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服裝 讀書 蔬菜 辣媽日子 2019-09-07
"

本文章為辣媽日子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辣媽日子,上個廁所會趴在廁所門口嚎啕大哭;早上去上學,分離的時候也會哭得撕心裂肺;玩玩具必須要人陪在身邊,離開一會就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分分鐘都會出現在有嬰幼兒的家庭裡?嬰幼兒剛出生時,對生活充滿了茫然,但是每一次細微的發展都會使他們變得更加獨立。學習知識,養成思維習慣,能夠在個人重大事件中做決定,掌握獨立追求目標的本領,堅持不懈地迎接挑戰,最終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中獲得成功。嬰幼兒需要從成人的世界裡完全地獨立出來。嬰幼兒的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則,通過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是培養良好性格的重要內容,使寶寶從小能適當地自我估計,具有自信心,有為實現某種願望而具備的堅韌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首創精神。“教是為了不教”,葉聖陶先生的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然而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對嬰幼兒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往往把嬰幼兒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其結果助長了幼兒的依賴性、束縛了幼兒的個性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那麼在家庭生活中該從哪幾方面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呢?

"

本文章為辣媽日子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辣媽日子,上個廁所會趴在廁所門口嚎啕大哭;早上去上學,分離的時候也會哭得撕心裂肺;玩玩具必須要人陪在身邊,離開一會就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分分鐘都會出現在有嬰幼兒的家庭裡?嬰幼兒剛出生時,對生活充滿了茫然,但是每一次細微的發展都會使他們變得更加獨立。學習知識,養成思維習慣,能夠在個人重大事件中做決定,掌握獨立追求目標的本領,堅持不懈地迎接挑戰,最終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中獲得成功。嬰幼兒需要從成人的世界裡完全地獨立出來。嬰幼兒的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則,通過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是培養良好性格的重要內容,使寶寶從小能適當地自我估計,具有自信心,有為實現某種願望而具備的堅韌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首創精神。“教是為了不教”,葉聖陶先生的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然而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對嬰幼兒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往往把嬰幼兒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其結果助長了幼兒的依賴性、束縛了幼兒的個性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那麼在家庭生活中該從哪幾方面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呢?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一、讓嬰幼兒自己做

嬰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和喜好,請尊重嬰幼兒的選擇和感受。不要代替嬰幼兒做所有的決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做,讓嬰幼兒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培養嬰幼兒獨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嬰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積累經驗。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爸爸媽媽永遠不要替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當我們過度保護或者幫助嬰幼兒的時候,也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權利。嬰幼兒在1歲半左右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很多事情不喜歡爸爸媽媽幫忙,要自己來做。比如開門要自己開,電梯要自己按,飯要自己吃,玩具要自己拿...如果您的嬰幼兒準備自己端午餐盒(當他能夠穩穩走路的時候才行),就讓他做!如果他可以自己穿褲子,請不要幫忙!他可能需要三次才能穿好,但這三次是很值得的。

"

本文章為辣媽日子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辣媽日子,上個廁所會趴在廁所門口嚎啕大哭;早上去上學,分離的時候也會哭得撕心裂肺;玩玩具必須要人陪在身邊,離開一會就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分分鐘都會出現在有嬰幼兒的家庭裡?嬰幼兒剛出生時,對生活充滿了茫然,但是每一次細微的發展都會使他們變得更加獨立。學習知識,養成思維習慣,能夠在個人重大事件中做決定,掌握獨立追求目標的本領,堅持不懈地迎接挑戰,最終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中獲得成功。嬰幼兒需要從成人的世界裡完全地獨立出來。嬰幼兒的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則,通過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是培養良好性格的重要內容,使寶寶從小能適當地自我估計,具有自信心,有為實現某種願望而具備的堅韌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首創精神。“教是為了不教”,葉聖陶先生的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然而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對嬰幼兒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往往把嬰幼兒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其結果助長了幼兒的依賴性、束縛了幼兒的個性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那麼在家庭生活中該從哪幾方面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呢?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一、讓嬰幼兒自己做

