互動模式是指,養育者不經常看孩子、不經常撫摸孩子、也不會經常對孩子說話,對孩子不太熱情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推著嬰兒車,然後大人在一旁聊天,孩子就在嬰兒車裡躺著。這在嬰兒期表現地最明顯,是因為嬰兒還沒有更多能力去吸引大人的注意力,除了哭鬧。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這種互動模式。

像會走路以後的學步兒,或者更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通過“闖禍”來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力,雖然是負向關注。但養育者包括父母,此時跟孩子的互動,是被動地反應而不是主動去和孩子聊天、撫摸、微笑、看等。

長輩看孩子,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可能不太注意這些方面。但是我也見過很多長輩看孩子,會微笑著和孩子互動,給孩子介紹看到的東西是什麼等等。也不能一概而論。

但如果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動方式是這種的話,有一種原因,可能是,父母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這樣被對待。所以,不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也是一開始我們講到的,父母今天與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日後婚戀關係和親子關係中,依戀關係的建立。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我之前在噗噗被打的那篇文章裡寫到,打了噗噗一巴掌的小寶寶的媽媽,就是一直呆呆地站著。無論孩子有什麼行為,幾乎都不和她互動。點擊這裡:打人問題┃我家孩子突然被扇了一巴掌,我做了這些步驟來疏導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小寶寶那麼小,就朝著別人臉上打。因為這種負向行為比較嚴重,一般都可以引起對方家長和她媽媽的注意。

因為她如果推一下其他寶寶,那可能對方家長會簡單說一句,“不可以推啊”。這事情就會過去。但是朝人臉上打一巴掌,十有八九,對方家長都會非常在意。鬧起來的動靜比較大。不能說一定是這個原因,因為還要看她生活環境中的其他因素,但是起碼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原因。

我想要媽媽的注意,哪怕是負向注意。


"

父母都期待孩子有安全感,因為安全感不僅僅對孩子的幼年時期的行為有影響,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會影響孩子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後期的社交性;父母和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在婚戀關係中的親密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在成為父母以後,與下一代依戀關係的建立......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父母都會很有壓力或者恐懼。不過人的一生,安全感的建立都是在發展的,想想自己,成年以後,是不是也仍然在努力建立發展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儘自己做大的努力就好了,畢竟每個人的現實是不一樣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對孩子的迴應方式及時的、一致的與重複的迴應方式,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點擊這裡:孩子要陪著才敢去做,他是沒有安全感嗎?什麼樣的孩子有安全感?

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三種與孩子互動,或者回應孩子的方式,這三種方式,都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或者說影響和孩子建立深度聯結,影響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形成。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退縮遠離的互動模式

這種互動模式是指,養育者不經常看孩子、不經常撫摸孩子、也不會經常對孩子說話,對孩子不太熱情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推著嬰兒車,然後大人在一旁聊天,孩子就在嬰兒車裡躺著。這在嬰兒期表現地最明顯,是因為嬰兒還沒有更多能力去吸引大人的注意力,除了哭鬧。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這種互動模式。

像會走路以後的學步兒,或者更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通過“闖禍”來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力,雖然是負向關注。但養育者包括父母,此時跟孩子的互動,是被動地反應而不是主動去和孩子聊天、撫摸、微笑、看等。

長輩看孩子,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可能不太注意這些方面。但是我也見過很多長輩看孩子,會微笑著和孩子互動,給孩子介紹看到的東西是什麼等等。也不能一概而論。

但如果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動方式是這種的話,有一種原因,可能是,父母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這樣被對待。所以,不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也是一開始我們講到的,父母今天與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日後婚戀關係和親子關係中,依戀關係的建立。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我之前在噗噗被打的那篇文章裡寫到,打了噗噗一巴掌的小寶寶的媽媽,就是一直呆呆地站著。無論孩子有什麼行為,幾乎都不和她互動。點擊這裡:打人問題┃我家孩子突然被扇了一巴掌,我做了這些步驟來疏導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小寶寶那麼小,就朝著別人臉上打。因為這種負向行為比較嚴重,一般都可以引起對方家長和她媽媽的注意。

