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不聽話——孩子為何反應激烈?讀懂脾氣背後的“潛臺詞”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幼兒園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2019-04-10

小孩子一旦情緒崩潰、發起大脾氣來,確實很可怕。很多時候,弄得爸媽們也跟著崩潰。

雖然這時候的小孩子一點兒也不可愛,但誰敢保證自己小時候就沒哭過?沒打過滾?沒跟爸爸媽媽耍過混?

年幼的孩子,尚未發展出良好的應對技巧,每次發脾氣,幾乎都是由一件我們大人覺得“沒啥了不起”的事情造成的。比如:

沒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

還沒玩夠;

自己的媽媽抱了鄰居家的妹妹……

當孩子們3、4歲時,他們會變得更加自主,啥事都想自己來,這時候的“發脾氣”,更像是一場權力鬥爭——孩子們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需求和慾望 ,並希望別人遵守,否則……如圖:

發脾氣≠不聽話——孩子為何反應激烈?讀懂脾氣背後的“潛臺詞”

怎麼應對孩子的“大爆發”呢?下面有一些育兒專家以及達人爸媽們總結的方法:

一、預防——保證遊戲時間,並讓孩子獲得足夠關注

每天和孩子保持一定的遊戲時間,讓孩子有機會自主、帶頭選擇活動,並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

比如孩子做出了符合爸爸媽媽期待的、良好的行為,一定要及時指出並鼓勵。孩子在這方面獲得的關注越多,他就越有可能再次這樣做。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這種和父母共享的、積極關注的體驗,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會幫助孩子遇到不安的狀況時,更容易平靜下來。

同時,爸爸媽媽還可以給孩子做出處理壞情緒的榜樣。比如在自己發脾氣之後,對孩子說:

“對不起,媽媽剛才有點反應過度了”。

媽媽的道歉,正好讓孩子明白:有時候犯點錯也是可以的。不需要為了掩蓋錯誤、為了剛才發脾氣沒面子下不來臺,而延長哭鬧的時間。

發脾氣≠不聽話——孩子為何反應激烈?讀懂脾氣背後的“潛臺詞”

二、彆著急讓孩子冷靜

如果孩子並沒做出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行為,時間、環境也允許,不妨就讓孩子自己發會兒脾氣好了,不用過多理睬。

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你想哭就哭一會兒好了。”然後,大可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去做些自己的事情。

這種“忽視”、“取消關注”的辦法,讓孩子的哭鬧行為得不到強化,漸漸地也就不愛這樣做了。

但如果您的孩子在崩潰期間,開始踢打,咬人或扔東西,請立即阻止他,並將他帶離當前的環境,明確跟孩子表示:

傷害他人是不可接受的!你要在這裡冷靜N分鐘(一般1歲分鐘,以此類推),媽媽陪著你(千萬不能把孩子一個人關小黑屋)。

發脾氣≠不聽話——孩子為何反應激烈?讀懂脾氣背後的“潛臺詞”

三、孩子大聲喊叫,爸媽的聲音卻要更輕更軟

孩子的聲音最終會與你的音量相匹配的。

因為媽媽對孩子來說多重要啊!發再大的脾氣,最終也會想和媽媽恢復互動的。

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脾氣平復後,也要考慮如何應對那個導致脾氣的原始需求。

比如孩子因為吃不到糖而發脾氣,那麼在孩子眼淚止住後,也儘量不要給她吃糖。畢竟,這是我們希望孩子記住、並重復的積極的行為。

發脾氣≠不聽話——孩子為何反應激烈?讀懂脾氣背後的“潛臺詞”

四、弄明白——孩子為何反應如此強烈

2、3歲孩子能聽懂大部分的語言,卻還不能清晰地把自己的需求通過語言告訴爸爸媽媽。一著急,當然容易發脾氣了。

再加上3、4歲的孩子正在追求獨立,當他們什麼都想自己做,卻又做不到的時候,難免沮喪萬分,脾氣不經意間就上來了。此時的孩子正在學習處理情緒的道路上艱難的前行。

所以,等孩子平靜一些,我們可以和孩子談談他如此沮喪的原因。

但要注意的是,討論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剛剛發生了什麼,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

我剛才感到很難過、我玩具被收走了我很傷心、我很委屈……

而絕不是為了讓孩子“認錯”或是“追究責任”,比如我們常常聽見的:

“你自己說,你剛才錯了沒有?”

即便讓孩子“認錯”,也不一定教會了孩子更好地情緒處理方法。就像很多家長都會抱怨:每次都認錯,但從來都不改!

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卻可以讓孩子從真實的經歷中,學會更好的情緒處理方式。

發脾氣≠不聽話——孩子為何反應激烈?讀懂脾氣背後的“潛臺詞”

五、切換頻道,創造轉移

適合在戶外、公共場合,以免妨礙他人或秩序時使用。

孩子的注意力時間很短,這意味著他們通常很容易轉移。如果爸爸媽媽能及時發現苗頭,分散注意力可以幫助避免重大崩潰。

帶孩子出門時,可以在自己包裡準備一個孩子沒見過的、新奇的玩具,以備不時之需。

或者及時和孩子做一個簡單的遊戲,來暫時緩解悲傷。

比如,孩子一進幼兒園就想哭,我們可以建議孩子:

當你覺得淚水就要湧出來了,就大聲從1數到10。

這方法看起來很簡單,卻很有效。3、4歲的孩子數數的時候,是很需要集中精力的。對數數的關注,能暫時緩解心中的不快。

發脾氣≠不聽話——孩子為何反應激烈?讀懂脾氣背後的“潛臺詞”

當然,千萬不要分散了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就不管了。

接下來的工作更重要:

等孩子數數完,稍微平靜一點,我們要幫助孩子說出自己情緒,告訴我們,是什麼讓他不開心。

比如:

“琪琪不跟我玩了”;

“我沒得粉色的杯子”;

然後再問問孩子:

你覺得你現在想做些什麼,能讓自己感覺舒服一點?

孩子能想到最好,如果孩子想不到,那爸爸媽媽可以提醒孩子那些讓他感覺良好的事情,比如:

“上次你和鼕鼕一起看圖畫書很開心呢”。

多經歷幾次這樣的情景,多些練習,孩子很快就會開始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不再需要成年人的提示了。

發脾氣≠不聽話——孩子為何反應激烈?讀懂脾氣背後的“潛臺詞”

六、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一個大而堅定的擁抱,而不是一個強硬的擁抱,真的可以幫助孩子平靜下來。

不需要講道理,甚至都不需要說話。

擁抱,會讓孩子感到安全,讓孩子知道你關心他——即使你不同意他們的行為。

有時候,孩子只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來消除他們的情緒。

發脾氣≠不聽話——孩子為何反應激烈?讀懂脾氣背後的“潛臺詞”

有任何育兒問題,可以在評論裡留言,熱心的家長們可以互相討論,我也會回覆和幫助哦。快關注我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