嬰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和喜好,請尊重嬰幼兒的選擇和感受。不要代替嬰幼兒做所有的決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做,讓嬰幼兒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培養嬰幼兒獨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嬰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積累經驗。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爸爸媽媽永遠不要替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當我們過度保護或者幫助嬰幼兒的時候,也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權利。嬰幼兒在1歲半左右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很多事情不喜歡爸爸媽媽幫忙,要自己來做。比如開門要自己開,電梯要自己按,飯要自己吃,玩具要自己拿...如果您的嬰幼兒準備自己端午餐盒(當他能夠穩穩走路的時候才行),就讓他做!如果他可以自己穿褲子,請不要幫忙!他可能需要三次才能穿好,但這三次是很值得的。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二、從小事做起

也許18個月大的嬰幼兒還沒有切菜的能力,但是他可以撿起蔬菜,放到碗裡,這樣您就可以將這些蔬菜倒進鍋裡。也許在您切菜前,嬰幼兒會很有興致的把蔬菜在手上,感覺一下,還會聞一聞味道。我們可以準備幾套衣服,讓嬰幼兒自己挑選喜歡的,也可以詢問嬰幼兒自己週末想怎麼安排,也許這些看上去都只是小事情,但是正是這些關於生活小事的決策,在鍛鍊和磨礪著嬰幼兒的判斷力和思維力。也可以擦桌子、摺衣服、洗自己的衣服等,讓他在實際中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

本文章為辣媽日子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辣媽日子,上個廁所會趴在廁所門口嚎啕大哭;早上去上學,分離的時候也會哭得撕心裂肺;玩玩具必須要人陪在身邊,離開一會就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分分鐘都會出現在有嬰幼兒的家庭裡?嬰幼兒剛出生時,對生活充滿了茫然,但是每一次細微的發展都會使他們變得更加獨立。學習知識,養成思維習慣,能夠在個人重大事件中做決定,掌握獨立追求目標的本領,堅持不懈地迎接挑戰,最終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中獲得成功。嬰幼兒需要從成人的世界裡完全地獨立出來。嬰幼兒的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則,通過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是培養良好性格的重要內容,使寶寶從小能適當地自我估計,具有自信心,有為實現某種願望而具備的堅韌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首創精神。“教是為了不教”,葉聖陶先生的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然而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對嬰幼兒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往往把嬰幼兒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其結果助長了幼兒的依賴性、束縛了幼兒的個性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那麼在家庭生活中該從哪幾方面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呢?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一、讓嬰幼兒自己做

嬰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和喜好,請尊重嬰幼兒的選擇和感受。不要代替嬰幼兒做所有的決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做,讓嬰幼兒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培養嬰幼兒獨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嬰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積累經驗。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爸爸媽媽永遠不要替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當我們過度保護或者幫助嬰幼兒的時候,也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權利。嬰幼兒在1歲半左右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很多事情不喜歡爸爸媽媽幫忙,要自己來做。比如開門要自己開,電梯要自己按,飯要自己吃,玩具要自己拿...如果您的嬰幼兒準備自己端午餐盒(當他能夠穩穩走路的時候才行),就讓他做!如果他可以自己穿褲子,請不要幫忙!他可能需要三次才能穿好,但這三次是很值得的。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二、從小事做起

也許18個月大的嬰幼兒還沒有切菜的能力,但是他可以撿起蔬菜,放到碗裡,這樣您就可以將這些蔬菜倒進鍋裡。也許在您切菜前,嬰幼兒會很有興致的把蔬菜在手上,感覺一下,還會聞一聞味道。我們可以準備幾套衣服,讓嬰幼兒自己挑選喜歡的,也可以詢問嬰幼兒自己週末想怎麼安排,也許這些看上去都只是小事情,但是正是這些關於生活小事的決策,在鍛鍊和磨礪著嬰幼兒的判斷力和思維力。也可以擦桌子、摺衣服、洗自己的衣服等,讓他在實際中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三、認真觀察

只需在“幕後”看著嬰幼兒 — 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我們卻很少在忙碌喧囂的日常生活中去做,您會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通過簡單的觀察,您也許會注意到嬰幼兒對打開和關閉罐子和把東西放進去很著迷。非常好!多拿一些不一樣的罐子和蓋子給嬰幼兒,裡面裝上松果或者貝殼。在尊重嬰幼兒獨立人格的同時,保持覺察,隨時注意發現嬰幼兒的獨立思想和行為,及時給予迴應、肯定和鼓勵,向嬰幼兒說明他的思想、行為獨立的具體表現和意義。