因為她如果推一下其他寶寶,那可能對方家長會簡單說一句,“不可以推啊”。這事情就會過去。但是朝人臉上打一巴掌,十有八九,對方家長都會非常在意。鬧起來的動靜比較大。不能說一定是這個原因,因為還要看她生活環境中的其他因素,但是起碼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原因。

我想要媽媽的注意,哪怕是負向注意。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過分捲入的互動模式

跟上一種方式相反,另外一種會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方式,是過分捲入,常常打擾和過分刺激孩子,尤其是嬰兒

有的家長就很“熱情”,“寶寶,你幹什麼呢?別做了,快來看這個。”“這個好,這個好。你喜不喜歡?”不斷打斷孩子,不斷指揮孩子做他認為孩子該做的事情。

可能會有疑問,家長熱情不好嗎?很多新手父母,都會過分熱情。噗噗爸爸在噗噗小時候就會,明明孩子已經要睡了,非要和孩子互動,做遊戲。這種就屬於過度刺激。但不是說這樣做一次,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的聯結。而是常常過度刺激,或者育兒風格就是過度捲入式。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爸爸,有一些媽媽也會,常常不斷給孩子製造不必要的刺激。當然,也有其他人。

為什麼過分捲入,或者過度刺激和打擾孩子不好,其實,我在以前的文章裡寫過,點擊這裡:想和孩子玩孩子不搭理,不想陪孩子老纏著,陪玩要點你值得擁有! 干預┃該什麼時候介入孩子的活動,才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本質上來看,是當孩子沒有互動的意願,或者說互動的內容或者方式,不是此刻孩子需要的

無論是冷漠退縮不理睬的互動方式,還是過度捲入給予孩子過度刺激的方式,本質來講,都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求,特別是嬰兒。在孩子需要互動的時候,沒有去互動;或者不考慮孩子的需求,強制性地互動或者過分製造刺激。

過分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和刺激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種後果,可能是會讓孩子更迴避或者退縮。有一種現象就是,爸爸媽媽特別能說會道,但是孩子看起來很沉默。其實就是因為父母的過度刺激和打擾,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

父母都期待孩子有安全感,因為安全感不僅僅對孩子的幼年時期的行為有影響,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會影響孩子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後期的社交性;父母和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在婚戀關係中的親密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在成為父母以後,與下一代依戀關係的建立......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父母都會很有壓力或者恐懼。不過人的一生,安全感的建立都是在發展的,想想自己,成年以後,是不是也仍然在努力建立發展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儘自己做大的努力就好了,畢竟每個人的現實是不一樣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對孩子的迴應方式及時的、一致的與重複的迴應方式,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點擊這裡:孩子要陪著才敢去做,他是沒有安全感嗎?什麼樣的孩子有安全感?

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三種與孩子互動,或者回應孩子的方式,這三種方式,都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或者說影響和孩子建立深度聯結,影響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形成。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退縮遠離的互動模式

這種互動模式是指,養育者不經常看孩子、不經常撫摸孩子、也不會經常對孩子說話,對孩子不太熱情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推著嬰兒車,然後大人在一旁聊天,孩子就在嬰兒車裡躺著。這在嬰兒期表現地最明顯,是因為嬰兒還沒有更多能力去吸引大人的注意力,除了哭鬧。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這種互動模式。

像會走路以後的學步兒,或者更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通過“闖禍”來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力,雖然是負向關注。但養育者包括父母,此時跟孩子的互動,是被動地反應而不是主動去和孩子聊天、撫摸、微笑、看等。

長輩看孩子,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可能不太注意這些方面。但是我也見過很多長輩看孩子,會微笑著和孩子互動,給孩子介紹看到的東西是什麼等等。也不能一概而論。

但如果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動方式是這種的話,有一種原因,可能是,父母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這樣被對待。所以,不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也是一開始我們講到的,父母今天與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日後婚戀關係和親子關係中,依戀關係的建立。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我之前在噗噗被打的那篇文章裡寫到,打了噗噗一巴掌的小寶寶的媽媽,就是一直呆呆地站著。無論孩子有什麼行為,幾乎都不和她互動。點擊這裡:打人問題┃我家孩子突然被扇了一巴掌,我做了這些步驟來疏導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小寶寶那麼小,就朝著別人臉上打。因為這種負向行為比較嚴重,一般都可以引起對方家長和她媽媽的注意。