"

本文章為辣媽日子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辣媽日子,上個廁所會趴在廁所門口嚎啕大哭;早上去上學,分離的時候也會哭得撕心裂肺;玩玩具必須要人陪在身邊,離開一會就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分分鐘都會出現在有嬰幼兒的家庭裡?嬰幼兒剛出生時,對生活充滿了茫然,但是每一次細微的發展都會使他們變得更加獨立。學習知識,養成思維習慣,能夠在個人重大事件中做決定,掌握獨立追求目標的本領,堅持不懈地迎接挑戰,最終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中獲得成功。嬰幼兒需要從成人的世界裡完全地獨立出來。嬰幼兒的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則,通過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是培養良好性格的重要內容,使寶寶從小能適當地自我估計,具有自信心,有為實現某種願望而具備的堅韌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首創精神。“教是為了不教”,葉聖陶先生的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然而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對嬰幼兒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往往把嬰幼兒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其結果助長了幼兒的依賴性、束縛了幼兒的個性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那麼在家庭生活中該從哪幾方面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呢?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一、讓嬰幼兒自己做

嬰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和喜好,請尊重嬰幼兒的選擇和感受。不要代替嬰幼兒做所有的決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做,讓嬰幼兒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培養嬰幼兒獨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嬰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積累經驗。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爸爸媽媽永遠不要替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當我們過度保護或者幫助嬰幼兒的時候,也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權利。嬰幼兒在1歲半左右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很多事情不喜歡爸爸媽媽幫忙,要自己來做。比如開門要自己開,電梯要自己按,飯要自己吃,玩具要自己拿...如果您的嬰幼兒準備自己端午餐盒(當他能夠穩穩走路的時候才行),就讓他做!如果他可以自己穿褲子,請不要幫忙!他可能需要三次才能穿好,但這三次是很值得的。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二、從小事做起

也許18個月大的嬰幼兒還沒有切菜的能力,但是他可以撿起蔬菜,放到碗裡,這樣您就可以將這些蔬菜倒進鍋裡。也許在您切菜前,嬰幼兒會很有興致的把蔬菜在手上,感覺一下,還會聞一聞味道。我們可以準備幾套衣服,讓嬰幼兒自己挑選喜歡的,也可以詢問嬰幼兒自己週末想怎麼安排,也許這些看上去都只是小事情,但是正是這些關於生活小事的決策,在鍛鍊和磨礪著嬰幼兒的判斷力和思維力。也可以擦桌子、摺衣服、洗自己的衣服等,讓他在實際中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三、認真觀察

只需在“幕後”看著嬰幼兒 — 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我們卻很少在忙碌喧囂的日常生活中去做,您會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通過簡單的觀察,您也許會注意到嬰幼兒對打開和關閉罐子和把東西放進去很著迷。非常好!多拿一些不一樣的罐子和蓋子給嬰幼兒,裡面裝上松果或者貝殼。在尊重嬰幼兒獨立人格的同時,保持覺察,隨時注意發現嬰幼兒的獨立思想和行為,及時給予迴應、肯定和鼓勵,向嬰幼兒說明他的思想、行為獨立的具體表現和意義。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四、相信嬰幼兒能成功

你應該要相信嬰幼兒的能力,讓他自己完成某些事情,在他完成後,給予他認可和鼓勵,讓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如果你總認為嬰幼兒會失敗,無論您怎麼掩飾,嬰幼兒都能從上百種細微的方式中感受到。相信自己的嬰幼兒。想象她不會摔倒,不會受傷,一定會爬到頂端後自豪地大笑!把您的信心給嬰幼兒,她會感受吸收到並且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即使她摔倒了,她也會選擇起來再次嘗試。

"

本文章為辣媽日子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辣媽日子,上個廁所會趴在廁所門口嚎啕大哭;早上去上學,分離的時候也會哭得撕心裂肺;玩玩具必須要人陪在身邊,離開一會就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分分鐘都會出現在有嬰幼兒的家庭裡?嬰幼兒剛出生時,對生活充滿了茫然,但是每一次細微的發展都會使他們變得更加獨立。學習知識,養成思維習慣,能夠在個人重大事件中做決定,掌握獨立追求目標的本領,堅持不懈地迎接挑戰,最終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中獲得成功。嬰幼兒需要從成人的世界裡完全地獨立出來。嬰幼兒的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則,通過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是培養良好性格的重要內容,使寶寶從小能適當地自我估計,具有自信心,有為實現某種願望而具備的堅韌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首創精神。“教是為了不教”,葉聖陶先生的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然而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對嬰幼兒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往往把嬰幼兒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其結果助長了幼兒的依賴性、束縛了幼兒的個性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那麼在家庭生活中該從哪幾方面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呢?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一、讓嬰幼兒自己做

嬰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和喜好,請尊重嬰幼兒的選擇和感受。不要代替嬰幼兒做所有的決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做,讓嬰幼兒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培養嬰幼兒獨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嬰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積累經驗。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爸爸媽媽永遠不要替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當我們過度保護或者幫助嬰幼兒的時候,也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權利。嬰幼兒在1歲半左右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很多事情不喜歡爸爸媽媽幫忙,要自己來做。比如開門要自己開,電梯要自己按,飯要自己吃,玩具要自己拿...如果您的嬰幼兒準備自己端午餐盒(當他能夠穩穩走路的時候才行),就讓他做!如果他可以自己穿褲子,請不要幫忙!他可能需要三次才能穿好,但這三次是很值得的。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二、從小事做起

也許18個月大的嬰幼兒還沒有切菜的能力,但是他可以撿起蔬菜,放到碗裡,這樣您就可以將這些蔬菜倒進鍋裡。也許在您切菜前,嬰幼兒會很有興致的把蔬菜在手上,感覺一下,還會聞一聞味道。我們可以準備幾套衣服,讓嬰幼兒自己挑選喜歡的,也可以詢問嬰幼兒自己週末想怎麼安排,也許這些看上去都只是小事情,但是正是這些關於生活小事的決策,在鍛鍊和磨礪著嬰幼兒的判斷力和思維力。也可以擦桌子、摺衣服、洗自己的衣服等,讓他在實際中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三、認真觀察

只需在“幕後”看著嬰幼兒 — 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我們卻很少在忙碌喧囂的日常生活中去做,您會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通過簡單的觀察,您也許會注意到嬰幼兒對打開和關閉罐子和把東西放進去很著迷。非常好!多拿一些不一樣的罐子和蓋子給嬰幼兒,裡面裝上松果或者貝殼。在尊重嬰幼兒獨立人格的同時,保持覺察,隨時注意發現嬰幼兒的獨立思想和行為,及時給予迴應、肯定和鼓勵,向嬰幼兒說明他的思想、行為獨立的具體表現和意義。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四、相信嬰幼兒能成功

你應該要相信嬰幼兒的能力,讓他自己完成某些事情,在他完成後,給予他認可和鼓勵,讓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如果你總認為嬰幼兒會失敗,無論您怎麼掩飾,嬰幼兒都能從上百種細微的方式中感受到。相信自己的嬰幼兒。想象她不會摔倒,不會受傷,一定會爬到頂端後自豪地大笑!把您的信心給嬰幼兒,她會感受吸收到並且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即使她摔倒了,她也會選擇起來再次嘗試。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五、啟發式提問

培養嬰幼兒的獨立思考,可以給嬰幼兒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者創造一些開放性的故事情節。比如,講一個故事,只講開頭,讓嬰幼兒自己去想會有哪些事情發生,又會有產生哪些結果。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嬰幼兒自己思考、想出解決方案。比如在繪本故事的時候,讓他自己先來猜測故事情節,說對說錯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他自己思考的過程。

"

本文章為辣媽日子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辣媽日子,上個廁所會趴在廁所門口嚎啕大哭;早上去上學,分離的時候也會哭得撕心裂肺;玩玩具必須要人陪在身邊,離開一會就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分分鐘都會出現在有嬰幼兒的家庭裡?嬰幼兒剛出生時,對生活充滿了茫然,但是每一次細微的發展都會使他們變得更加獨立。學習知識,養成思維習慣,能夠在個人重大事件中做決定,掌握獨立追求目標的本領,堅持不懈地迎接挑戰,最終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中獲得成功。嬰幼兒需要從成人的世界裡完全地獨立出來。嬰幼兒的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則,通過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是培養良好性格的重要內容,使寶寶從小能適當地自我估計,具有自信心,有為實現某種願望而具備的堅韌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首創精神。“教是為了不教”,葉聖陶先生的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然而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對嬰幼兒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往往把嬰幼兒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其結果助長了幼兒的依賴性、束縛了幼兒的個性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那麼在家庭生活中該從哪幾方面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呢?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一、讓嬰幼兒自己做