因為她如果推一下其他寶寶,那可能對方家長會簡單說一句,“不可以推啊”。這事情就會過去。但是朝人臉上打一巴掌,十有八九,對方家長都會非常在意。鬧起來的動靜比較大。不能說一定是這個原因,因為還要看她生活環境中的其他因素,但是起碼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原因。

我想要媽媽的注意,哪怕是負向注意。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過分捲入的互動模式

跟上一種方式相反,另外一種會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方式,是過分捲入,常常打擾和過分刺激孩子,尤其是嬰兒

有的家長就很“熱情”,“寶寶,你幹什麼呢?別做了,快來看這個。”“這個好,這個好。你喜不喜歡?”不斷打斷孩子,不斷指揮孩子做他認為孩子該做的事情。

可能會有疑問,家長熱情不好嗎?很多新手父母,都會過分熱情。噗噗爸爸在噗噗小時候就會,明明孩子已經要睡了,非要和孩子互動,做遊戲。這種就屬於過度刺激。但不是說這樣做一次,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的聯結。而是常常過度刺激,或者育兒風格就是過度捲入式。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爸爸,有一些媽媽也會,常常不斷給孩子製造不必要的刺激。當然,也有其他人。

為什麼過分捲入,或者過度刺激和打擾孩子不好,其實,我在以前的文章裡寫過,點擊這裡:想和孩子玩孩子不搭理,不想陪孩子老纏著,陪玩要點你值得擁有! 干預┃該什麼時候介入孩子的活動,才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本質上來看,是當孩子沒有互動的意願,或者說互動的內容或者方式,不是此刻孩子需要的

無論是冷漠退縮不理睬的互動方式,還是過度捲入給予孩子過度刺激的方式,本質來講,都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求,特別是嬰兒。在孩子需要互動的時候,沒有去互動;或者不考慮孩子的需求,強制性地互動或者過分製造刺激。

過分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和刺激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種後果,可能是會讓孩子更迴避或者退縮。有一種現象就是,爸爸媽媽特別能說會道,但是孩子看起來很沉默。其實就是因為父母的過度刺激和打擾,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過度刺激或者過分捲入的很形象的一種特徵就是,爸爸媽媽自己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指揮來指揮去,孩子在旁邊沉默不語。這樣一講,是不是大家身邊可能都有這樣的例子。

當然還有一種情形是,父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指揮來指揮去,孩子卻是讓往東去卻偏偏往西。孩子的反應的差別,是和他們的個性相關的。

過分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把自己的個人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甚至有打壓孩子的意味存在。而且一般過度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父母,可能潛意識裡還有一種自己比孩子強得多的想法。

甚至有的這種互動模式的父母(不是所有),可能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孩子太笨了,或者太沒用了等等。因為處處看不上孩子的行動,所以會過度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活動。如果是這種,可能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

父母都期待孩子有安全感,因為安全感不僅僅對孩子的幼年時期的行為有影響,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會影響孩子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後期的社交性;父母和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在婚戀關係中的親密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在成為父母以後,與下一代依戀關係的建立......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父母都會很有壓力或者恐懼。不過人的一生,安全感的建立都是在發展的,想想自己,成年以後,是不是也仍然在努力建立發展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儘自己做大的努力就好了,畢竟每個人的現實是不一樣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對孩子的迴應方式及時的、一致的與重複的迴應方式,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點擊這裡:孩子要陪著才敢去做,他是沒有安全感嗎?什麼樣的孩子有安全感?

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三種與孩子互動,或者回應孩子的方式,這三種方式,都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或者說影響和孩子建立深度聯結,影響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形成。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退縮遠離的互動模式

這種互動模式是指,養育者不經常看孩子、不經常撫摸孩子、也不會經常對孩子說話,對孩子不太熱情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推著嬰兒車,然後大人在一旁聊天,孩子就在嬰兒車裡躺著。這在嬰兒期表現地最明顯,是因為嬰兒還沒有更多能力去吸引大人的注意力,除了哭鬧。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這種互動模式。

像會走路以後的學步兒,或者更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通過“闖禍”來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力,雖然是負向關注。但養育者包括父母,此時跟孩子的互動,是被動地反應而不是主動去和孩子聊天、撫摸、微笑、看等。

長輩看孩子,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可能不太注意這些方面。但是我也見過很多長輩看孩子,會微笑著和孩子互動,給孩子介紹看到的東西是什麼等等。也不能一概而論。

但如果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動方式是這種的話,有一種原因,可能是,父母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這樣被對待。所以,不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也是一開始我們講到的,父母今天與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日後婚戀關係和親子關係中,依戀關係的建立。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我之前在噗噗被打的那篇文章裡寫到,打了噗噗一巴掌的小寶寶的媽媽,就是一直呆呆地站著。無論孩子有什麼行為,幾乎都不和她互動。點擊這裡:打人問題┃我家孩子突然被扇了一巴掌,我做了這些步驟來疏導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小寶寶那麼小,就朝著別人臉上打。因為這種負向行為比較嚴重,一般都可以引起對方家長和她媽媽的注意。

因為她如果推一下其他寶寶,那可能對方家長會簡單說一句,“不可以推啊”。這事情就會過去。但是朝人臉上打一巴掌,十有八九,對方家長都會非常在意。鬧起來的動靜比較大。不能說一定是這個原因,因為還要看她生活環境中的其他因素,但是起碼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原因。

我想要媽媽的注意,哪怕是負向注意。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過分捲入的互動模式

跟上一種方式相反,另外一種會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方式,是過分捲入,常常打擾和過分刺激孩子,尤其是嬰兒

有的家長就很“熱情”,“寶寶,你幹什麼呢?別做了,快來看這個。”“這個好,這個好。你喜不喜歡?”不斷打斷孩子,不斷指揮孩子做他認為孩子該做的事情。

可能會有疑問,家長熱情不好嗎?很多新手父母,都會過分熱情。噗噗爸爸在噗噗小時候就會,明明孩子已經要睡了,非要和孩子互動,做遊戲。這種就屬於過度刺激。但不是說這樣做一次,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的聯結。而是常常過度刺激,或者育兒風格就是過度捲入式。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爸爸,有一些媽媽也會,常常不斷給孩子製造不必要的刺激。當然,也有其他人。

為什麼過分捲入,或者過度刺激和打擾孩子不好,其實,我在以前的文章裡寫過,點擊這裡:想和孩子玩孩子不搭理,不想陪孩子老纏著,陪玩要點你值得擁有! 干預┃該什麼時候介入孩子的活動,才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本質上來看,是當孩子沒有互動的意願,或者說互動的內容或者方式,不是此刻孩子需要的

無論是冷漠退縮不理睬的互動方式,還是過度捲入給予孩子過度刺激的方式,本質來講,都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求,特別是嬰兒。在孩子需要互動的時候,沒有去互動;或者不考慮孩子的需求,強制性地互動或者過分製造刺激。

過分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和刺激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種後果,可能是會讓孩子更迴避或者退縮。有一種現象就是,爸爸媽媽特別能說會道,但是孩子看起來很沉默。其實就是因為父母的過度刺激和打擾,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過度刺激或者過分捲入的很形象的一種特徵就是,爸爸媽媽自己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指揮來指揮去,孩子在旁邊沉默不語。這樣一講,是不是大家身邊可能都有這樣的例子。

當然還有一種情形是,父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指揮來指揮去,孩子卻是讓往東去卻偏偏往西。孩子的反應的差別,是和他們的個性相關的。

過分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把自己的個人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甚至有打壓孩子的意味存在。而且一般過度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父母,可能潛意識裡還有一種自己比孩子強得多的想法。

甚至有的這種互動模式的父母(不是所有),可能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孩子太笨了,或者太沒用了等等。因為處處看不上孩子的行動,所以會過度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活動。如果是這種,可能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互動模式,還有一種更普遍的互動方式,就是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反應過度和憤怒。

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反應過度和憤怒

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反應過度和憤怒,應該是大多數父母都會出現的情況,也是父母們日常都在學習想要改進的情況。其實,父母現在在學習的各種做父母的方式方法,本質來講,都是在改進自己面對孩子的不被期待的行為時的反應方式。