嬰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和喜好,請尊重嬰幼兒的選擇和感受。不要代替嬰幼兒做所有的決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做,讓嬰幼兒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培養嬰幼兒獨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嬰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積累經驗。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爸爸媽媽永遠不要替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當我們過度保護或者幫助嬰幼兒的時候,也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權利。嬰幼兒在1歲半左右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很多事情不喜歡爸爸媽媽幫忙,要自己來做。比如開門要自己開,電梯要自己按,飯要自己吃,玩具要自己拿...如果您的嬰幼兒準備自己端午餐盒(當他能夠穩穩走路的時候才行),就讓他做!如果他可以自己穿褲子,請不要幫忙!他可能需要三次才能穿好,但這三次是很值得的。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二、從小事做起

也許18個月大的嬰幼兒還沒有切菜的能力,但是他可以撿起蔬菜,放到碗裡,這樣您就可以將這些蔬菜倒進鍋裡。也許在您切菜前,嬰幼兒會很有興致的把蔬菜在手上,感覺一下,還會聞一聞味道。我們可以準備幾套衣服,讓嬰幼兒自己挑選喜歡的,也可以詢問嬰幼兒自己週末想怎麼安排,也許這些看上去都只是小事情,但是正是這些關於生活小事的決策,在鍛鍊和磨礪著嬰幼兒的判斷力和思維力。也可以擦桌子、摺衣服、洗自己的衣服等,讓他在實際中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三、認真觀察

只需在“幕後”看著嬰幼兒 — 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我們卻很少在忙碌喧囂的日常生活中去做,您會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通過簡單的觀察,您也許會注意到嬰幼兒對打開和關閉罐子和把東西放進去很著迷。非常好!多拿一些不一樣的罐子和蓋子給嬰幼兒,裡面裝上松果或者貝殼。在尊重嬰幼兒獨立人格的同時,保持覺察,隨時注意發現嬰幼兒的獨立思想和行為,及時給予迴應、肯定和鼓勵,向嬰幼兒說明他的思想、行為獨立的具體表現和意義。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四、相信嬰幼兒能成功

你應該要相信嬰幼兒的能力,讓他自己完成某些事情,在他完成後,給予他認可和鼓勵,讓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如果你總認為嬰幼兒會失敗,無論您怎麼掩飾,嬰幼兒都能從上百種細微的方式中感受到。相信自己的嬰幼兒。想象她不會摔倒,不會受傷,一定會爬到頂端後自豪地大笑!把您的信心給嬰幼兒,她會感受吸收到並且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即使她摔倒了,她也會選擇起來再次嘗試。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五、啟發式提問

培養嬰幼兒的獨立思考,可以給嬰幼兒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者創造一些開放性的故事情節。比如,講一個故事,只講開頭,讓嬰幼兒自己去想會有哪些事情發生,又會有產生哪些結果。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嬰幼兒自己思考、想出解決方案。比如在繪本故事的時候,讓他自己先來猜測故事情節,說對說錯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他自己思考的過程。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在使用“啟發式提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不對嬰幼兒的回答進行預設,允許嬰幼兒有不同的觀點;

2. 提的問題越具體越小,越有效;

3. 允許嬰幼兒說不知道,給嬰幼兒時間思考;

4. 儘量讓嬰幼兒自己得出結論。

"