這裡並不是說一次對孩子這樣,親子關係就被破壞了。包括前面的兩種。而是說,常常經常總是這樣做,會影響親子關係的聯結。

如果父母仔細留意,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都會反應過度和憤怒。比方,孩子天冷的時候,一腳踩進水坑;孩子不如意的時候,可能會尖叫或者摔東西打滾;父母忙著做一件事,孩子卻想做另一件事等等。

面對不被期待的行為,很多時候,父母都會反應過度,或者生氣憤怒。同時,也會在生氣憤怒過度反應後後悔,因為自己也會意識到,對和孩子之間關係的破壞。

這裡麵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是不是孩子真的有錯?還是隻是父母自己的標準,自己的一廂情願?另一方面才是反應過度。也就是說,很多情況是孩子的做法可能並沒有錯,其實不是父母想要的,父母可能也會反應過度做出過激行為。


"

父母都期待孩子有安全感,因為安全感不僅僅對孩子的幼年時期的行為有影響,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會影響孩子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後期的社交性;父母和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在婚戀關係中的親密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在成為父母以後,與下一代依戀關係的建立......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父母都會很有壓力或者恐懼。不過人的一生,安全感的建立都是在發展的,想想自己,成年以後,是不是也仍然在努力建立發展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儘自己做大的努力就好了,畢竟每個人的現實是不一樣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對孩子的迴應方式及時的、一致的與重複的迴應方式,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點擊這裡:孩子要陪著才敢去做,他是沒有安全感嗎?什麼樣的孩子有安全感?

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三種與孩子互動,或者回應孩子的方式,這三種方式,都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或者說影響和孩子建立深度聯結,影響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形成。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退縮遠離的互動模式

這種互動模式是指,養育者不經常看孩子、不經常撫摸孩子、也不會經常對孩子說話,對孩子不太熱情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推著嬰兒車,然後大人在一旁聊天,孩子就在嬰兒車裡躺著。這在嬰兒期表現地最明顯,是因為嬰兒還沒有更多能力去吸引大人的注意力,除了哭鬧。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這種互動模式。

像會走路以後的學步兒,或者更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通過“闖禍”來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力,雖然是負向關注。但養育者包括父母,此時跟孩子的互動,是被動地反應而不是主動去和孩子聊天、撫摸、微笑、看等。

長輩看孩子,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可能不太注意這些方面。但是我也見過很多長輩看孩子,會微笑著和孩子互動,給孩子介紹看到的東西是什麼等等。也不能一概而論。

但如果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動方式是這種的話,有一種原因,可能是,父母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這樣被對待。所以,不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也是一開始我們講到的,父母今天與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日後婚戀關係和親子關係中,依戀關係的建立。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我之前在噗噗被打的那篇文章裡寫到,打了噗噗一巴掌的小寶寶的媽媽,就是一直呆呆地站著。無論孩子有什麼行為,幾乎都不和她互動。點擊這裡:打人問題┃我家孩子突然被扇了一巴掌,我做了這些步驟來疏導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小寶寶那麼小,就朝著別人臉上打。因為這種負向行為比較嚴重,一般都可以引起對方家長和她媽媽的注意。

因為她如果推一下其他寶寶,那可能對方家長會簡單說一句,“不可以推啊”。這事情就會過去。但是朝人臉上打一巴掌,十有八九,對方家長都會非常在意。鬧起來的動靜比較大。不能說一定是這個原因,因為還要看她生活環境中的其他因素,但是起碼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原因。

我想要媽媽的注意,哪怕是負向注意。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過分捲入的互動模式

跟上一種方式相反,另外一種會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方式,是過分捲入,常常打擾和過分刺激孩子,尤其是嬰兒

有的家長就很“熱情”,“寶寶,你幹什麼呢?別做了,快來看這個。”“這個好,這個好。你喜不喜歡?”不斷打斷孩子,不斷指揮孩子做他認為孩子該做的事情。

可能會有疑問,家長熱情不好嗎?很多新手父母,都會過分熱情。噗噗爸爸在噗噗小時候就會,明明孩子已經要睡了,非要和孩子互動,做遊戲。這種就屬於過度刺激。但不是說這樣做一次,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的聯結。而是常常過度刺激,或者育兒風格就是過度捲入式。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爸爸,有一些媽媽也會,常常不斷給孩子製造不必要的刺激。當然,也有其他人。

為什麼過分捲入,或者過度刺激和打擾孩子不好,其實,我在以前的文章裡寫過,點擊這裡:想和孩子玩孩子不搭理,不想陪孩子老纏著,陪玩要點你值得擁有! 干預┃該什麼時候介入孩子的活動,才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本質上來看,是當孩子沒有互動的意願,或者說互動的內容或者方式,不是此刻孩子需要的

無論是冷漠退縮不理睬的互動方式,還是過度捲入給予孩子過度刺激的方式,本質來講,都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求,特別是嬰兒。在孩子需要互動的時候,沒有去互動;或者不考慮孩子的需求,強制性地互動或者過分製造刺激。

過分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和刺激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種後果,可能是會讓孩子更迴避或者退縮。有一種現象就是,爸爸媽媽特別能說會道,但是孩子看起來很沉默。其實就是因為父母的過度刺激和打擾,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過度刺激或者過分捲入的很形象的一種特徵就是,爸爸媽媽自己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指揮來指揮去,孩子在旁邊沉默不語。這樣一講,是不是大家身邊可能都有這樣的例子。

當然還有一種情形是,父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指揮來指揮去,孩子卻是讓往東去卻偏偏往西。孩子的反應的差別,是和他們的個性相關的。

過分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把自己的個人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甚至有打壓孩子的意味存在。而且一般過度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父母,可能潛意識裡還有一種自己比孩子強得多的想法。

甚至有的這種互動模式的父母(不是所有),可能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孩子太笨了,或者太沒用了等等。因為處處看不上孩子的行動,所以會過度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活動。如果是這種,可能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互動模式,還有一種更普遍的互動方式,就是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反應過度和憤怒。

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反應過度和憤怒

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反應過度和憤怒,應該是大多數父母都會出現的情況,也是父母們日常都在學習想要改進的情況。其實,父母現在在學習的各種做父母的方式方法,本質來講,都是在改進自己面對孩子的不被期待的行為時的反應方式。

這裡並不是說一次對孩子這樣,親子關係就被破壞了。包括前面的兩種。而是說,常常經常總是這樣做,會影響親子關係的聯結。

如果父母仔細留意,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都會反應過度和憤怒。比方,孩子天冷的時候,一腳踩進水坑;孩子不如意的時候,可能會尖叫或者摔東西打滾;父母忙著做一件事,孩子卻想做另一件事等等。

面對不被期待的行為,很多時候,父母都會反應過度,或者生氣憤怒。同時,也會在生氣憤怒過度反應後後悔,因為自己也會意識到,對和孩子之間關係的破壞。

這裡麵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是不是孩子真的有錯?還是隻是父母自己的標準,自己的一廂情願?另一方面才是反應過度。也就是說,很多情況是孩子的做法可能並沒有錯,其實不是父母想要的,父母可能也會反應過度做出過激行為。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即使孩子行為確實有待改進,為了更好的效果,還是冷靜處理比較好。很多時候,做不到,因為能夠時時刻刻永遠都保持心平氣和地父母畢竟是少數的,甚至可能存在性很低。

所以,做一個能夠理解孩子或者養育孩子方式良好的父母,不是一個不變的狀態,而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所有的父母應該都是在動態中和孩子互動,只是有的趨勢是越來越好;有的趨勢是一直都好;有的是本來挺好,後來卻有下降趨勢;有的趨勢是一直都不怎麼樣;有的趨勢是本來就不怎麼樣,居然還能越來越差。

不僅僅看現在的狀況,也要看趨勢。趨勢好,更重要。所以,你的趨勢是在變好嗎?


"

父母都期待孩子有安全感,因為安全感不僅僅對孩子的幼年時期的行為有影響,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會影響孩子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後期的社交性;父母和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在婚戀關係中的親密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在成為父母以後,與下一代依戀關係的建立......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父母都會很有壓力或者恐懼。不過人的一生,安全感的建立都是在發展的,想想自己,成年以後,是不是也仍然在努力建立發展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儘自己做大的努力就好了,畢竟每個人的現實是不一樣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對孩子的迴應方式及時的、一致的與重複的迴應方式,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點擊這裡:孩子要陪著才敢去做,他是沒有安全感嗎?什麼樣的孩子有安全感?