本文章為辣媽日子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辣媽日子,上個廁所會趴在廁所門口嚎啕大哭;早上去上學,分離的時候也會哭得撕心裂肺;玩玩具必須要人陪在身邊,離開一會就哭...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分分鐘都會出現在有嬰幼兒的家庭裡?嬰幼兒剛出生時,對生活充滿了茫然,但是每一次細微的發展都會使他們變得更加獨立。學習知識,養成思維習慣,能夠在個人重大事件中做決定,掌握獨立追求目標的本領,堅持不懈地迎接挑戰,最終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中獲得成功。嬰幼兒需要從成人的世界裡完全地獨立出來。嬰幼兒的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則,通過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是培養良好性格的重要內容,使寶寶從小能適當地自我估計,具有自信心,有為實現某種願望而具備的堅韌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首創精神。“教是為了不教”,葉聖陶先生的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然而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對嬰幼兒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往往把嬰幼兒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其結果助長了幼兒的依賴性、束縛了幼兒的個性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那麼在家庭生活中該從哪幾方面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呢?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一、讓嬰幼兒自己做

嬰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和喜好,請尊重嬰幼兒的選擇和感受。不要代替嬰幼兒做所有的決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做,讓嬰幼兒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培養嬰幼兒獨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嬰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積累經驗。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爸爸媽媽永遠不要替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當我們過度保護或者幫助嬰幼兒的時候,也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權利。嬰幼兒在1歲半左右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很多事情不喜歡爸爸媽媽幫忙,要自己來做。比如開門要自己開,電梯要自己按,飯要自己吃,玩具要自己拿...如果您的嬰幼兒準備自己端午餐盒(當他能夠穩穩走路的時候才行),就讓他做!如果他可以自己穿褲子,請不要幫忙!他可能需要三次才能穿好,但這三次是很值得的。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二、從小事做起

也許18個月大的嬰幼兒還沒有切菜的能力,但是他可以撿起蔬菜,放到碗裡,這樣您就可以將這些蔬菜倒進鍋裡。也許在您切菜前,嬰幼兒會很有興致的把蔬菜在手上,感覺一下,還會聞一聞味道。我們可以準備幾套衣服,讓嬰幼兒自己挑選喜歡的,也可以詢問嬰幼兒自己週末想怎麼安排,也許這些看上去都只是小事情,但是正是這些關於生活小事的決策,在鍛鍊和磨礪著嬰幼兒的判斷力和思維力。也可以擦桌子、摺衣服、洗自己的衣服等,讓他在實際中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三、認真觀察

只需在“幕後”看著嬰幼兒 — 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我們卻很少在忙碌喧囂的日常生活中去做,您會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通過簡單的觀察,您也許會注意到嬰幼兒對打開和關閉罐子和把東西放進去很著迷。非常好!多拿一些不一樣的罐子和蓋子給嬰幼兒,裡面裝上松果或者貝殼。在尊重嬰幼兒獨立人格的同時,保持覺察,隨時注意發現嬰幼兒的獨立思想和行為,及時給予迴應、肯定和鼓勵,向嬰幼兒說明他的思想、行為獨立的具體表現和意義。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四、相信嬰幼兒能成功

你應該要相信嬰幼兒的能力,讓他自己完成某些事情,在他完成後,給予他認可和鼓勵,讓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如果你總認為嬰幼兒會失敗,無論您怎麼掩飾,嬰幼兒都能從上百種細微的方式中感受到。相信自己的嬰幼兒。想象她不會摔倒,不會受傷,一定會爬到頂端後自豪地大笑!把您的信心給嬰幼兒,她會感受吸收到並且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即使她摔倒了,她也會選擇起來再次嘗試。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五、啟發式提問

培養嬰幼兒的獨立思考,可以給嬰幼兒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者創造一些開放性的故事情節。比如,講一個故事,只講開頭,讓嬰幼兒自己去想會有哪些事情發生,又會有產生哪些結果。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嬰幼兒自己思考、想出解決方案。比如在繪本故事的時候,讓他自己先來猜測故事情節,說對說錯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他自己思考的過程。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在使用“啟發式提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不對嬰幼兒的回答進行預設,允許嬰幼兒有不同的觀點;

2. 提的問題越具體越小,越有效;

3. 允許嬰幼兒說不知道,給嬰幼兒時間思考;

4. 儘量讓嬰幼兒自己得出結論。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己做”的思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注意嬰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將來必定要自己面對一切問題,所以爸爸媽媽要從小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嬰幼兒獨立性的前提就是給嬰幼兒無條件的愛與信任。只有我們相信嬰幼兒能夠做到,放手讓他們充分探索,嬰幼兒才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成功。今天的辣媽日子就跟大家分享到這了,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歡迎大家關注辣媽,我們下期再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