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三種與孩子互動,或者回應孩子的方式,這三種方式,都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或者說影響和孩子建立深度聯結,影響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形成。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退縮遠離的互動模式

這種互動模式是指,養育者不經常看孩子、不經常撫摸孩子、也不會經常對孩子說話,對孩子不太熱情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推著嬰兒車,然後大人在一旁聊天,孩子就在嬰兒車裡躺著。這在嬰兒期表現地最明顯,是因為嬰兒還沒有更多能力去吸引大人的注意力,除了哭鬧。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這種互動模式。

像會走路以後的學步兒,或者更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通過“闖禍”來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力,雖然是負向關注。但養育者包括父母,此時跟孩子的互動,是被動地反應而不是主動去和孩子聊天、撫摸、微笑、看等。

長輩看孩子,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可能不太注意這些方面。但是我也見過很多長輩看孩子,會微笑著和孩子互動,給孩子介紹看到的東西是什麼等等。也不能一概而論。

但如果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動方式是這種的話,有一種原因,可能是,父母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這樣被對待。所以,不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也是一開始我們講到的,父母今天與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會影響孩子日後婚戀關係和親子關係中,依戀關係的建立。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我之前在噗噗被打的那篇文章裡寫到,打了噗噗一巴掌的小寶寶的媽媽,就是一直呆呆地站著。無論孩子有什麼行為,幾乎都不和她互動。點擊這裡:打人問題┃我家孩子突然被扇了一巴掌,我做了這些步驟來疏導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小寶寶那麼小,就朝著別人臉上打。因為這種負向行為比較嚴重,一般都可以引起對方家長和她媽媽的注意。

因為她如果推一下其他寶寶,那可能對方家長會簡單說一句,“不可以推啊”。這事情就會過去。但是朝人臉上打一巴掌,十有八九,對方家長都會非常在意。鬧起來的動靜比較大。不能說一定是這個原因,因為還要看她生活環境中的其他因素,但是起碼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原因。

我想要媽媽的注意,哪怕是負向注意。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過分捲入的互動模式

跟上一種方式相反,另外一種會影響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方式,是過分捲入,常常打擾和過分刺激孩子,尤其是嬰兒

有的家長就很“熱情”,“寶寶,你幹什麼呢?別做了,快來看這個。”“這個好,這個好。你喜不喜歡?”不斷打斷孩子,不斷指揮孩子做他認為孩子該做的事情。

可能會有疑問,家長熱情不好嗎?很多新手父母,都會過分熱情。噗噗爸爸在噗噗小時候就會,明明孩子已經要睡了,非要和孩子互動,做遊戲。這種就屬於過度刺激。但不是說這樣做一次,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的聯結。而是常常過度刺激,或者育兒風格就是過度捲入式。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爸爸,有一些媽媽也會,常常不斷給孩子製造不必要的刺激。當然,也有其他人。

為什麼過分捲入,或者過度刺激和打擾孩子不好,其實,我在以前的文章裡寫過,點擊這裡:想和孩子玩孩子不搭理,不想陪孩子老纏著,陪玩要點你值得擁有! 干預┃該什麼時候介入孩子的活動,才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本質上來看,是當孩子沒有互動的意願,或者說互動的內容或者方式,不是此刻孩子需要的

無論是冷漠退縮不理睬的互動方式,還是過度捲入給予孩子過度刺激的方式,本質來講,都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求,特別是嬰兒。在孩子需要互動的時候,沒有去互動;或者不考慮孩子的需求,強制性地互動或者過分製造刺激。

過分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和刺激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種後果,可能是會讓孩子更迴避或者退縮。有一種現象就是,爸爸媽媽特別能說會道,但是孩子看起來很沉默。其實就是因為父母的過度刺激和打擾,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過度刺激或者過分捲入的很形象的一種特徵就是,爸爸媽媽自己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指揮來指揮去,孩子在旁邊沉默不語。這樣一講,是不是大家身邊可能都有這樣的例子。

當然還有一種情形是,父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指揮來指揮去,孩子卻是讓往東去卻偏偏往西。孩子的反應的差別,是和他們的個性相關的。

過分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把自己的個人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甚至有打壓孩子的意味存在。而且一般過度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父母,可能潛意識裡還有一種自己比孩子強得多的想法。

甚至有的這種互動模式的父母(不是所有),可能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孩子太笨了,或者太沒用了等等。因為處處看不上孩子的行動,所以會過度捲入或者過度打擾孩子的活動。如果是這種,可能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互動模式,還有一種更普遍的互動方式,就是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反應過度和憤怒。

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反應過度和憤怒

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反應過度和憤怒,應該是大多數父母都會出現的情況,也是父母們日常都在學習想要改進的情況。其實,父母現在在學習的各種做父母的方式方法,本質來講,都是在改進自己面對孩子的不被期待的行為時的反應方式。

這裡並不是說一次對孩子這樣,親子關係就被破壞了。包括前面的兩種。而是說,常常經常總是這樣做,會影響親子關係的聯結。

如果父母仔細留意,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都會反應過度和憤怒。比方,孩子天冷的時候,一腳踩進水坑;孩子不如意的時候,可能會尖叫或者摔東西打滾;父母忙著做一件事,孩子卻想做另一件事等等。

面對不被期待的行為,很多時候,父母都會反應過度,或者生氣憤怒。同時,也會在生氣憤怒過度反應後後悔,因為自己也會意識到,對和孩子之間關係的破壞。

這裡麵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孩子不被期待的行為,是不是孩子真的有錯?還是隻是父母自己的標準,自己的一廂情願?另一方面才是反應過度。也就是說,很多情況是孩子的做法可能並沒有錯,其實不是父母想要的,父母可能也會反應過度做出過激行為。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


即使孩子行為確實有待改進,為了更好的效果,還是冷靜處理比較好。很多時候,做不到,因為能夠時時刻刻永遠都保持心平氣和地父母畢竟是少數的,甚至可能存在性很低。

所以,做一個能夠理解孩子或者養育孩子方式良好的父母,不是一個不變的狀態,而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所有的父母應該都是在動態中和孩子互動,只是有的趨勢是越來越好;有的趨勢是一直都好;有的是本來挺好,後來卻有下降趨勢;有的趨勢是一直都不怎麼樣;有的趨勢是本來就不怎麼樣,居然還能越來越差。

不僅僅看現在的狀況,也要看趨勢。趨勢好,更重要。所以,你的趨勢是在變好嗎?


這三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圖片來自網絡;你的趨勢是什麼呢?


如果存在這三種互動方式,怎麼來解決或者來改進呢?

三種互動方式本質的解決方案

對這種和孩子互動方式的最終解決方案,其實都是一樣的,就是要去體會覺察自己這麼做的時候,到底在想什麼,或者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情緒和想法。這一點,我們之前也寫過,點擊這裡: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管理最根本是要自我覺察和處理原始情緒

因為任何行為肯定都是有原因的不去看到原因,只是想糾正自己的行為,很多時候都會反反覆覆。就像在之前的文章裡寫的,在衍生情緒周圍打轉,沒有能夠觸及到原始情緒。

大多數我們和孩子的互動,其實反應的都是我們自己的狀態。換句話說,和孩子互動不和諧的時候,其實反而是我們能夠更深層次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原始情緒的機會

所以,沒有好好和孩子互動的時候,去反省的時候,不妨都去思考:我為什麼這麼做;我當時想到了什麼;我有什麼感受;什麼樣的情況下,我更容易控制不住情緒;下次我可以怎麼做......

這些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用孩子的痛苦提醒的我們的成長機會

你有這三種互動模式嗎?你想到了什麼呢?

今天就醬!

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孩子要陪著才敢去做,他是沒有安全感嗎?什麼樣的孩子有安全感?

2.想和孩子玩孩子不搭理,不想陪孩子老纏著,陪玩要點你值得擁有!

3.干預┃該什麼時候介入孩子的活動,才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4.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管理最根本是要自我覺察和處理原始情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